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味妙藥(8)
61.茵陳清熱利濕要后下 茵陳又名“茵陳蒿”、“綿茵陳”《本草綱目》別名“田塵”,《廣雅》別名“馬先”。藥理證實:能增加膽汁分泌而利膽退黃,清熱利濕,治療濕熱黃疸主藥。還可利尿降壓、降血脂、抗凝血,又可清熱鎮(zhèn)靜。還可燥濕止癢。 茵陳質(zhì)輕,其活性成分有揮發(fā)油,不能久煎。有的醫(yī)者用量過大,使煎煮不便,久煎又減效,故提倡茵陳后下,用量15g以內(nèi)即可奏效。 茵陳,這是個好藥,但是一定要后下。另外剛才講了:因陳素怕熱,是個揮發(fā)油。清熱利濕,利膽退黃,大家都知道。陽黃有個名方,“茵陳蒿湯”。第一個就茵陳呀,怎們千萬別弄錯了,是茵陳不是青蒿,沒有青蒿。因為茵陳的別名就叫“茵陳蒿”,加上黃柏呀,這兩個主藥叫“茵陳蒿湯”。它關(guān)鍵的問題能降壓、降脂,可以抗凝血,止癢,茵陳止癢是個好藥。這抗凝呀,西醫(yī)抗凝碰到了難處,它原來治療用肝素,抗凝,肝素有很大的副作用,它不是光靠特異性的靠抗動脈硬化,全身的血管都抗凝,弄不好就尿血,弄不好就腦出血,近期它發(fā)明了尿激酶、鏈激酶。但是茵陳抗凝是有效的,但是必須得后下。清熱,解熱鎮(zhèn)痛。高血壓的病人用了鉤藤加四味,血壓平穩(wěn)了,只要舌苔膩的,你就改成茵陳。鉤藤降壓并不利濕,茵陳降壓還能清熱利濕呀,比鉤藤的效果更好,但它降壓的作用不如鉤藤,所以先要用鉤藤再換茵陳,但是一定要后下,別的功能就用不著后下,但是茵陳用任何的功能必須得后下。 62.石葦升血象防傷腎 小葉石葦,利水通淋,涼血止血,用治膀胱濕熱證,血熱妄行證。大葉石葦清肺祛痰,抑菌,抗病毒,抗鉤端螺旋體。 石葦能提升血象,特別是放化療后的白細胞下降,伍用雞血藤其效增強。但石葦易傷腎陰,《得配本草》有戒:“真陰虛者禁用。” 63.海藻軟堅治腎炎 海藻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別名“落首”。消痰軟堅作用明顯,是治療癭瘤、瘰疬的主要。藥理證實:所含的褐藻酸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并有肝素樣的抗凝血,也可降血脂,減輕動脈硬化。用其利水退腫可治腎炎,即可退腫,又能改善腎功能,特別是苔膩的腎炎,合并高血壓、高血脂者更宜。 海藻,這個藥內(nèi)科大夫也很少用,治療腎炎。當(dāng)然這個都知道,消痰軟堅,特別祛痰更進一步了,連祛帶消。我講課講病講到頑痰, 頑固痰不化,三竹輪回,四個步驟來治。第二個步驟就是用海藻和昆布來祛痰,退那個舌苔,他們明顯的降壓,尤其能降低壓,血壓高尤其怕低壓,海藻正好能降??鼓怪?,還能利水消腫,很好的藥。內(nèi)科大夫很少有人用海藻,除非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瘤了,想到海藻。古方什么方?海藻玉壺湯。有的地方他就想不到,海藻并不是軟堅散結(jié),而且后面的功能是它主要的。當(dāng)然海藻注意一點,它鹽分太大,那么海里海水有鹽呀,咸呀,用海藻一定要浸泡10分鐘,把鹽分泡掉。 64.蛤殼祛痰除苔膩 蛤殼又名“海蛤殼”,系文蛤,青蛤的貝殼,富含碳酸鈣。有清肺祛痰之功,還有軟堅散結(jié)之力,可除苔膩。炒用制酸止痛又補鈣。外敷可斂瘡收口,治療濂瘡濕疹。 65.慈菇散結(jié)消腫快 慈菇有三種:產(chǎn)于云南麗江的叫“山慈菇”。老鴉瓣的鱗莖叫“光慈菇”,均含秋水仙堿,可抑制細胞核的有絲分裂而抗腫瘤,可以解毒散結(jié)而消腫塊。但有小毒,特別是對肝臟的損害,煎劑用5-10g,散劑每天用1g以內(nèi)。 66.黃連止心悸 黃連又名“雅連”、“川連”,最佳者稱“雞爪黃連”。清熱瀉火,燥濕解毒,尤清心火,為實熱邪火主藥。藥理證實:有廣譜抗菌作用,抗病毒、抗結(jié)核、抗阿米巴原蟲和陰道滴蟲,適用于各種感染。其所含的小蘗堿(黃連素)有較強的正性肌力作用,增加冠脈流量,保護心肌缺血,縮小心梗面積,降低心肌耗氧量,又可抗心律失常和降壓,治療心血管病有特效,特別能止心悸。 生黃連清心火,解熱毒。酒制專清上焦頭腦火。芋黃連可清氣分濕熱善散肝膽實火。炒黃連則寒性緩和,不傷脾陽。黃連炭則偏于清熱止血。 黃連清心止悸,尤其是快速型的心律不齊;清熱瀉火,還能燥濕解毒,它清瀉的火是瀉心火;黃連還能廣譜的抗菌,革蘭氏陽性、陰性、球菌、桿菌,它都能抗,廣譜的抗菌,特別能抗病毒、抗結(jié)核,黃連是苦寒,但是黃連并不傷胃,所以黃連可以大膽的用;黃連強心呀,正性心肌力,增加冠脈的流量,抗心肌缺血,心血管病的一個好藥,縮小心梗的范圍,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抗心律失常;黃蓮可以降壓,黃連也能降糖,治糖尿病黃連也是好藥。黃連唯一的毛病就是苦呀,雞爪黃連非??啵∪穗y以下口,擱糖又不行。怎么辦呢?想了一個辦法,現(xiàn)在黃連已經(jīng)把黃連素提煉出來了,黃連素做成藥片了,用黃連你就讓病人一次吞服3-5片黃連素片,沒有苦味了,病人不會苦了,黃連素就發(fā)揮了。當(dāng)然黃連素還有一個副作用,大便干的時候,你少用黃連,黃連作用發(fā)揮了,大便就更干了,黃連是個常用藥。 67.黃芩除濕疹 黃芩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別名“腐腸”。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尤清肺火。藥理證實:解熱退黃、利尿降壓、抗菌、抗病毒、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黃芩還可除濕疹,“肺主皮毛”,其清肺火,利小便,十分切合皮膚濕疹,如配制大黃、桑白皮其效更佳。 體清虛者為“枯芩”,又稱“片芩”,善清肺火。體重實者為“子芩”,又稱“條芩”,善瀉大腸熱。酒芩清上焦之火。豬膽汁炒清肝膽實火。黃芩炭可以止血。除濕疹以枯芩最佳。 黃芩,這個清肺火,清肺止癢,也是清肺解毒;黃芩還能退黃;黃芩能退火呀;它能降壓、降脂,也能抗菌;而且黃芩能利尿。 68.黃柏停夢遺 黃柏又名“卷柏”、“川柏”,《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別名“檗木”?!秱摗穭e名“檗皮”。清熱燥濕,專瀉腎火。生用降實火,鹽炒清虛火、制相火,黃柏炭功專止血。藥理證實:含小蘗堿而具廣譜抗菌。能促進膽汁分泌而利膽退黃、降血壓、降血糖、降血沉,保護血小板不易破碎而止血。 黃柏因退虛熱,制相火而有滋陰之功,對陰虛內(nèi)熱,相火妄動的遺精滑泄有特效。 黃柏瀉的是腎火,而且止遺,遺精遺尿,黃柏是個好藥。它也是廣譜的抗菌,利膽退黃;也是降壓、降糖;黃柏還能降血沉、止血。關(guān)節(jié)炎血沉高的用兩個藥:一個就黃柏;二一個就忍冬藤。知道嗎?忍冬藤是什么藥?。繉?!銀花藤。用30g的忍冬藤加10g的黃柏,就能降血沉。黃連清心火,黃芩清肺火,黃柏清肺火。 69.知母降血糖 知母,《名醫(yī)別錄》別名“苦心”,《新修本草》別名“昌支”。即清瀉肺胃實火,又滋養(yǎng)肺腎之陰。鹽炒增強益腎滋陰、清降相火之力。麩炒緩和潤滑之性,脾胃虛弱便溏者也可用之。 所含的皂甙,有明顯的降糖作用,加之清火滋陰之功,對糖尿病又可消除“三多”癥,是降糖效藥,伍生石膏清熱,配生地滋陰。 知母,非常好的降血糖藥,它明顯的降血糖,主要清肺胃實火,所以白虎湯里面除石膏以外就是知母。而且知母呢通過降相火來滋肝腎,它本身沒有滋肝腎的作用,但它能降相火,知柏地黃呀。它不能滋肝腎,但是配合黃柏,降了相火它就滋了肝腎,所以也是中醫(yī)的奧妙啊。明顯降糖,藥理就是降糖,降相火呀。 70.梔子通便秘 梔子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別名“木丹”,《名醫(yī)別錄》別名“越桃”。清瀉三焦實火而除煩,清熱利濕而退黃,廣譜抗菌而解毒,涼血明目而止血。外敷瘡瘍腫毒,扭傷腫痛。生者清熱降火,除煩利尿。炒者緩和藥性偏于涼血解毒。姜梔子加強除煩止嘔。焦梔子涼血止血。梔子炭收斂止血。 梔子,清熱通便。它能瀉三焦實火,上中下三焦都瀉,而且利濕退黃,它也是廣譜的抗菌素,涼血明目。眼科有個非常不好治的病,視神經(jīng)萎縮。這眼科大夫很怵的,你里面用梔子,生梔子呀,當(dāng)然還要辨證論治,就用它涼血明目,可以治療視神經(jīng)萎縮。當(dāng)然梔子都知道除煩止嘔,清熱解毒,這個作用都知道。 71.苦參寧悸傷脾胃 苦參清熱燥濕,利尿通淋,退黃止利,止帶殺蟲。其含苦參堿有明顯的正性肌力作用,抗心律失常,保護心肌缺血,增加冠脈流量,擴張血管而降壓,成為寧悸良藥。 苦參苦寒而燥,久用多服傷胃損脾害腎,影響食納,加重便溏,導(dǎo)致腰痛。臨床用量應(yīng)在10g以內(nèi),中病即止。 72.公英消炎可健胃 公英原名“蒲公英”,始載于《新修本草》,《本草綱目》別名“夠奶草”、“黃花地丁”。對金葡萄、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是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的主藥。專治感染性熱病、疔毒癰腫,也可鮮品外敷解毒。還有利濕通淋,降酶退黃功效。還可疏通阻塞的乳腺管,是乳病良藥。 公英雖屬苦寒,但其所含的生物堿對幽門螺旋桿菌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又能保護胃粘膜,抗胃潰瘍而且有健胃功效。對胃炎、潰瘍病有奇效。 公英是個好藥,它苦寒并不傷胃,反而能健胃,它名貴就在于苦寒健胃;它明顯的消炎、殺菌、解毒、退熱、消癰。尤其西醫(yī)沒辦法的幽門螺旋桿菌,西醫(yī)沒辦法,你用公英,它就能殺滅這個菌,中醫(yī)講健胃,它就殺菌,殺幽門鉤端螺旋菌。利濕通淋呀,降酶退黃,降轉(zhuǎn)氨酶、轉(zhuǎn)肽酶、3T都能降,退黃疸。疏通乳絡(luò)。這是治療乳腺增生的一個好藥。疏通乳絡(luò)用公英。 73.草決明潤腸良藥 草決明又名“決明子”,《醫(yī)學(xué)正傳》別名“還瞳子”。清肝明目,滋腎利水。藥理證實:降血脂,降血壓,抗血小板聚集,又退胸腹水。 其所含的大黃素等有緩瀉作用,有促進胃液分泌,系潤腸良藥尤宜于熱結(jié)津虧的便秘。常以生用30g。 決明子也叫草決明,就生的決明子,一炒決明子的作用就降低了。明顯的潤腸呀,既能清肝明目,這個都知道,決明子清肝明目都會用。當(dāng)然滋腎利水內(nèi)科大夫又忘了,疏忽了這個功能,它既能補腎水,又能利水,這我講了辨證論治里講過。臨床不可能單純的虛,也不可能單純的實,虛實交叉。陰虛的病人,浮腫,有水腫,怎么處理呀?利尿傷陰,滋陰斂水,這決明子是很好的藥,既能滋陰又能利水,但決明子的量一定要大,得用30g。決明子也能降壓、降脂,而且退胸腹水。講過一個退胸腹水的藥,記得嗎還?胸水、腹水葶藶子和決明子合用,有退水的作用。還能緩瀉,促進胃液的分泌,用于熱結(jié)津虧的便秘,這老年人相當(dāng)多呀。便秘呀,講了。老年人便秘用兩個什么藥?白菊花和當(dāng)歸。再加上決明子,這是增水行舟。 95味妙藥(9) 74.海參腸治癇奇藥 海參腸系梅花參、光參腹內(nèi)的沙腸。洗凈沙子,焙干,常以散劑,裝入膠囊,每次1.5g,每天2次,用石菖蒲15g煎水送服。 海參腸富含蛋白子和鈣、磷,祛痰透竅,養(yǎng)血潤燥,是治癇證奇藥。 75.葛根強心 葛根又名“粉葛”、“干葛”。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別名“雞齊根”。有四個藥效:發(fā)表退熱,解肌透疹,緩解肌肉痙攣,最宜治項背強痛;清熱生津,降糖,治糖尿病妙藥;改善腦循環(huán),降壓,治高血壓尤可消除癥狀;升陽止瀉,治腸炎,痢疾。