彼得·德魯克早在1959年就提出了“知識工作者”的概念,并預言這個群體將成為新型社會的主導群體。德魯克認為,知識工作者的工作難以監(jiān)督,因而組織效力將取決于組織成員能否對自身進行有效的管理。在首次發(fā)表于1999年的這篇文章中,德魯克對“自我管理”的思想做了進一步的闡述和發(fā)展。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社會與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選擇和機會。以前,人們的選擇很少,一個人的出身就決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職業(yè)。比如一般來說農民的兒子也會當農民,工匠的女兒會嫁給另一個工匠。甚至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量的知識工作者還指望著公司的人事部為他們做職業(yè)規(guī)劃。而今天,人們只要有雄心和智慧,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不管從何處起步,都能沿著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攀上事業(yè)頂峰。實際上,知識工作者應該成為自己的首席執(zhí)行官,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發(fā)展,把自己放到一個能對組織和社會做出最大貢獻的位置上,在可能長達50年的職業(yè)生涯中一直保持著警覺和投入,一有恰當的時機就設法改變自己的發(fā)展道路。
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更容易取得成就,這是個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在德魯克看來,許多人只是知道自己不擅長什么,而對于自己擅長什么并不是很清楚,也就更談不上利用自己的所長了。因此,人們首先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文中德魯克列出的幾個自問自答的問題有助于我們認清自我:我的長處是什么?我是如何工作的?我的價值觀是什么?我屬于何處?我該做出什么貢獻? 德魯克認為,要發(fā)現自己的長處,唯一的途徑就是回饋分析法——每當做出重要決定或采取重要行動時,你都可以事先記錄下自己對結果的預期,9到12個月后,再將實際結果與自己的預期進行比較。德魯克認為,一個人不僅應該專注于自己的長處,而且需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能力,盡量少把精力浪費在不能勝任的領域,因為從無能到平庸要比從一流到卓越需要人們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一個人的長處具有獨一無二而且基本固定的特點,一個人的工作方式也是如此——雖然它可以略微有所調整,但不可能完全改變。德魯克的忠告是:不要試圖改變自我,因為這樣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應該努力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 價值觀是自我管理中最后必須要問的問題。個人的價值觀應該與組織的價值觀相容,否則人們工作起來就會覺得特別沮喪,自然也就干不出成績。我們還需要認識到,雖然一個人的工作方式和自己的長處很少出現矛盾,一個人的價值觀有時卻會與他的長處發(fā)生沖突。而在面對這種沖突時,價值觀應該是最終的檢驗標準,指導人們做出正確的選擇。比如,德魯克談到他早年在做投資銀行業(yè)務時工作得非常出色,但認為自己的人生志向并不在此,于是雖然當時大蕭條仍在持續(xù),他還是毅然辭去了那份工作,去從事自己認為更值得貢獻畢生精力的事業(yè)。 在人們知道了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后,就能夠決定自己應該做什么工作,該身屬何處,并確定自己應該做出什么貢獻。此外,人們還要認識到共事者具有不同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必須通過與他們的溝通來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后,德魯克認為,在知識工作者的壽命一般已經超過組織的壽命、人員能夠自由流動的今天,人們還應該及早發(fā)展第二興趣,管理好自己的后半生。他預言,人們對自我管理的需要將掀起人類事務中的又一次革命。 |
|
來自: whnk126 > 《商業(y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