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福海”圖 明嘉靖以來民窯青花瓷器有一個(gè)比較常用的圖案,作波濤洶涌的海中,三仙山矗立狀。此即“壽山福海”圖,也叫“海上仙山”圖,所謂海上三神山,是古代流傳最廣的仙境。 臨近大海且有島嶼的地方,容易出現(xiàn)一種奇觀——海市蜃樓。這種古人無法解釋的自然現(xiàn)象,就被幻化成與人間完全不同的仙境。 《史記》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shí),緊靠渤海灣的齊、燕之地,就有海上仙山的傳說。海上有“三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上面住著仙人,出產(chǎn)不死之藥。山上以黃金、白銀做宮殿,飛禽走獸都是白色的,人很難去到那里,遠(yuǎn)望煙云飄渺,及至卻見三山反在水下。仙人是可以享受富貴、長生不老的,所以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就曾派人入海求仙。而求仙最著名的就要算秦皇、漢武了。 秦始皇聽信方士徐福的話,發(fā)數(shù)千童男童女隨徐福出海求仙,尋長生不老藥。秦始皇自己還到海邊去找三神山。漢武帝劉徹篤信求仙之說,多次求仙不成,就又聽方士的話,在京城模仿仙人居所建造了“太液池”,也叫“蓬萊池”,在水中筑起蓬萊、方丈、瀛洲諸神山,并做了鮫魚、巨龜?shù)葎?dòng)物雕塑。漢武帝雖然沒有引來仙人,卻開創(chuàng)了古代皇家園林規(guī)制的先河。從此,“太液池三神山”就成了皇家宮苑格局的組成部分。 較早仿效的是南朝的宋文帝劉義隆,他在南京把北湖疏浚改造后,改名為玄武湖,作為太液池。把疏浚的泥土堆聚在湖中做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只是后來大臣堅(jiān)決反對(duì),認(rèn)為太耗費(fèi)民力財(cái)力,他要在三山上建造樓閣殿宇的想法才沒有實(shí)現(xiàn)。 隋唐時(shí)期在長安也建了三山太液池。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繪楊貴妃成了仙人,住在海上仙山上:“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直到明清,這種皇家園林規(guī)制還保存,現(xiàn)在北京的“三海”就是整體仿制海上三神山。北海以瓊島,南海以瀛臺(tái),中海以水云榭,共為海上三山。頤和園中也有三洲,還有模擬三山仙境的“蓬島瑤臺(tái)”、“方壺勝境”等景點(diǎn)。 古老的海上三神山神話,是傳統(tǒng)園林規(guī)制的依據(jù)。其流風(fēng)所及,一般庭院所制作的盆池小景,也多以“一池三石”來象征對(duì)“海上三山”的企慕。
“壽山福海”圖多是繪以蝙蝠圍繞海中山崖飛翔,之所以繪以蝙蝠,是因“蝠”與“福”諧音,象征有福; 突出于海面的山崖是壽石,石頭上端長有靈芝,以比喻長壽如意。
壽山福海圖:常作為家人為老人祝壽時(shí)懸掛于壽堂的禮物,親友賀壽也常贈(zèng)此圖。圖案為巨大的巖石兀立于大海之中,天空有飛來的蝙蝠。巖石代表山,蝙蝠寓意福,整個(gè)畫面寓意“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