常用煨葛根。 藥理證實:所含的葛根素減慢心率,增加每搏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氧代謝,提高心肌工作效率。緩解冠脈痙攣,增加冠脈流量,保護心肌缺血增加缺血心肌的局部血流量,縮小心梗范圍??剐穆墒С?。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寡“寰奂?,降血脂,促進動脈內(nèi)皮細胞修復(fù),防止血栓形成??梢姼鸶委熜难懿〉亩嘈?,應(yīng)重視起強心藥效。目前已有“葛根素注射液”和單味葛根的“愈風(fēng)寧心”片,便于臨床應(yīng)用。 葛根的心血管效應(yīng)特別明顯。當(dāng)然都知道葛根發(fā)表退熱,解肌透疹,內(nèi)科大夫都知道。但是不知道它底下的脖子發(fā)挺呀?!秱摗防锩娴母鸶鶞?,用葛根主要治頸項強直,那么現(xiàn)在經(jīng)常治療骨質(zhì)增生引起的頸項強直,在辨證用藥以后加葛根。葛根還能幫助藥物透過血腦屏障,提高藥物的療效。還能升陽止瀉,減慢心率,心跳快用葛根,它可以增加心臟每分鐘的博出量,又降低心肌的耗氧量。西醫(yī)從上個世紀(jì)以來已經(jīng)改變觀點了,他們治療冠心病并不是擴張冠狀動脈,老的辦法就是擴張冠狀動脈,所以中醫(yī)跟著他們走,搞活血化瘀呀。其實人家西醫(yī)早就改了,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是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比擴冠更有效,耗氧量降低了,他不缺氧,不缺血了。中醫(yī)沒有明白,還在擴冠,還在活血化瘀了,人家已經(jīng)改了,你還沒改。葛根正好是降低心肌耗氧量,當(dāng)然它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抗血栓,降血脂,葛根也是降脂的好藥。 76.蘆根清肺 蘆根又名“活蘆根”、“葦子根”,《千金方》別名“葦莖”。清熱生津,為熱病傷津要藥。又能止嘔利尿除淋。鮮者可透疹。解魚蝦毒。 藥理證實:有排膿祛痰抗癌作用,重在清肺效藥是肺癰肺癌的主藥。清肺又利尿,用量可大10-30g,鮮者倍量,取汁兌服,其效更著。 蘆根,清肺抗癌。它能清熱生津,利尿除淋。這個淋可要注意呀,中醫(yī)“淋”面比較廣,絕對不就是西醫(yī)的淋病,尤其這個淋證不能通用啊。我講的除淋當(dāng)然也包括淋病,里面主要中醫(yī)的五淋:血淋、石淋、膏淋、勞淋、砂淋,這五淋。它能排膿祛痰,剛才我講了,用于“千金葦莖湯”治療肺癌,就利用它的排膿祛痰。葦莖就是蘆根,用30g,30g的蘆根。當(dāng)然在夏季的時候有鮮蘆根,用60-90g,消好毒,給它搗汁,搗成汁兌在湯里面喝,這效果更好。 77.青蒿退熱須后下 青蒿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且抑制瘧原蟲發(fā)育,是瘧疾特效藥,也退虛熱,兼清虛熱。然其活性成分青蒿素為揮發(fā)油,不宜久煎宜15g后下。 78.菊花類巧用 菊花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別名“節(jié)華”,《名醫(yī)別錄》別名“更生”,《本草綱目》別名“金蕊”。分3類: 黃菊花又名“杭菊花”,善清上焦風(fēng)熱,為外感風(fēng)熱主藥,兼抗菌。 白菊花又名“滁菊花”,善瀉肝火,清肝熱,明目又降壓。 野菊花又名“巖香菊”,解毒消腫,降壓強心。改善血流動力學(xué),抗心肌缺血,減慢心率,明顯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脈流量,抗血小板聚集,還可治盆腔炎、前列腺炎。其降壓優(yōu)于白菊花,但平肝明目不及之,其清熱解毒大于黃菊花,尤治咽痛。 菊花是個好藥,但必須得巧用。 第一是黃菊,它祛的是上焦的風(fēng)熱,既能清熱又能驅(qū)風(fēng),而且能抗菌,菊花是一個很好的抗菌藥。 白菊花,它的功能就不一樣了,是清肝瀉火,明顯降壓,所以看我的開方血壓高的病人都是給它用白菊花。 野菊花解毒消腫。當(dāng)然野菊花有個強心降壓作用,治心血管病,這野菊花是一個非常好的藥。野菊花還能清熱消炎,所以野菊花的作用要比黃菊花白菊花還要全。所以現(xiàn)在臨床除了降壓以外,基本上我都用野菊花,它同樣可以清熱解毒消腫,但是它有強心降壓作用,白菊花黃菊花都沒有的,更全,所以用野菊花。唯一不好的,野菊花就是苦。 79.竹子類分用 竹子幾乎全可藥用。 淡竹葉,解熱除煩,清心利尿特別增加氯化物排量。 竹葉卷心,系苦竹初出之卷狀嫩葉,清心為主,專治療熱病神昏。 竹茹,系淡竹莖去外皮后刮下的中層纖維?!督饏T要略》別名“竹皮”,《草木便方》別名“麻巴”。即清肺祛痰,又清肺止嘔,還可涼血安胎。 竹瀝,系鮮淡竹火烤瀝出的液汁,又名“竹油”?;硖垫?zhèn)靜,專清心、肺、胃之火。 天竺黃,系寄生的竹黃蜂咬洞后,于竹節(jié)間貯積的傷流液,干涸凝結(jié)而成的塊狀物?;蚧馃粗?、竹瀝溢在竹節(jié)間凝固而成,又名“竹黃”、“竹膏”。清熱祛痰,清心定驚。 竹類,這也是好藥。 先講竹葉,它是清心除煩,溫病的時候很多用竹葉,熱入心包昏迷了,煩了就用竹葉、竹茹。它既能清心又能除煩,又能退熱,而且能利尿。當(dāng)然最好熱入心包的時候用卷心竹葉,還能醒神呀,卷心竹葉。 竹茹,這個藥很多用,竹子的外皮。清肺祛痰,溫膽湯第一個主藥就是竹茹。另外痰多化熱的多,竹茹又能祛痰,又能清肺,就清熱,這個作用對溫膽湯治療痰濁化熱是非常切合。又能清胃止嘔,嘔吐竹茹是個好藥,尤其妊娠嘔吐,懷孕以后吐了加竹茹,既能安胎又能止嘔。 竹瀝也叫“竹瀝水”或叫“竹瀝油”。就是毛竹中間加熱,火燒,兩頭留下來的竹水。它主要是豁痰,比祛痰作用還要大。而且鎮(zhèn)靜作用,清心瀉火。痰濁蒙竅引起了昏迷,那用竹瀝效果更好,比竹茹效果更好。現(xiàn)在竹瀝有現(xiàn)成的水,20ml一瓶,每次喝10ml兌在湯藥里面喝。 天竺黃:天竺黃是個菌,在竹節(jié)里面寄生的菌。當(dāng)然現(xiàn)在天竺黃都用合成了。它可祛痰、清熱,尤其能清心定驚,治驚厥。天竺黃還有一個作用能通便,痰濁化熱加上便秘,你就不用竹茹用天竺黃。 80.蛇床子并非僅僅燥濕止癢 《本草綱目》云:“蛇虺喜臥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諸名。其葉似蘼芫,故名墻靡。”《名醫(yī)別錄》別名“棗棘”、“思益”。 蛇床子有良好的抗真菌、抗病毒、抗滴蟲作用,所謂的燥濕殺蟲,祛風(fēng)止癢而治陰囊濕疹,帶下陰癢,瘡癬抓癢,并能減少炎性分泌物,內(nèi)服外用均可。 藥理證實:有雄性激素樣作用,并可延緩衰老,是溫腎壯陽妙藥。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類似鈣離子拮抗劑。雖不如仙茅之溫燥,但也不宜用于濕熱下注,陰虛火旺者。其所含蛇床子素抑制心臟,對心功能差者要慎用。服后有舌麻感,用量10g以下,久煎半小時,麻感可消失而不影響療效。 蛇床子,這個內(nèi)科大夫很少用。光知道皮膚科止癢,不知道蛇床子是天然的雄性激素,而且能抗真菌、抗病毒、抗滴蟲,陰道滴蟲,皮膚真菌感染或者病毒蛇床子是個好藥。蛇床子殺蟲,祛風(fēng)止癢,當(dāng)然后面的作用內(nèi)科大夫也知道,但是很少用。尤其蛇床子治療什么病呢?治疥瘡。疥瘡知道嗎?手上特別癢,腳上特別癢,這很難治的,蛇床子配合內(nèi)服,煮水泡洗,對疥瘡非常有效。蛇床子還有關(guān)鍵的作用,延緩衰老,有鈣離子拮抗劑的作用,這個都內(nèi)科大夫疏忽的作用。另外雄性激素呀,可以治療不育,男子的不育,后天我要講,不孕不育,離不開蛇床子。 81.益母草不只用于婦科 益母草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別名“茺蔚”,《青海藥材》別名“坤草”?!侗静菥V目》別名“豬麻”。所含益母草堿對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使子宮緊張度、收縮力增強,頻率加快而活血祛瘀,成為婦科要藥。 益母草還是內(nèi)外骨傷科良藥:明顯的利尿消腫,可治腎炎水腫;明顯的增加冠脈流量,減慢心率,改善心功能,對抗心肌缺血,縮小心梗范圍,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而治療心血管??;清熱解毒而治瘡瘍腫毒、皮膚癢疹;散瘀止痛而治跌打損傷、淤血腫痛。其子稱為“茺蔚子”,功同益母草,作用更明顯且可清肝明目。 張介賓在《本草正》中有戒:“若血氣素虛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不得以其益母之名,為婦人所必用也。” 益母草一定要轉(zhuǎn)變一個觀念,它并不是婦人專用,益母呀就是母,婦女用的藥,并非婦女專用。 82.老鸛草專療腰痛肢麻 老鸛草,《滇南本草》別名“五葉草”。始載于《投荒本草》別名“斗牛兒苗”。所含槲皮素,可加強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而顯著抑制關(guān)節(jié)炎,有祛風(fēng)濕,舒筋絡(luò),活血脈功效,為風(fēng)濕痹癥妙藥,特別是腰痛骨楚,肢體麻木更效。配雞血藤可增效。老鸛草含鞣制,有清熱利濕止瀉作用,治濕熱下痢。其性平和,可用10-30g。 老鸛草,善治腰痛和肢麻,還能祛風(fēng)濕,疏經(jīng)絡(luò),活血。所以在腰痛的病人,你們都可以看到,我用雞血藤和老鸛草,就一個治療腰痛,尤其腎虧腰痛,一個有效的藥對,加雞血藤呀。而且老鸛草也能清熱利濕,和胃止瀉,飲食不潔引起的腹瀉,用老鸛草都可以治呀,尤其腸炎的病人,久利,慢性痢疾,引起的腰痛,我就喜歡用老鸛草。好多弟子不了解,治腸炎怎么用老鸛草呢?腰痛可以理解。腸炎能用嗎?就利用它既能治腰痛又能止瀉。 83.伸筋草緩解肌肉緊張 伸筋草,為石松及燈籠草的全草?!渡菟幮詡湟穭e名“太歲葛”。為祛風(fēng)濕要藥,可舒筋活絡(luò),緩解肌肉緊張,最宜于痹證而見拘急轉(zhuǎn)筋,屈伸不利者。跌打損傷,帶狀皰疹時也可以用。燒炭存性,配合外敷,消炎止痛其效更顯。 伸筋草,它能緩解肌肉的緊張,舒筋活絡(luò),尤其是拘急不利,這個時候用伸筋草,把筋脈給伸開來了,就不拘急了,舒筋活絡(luò)。當(dāng)然跌打損傷也能用伸筋草,還主要治帶狀皰疹,也可用伸筋草。你們看我治療婦女不孕,凡是多囊卵巢或者卵巢囊腫,我都用兩個藥,這兩個引經(jīng)藥,所有的藥都引導(dǎo)輸卵管引到卵巢去。一個就伸筋草,第二個就雞血藤,這兩個要對就引到了卵巢。子宮肌瘤什么引經(jīng)藥呀?一個就桂枝,一個就蘇木。 84.酸棗仁生用興奮 酸棗仁養(yǎng)心陰,益肝血而寧心神,為滋補性安神要藥,有良好的鎮(zhèn)靜催眠功效,善治心肝血虧的驚悸失眠,也治陰虛陽亢的虛煩失眠,酸棗仁還能斂汗、生津、澀精、降壓,須炒用,打碎入藥。 生棗仁作用相反,有興奮作用,專治嗜睡癥。 酸棗仁,注意呀酸棗仁一定要炒,才能安神。生的棗仁可就相反了,病人越用越睡不著了。酸棗仁除了安神外,養(yǎng)心陰,補肝血。冠心病呀,心陰不足的病人,兩個主要的藥,兩個特殊的藥,內(nèi)科大夫不知道冠心病能用酸棗仁。還有一個什么藥?今天早上講到了,麥冬。心陰不足,別人沒想到用麥冬和酸棗仁,你想到了,出奇兵呀,它就能收到奇效。棗仁還能斂汗、生津、降壓、澀精。遺精的病人用炒棗仁,一定知道這些功能都是炒棗仁,不能用生棗仁。生棗仁什么時候用呢?就是嗜睡,病人嗜睡,白天晚上睡,睡不醒,用生棗仁。除此之外都用炒棗仁。 85.五倍子降糖澀胃 五倍子系寄生于鹽膚木葉上的蟲癭。為收澀性止瀉藥兼可斂肺,止汗,固精,止血且可殺滅精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秘傳“玉鎖丹”,以五倍子、云苓、生龍骨組成,專治消渴病。五倍子新用有降糖止渴作用。但其性寒澀,過量澀胃,可用10g以下或研末加大量裝入腸溶膠囊吞服,可防其澀胃。
95味妙藥(10) 86.生牡蠣軟件祛痰 牡蠣富含鈣質(zhì),生用滋陰退熱,潛陽鎮(zhèn)驚,軟堅散結(jié)。煅用固澀制酸,專治汗證遺精,崩帶胃酸和佝僂病。 牡蠣其性咸寒,最宜化頑痰壅熱,凡苔膩而黃者,無論痰之廣義狹義,均可以生牡蠣祛痰除膩。市售已研碎,故不必先煎也。 牡蠣我沒寫煅牡蠣,煅牡蠣的用途很窄,就是收斂。生牡蠣的作用就廣泛了:第一能軟堅祛痰,講過祛痰,四步祛痰,最后一步就用三個石頭,一個是生牡蠣,還有生龍骨,還有海蛤殼,基本上這四步者就能退,所以它用它能軟堅祛痰滋陰清熱,潛陽鎮(zhèn)驚,當(dāng)然可以軟堅散結(jié)。乳腺增生、甲狀腺瘤都可以加生牡蠣。但生牡蠣的量一定要大,用30g。它是礦物呀,是牡蠣的外殼,要用30g。頑痰,痰濁苔膩,這生牡蠣是個好藥。 87.生龍骨寧神止悸 生龍骨系動物骨骼化石。富含磷酸鈣,碳酸鈣。功專鎮(zhèn)驚寧神,潛陽止悸,治療陰虛陽亢,心神不寧證。所含鈣質(zhì)能降低骨骼肌的興奮性,對驚癇癲狂有鎮(zhèn)靜作用。煅者收斂固澀。龍齒系動物齒的化石,重鎮(zhèn)寧神更專。目前均已研碎,不必先煎,用量15-30g。 生龍骨可以寧神呀,睡覺不好,你就用生龍骨,不用生牡蠣;有積塊了你用生牡蠣,不用生龍骨;心慌、心律失常你不要用生牡蠣,用生龍骨,潛陽鎮(zhèn)驚呀;陰虛陽亢的病人你用生龍骨,它可降低心肌的興奮性,肌肉痙攣,抽搐,生龍骨能降低它的興奮性,所以驚癇癲狂都用生龍骨,不用生牡蠣,止痙作用相當(dāng)好。 88.珍珠母平肝降壓 珍珠母為蚌類動物的貝殼。即平肝潛陽,又清肝明目,對肝陽上亢,水不涵木證有特效。高血壓有上述證類者更宜,即可降壓,又能改善癥狀,因以研碎,不必先煎,可用30-60g。 89.白鮮皮止癢緩斑 白鮮皮色白,入肺經(jīng)。肺主皮毛,治黃褐斑,雀斑也有效。內(nèi)服外敷兼施更佳??梢匝心獠杌螯S瓜汁調(diào)敷患處,晚敷晨洗或用湯劑再煎3汁涼敷。其苦寒傷胃,不宜長用久服,用量限于10g以內(nèi)。 90.大黃不在通便在瀉熱 大黃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別名“將軍”?!侗静菥V目》別名“錦紋”。所含大黃素有明顯的導(dǎo)瀉作用,是苦寒攻下要藥,因其怕熱宜生用后下。又含大量鞣質(zhì),有澀腸作用,能治便秘。臨床上用大黃攻下,多見瀉后反秘,生大黃過量又有頭痛、嘔惡、腹部絞痛的副作用,古臨床用大黃不在攻下而在瀉熱,常投制軍不必生用后下。 藥理證實:制大黃蕩滌實熱,瀉火涼血,行瘀破積。而且利膽退黃保肝,又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作用。還有抗?jié)冏饔?,降脂,利尿,抗腫瘤,故制軍瀉熱效用比較廣泛。 大黃炮制后,大黃素均有減量影響,但對鞣質(zhì)影響較小,因此瀉下雖減,瀉熱更為突出。酒大黃引藥上行,善清上焦實熱。醋大黃增強消積化瘀之力,用治癥瘕積聚。大黃炭行瘀止血,用治血熱有瘀的各種血證。 大黃都認為它是通便,實際上大黃通便有副作用,不知道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前三天,大便通了;后三天大便更秘結(jié)。主要大黃里面有鞣質(zhì),通便大黃素,鞣質(zhì)就是致便秘,兩個成分,大黃就有副作用,所以我用大黃不在于通便,在于瀉熱。大黃是非常好的泄熱藥,所以大黃不用生大黃就用制大黃,叫制軍就行。但大黃不能過量,最多用10g。它專能瀉胃腸實熱,涼血,破結(jié),行瘀破結(jié)。不用它通便,所以不要后下,也不用生大黃,就用制軍制大黃。而且它能保肝,退黃保肝??咕?、抗病毒、抗?jié)儾?。假如潰瘍病呀,尤其是幽門螺旋桿菌,你大黃和哪個藥合在一起?公英。這效果是非常好的。大黃還能降脂,還能利尿,大黃又能抑制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大黃都能抑制。 91.防風(fēng)不僅風(fēng)藥 防風(fēng),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別名“銅蕓”,《吳普本草》別名“百枝”?!睹t(yī)別錄》別名“屏風(fēng)”。為治風(fēng)專藥。有發(fā)汗退熱,祛風(fēng)解痙藥效,善治感冒發(fā)熱,風(fēng)寒風(fēng)熱均可用之,為治破傷風(fēng)妙藥。 防風(fēng)不僅僅是風(fēng)藥,還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是止頭痛,關(guān)節(jié)痛的妙藥,炒炭散風(fēng)止血,善治便血,崩漏。炒用抗菌,抗真菌,止癢祛疹,可解濕毒。 92.連翹不僅表藥 連翹,《中藥志》別名“空殼”。是辛涼解表主藥。 藥理證實:有廣譜抗菌作用,抗陰道滴蟲、抗流感病毒、抗結(jié)核、消瘰疬。“連翹心”對急性熱病、熱陷心包證最佳。 連翹含大量的維生素K,增強毛細血管致密力可止血,又降壓,可預(yù)防中風(fēng)。鎮(zhèn)吐而對洋地黃、嗎啡所致的嘔吐。利尿消炎,治泌尿系感染和心熱移腸證,有強心作用,尤治心衰。又為“瘡家圣藥”,善治瘡瘍癤腫等化膿感染,可見連翹功能廣泛不僅表藥。 93.金銀花炭消炎力強 金銀花始載于《名醫(yī)別錄》別名“雙花”、“忍冬花”。有廣譜的抗菌作用,革蘭氏陽性、陰性菌、皮膚真菌都有明顯的抑菌作用,抗流感病毒,也可抗真菌,且解毒退熱,輕宣疏散,為外感風(fēng)熱,溫病熱毒要藥。 金銀花炒炭其消炎解毒之力顯增,且可涼血止痢。治療熱毒菌痢、菌皂證、敗血證、急性扁桃體炎均有良效。 其莖葉為“忍冬藤”,除有雙花的藥效外還可清經(jīng)絡(luò)風(fēng)濕熱毒,抗炎止痛,善治熱痹,血沉增快者,可用30-60g。 94.藿香鮮用力宏 藿香分“土藿香”、“廣藿香”,兩者功效相似,為芳香化濕要藥。藥效有三:清暑正品,化濕而不燥熱,夏令感冒,暑濕,濕溫均為主藥;止嘔妙藥,無論寒濕、濕熱均可用,尤宜痰濁濕阻的苔膩嘔吐和妊娠惡阻,止瀉效藥,對水樣便最特效;清署健運,用治濕困中焦運化不健證。 藿香功專表散夏令感冒,驅(qū)除濕濁內(nèi)阻,和中而解吐瀉,但其活性成分為揮發(fā)油,不能久煎,應(yīng)當(dāng)鮮用,切碎后下則力宏,干者用10-30g,鮮者用30-60g。 95.生姜分類而用 生姜藥用始載于《名醫(yī)別錄》。其所含揮發(fā)油,增強血液循環(huán)而發(fā)汗散寒,溫暖全身,興奮神經(jīng),善治風(fēng)寒表證;所含姜辣素刺激胃液分泌,促進腸道蠕動,助消化開胃口,增進食欲。又能溫中止嘔止瀉;生姜還能止咳化痰,解南星、半夏及魚蝦毒;可降脂,增加膽固醇大便排出量。生姜過量可致口干咽痛,吸收后由腎臟排出,刺激誘發(fā)腎炎,用量10g以內(nèi)為妥。 姜汁祛痰止嘔力大,專治嘔吐不止?;柝始本葧r可速灌10滴,也可局部擦膚治斑禿。 姜皮,辛涼,利水退腫,治尿少水腫,用5g。 干姜,辛熱燥烈,專于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治脾胃虛寒證,肺寒咳喘證。 炮姜,系干姜武火炒焦而成。專能溫里并引藥入血,溫中止瀉,溫經(jīng)止血。治里寒證的吐瀉和血證。 煨姜,系生姜煨熟而成。發(fā)表力減弱,溫中止嘔力增強,專治胃寒腹痛、吐瀉不止。 52首奇方(1) 一,仲景創(chuàng)建35首止吐方 《傷寒論》21首: 1、葛根加半夏湯-外邪內(nèi)迫陽明而歐逆。發(fā)汗解表,降逆止嘔。 2、小青龍湯-表實兼水飲而干嘔。外界表寒,內(nèi)消水飲。 3、五苓散-太陽蓄水重證,水逆而吐?;瘹庑兴?,兼以解表。 4、生姜瀉心湯-胃虛水飲食滯,干噫食臭。和胃消痞,宣散水氣。 5、甘草瀉心湯-脾胃虛痞而干嘔。補中和胃,降逆消痞。 6、黃連湯-上熱下寒,欲吐。清上溫下,和胃降逆。 7、旋覆代赭湯-胃虛痰阻,呃逆不除。和胃化痰,重鎮(zhèn)降逆。 8、十棗湯-懸飲嘔逆。峻逐水飲。 9、梔子生姜豉湯-熱擾胸膈若吐。清熱除煩,降逆止嘔。 10、小柴胡湯-少陽膽熱,心煩喜嘔。和解少陽,和胃止嘔。 11、柴胡桂枝各半湯-太少兼證,節(jié)痛微嘔。和解少陽,發(fā)表止嘔。 12、大柴胡湯-少陽兼里實,嘔不止,心下急。和解少陽,通下里實。 13、四逆輩-脾虛寒濕,服滿而吐。溫中散寒。 14、四逆湯-少陰陽衰,吐利厥逆?;仃柧饶?。 15、通脈四逆湯-少陰格陽,面赤干嘔?;仃柧饶?,宣通內(nèi)外。 16、白通加豬膽汁湯-少陰戴陽,干嘔且煩?;仃柧饶?,宣通苦降。 17、真武湯-陽虛水泛,上逆于胃。溫陽行水,和胃降逆。 18、豬苓湯-少陰陰虛,水熱互結(jié),上逆犯胃。養(yǎng)陰清熱,利水降逆。 19、烏梅丸-蛔厥,得食而嘔。寒溫兼施,安蛔止嘔。 20、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上熱下寒相格,食入即吐。心開苦降,寒溫并用。 21、吳茱萸湯-肝寒犯胃,濁陰上逆。溫肝散寒,降逆止嘔。 《金匱》14首: 1、小半夏湯-胃停水飲,上逆作嘔,嘔而不渴。蠲飲止嘔,治嘔祖方。 2、大半夏湯-虛寒胃反,心下痞硬。補虛和胃,潤燥降逆。 3、茱萸湯 4、四逆湯 5,小柴胡湯 6、大黃甘草湯-胃腸實熱,失于和降。清熱通腑,和胃降逆。 7、黃芩加半夏生姜湯-邪熱內(nèi)陷,上逆于胃,下迫于腸。清熱和中,降逆止利。 8、半夏瀉心湯-寒熱結(jié)胃,中焦氣痞。辛開苦降,調(diào)中和胃。 9、半夏干姜散-脾陽不足,寒邪犯胃。溫陽健脾,降逆止嘔。 10、茯苓澤瀉湯-中陽不足,停飲胃反。溫胃化飲,和胃降逆。 11、桔皮竹茹湯-胃虛有熱,氣逆上沖。清熱補虛,和胃降逆。 12、桔皮湯-胃寒氣閉,失于和降。通陽除厥,和胃降逆。 13、生姜半夏散-寒飲博結(jié),氣機受阻。辛散寒飲,疏展陽氣。 14、豬苓散-飲停隔上,嘔吐思水。健脾利水。 仲景所列35首,重復(fù)者3首,(吳茱萸湯,小柴胡湯,四逆湯)實有32首止吐方。嘔吐、干噦,以致惡心,噯氣等消化證,總因胃失和降,氣逆于上所致。治療總以和胃降逆為大法,投“小半夏湯”為祖方,以半夏、生姜為主藥。其中加減變化如下:如果是胃中寒飲更甚,上下兩焦氣機被阻,胸陽不得舒展而胸中煩悶,宜減半夏1/5用量,生姜用量倍增,便成“生姜半夏湯”;虛寒胃反,上逆便燥則以人參補虛,白蜜潤燥,便成“大半夏湯”;虛寒挾肝氣上逆,吐涎頭痛加吳茱萸,便成“吳茱萸湯”;邪熱上逆于胃,下迫于腸,干嘔而利,加黃芩,便成為“黃芩加半夏生姜湯”;寒熱相格,食入即吐,加黃芩,去桂枝、半夏,便成“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飲停隔上,嘔吐思水,投豬苓散;中陽不運,飲停而頻吐,加桂枝、生姜,成為“茯苓澤瀉湯”;陰虛水熱互結(jié),去白術(shù),伍阿膠,成為“豬苓湯”。 經(jīng)方組成,首先是嚴格的“對證”,要有鮮明的辯證針對性。其次是“少而重”,藥味不多,藥量很大,所謂的“方減藥精”。經(jīng)方派的特色應(yīng)當(dāng)為后人所效仿。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環(huán)境氣候的改變,飲食習(xí)慣的不同,經(jīng)方不能一層不變,應(yīng)當(dāng)創(chuàng)新,方能奏效。至少有3處要變革:一是經(jīng)方善用姜棗草,棗草均較甘膩,現(xiàn)代“活體”居多,用之反而有害,應(yīng)應(yīng)當(dāng)棄之。止吐者必用生姜,古人以片計量,不確切,應(yīng)用5-10g為準(zhǔn);二是回收經(jīng)方的組方特點,保留主輔藥并換算成現(xiàn)代的計量投之;三是在符合辯證的前提下,配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的成果,一則可以增效,二則可以“知其然”??傊?,經(jīng)方不可丟,經(jīng)方必須變。 二.健脾祖方四君子湯類 四君子湯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人參、白術(shù)、茯苓、炙草四味組成。專治脾胃中虛,運化不建證。成為健脾補氣的祖方。 《小兒藥證直訣》中加一味陳皮為“異攻散”,加強理氣和胃之力,尤消脘脹;《醫(yī)學(xué)正傳》再加半夏、姜棗,為“六君子湯”加強溫化痰濕之力,專治脾虛痰濕證;《太平惠民和經(jīng)濟局方》再加木香、砂仁為“香砂六君子湯”,加強理氣散寒之力,可治脾胃虛寒,痰飲中阻,痞痛吐瀉證;局方還以四君子加扁豆、黃芪、藿香,名為“六神散”或“加減四君子湯”,加強健脾消食除濕之力?!蹲C治準(zhǔn)繩》以四君子湯加葛根、木香、藿香,名為“七味白術(shù)散”,健脾和胃,清熱生津,專治脾虛納少,發(fā)熱口渴證。 四君子呀這是健脾的主方。中醫(yī)治虛證呀,有兩派:一派是李東垣為主的脾胃派,他認為補虛證治虛證必須健脾,另外脾是后天之本,所以李東垣創(chuàng)建了很多健脾補氣的方劑,這是一派學(xué)說;第二派學(xué)說就是趙獻可他的《醫(yī)慣》,他主張從腎來調(diào)治,虛證要補腎,從后天之本來治。這兩派在歷代打得不可開交,引伸好多著作,意思呀都有道理。但是從我臨床體會,我的主張健脾不如補腎。為什么呢?有兩個理由:第一健脾無非就是補氣補血,補氣補血要礙胃,你補的不好,要影響食欲,病人的胃口一倒,那損害大了,再好的藥吸收也打折扣呀,因此呢,古人發(fā)明了醒脾,在補氣補血里面加醒脾藥,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氣和血的互關(guān),相關(guān),氣血相關(guān),當(dāng)然不如一個腎雙向,更好調(diào)。人的五臟有兩個臟是雙向的,一個是肺,當(dāng)然左肺右肺沒有區(qū)別,西醫(yī)也沒區(qū)別,司華蓋,通調(diào)水道,司呼吸,通百脈,左肺右肺都這功能。第二雙調(diào)就是腎, 腎西醫(yī)來講沒有區(qū)別,都一樣,是泌尿系統(tǒng)。但中醫(yī)就學(xué)問大了,一個主火一個主水,一個陰一個陽,這完全根據(jù)中醫(yī)來調(diào)呀,中醫(yī)治療的優(yōu)勢之一,就是調(diào)腎,調(diào)陰陽呀,陰陽籠統(tǒng)的,具體的陰陽就腎的陰陽呀,好調(diào)呀,因為調(diào)腎陰陽絕對不會礙胃,不影響胃,里面避免滋陰藥就行,不要醒脾呀,所以我講健脾不如補腎,補腎不如調(diào)腎。那么健脾什么時候用呢?就在于調(diào)腎效果不好,也許十之八九調(diào)好了,還有一二沒有調(diào)好,像昨天好幾位同仁問的,用了好多辦法不行,調(diào)腎陰陽也用了,不行,這個時候你再反治,反過來治,他補氣健脾,健脾呀,也許一健脾,腎也調(diào)過來了,起作用。當(dāng)然四君子湯,這個方劑里面的一個代表方,健脾為主。當(dāng)然它人參為君,云苓和炙甘草它是主次,治療脾胃的中虛。這里面的方子炙甘草不用,你看我有效的藥里面就沒有甘草。經(jīng)方離不開甘草,經(jīng)方派,所有的方劑里面都有姜棗草,姜棗單說,甘草這個藥有很大的副作用,治療心血管病,心律失常,你們首先就想到《傷寒論》的一個名方“炙甘草湯”。“心動悸,脈結(jié)代,炙甘草湯主之。”臨床不行,你用“炙甘草湯”治療心律失常,炙甘草的作用必須的大,要用到30-60g,才能起作用,用少了它沒有效。但是炙甘草用量大了,它的副作用也大。炙甘草別稱“國老”,國家的國,老人的老,國老了,等于打麻將里面的花,調(diào)和諸藥,什么都能調(diào)上一把,其實不行的。另外炙甘草里面有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這個藥量大了,留鈉、留水,會引起水腫。尤其心血管病,本來就容易腫,炙甘草湯量大了以后,這個副作用很大。另外炙甘草蜜炙以后,特別滋膩,補氣的時候用還能湊合,實際的時候用,對痰和瘀非常不利,所以一般炙甘草都不用。炙甘草就用生甘草,生甘草就用在一個地方,有效。用什么地方呢?就淋病里面的陰莖痛,陰莖疼痛,因為生甘草梢就是甘草的尖,這個止痛作用相當(dāng)好,其它的地方就不要用炙甘草。四君子湯原方不用炙甘草,參、術(shù)、苓這是健脾的藥,而且里面能化濕,用人參、白術(shù)來健脾,用茯苓來化濕,脾虛生濕呀,三個藥既能健脾又能化濕。當(dāng)然現(xiàn)在臨床上,一般人身都不用了,都用黨參來代替了。糖尿病病人呢,你千萬不要用黨參,用童參。童參知道嗎?兒童的童,也就是太子參,用30g的太子參來代替。四君子湯去掉了炙甘草,成了三君子湯,加了陳皮成了異攻散,這個方子比四君子湯用的還要廣泛,它補而不滯,還能消痰呀,陳皮還能祛痰。在上個世紀(jì)80年代,我治療冠心病,主張從痰論治,從痰論治里面,有的是中老年人是脾虛有痰,里面就加上異攻散,成了補氣祛痰,效果更能好。但這個時候你要注意,人參和白術(shù)只能用一個,或者把白術(shù)換成了白扁豆,或者仙鶴草。假如白術(shù)和人參一起用,那非但不會祛痰而且利痰,把痰堵在里面了。加一個補氣藥,一個動力,對祛痰有正效作用,加兩個不行,除非把白術(shù)改成白扁豆、仙鶴草。六君子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chǔ)上加上半夏、甘草,化痰又化濕。注意呀溫化痰濕,寒痰,寒痰用這個行,痰濁化熱是多,要注意半夏這個藥,很溫燥,它祛痰濁的,就是溫燥祛痰,非常溫燥,現(xiàn)在不用生半夏,用半夏中毒,用法半夏或者用清半夏,痰濁化熱了,絕對不能用半夏。香砂六君子湯,這是個好方,加木香、砂仁,姜棗一般不用,沒有必要。香砂六君子湯治療胃炎,治療潰瘍是個好藥。當(dāng)然要分寒熱,胃發(fā)涼的你可以用半夏,姜、棗肯定不用,發(fā)涼呀用半夏,里面再加上良附丸。再加一個什么藥?又健胃又反佐,蒲公英。它加入又能抗幽門螺旋桿菌,很有效。胃假如發(fā)熱的不涼,有胃酸的,這個時候肯定不用半夏了,木香、砂仁用,當(dāng)然也應(yīng)該用蒲公英,這個時候還要加一個藥,加個連翹,即清胃熱又能健胃,再加上個蘆根。香砂六君子湯呀比四君子湯用的更廣泛。六神散,就六君子湯里面加了白扁豆、黃芪和藿香,消食除濕。這個方子一般用于7、8、9三個月,中醫(yī)講夏季或者長夏,暑濕重呀,所以加藿香加白扁豆。藿香這個藥就是季節(jié)藥,平常沒有必要用藿香,7、8、9三個月要重用藿香,這個季節(jié)有兩個主要的方子,甭管外感、甭管腸胃炎、甭管中暑就是在7、8、9這三個月最常見的一種病。第一個方子就是藿香正氣散,藿香正氣呀;第二個就六神散,是7、8、9三個月的非常有效的方子,可以交替使用。七味白術(shù)散,里面加木香和葛根、藿香,和胃清熱。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結(jié)腸炎,結(jié)腸炎還有好幾個方子,這是其中的一個。結(jié)腸炎分兩類,有過敏的有潰瘍的,就是腹痛腹瀉,大便里面有粘胨,甚至于血。但是治療結(jié)腸炎要用灌腸的辦法,比口服要提高療效,就拿肛管,放到結(jié)腸部位,打100ml中藥,保留一小時以上,一天一次。結(jié)腸炎西醫(yī)是很怵頭的,他治不了的。文化大革命有個樣板戲“海港”。這樣板戲兩個主角,一個主角是上海的,一個主角是北京的,姐妹兩個。那一年,姐姐結(jié)腸炎,上不了臺了,后來我就用這個辦法,當(dāng)然不是用七味白術(shù)散,用葛根芩連湯,葛根芩連加苦參,當(dāng)然自己家里灌腸,很巧,灌兩個晚上就好了,照常登臺演出。 52首奇方(2) 三,補腎效方地黃湯類 六味地黃丸出自宋《小兒藥證直訣》。由熟地、山萸肉、干山藥、澤瀉、丹皮、茯苓6味組成。滋補腎陰,專治腎陰不足,虛火上炎證。 原從《金匱要略》的“腎氣丸”減溫燥的桂附而成,原治小兒發(fā)育不良的“五遲”證?,F(xiàn)改為湯劑,是補腎之效方。 《金匱要略》還有附子及桂枝2味為“金匱腎氣丸”,又稱“附桂八味丸”,加強溫補腎陽之力,成為專治腎陽不足證調(diào)腎陰陽的代表方;《濟生方》以桂枝易官桂,再加車前子,川牛膝,名“濟生腎氣丸”,增強利水之力而治陽虛水腫之證;再贈鹿茸、五味子,名“十補丸”,主治腎陽衰微證;《醫(yī)宗己任編》以六味丸加五味子,名“七味都氣丸”,簡稱“都氣丸”,以五味子的酸斂納氣而治腎陰不足,腎不納氣證;《醫(yī)宗金鑒》以六味丸加知母、黃柏,名“知柏地黃丸”增強清降相火之力,善治陰虛火旺證;《醫(yī)級》以六味丸加枸果、菊花,名“杞菊地黃丸”,增加養(yǎng)肝明目之力,善治水不涵木證;加麥冬、五味子,名“麥味地黃丸”,增加潤肺清肺之力,善治肺腎陰虛證;加當(dāng)歸、白芍,名“歸芍地黃丸”,增加柔肝之力,善治肝腎陰虛證;加人參、麥冬,名“參麥地黃丸”增強補氣養(yǎng)陰之力,善治氣陰兩虛證;加菖蒲、磁石、五味子,名“耳聾左慈丸”,增加通竅之力,善治腎虛耳鳴證;《景岳全書》以六味丸去澤瀉、丹皮,加枸果、炙草,名“左歸飲”,即補真陰,又養(yǎng)肝血,組成滋腎養(yǎng)肝益脾之方,善治肝脾腎三陰之虛證;用三補的熟地、山藥、山萸肉,再加枸果、川牛膝、菟絲子,鹿角膠、龜板膠,名“左歸丸”,增強滋補之力,善治精髓虧虛,津液枯涸證;以“腎氣丸”去三瀉加入枸果、生杜仲、炙草,名“右歸飲”,增強溫補之力,治命門火衰證;右歸飲去炙草,加菟絲子、鹿角膠、當(dāng)歸,名“右歸丸”,增強溫補之力,善治年邁久病的火衰證。 地黃三類,一個脾,一個腎,這兩大方。健脾不如補腎,補腎離不開地黃湯類。第一個,“六味地黃湯”,這是個基本方,三補三瀉,三個補腎藥用生地、山萸肉、山藥,三個瀉藥澤瀉、牡丹皮、茯苓,腎的補而不滯就淡滲利水,脾的補而不滯就是醒脾,腎的補而不滯就是淡滲,淡滲呀,淡滲的滲里面主藥就澤瀉和茯苓,起到了補而不滯,三個補里面呢,山萸肉比較貴,可惜山萸肉的功能比較局限,光補腎陰要換成黃精,昨天講了炙黃精,肝、脾、腎三個陰都補,而且能補氣,氣陰雙補;《金匱要略》加了附桂,溫補腎陽,但這個方子我的習(xí)慣很少用,就是因為附子、肉桂是溫燥,溫了腎陽,傷了腎陰,得不償失;“濟生腎氣丸”改成肉桂、官桂,更好的肉桂,加了車前草,加了川牛膝,增加了利水的作用,利水,濟生腎氣丸陽虛水中,比如腎炎水腫,心陽不足水腫,可以應(yīng)用濟生腎氣丸,當(dāng)然把附子要改掉,不用附子,用補骨脂,改成補骨脂或者巴戟肉,可加肉蓯蓉;“十補丸”加了鹿茸和五味子成了十補丸,腎陽衰微了,比陽虛更重了,馬上就要亡陽了,但這個藥都是很溫燥;“七味都氣丸”加五味子,腎不納氣,定喘;“知柏地黃丸”,這是非常多用的一個方子,加了知母、黃柏,清降相火,雖然陰虛內(nèi)熱;“枸杞地黃湯”這是調(diào)腎陰陽的基本方,加了枸杞子、白菊花,滋水涵木;“麥味地黃湯”加了麥冬和五味子,潤肺了,雖然滋腎,而且潤肺,肺腎陰虛這是個好方,但七味都氣以下的方子,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黃丸的加減,在六味地黃丸里面加味;“歸芍地黃湯”,中醫(yī)講藥的時候講過,當(dāng)歸和白芍柔肝,所以歸芍地黃加了這兩個藥,即滋陰又能柔肝;“麥味地黃湯”加人參和麥冬,就把參麥飲配在六味地黃里面了,既能養(yǎng)陰又能補氣,治療氣陰兩虛,糖尿病講的氣陰兩虛,糖尿病講的氣陰兩虛,也可用參麥地黃湯,很對證;“耳聾左慈丸”加了石菖蒲、靈磁石和五味子,專門治療耳聾,腎虧耳聾,這個耳鳴的特點,可以小聲的耳鳴,耳鳴分兩類:一類是大聲的像打雷一樣,這責(zé)之于肝,肝火上亢,肝火肝陽;二一個小聲的叫蟬鳴,蟬衣呀,蟬鳴,這責(zé)之于腎,就像耳聾左慈丸;“右歸飲”去了澤瀉、牡丹皮加了枸杞子和車前草,肝、脾、腎這三個臟都滋了,等于像黃精的作用了;“右歸丸”這右歸飲、右歸丸;左歸飲、左歸丸都是張景岳的主方,《景岳全書》的主方,它由生地、山萸肉、山藥三個補加了枸杞子、川牛膝、菟絲子、鹿角霜和龜板主要是補益精髓,生津生液;“右歸飲”附子、肉桂、生地、山萸肉、山藥、枸杞、杜仲和車前草,治療命門火衰,壯陽呀;“右歸丸”缺了車前草加了菟絲子、當(dāng)歸和鹿角,也是補火,老年火衰呀。補腎的六味地黃丸引出這么十多個方子,這都是很重要的方子,很有效的方子。 四. 養(yǎng)血良方四物湯類 四物湯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熟地黃、當(dāng)歸、白芍、川芎4味組成。補虛調(diào)經(jīng),專治營血虛滯,月經(jīng)不調(diào)證。 四物湯本從《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中,治婦人漏下的“膠艾湯”,去阿膠、艾葉、甘草組成,是婦科調(diào)經(jīng)的基本方,至今已引申到治療血虛證類,故為養(yǎng)血良方。 明《正體類要》合四君子湯再加姜棗名“八珍湯”,成為氣血雙補的代表方;明《景岳全書》再加益母草,名“八珍益母丸”,專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類;八珍湯去茯苓,加生芪、川斷、黃芩、砂仁和糯米,名“泰山磐石散”,專治氣血雙虧的先兆流產(chǎn);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八珍湯中加入生芪、肉桂,名“十全大補湯”,增強補氣溫腎之力,專治氣血雙虧而兼腎陽不足證。 四物湯,這是養(yǎng)血的好方。四個藥組成,原方熟地、當(dāng)歸、白芍、川芎,是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的方,現(xiàn)在給它擴大了,所有的血虛證即以四物湯為基本方,但里面注意了,就是不要用熟地。四物湯是雙向的,假如用這個原方川芎改成5g,它成了養(yǎng)血方,是養(yǎng)血為主;假如改成赤芍,川芎用到10g,當(dāng)然川芎不要用過10g,過10g很引起頭痛,這就成了和血方,和血了活血了,這是四物湯既能養(yǎng)血又能活血,當(dāng)然一般不用熟地用生地。八珍湯和四物湯合了加了姜棗,當(dāng)然臨床我的習(xí)慣不用姜棗,成了氣血雙補方,很有效的方。加益母草,就成了八珍益母湯,治療氣血不足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氣血不足,月經(jīng)不調(diào),這里附帶講了一下,辯證,有些同學(xué)可能剛來,辯證要簡化,以舌診為主。氣虛怎么分?苔薄白,舌質(zhì)淡,脈沉細,這是氣虛的舌脈,苔薄白、舌質(zhì)淡、脈沉細,加一個主證,必有的主證就是氣喘,苔薄白、舌質(zhì)淡、脈沉細、氣短,甭管什么病,臨床出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就叫氣虛。血虛,舌質(zhì)淡、苔凈、脈細,脈沉細呀,加上面白,就是血虛,這兩個都見了,就叫氣血兩虛,氣血兩虛,辯證很簡練,以舌脈為主,作為金標(biāo)準(zhǔn),這個情況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你用八珍益母湯,泰山磐石飲這是治療先兆流產(chǎn)的一個很好的方子,它把茯苓要去掉,另外流產(chǎn)了,就不能用淡滲了,加上好多安胎的藥,黃芪呀,川斷、黃芩呀,砂仁和薏米不能用,治療先兆流產(chǎn),舌質(zhì)淡,這八珍湯里面加黃芪和肉桂,好的肉桂,即治氣血雙補,又治腎陽不足,這也是有效的方法。 五.通腹首方承氣湯類 承氣湯類出自東漢《傷寒論》,以消痞的枳實,除滿的厚樸,潤燥的芒硝,功實的大黃4味組成,是通腹的首方。 “大承氣湯”,主治陽明腑實證,因痞、滿、燥、實俱全,故四味全用,為寒下劑的代表方;“小承氣湯”,主治痞滿燥實俱而末燥結(jié)的陽明熱結(jié)輕證,故不用芒硝,且減枳樸用量,為清熱瀉火,寬中行氣劑;“調(diào)胃承氣湯”主治胃腸積熱而無痞滿之證,故不用枳樸,加甘草緩中,成為緩下之劑;《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治》中以小承氣湯重用厚樸,名“厚樸三物湯”增強行氣除滿之力,專治腹?jié)M便秘證;再合桂枝湯去芍藥,名“厚樸七物湯”專治太陽表邪未解而見陽明腑證的表里雙解方;清《溫病條辨》以增液湯加大黃、芒硝,名“增液承氣湯”,一面增液行舟,一面通便泄熱,專治陰虧熱結(jié)的便秘證;以增液湯加芒硝、大黃、甘草、人參、當(dāng)歸、濕海參,名“新加黃龍湯”,專治氣陰兩虛的腑實便秘證;以硝黃加生地、赤芍、黃柏、黃連名“導(dǎo)赤承氣湯”,清心瀉火,專治大小腸燥實熱壅證;明《傷寒六書》以大承氣湯加人參、當(dāng)歸、桔梗、姜棗草,名“黃龍湯”,專治正虛腑實證成為扶正瀉下劑;清《通俗傷寒論》以白虎湯合調(diào)胃承氣湯,名“白虎承氣湯”,專治胃熱腸實證。 六.清氣主方白虎湯類 白虎湯出自東漢《傷寒論》。由石膏、知母、炙草、粳米4味組成。清熱生津,專治陽明經(jīng)熱的大熱、大汗、大煩渴、脈洪大證。成為清氣分大熱的主方。 《傷寒論》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增大補益氣陰之力,可治四大證而見煩渴不止的氣津兩傷證;《金匱要略》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湯”,可治白虎湯證而兼營衛(wèi)不和;宋《類證活人書》加蒼術(shù),名“蒼術(shù)白虎湯”,可治白虎湯證兼濕困的濕溫證、風(fēng)濕熱證;清《通俗傷寒論》以白虎湯加柴芩、花粉、鮮荷葉,名“柴胡白虎湯”,治寒熱往來,寒輕熱重證。 七.溫通要方桂枝湯類 桂枝湯出自東漢《傷寒論》,由桂枝、芍藥、姜棗草5味組成。辛溫解表,調(diào)和營衛(wèi),專治外感風(fēng)寒表虛證和營衛(wèi)不和,氣血不調(diào)證。為溫通要方。 桂枝湯系張仲景所建的第一方,有多種加減變化:以桂枝湯加重桂枝用量,名“桂枝加桂湯”,增強溫通心腎陽氣,散寒平肝之力;桂枝湯加重芍藥用量,名“桂枝加芍藥湯”,增強和營止痛之力,專治腹痛下利的太陰證;桂枝湯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湯”,專治太陽中風(fēng)表虛證而見項背強;桂枝湯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湯”,治桂枝湯證而兼陽虛證;桂枝湯加大黃、倍芍藥,名“桂枝加大黃湯”,專治桂枝湯證而兼腹痛拒按的氣血積滯證;桂枝湯加厚樸、杏仁,名“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增強降氣平喘之力;桂枝湯加大芍姜量,再加人參,名“桂枝新加湯”,加強補氣固表,養(yǎng)血通陽作用;桂枝湯和麻黃湯合方,減量名“桂枝麻黃各半湯”,解表發(fā)汗而不傷正,調(diào)和營衛(wèi)而不戀邪,成為解表發(fā)汗輕劑;以桂枝湯合小柴胡湯,名“桂枝柴胡湯”,治太陽少陽并病。在《金匱要略》中也有補充:以桂枝、芍藥加茯苓、丹皮、桃仁等分為丸,名“桂枝茯苓丸”,成為溫通化瘀劑,專治肌瘤、囊腫;桂枝、芍藥、生姜草加防風(fēng)、知母、麻黃、附子,名“桂枝芍藥知母湯”,溫經(jīng)宣痹,通治風(fēng)濕,類風(fēng)濕證;以桂枝湯加龍牡,名“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調(diào)和營衛(wèi),重鎮(zhèn)潛納,專治血痹虛勞失精證;桂枝湯加黃芪,名“桂枝加黃芪湯”,調(diào)和營衛(wèi),托表逐濕,治濕邪流入下肢證。 桂枝湯類,這可是有效的名方。溫通,桂枝湯的特點是溫而且是通,溫而不通效果就不好。它當(dāng)然用桂枝、芍藥、姜棗草,經(jīng)方,這是經(jīng)方的一個代表方,也是《傷寒論》的第一方。經(jīng)方是個非常有效的方,但是目前用經(jīng)方的醫(yī)生少了,非常少。為什么?2000年前,時代已經(jīng)變遷了,情況不一樣了,人的想法、環(huán)境、生活條件都不一樣了。2000多年前,張仲景那個時代,腦子很簡單,一頭牛、一處房、熱炕頭、一個老婆就行了,現(xiàn)代的人想法那就多了,飲食不一樣了,環(huán)境不一樣了,經(jīng)方2000多年了,不發(fā)展行嗎?還回到張仲景那個年代?行嗎?不現(xiàn)實。所以經(jīng)方一定要改,經(jīng)方的要害不能丟。有什么要害呢?第一簡練,藥量大,針對性強,這都是經(jīng)方的特點、優(yōu)勢,要繼承。但是必須得創(chuàng)新。怎么創(chuàng)新?經(jīng)方抓住它的要害,姜、棗草、是畫蛇添足,這個位置不要讓它占,不用姜棗草,尤其甘草,生姜、大棗都沒必要,所以桂枝湯不用姜棗草,就用桂枝、芍藥。芍藥就分赤芍和白芍,調(diào)和營衛(wèi)用白芍,月經(jīng)不調(diào)的尤其閉經(jīng)的用赤芍,這不把經(jīng)方就用了嗎?另外一定要改制度,現(xiàn)在人們很復(fù)雜,就不是單純,各種病具體的三高,他不是一高呀,三個都高,你光顧一高行嗎?另外治病還有一個竅門。叫什么?東方不亮西方亮。你的面適當(dāng)擴大,但不能擴的太大。我有個學(xué)生聽了我這個話,開藥開50個藥,那就荒唐了,你就沒有目標(biāo)了。適當(dāng)?shù)臄U大,擴大到20味以內(nèi),就是面照顧的大一點,這頭不亮那頭亮?,F(xiàn)代人急功近利,要快、要有效,七付藥下去,血壓沒有降,頭暈好一點,就行了。所以一定要增加藥,不能那么集中。桂枝湯里面要加藥了,你調(diào)和營衛(wèi)里面,還有好多藥要加,能調(diào)和營衛(wèi)。加上黃芪、當(dāng)歸、云茯苓,實際上就是氣和血呀,有血有氣。當(dāng)歸補血湯不是補氣補血嗎?家在這個里面沒有害處,就擴大了。你比如說:好多更年期綜合癥,假如她月經(jīng)還不好,心慌氣短,這樣一加當(dāng)歸補血湯,營衛(wèi)沒有調(diào)過來,氣血補上來了。所以我舉這個例子,經(jīng)方要省略姜棗草,不占這個位置,讓它主要要擴大,要加藥,要擴大它的治療面,適當(dāng)適量,這樣改進了經(jīng)方,發(fā)揮了它的優(yōu)勢,又補充了它的劣勢,用經(jīng)方會有很大的效果。昨天我給你舉例了:月經(jīng)期發(fā)燒,經(jīng)方好藥。熱入血室,張仲景有個小柴胡湯,你把小柴胡湯這個柴胡、黃芩別丟,黨參別丟,它是個扶正藥。不扶正,它是個半表半里,所以熱入學(xué)室就出不來,抓住這個藥,就是小柴胡湯了。半夏燥,你就別管它了,本身發(fā)熱用燥行嗎?不管了。再加上退熱的藥,昨天我講了,茵陳也好,青蒿也好,地骨皮也好,桑白皮也好,扶正藥里面再加一個白扁豆,這樣的小柴胡湯變方,不妨你試試看,治療熱入血室,就是經(jīng)期發(fā)燒,比單純的用小柴胡湯,效果好多了。所以經(jīng)方不要拒絕,它有很大的優(yōu)勢,要傳承它的優(yōu)勢,改制。 “ 桂枝加桂湯”,加一個桂枝就是桂枝重用,就溫通心腎,散寒平肝,桂枝的用量加重,平常用10g,現(xiàn)在用到15g甚至20g,加桂呀;“桂枝加芍藥湯”,就把芍藥的量加重到15-20g,增加止痛作用,止痛的作用就要大大提高;“桂枝加葛根湯”就是桂枝湯再加上個葛根,外感表實加上頸項強直、疼痛;“桂枝加附子湯”,營衛(wèi)不和加上陽虛,加上附子,你只要用附子,必須寫上制附子,某些關(guān)節(jié)炎的痛痹呀,寒重,用附子管用,甚至于川烏、草烏,一定要制,而且要先煎半個小時,煎了半個小時呢,烏頭堿的毒性去掉了,藥性不減,保安全;“桂枝加大黃湯”就桂枝湯里面芍藥加倍,再加上大黃,營衛(wèi)不和再加上氣血瘀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這是平喘的一個好方子,喘病呀,最主要從腎來治,喘病治腎,里面兩個主要的藥,一個是補骨脂,一個是肉蓯蓉,還一個藥就是蛤蚧,蛤蚧磨粉比較貴,蛤蚧粉用5g就行,從腎來治,這是平喘的好法,第二個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也可以平喘,這個喘一定舌苔是膩的,這也是個效方;“桂枝新加湯”,增加芍藥用量,生姜不加了,再加人參,補氣固表,養(yǎng)血通陽,這治療什么呢?昨天我講了內(nèi)分泌紊亂,其中有一個癥狀就是汗多,也可以用這個方子,里面加上浮小麥;“桂枝麻黃各半湯”,即發(fā)汗又調(diào)營衛(wèi),但這個方子在臨床用的少了,為什么?主要就是麻黃的副作用,一個麻黃發(fā)汗量很大,汗多傷心陽,第二個麻黃升高血壓,抑制心臟,所以心臟血壓有問題的病人,吃麻黃有副作用;“桂枝柴胡湯”,這個方子臨床用的還是很多的,就是桂枝湯和小柴胡湯合在一起,這個在臨床上也是多用的一個效方;“桂枝茯苓湯”,這在臨床上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成藥了,治療什么呢?子宮肌瘤,可惜呢,單用桂枝茯苓難,桂枝茯苓治療子宮肌瘤效果不好,肌瘤和囊腫是個良性腫瘤,形成的原因,就是內(nèi)分泌紊亂,內(nèi)分泌紊亂等與中醫(yī)的腎虧,你不調(diào)腎光用桂枝茯苓效果不好,一定要調(diào)腎的基礎(chǔ)上加上桂枝茯苓,提高療效;“桂枝芍藥知母湯”,這治療痹證也是個好方子,關(guān)節(jié)炎是個好方子,但是偏向于寒痹,偏向于瘀痹,有寒有瘀用桂枝芍藥知母湯;這個方子用得很多了,“桂枝加龍牡湯”,調(diào)和營衛(wèi),重鎮(zhèn)潛陽,用這個方子跟你的辯證,除了舌苔脈象以外,有兩個主要的癥狀,第一個癥狀就是背冒涼風(fēng),發(fā)涼,好多病人主述呀,后背有一個地方發(fā)涼,后背有風(fēng),這是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的一個主要的指標(biāo),當(dāng)然除了舌苔脈搏,第二個主證就是腰痛、頭暈,腰酸、腰痛加上頭暈,就把上面的陽通過龍牡引到腎里面,引到腰部去,這是臨床常用的方子;這個方子用的也非常多,“桂枝加黃芪湯”,它關(guān)鍵在托表化濕,調(diào)和營衛(wèi)以外加上生黃芪,固表,托表,扶正。
52首奇方(3) 八.回陽經(jīng)方四逆湯類 四逆湯出自《傷寒論》,由附子、干姜、炙草3味組成?;仃柧饶?,為急救亡陽虛脫的代表方。速救四肢厥逆而名“四逆湯”。 《傷寒論》加人參,名“四逆加人參湯”,以增強益陰補氣之力?;仃枏?fù)陰,救治陽虛寒盛而陰液內(nèi)竭證;倍干姜名“通脈四逆湯”,加強溫中通脈之力,專治真寒假熱證;去炙草,加蔥白,名“白通湯”,加大溫陽散寒復(fù)脈之力,專治陰盛浮陽證;再加人尿、豬膽汁,名“白通加豬膽汁湯”,系寒性反佐,即治嘔逆,又防藥物格拒;《傷寒六書》,合六君子湯再加麝香、肉桂、五味子,名“回陽救急湯”,即回陽救逆,又益氣生脈,專治陰寒內(nèi)盛,陽氣衰微證。 九.除煩名方梔子豉湯類 梔子豉湯出自《傷寒論》,由梔子、豆豉2味組成。清熱除煩,專治熱入胸膈證。加炙草,名“梔子甘草豉湯”,加強益氣緩急之力,善治短氣;加生姜,名“梔子生姜豉湯”,加強止嘔之力;去豆豉加厚樸枳實,名“梔子厚樸湯”,專治胸痞服滿;去豆豉加干姜,名“梔子干姜湯”,專治上焦有熱,中焦有寒;去豆豉加炙草、黃柏,名“梔子柏皮湯”,轉(zhuǎn)治濕熱黃疸而心煩;《金匱要略》以梔子、枳實、大黃組成“梔子大黃湯”,和胃除煩,治黃疸心中懊惱證。 十.瀉心湯類的應(yīng)用 瀉心湯出自《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淤血病脈證治》篇。由大黃、黃連、黃芩各3味組成,又稱“三黃瀉心湯”,瀉火解毒,泄熱燥濕,可直瀉三焦積熱。 以生草、黃芩、半夏、人參、干姜、黃連、大棗組成“甘草瀉心湯”,清熱解毒,和胃化濕,專治胃虛痞結(jié)證;以半夏、黃芩、干姜、人參、炙草、黃連、大棗組成“半夏瀉心湯”,心開苦降,開結(jié)除痞,善治寒熱互結(jié)的痞滿吐瀉證;以半夏瀉心湯減干姜用量,加生姜,名“生姜瀉心湯”,和胃消痞,宣散水氣,專治水熱互結(jié)的痞滿吐瀉證;以瀉心湯加炮附子,名“附子瀉心湯”,增強扶陽固表之力,治熱結(jié)心下而兼表陽虛證。 十一.建中湯類的運用 建中湯由張仲景所制?!秱摗分杏晒鹬渡炙?,加飴糖組成,組成“小建中湯”,為甘溫建中,補虛緩急之劑。《金匱要略》由蜀椒、干姜、人參、飴糖組成“大建中湯”,建中溫陽,降逆止痛,主治中陽虛弱,陰寒內(nèi)盛證;《金匱要略》以小建中湯加黃芪,名“黃芪建中湯”,為溫中補氣之方,可治脾胃虛寒,中氣不足證;《千金方》以小建中湯加當(dāng)歸,名“當(dāng)歸建中湯”,為溫中養(yǎng)血之方,可治中陽衰弱,營血虧虛證。 十二.大小青龍湯應(yīng)用之別 大小青龍湯均出自《傷寒論》。“大青龍湯”由麻黃湯倍麻黃、炙草加生石膏、生姜、大棗而成,專治表實而兼內(nèi)熱證;“小青龍湯”由麻黃湯去杏仁,加重桂枝、炙草用量,再加細辛、干姜、半夏、五味子、芍藥組成。解表散寒,溫肺化飲,專治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停痰飲證。大小青龍湯均以麻黃湯為基礎(chǔ),可治風(fēng)寒表實證,但大青龍湯風(fēng)寒較重而兼內(nèi)熱,可治表寒里熱證;小青龍湯風(fēng)寒較輕而兼痰飲,可治表寒痰飲證,其用有別。 十三.大小柴胡湯病位之分 大小柴胡湯均出自《傷寒論》。“小柴胡湯”由清透少陽的柴胡、黃芩,和胃降逆的半夏、生姜,扶正祛邪的人參、大棗,調(diào)和諸藥的炙草組成。為少陽病的主方,特別對虛人、老人外感,經(jīng)期發(fā)熱有良效。還有3首變方:“柴胡桂枝湯”系小柴胡與桂枝湯的合方,專治太陽少陽并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系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與桂枝加龍牡湯合方,治三陽并病,三焦積熱,氣滯痰結(jié)證;“柴胡桂枝干姜湯”系小柴胡湯去人參、大棗、半夏,改用干姜,加瓜蔞、牡蠣、桂枝組方,和解少陽,散寒清熱,溫清兼施。 “大柴胡湯”系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合小承氣湯去厚樸,再加芍藥組成,主治少陽末解轉(zhuǎn)入陽明化熱的少陽、陽明合病。 大小柴胡湯均有和解表里之意,然小柴胡湯單純在少陽,大柴胡湯為少陽未解以入陽明熱結(jié)。兩證的病位應(yīng)加區(qū)別。 十四.大小陷胸湯破開之異 大小陷胸湯均出自《傷寒論》,均治“結(jié)胸證” “大陷胸湯”由大黃、芒硝、甘遂3味組成。泄熱逐水,破結(jié)力宏,專治邪熱內(nèi)聚,胸腹結(jié)水的結(jié)胸證。還有“大陷胸丸”系湯劑加葶藶子、杏仁2味白蜜為丸,治膈上結(jié)胸證。 “小陷胸湯”,由黃連、半夏、瓜蔞3味組成。清熱化痰開痞,專治痰熱互結(jié)輕證,僅限于心下,按之始痛的小結(jié)胸證。而大陷胸湯所治的結(jié)胸證,證重范圍,從心下至少腹均硬滿而痛,手不可近,重在破結(jié)。小陷胸重在開痞。證有輕重,破開大異。 十五.溫膽湯痰濁主方 溫膽湯始載于唐《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膽腑》篇中,“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為安神方劑。后市增入茯苓并擴大其主治范圍,如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明《景岳全書》均主治“氣郁生涎”,開始轉(zhuǎn)成治痰方劑。至自清《成方便讀》主治“膽虛痰擾”,正式成為治療痰濁的主方。 經(jīng)陳言的化裁,將《備急千金要方》溫膽湯原方,減少生姜用量,增入茯苓1味,后人又加入大棗,組成現(xiàn)今治痰濁的“溫膽湯”。其中溫藥3味(半夏、陳皮、生姜),涼藥1味(竹茹),平藥3味(茯苓、甘草、大棗),總以辛溫組方。寒熱并用,辛苦兼施,酸甘相配。辛溫而不熱,清熱而不寒,祛痰而不燥,健脾而不膩。全方性平氣和,由原方的溫復(fù)膽氣擴大為溫順膽氣,和胃祛痰,清凈膽腑。由原方主治虛煩不得眠擴大為治痰濁證的主方。解除木郁土壅。痰濁內(nèi)生證。 溫膽湯歷代醫(yī)家常用,主要化裁者有4首:宋《濟生方》加膽星、菖蒲、黨參,名“滌痰湯”,增強益氣祛痰、化濁開竅之力,善治痰迷心竅證;明《證治準(zhǔn)繩》加棗仁、熟地、人參、五味子,名“十味溫膽湯”,增大補氣養(yǎng)血寧神之力,善治心虛膽怯氣血不足,痰濁內(nèi)生證;清《六因條辯》加黃連,名“黃連溫膽湯”,加大清熱之力,專治痰熱內(nèi)擾證;清《通俗傷寒論》加青蒿、黃芩、碧玉散,名“蒿芩清膽湯”,增加清膽利濕、和胃降逆之力,專治濕溫、嘔逆證。 近用“溫膽湯”治痰濁化熱證常能獲效。要掌握6個主證:苔膩、脈滑、頭重、胸滿、口粘、納呆。其中尤以苔膩為要,可以“一錘定音”,所謂“但見苔膩一證便是,其余不必悉具。”應(yīng)用時還宜加減:竹茹清熱祛痰為主藥。云苓、陳皮健脾祛痰,截斷“生痰之源”為輔藥。枳殼理氣行滯,利于痰濁排除,為佐使藥。溫膽湯僅用此4味為基礎(chǔ)藥。方中半夏雖可化濕祛痰,但因其燥性不利于痰濁化熱;生姜雖能祛痰,但因其辛溫也不利于痰濁化熱;炙草味甘,大棗滋膩,均不利痰濁之祛,故此4味均刪除不用。痰濁最易閉竅,為利于祛痰應(yīng)伍透竅豁痰的石菖蒲,暢行氣血的郁金,這樣祛痰主方溫膽湯就由竹茹、枳殼、云苓、陳皮、石菖蒲、郁金6味組成。 溫膽湯臨床應(yīng)用還有16則加味選藥法: 1.熱痰粘稠-葶藶子、黃芩、魚腥草、膽星、天竺黃、竹瀝水。 2.寒痰稀沫-白芥子、桂枝、干姜、細心、法夏。 3.頑痰不化-生龍骨、生牡蠣、海蛤殼、海藻、萊菔子。 4.癲癇-海參腸、白礬、靈磁石、鉤藤、荊芥、野菊花、珍珠母。 5.精神分裂癥-制軍、青礞石、草決明、桃仁、生梔子。 6.神衰失眠-炒棗仁、夜交藤、黃連、肉桂、合歡皮、知母、川芎。 7.眩暈耳鳴-澤瀉、炒白術(shù)、蟬衣、阿膠珠、白菊花、天麻。 8.高血壓-鉤藤、萊菔子、澤瀉、海藻、夏枯草、生石決明。 9.冠心病-全瓜蔞、薤白、丹參、葛根、蘇木、紅花。 10.胃腸證-木香、砂仁、公英、連翹、焦三仙、生內(nèi)金。 11.功能性發(fā)熱-青蒿、銀柴胡、生芪、桑白皮、車前草。 12.更年期綜合征-蛇床子、澤蘭、川斷、桂枝、白芍、牡蠣。 13.尿毒癥-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益母草、丹參、仙鶴草、生薏苡仁、澤蘭。 14.婦女病-雞血藤、香附、伸筋草、丹參、川楝子、益母草、當(dāng)歸。 15.癌癥-白花蛇舌草、公英、野菊花、仙鶴草、生苡仁、丹參、三七粉。 溫膽湯,這是個最常用的一個主方,化痰濁的主方。溫膽湯歷史我就不講了,可能講義上都有。中醫(yī)治病,分外感病和內(nèi)傷病,明天我要講了。內(nèi)傷病里面分虛證和實證,實證里面主要是痰和瘀,尤其痰重視的不夠,對瘀研究了快30年了,很深入。對痰研究得很表淺,往往疏忽。只要苔膩,一證便是它證不必悉具,這是痰濁,就要想到用溫膽湯。 溫膽湯里面一共8個藥,前面4個藥必須得用,竹茹、枳殼、云苓、陳皮。后面4個藥取消。半夏能祛痰,溫;生姜能祛痰,溫;甘草我講了,大棗是溫藥,甘緩對痰濁不利。所以溫膽湯后面的4個藥取消。加石菖蒲、郁金。菖蒲郁金透竅,行氣活血,對痰濁的祛非常有利,一個動力,又透又行,這個痰濁就跑了,祛掉,所以用溫膽湯這6個藥必須得用,而且分量也固定,都是10g。 辨痰的要害不在顏色,在它的質(zhì)量。常規(guī)來講,黃痰主熱;白痰主寒。不對。粘稠甭管是白是黃都是熱痰,稀痰甭管白和黃都是寒痰,用質(zhì)量來區(qū)分寒熱。熱痰要加葶藶子、天竺黃;寒痰要加白芥子、法半夏。這是我們所謂的有型的痰,就是咯出來的痰。肺為貯痰之器,看見的痰,是有型的痰或者叫狹義的痰。假如頑痰,昨天我講了,苔膩,退不了了叫頑痰,加了3個石頭和海藻。3個石頭知道嗎?對。生龍骨、生牡蠣、海蛤殼。 癲癇加海參腸和靈磁石。海參腸就是海參的腸呀,都扔掉了,你把它拿出來,把沙子洗掉,給它陰干陰干以后磨粉,吃溫膽湯里面,拿溫膽湯來沖這個海參腸的粉,每次3g,這是治癲癇非常有效的一個藥。這是精神分裂癥,用制軍和礞石,甚至可以用生大黃來通便,精神分裂癥通便癥狀就能緩解,但是必須要中病即止,別沒完沒了的拉,病人會傷正,甚至于會引起不良的后果。神經(jīng)衰弱,這和精神分裂是兩個病,一個精神病,一個神經(jīng)病,加炒棗仁和夜交藤,都用30g。眩暈講了。也許美尼爾氏綜合征,也許高血壓,加了澤瀉和白術(shù),高血壓再加萊菔子、生石決明。冠心病加全瓜蔞和葛根。胃的病加木香和公英。低熱加青蒿和銀柴胡,青蒿必須得后下,用15g。更年期綜合癥加蛇床子和澤蘭。尿毒癥加王不留行和益母草。婦女病調(diào)經(jīng)呀,加雞血藤和香附。良性腫瘤加山慈菇和浙貝。惡性腫瘤加白花蛇舌草和仙鶴草,白花蛇舌草必須用30g。這就是溫膽湯的16個加味,臨床只要看到病人舌苔膩的,想到溫膽湯,然后根據(jù)不同的16個不同的病加不同的主藥,另外根據(jù)病型,隨證再加藥,只要你堅持用,不是百發(fā)百中,肯定有效。但有個前提,我這一講,你別以為所有的病用溫膽湯16個都有效,錯。必須是苔膩。而且里面我還有一個觀念沒告訴你,就是痰瘀互結(jié)。這個我都能祛痰呀,從痰來治,想到的就是沒有瘀,舌質(zhì)不紫,舌下靜脈不怒張,也是加上化瘀的藥,提高療效,即祛瘀又化痰?;鏊幱袃蓚€好藥,最常用的就是丹參,30g的丹參;另外一個藥就是內(nèi)科大夫很怕的藥水蛭,其實水蛭沒有毒,有機會我再給你們講,水蛭是雙向的,這樣就明顯的提高療效了。 52首奇方(4) 十六.逐瘀湯化瘀主方 清《醫(yī)林改錯》創(chuàng)組化瘀主方逐瘀湯類,共分血府、膈下、少腹、身痛4首。 1.“血府逐瘀湯”-由活血逐瘀的桃仁、紅花、川芎、赤芍,行氣開胸的柴胡、枳殼、桔梗,引血下行的川牛膝,和血養(yǎng)血的生地、當(dāng)歸組成?;钛粋?,逐瘀又生新,專治瘀阻胸中證。 2.“膈下逐瘀湯”-有活血化淤的桃仁、紅花、川芎、赤芍、丹皮,行氣止痛的五靈脂、元胡、烏藥、香附、枳殼,養(yǎng)血和血的當(dāng)歸,調(diào)和諸藥的炙草組成。重在止痛,專治瘀阻膈下腫塊疼痛證。 3.“少腹逐瘀湯”-有活血逐瘀的川芎、赤芍,溫經(jīng)止痛的小茴香、沒藥、五靈脂、蒲黃、肉桂、元胡、干姜,和血養(yǎng)血的當(dāng)歸組成。重在溫經(jīng),專治瘀阻少婦,積塊寒痛經(jīng)證。 4.“身痛逐瘀湯”-由活血逐瘀的桃仁、紅花、川芎,通痹止痛的秦艽、沒藥、五靈脂、地龍、香附,引藥上行的羌活,下達的川牛膝,養(yǎng)血活血的當(dāng)歸,調(diào)和諸藥的炙草組成。重在通痹,專治瘀阻經(jīng)絡(luò),肢體痹痛證。 還有瘀阻頭面的“通竅活血湯”,由活血逐瘀的桃仁、紅花、川芎、赤芍,通竅的麝香、老蔥,和胃的姜棗組成。專治瘀阻頭面的疼痛,婦女干血癆,小兒疳積證。 逐瘀湯以桃紅四物為基礎(chǔ)方,再據(jù)瘀阻部位的不同加減變化,其組方有3條原則:“氣行則血行”,常佐行氣藥溫通藥:“瘀阻多致痛”,常佐止痛藥;“瘀阻防傷正”,常佐和血養(yǎng)血藥。 臨證時注意“三要”;重視止痛,但有些止痛藥如蒲黃、五靈脂乳沒等常常傷胃,應(yīng)選川楝子、玄胡、白芍、烏藥、木香、三七等;瘀阻常生癥瘕,要佐消癥藥,選用丹參、鱉甲、山慈姑、郁金、澤蘭、生牡蠣、白花蛇舌草等;要用引經(jīng)藥。上行下達,尤其重用川牛膝。入臟達腑,尤其要用引入肝經(jīng)藥,如川楝子、薄荷、枝子等。 底下是逐瘀湯,這是化瘀的主方,這是王清任在《醫(yī)林改錯》里面創(chuàng)立的幾個名方。 “血府逐瘀湯”,怎么記呀?就用這個辦法記,活血逐瘀,他用桃仁、川芎和赤芍,用別的藥,只要逐瘀的藥也行,沒有離開它的方義,加了行氣開胸的藥,血府呀就胸,再加上柴胡、枳殼和桔梗,還用了升降理論,用了引血下行,用了川牛膝15g,怕它破得太厲害,用了和血養(yǎng)血的藥,用了生地和當(dāng)歸,所以血府逐瘀湯用了這4個部分,4個特點組成,它主要治療瘀阻胸中,胸中就心和肺呀。冠心病,假如瘀血的冠心病,你就可以用血府逐瘀湯變化。變化什么呢?你活血逐瘀不要用桃仁、當(dāng)歸、赤芍。用什么藥?用幾個特殊的藥:第一個蘇木,內(nèi)科大夫不用的,傷科大夫用;第二澤蘭,婦科大夫用;第三生山楂,消導(dǎo)作用,相不到它活血治冠心病;再想到水蛭。這對血府逐瘀湯方義改變,藥物改了,治療冠心病的效果,治療瘀血的,效果肯定明顯,提高療效。開胸你不要用柴胡、桔梗、枳殼了,用全瓜蔞和薤白呀,它不是開胸嗎?又能祛痰,痰和瘀是相關(guān)的,有瘀必有痰呀,那附合血府的定義,又增加了祛痰,這么用藥能沒有療效嗎?就用活了,這比背湯頭強多了。 “膈下逐瘀湯”,它也是這5個組成,即用逐瘀又用止痛,也防止太過用養(yǎng)血的方法,它用了調(diào)和之藥專門治療瘀阻膈下,就是腹部的腫塊,肝硬化、肝癌、肌瘤、囊腫都可以用膈下逐瘀湯,當(dāng)然炙甘草不能用,假如是肝癌、肝硬化,你里面就換成醋鱉甲,當(dāng)然肌瘤和囊腫昨天我講了,加了兩個引經(jīng)藥,肌瘤用桂枝和蘇木,囊腫用雞血藤和伸筋草。 “少腹逐瘀湯”,也在腹部,也有積塊,當(dāng)然要引起疼痛,而且疼痛發(fā)涼,因為逐瘀溫經(jīng),也是養(yǎng)血活血,這幾個主方法則一樣,但是藥不一樣,治療的部位也不一樣,這個時候寒痛你可以改成鹿角霜呀,用15g的鹿角霜,溫通止痛的效力非常大呀,用五靈脂一定要包煎,這是蝙蝠的糞便,不包煎等于讓病人喝糞湯呀,都化了,要包煎。 “身痛逐瘀湯”,治療關(guān)節(jié)痛、肌肉痛,它的特點逐瘀通利用升降,一升一降,也保護養(yǎng)血活血,這個養(yǎng)血活血肢體疼痛你可以想到一個藥,加一個藥更有好處呀。加什么?生芪。15g的生芪。痛痹止痛里面還可以加上桂枝,當(dāng)然你附子不一定用。這六個逐瘀湯治瘀血的主方,非常有效。但是還是強調(diào)一點,必須有瘀,沒有瘀不能用。瘀的表現(xiàn)過去講過,三個指標(biāo):第一局部的血結(jié)證,腫塊、疼痛;全身的血滯證,而且紫紺,舌頭發(fā)紫,舌下靜脈顯露,脈澀;離經(jīng)的溢血證,就出血暗紅有塊。這三個里面,尤其舌頭紫,才能定為瘀血。 十七.保和丸消食主方 保和丸出自元《丹溪心法》。消食用生山楂、神曲、萊菔子。祛濕和胃用二陳湯,清熱散借用連翹。全方消食和胃,主治食積停滯證。其性平和,故名“保和”。 凡見食積,必用保和丸為主方,如食積生濕合“平胃散”,用炒蒼術(shù)、厚樸;如化熱甚者,加公英、制軍;如痰濕互阻,合“溫膽湯”;如便秘加全瓜蔞、桃仁、大腹皮;食積而兼脾虛,加炒“白術(shù)”又名“大安丸” 保和丸這是消食的主方。第一它有消食,山楂、神曲、萊菔子,痰和濕夾在一起就可以合“溫膽湯”;祛濕它里面用了二陳,假如濕重可以配合“平胃散”;第三清熱,用了連翹,連翹很重要,食阻跟痰濁一樣,往往熱化,就用保和丸你不能去掉連翹,去掉連翹就少了一個含義,假如化熱厲害,還可以加上公英和制軍。保和丸是臨床常用的一個消食方,現(xiàn)在獨生子女都是公主或者小皇帝,家長痛愛,沒有痛愛在點上。所以獨生子女呀,病得很多,而且我的想法,治療兒科各種病,小兒科有各種病,都離不開保和丸,都得以保和丸消食為主方。 十八.三仁湯利濕主方 清《溫病條辨》,針對濕溫初起、濕重于熱證,組方“三仁湯”,由杏仁,白蔻仁、生苡仁、飛滑石、白通草、竹葉、厚樸、半夏共8味組成,宣暢氣機,清利濕熱。 三焦者,六腑之一,為孤腑。濕邪之祛離不開三焦的功能。三仁湯宣上用杏仁、暢中用白蔻仁、滲下用生苡仁,正和上、中、下三焦,故為利濕主方。臨證應(yīng)用還要佐以三助:助宣者桔梗,助暢者石菖蒲,助滲者車前草,利濕還可加澤瀉,清熱還可加青蒿,清暑還可加荷葉包六一散、藿香、薄荷,有鮮者更佳,可用3倍量后下。 三仁湯,這是個利濕的主方,好方子呀。選上用了杏仁,暢中用了蔻仁,滲下用了苡仁,這三仁呀分利三焦。助宣加桔梗,助暢中加石菖蒲,助滲濕加車前草,一共六個藥,對濕阻濕飲會有效。里面再加上利濕的澤瀉,清熱的青蒿,解暑的藿香,因為這個暑濕最重要的是夏天,假如在平常,他在冬天就不必加藿香。昨天我講了“非典”濕熱很難治,又有濕又有熱,尤其濕邪纏綿,反反復(fù)復(fù),很不容易治,就用這三仁湯,它清熱用的青蒿呀,不會利濕,而滲濕用的砂仁,不會助熱,所以這是治療濕熱的一個有效的好方。 十九.五苓散退腫主方 五苓散系《傷寒論》化氣利水名方。由豬苓、澤瀉、白術(shù)、云苓、桂枝5味組成。利水滲濕,溫陽化氣??勺鰹橥四[主方。而且可以擴大用水濕、痰飲內(nèi)停證。如兼食積,《丹溪心法》合平胃散,名“胃苓散”;濕熱黃疸《金匱要略》加茵陳,名“茵陳五苓散”,也可選加宣肺的桔梗、蟬衣、桑白皮“開鬼門,潔凈腑”,可增退腫之力;還可選加暢中的大腹皮、木香、陳皮、赤小豆或選加滲下的車前草、澤蘭、冬瓜皮、生苡仁、石葦、白花蛇舌草。 五苓散退腫的主方,這些浮腫藥都可以用五苓散。它里面兩個組成:一個利水滲濕,茯苓、豬苓和澤瀉;第二就溫陽化氣,幫助這個濕邪化掉,用桂枝和白術(shù)。你掌握方子的兩個組成,你就能加減變化,比如有的病,這個婦女的病,早上起來臉覺得脹,這個腫,西醫(yī)沒辦法的,當(dāng)然西醫(yī)也會用名詞,疑是發(fā)燒查不出來,浮腫查不出來,加神經(jīng)性,這個就叫神經(jīng)性水腫,發(fā)熱引起的就叫神經(jīng)性發(fā)熱,他只能提出來,但他見了神經(jīng)他沒辦法,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用五苓散,但是給他溫陽化氣,溫陽用桂枝,化氣把白術(shù)改成生芪,生黃芪呀,這樣效果就明顯提高了呀!還有一個方法,因為他在頭面部腫呀,《內(nèi)經(jīng)》有個知法叫揭蓋利尿,也就是“開鬼門,潔凈腑”,宣肺呀。茶壺里的水倒不出來,把蓋一拿開來,倒出來,拿蓋就是宣肺呀。里面加了桔梗,或者加桑白皮,又能宣肺又能利尿,你不信試試看。你比方見了不明原因的早上起來面腫,眼泡發(fā)腫,這個婦女有男子也有,你不妨用五苓散,用這個方法試試看。 胃苓散即浮腫或者濕積就加上平胃散,五苓散和平胃散合在一起,就治療水腫兼濕積。茵陳五苓散加了茵陳了,專門治療濕熱黃疸。當(dāng)然濕熱黃疸最難退的就是肝癌、膽囊和胰腺這些部位的癌癥,堵塞了,就引起了黃疸,很難退。這個時候你在茵陳五苓散里面加幾個藥:一個加醋鱉甲,15g醋鱉甲;第二30g的金錢草;第三要加丹參,丹參30g;加10g的大腹皮和10g的莪術(shù),對癌性的黃疸有一定的療效。五苓散退腫它另外用了宣肺的藥,比如桔梗、蟬衣、桑白皮;它也用了暢中的藥大腹皮、白術(shù)、陳皮和豆蔻。退腫就要想到五苓散。滲下還可以加上車前草、澤蘭、冬瓜仁、薏苡仁、石葦、白扁豆。這底下三個是五苓散的加味,增加它的療效,增加宣肺、暢中和滲下。當(dāng)然五苓散也可以配合三仁湯,即退腫又化濕。 二十.萆薢分清飲除淋主方 萆薢分清飲有兩種組方:一是《丹溪心法》,由益智仁、萆薢、石菖蒲、烏藥組成。溫腎利濕,分清化濁,專治膏淋、白濁;一是清《醫(yī)學(xué)心悟》,由萆薢、石菖蒲、黃柏、白術(shù)、云苓、蓮子心、丹參、車前子組成,清熱利濕,轉(zhuǎn)治濕熱下注證。 臨證以《醫(yī)學(xué)心悟》為準(zhǔn),可通治淋證。為增清熱之力,宜選加公英、連翹、野菊花;為增利濕之力,宜選加生苡仁、白花蛇舌草、澤瀉、冬瓜仁。還應(yīng)視“五淋”加味:石淋選加金錢草、海金沙、澤蘭、王不留行、琥珀粉;氣淋選加炒橘核、川楝子、烏藥、荔枝核;膏淋選加土茯苓、萹蓄、苦參、知母、肉桂、川牛膝;勞淋選加仙鶴草、益智仁、生芪、甘草捎;血淋選加白花蛇舌草、丹皮、生梔子、瞿麥、女貞子、旱蓮草。 二十一金鈴子散鎮(zhèn)痛主方 金鈴子散出自宋《太平惠民房》,由金鈴子、元胡2味組成,主治肝郁化火諸痛證。臨床用金鈴子散系鎮(zhèn)痛主方,尤治實痛,但要加味:頭痛加川芎、天麻;項痛加葛根白菊花;胸痛加全瓜蔞、蘇木;脘痛加木香、厚樸;腹痛加大腹皮、雞血藤;脅痛加柴胡、枳殼;痛經(jīng)加香附、丹參;疝痛加炒橘核、荔枝核;熱痛加生梔子、丹皮、赤芍;寒痛加烏藥、桂枝。虛痛時也可用之,應(yīng)加黃芪、當(dāng)歸、白芍為宜。 金鈴子散,鎮(zhèn)痛的主方。昨天我已經(jīng)講了,原來傳統(tǒng)的金鈴子散只治療實痛,虛痛用芍藥甘草湯。臨床別管虛痛、實痛,所有的痛證,都可以用金鈴子散。胃痛腹痛發(fā)涼加白芍,不用甘草,里面加減;頭痛要加川芎和天麻;項痛加葛根和白菊花;胸痛加全瓜蔞和蘇木;胃痛加白術(shù)和厚樸;腹痛加大腹皮和雞內(nèi)金;脅痛加柴胡和枳。這個中醫(yī)鎮(zhèn)痛啊非常有效,我治療痛證呀,完全用新思路,這個明天要給你講,新的思路來止痛,反而提高了中醫(yī)鎮(zhèn)痛的療效,這個按照部位來講。痛經(jīng)的加上香附和丹參;疝氣痛加上炒橘核和荔枝核,這個量都要大,都用30g;熱痛加梔子、丹皮和赤芍;寒痛加烏藥和桂枝;虛痛加黃芪、當(dāng)歸和白芍。這個金鈴子的止痛加上8個加減,估計全部的疼痛都會有效,當(dāng)然疼痛很復(fù)雜,明天我還要講,中醫(yī)止痛的療效優(yōu)勢很明顯。 52首奇方(5) 二十二.越掬丸解郁主方 元代滋陰派名醫(yī)朱震亨提倡“六郁說”,在《丹溪心法》中組建了“越鞠丸”。氣郁用香附,血郁用川芎,痰濕郁用蒼術(shù),火郁用梔子,食郁用神曲,通治郁證。 越鞠丸又名“芎術(shù)丸”。臨川應(yīng)用時還要根據(jù)諸郁加味;氣郁偏重選加柴胡、枳殼、木香、郁金、川楝子、元胡;血郁偏重選加丹參、赤芍、桃仁、紅花、蘇木;痰郁偏重選加全瓜蔞、薤白、萊菔子、竹茹;濕郁偏重選加澤瀉、生薏苡仁、云苓、陳皮、石菖蒲、法夏;火郁偏重選加黃芩、知母、黃連、蘆根、竹葉、連翹;食郁偏重,選加谷麥芽、生內(nèi)金、大腹皮。如見寒凝郁滯則減輕梔子用量,選加溫通的桂枝、干姜、川椒、烏藥、吳茱萸;如因虛致郁者,則川芎換成當(dāng)歸,選加健脾的生芪、白術(shù)、黨參、扁豆、山藥。 二十三.酸棗仁湯安眠主方 酸棗仁湯出自《金匱要略》,以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5味組成。主治“虛勞虛煩不得眠”,虛勞者乃肝陰不足,虛煩者乃陰虛內(nèi)熱,是養(yǎng)血安神,清熱除煩之劑。 臨證還有加減;柔肝除煩,選加生地、當(dāng)歸、白芍、女貞子、旱蓮草、生梔子;寧神鎮(zhèn)靜,選加生龍牡、靈磁石、柏子仁、炙遠志;清熱除暈,選加草決明、白菊花、川牛膝、蟬衣、葛根;為增安眠之力,均可加入夜交藤30g。酸棗仁湯系虛證失眠主方。如屬實證,多見痰瘀互結(jié),上蒙清竅,可選加石菖蒲、郁金、丹參、萊菔子、赤芍,則成功補兼施方。 棗仁湯,這是安眠的主方。它兩個主證:第一養(yǎng)血安神,用炒棗仁、云苓和川芎;第二它清熱除煩,睡不了覺啊,有火,心煩加了知母,這是它的兩個主證。還可以加減,加柔肝的生地、當(dāng)歸、芍藥、女貞子、旱蓮草和梔子;加了鎮(zhèn)靜的龍牡、磁石、柏子仁和制遠志,遠志必須的制,它有小毛,生的遠志吃了以后嗓子難受,所以一定要制遠志,生的遠志難受,就會引起嘔吐;假如伴有頭暈的加決明子、白菊花、川牛膝、蟬衣和葛根;加強安眠用30g的夜交藤,炒棗仁安眠你要大量用30g。我在廣安門醫(yī)院,那藥房配了酸棗仁膏,酸棗仁膏呀就拿酸棗仁原方,加了夜交藤,煎了以后,用蜂蜜,5斤蜂蜜煉成膏,裝成一大瓶,當(dāng)時公費醫(yī)療能報銷呀,困難的時候都吃不飽。怎么辦?好多廣安門醫(yī)院的職工呀,開了這藥以后,早晨起來插在饅頭上吃,有吃飽又不花錢,又抗饑餓,一舉數(shù)得呀。當(dāng)時我在廣安門醫(yī)院就很出名呀!我在廣安門醫(yī)院有兩個事情出名:一個就是棗仁膏,酸棗仁膏,哎呀!給老百姓謀福利了,當(dāng)時工資也不高,不花錢,能吃飽,晚上睡覺又能安穩(wěn),誰能不謝我呀;第二個就發(fā)燒,廣安門醫(yī)院我當(dāng)時急診呀,可能明天我要講這個,發(fā)燒啊,就分清風(fēng)寒風(fēng)熱,風(fēng)熱的話,清解和劑,風(fēng)寒的話,溫解合劑,兩個合劑,放在250ml的小鹽水里面,消好毒,鋁蓋封口。高燒啊,尤其是孩子,別熬藥了,15ml一次,當(dāng)然服藥的時間要變,不是一付藥喝兩次,就4個小時喝一次藥,一天也許喝3付、4付藥喝兩瓶燒就退了。 二十四.增液湯養(yǎng)陰主方 “增液湯”出自清《溫病條辨》,由生地、玄參、麥冬3味組成。為增液清熱,潤燥通便之劑,主治陰津不足證,乃養(yǎng)陰主方。 臨證時要按陰虧部位加味:新陰部組選假鈔造人,柏子仁、云苓;肝陰不足選加當(dāng)歸、白芍、枸果;脾陰不足選加黃精、蘆根、石斛;肺陰不足選加沙參、紫苑、百合;腎陰不足選加女貞子、旱蓮草、首烏。如見陰虛內(nèi)熱者,選加知母、黃柏、銀柴胡、桑白皮、地骨皮;如見虛火上炎這,選加交通心腎的黃連、肉桂;如見大便秘結(jié)者,選加增液行舟的白菊花和全當(dāng)歸、首烏、草決明、桃仁、全瓜蔞。 “增液湯”,這是養(yǎng)陰的主方。三個藥,生地、玄參、麥冬,組成了增液湯。增液湯還能清熱,因為液少了就是陰虛,陰虛必然會火旺,所以陰虧的病人一定有虛火,叫陰虛火旺,所以增液湯最切合,既能養(yǎng)陰增液又能清熱,而且它能潤燥通便,根據(jù)不同的陰就能加味。心陰不足的加炒棗仁、柏子仁和云苓;肝陰不足的加當(dāng)歸、白芍、枸杞子;脾陰不足的加黃精、蘆根和石斛;肺陰不足的加北沙參、紫苑和百合;腎陰不足的加女貞子、旱蓮草和制首烏;有內(nèi)熱的,陰虧內(nèi)熱加知母、黃柏、銀柴胡、桑白皮和生地;火炎的就加“交泰丸”,黃連和肉桂,官桂比肉桂好,上等的肉桂叫官桂,就是官員喝得,不是老百姓吃的,那是高檔的。1/3,10g的黃連,3g官桂,這是增液湯。增液湯因為養(yǎng)陰呀,能治療什么病呢?干燥綜合征。西醫(yī)非常怵手,見了干燥綜合征沒辦法,怎么用西醫(yī)都治不了干燥綜合征。中醫(yī)的增液湯非常有效,當(dāng)然這個石斛必須得用,假如有鮮蘆根,你把鮮蘆根榨汁,兌在里面,就會更有效。治干燥綜合征關(guān)鍵在中焦,養(yǎng)胃陰是關(guān)鍵,胃陰呢跟胃熱是一樣的,胃陰不足就胃熱,或者胃火,胃火重了必定胃陰不足,這兩個是互相抑制的。這個時候你干燥綜合征養(yǎng)胃陰,去胃火,想到什么?知母、生石膏,白虎湯呀!所以干燥綜合征用了增液湯配上白虎湯,當(dāng)然里面粳米不用,用生薏米。還要想到陰和氣是互根的,補氣能增加養(yǎng)陰,你氣虛的時候加養(yǎng)陰的藥,增加補氣力量,所以你這個時候還要加上補氣的藥。補氣藥最好的藥,又能補氣又能生津養(yǎng)陰的藥就西洋參,但是貴呀!西洋參貴呀,可用5g的西洋參,用參另外煎,煎了湯,給它煎3遍,煎出來的水兌在湯藥里面喝,然后把渣子吃了,這樣就不浪費了。西洋參雖然貴,你就改成生芪,30g的生黃芪,或者做成白扁豆粥,加上白扁豆。這個干燥綜合征臨床多見,西醫(yī)沒辦法,中醫(yī)有優(yōu)勢。還有大便干加白菊花和當(dāng)歸、制首烏、決明子、桃仁和全瓜蔞,這就是我們中醫(yī)講的增液行舟。老年人便秘很多呀,增水行舟。 二十五.荊防敗毒散替代麻黃湯辛溫解表 外感風(fēng)寒表實證,治療大法為辛溫解表,多投《傷寒論》的“麻黃湯”。麻黃湯為發(fā)汗峻劑,仲景曾有告誡:“瘡家”、“淋家”、“衄家”、“亡血家”禁用。也不可誤投于表寒虛證和風(fēng)熱表證,否則汗之過度,首傷心陽。近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麻黃有提升血壓、抑制心臟、加重心衰的副作用,故高血壓心功能差者,雖有風(fēng)寒表實證也不宜投用“麻黃湯”。凡此,麻黃湯辛溫解表有利也有弊,故提倡以“荊防敗毒散”代之。 “荊防敗毒散”出自明《攝生眾妙方》。其據(jù)宋《小兒藥證直訣》的“人參敗毒散”,去人參、薄荷、生姜,加荊芥、防風(fēng)和原方的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及甘草11味組成。荊防敗毒散同樣具有辛溫解表之效,但其發(fā)汗力較麻黃湯輕,且無麻黃之副作用,又宜治風(fēng)寒表實證。 二十六.辛涼解表仍沿用銀翹桑菊 “ 銀翹散”、“桑菊飲”均出自《溫病條辨》。至今仍是辛涼解表的代表方。均以疏散風(fēng)熱為主,治療風(fēng)熱表證。前者以清熱解毒為重,后者以清肺止咳為重。 臨床時常合用,以銀花、連翹、桑白皮、菊花、蘆根、薄荷為基礎(chǔ)方,佐透竅的桔梗,排邪的車前草。再辯證加味:發(fā)熱明顯的選加荊芥穗、竹葉、桑葉;咳痰不爽選加全瓜蔞、浙貝、冬瓜仁、黃芩;咽痛且渴選加板藍根、牛蒡子、野菊花、馬勃;頭痛目糊選加川芎、草決明、葛根;虛人風(fēng)熱選加1味生芪、黨參或仙鶴草;癰瘡風(fēng)熱選加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生苡仁、生梔子、白花蛇舌草。 二十七.抗鏈丸消咽喉炎 咽喉炎常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控制不好可引發(fā)免疫性疾患,特別是腎炎。 中醫(yī)將咽喉炎歸入“喉痹”范圍,始載于《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jié),謂之喉痹。”其病有急慢性之分,其證有虛實之變。急性者有風(fēng)熱、風(fēng)寒、肺胃熱毒;慢性者有陰虛、陽虛、氣虛、唯喉痹多見風(fēng)熱上壅和虛火上炎,其治以清降為要。 自擬“抗鏈丸”,有銀花、連翹、板藍根、桔梗、玄參、生草6味組成,臨證辯證加味,對急慢性咽喉炎均有效:風(fēng)熱選加菊花、桑白皮、薄荷;風(fēng)寒選加蘇梗、桂枝、防風(fēng);肺胃熱毒選加生石膏、知母、生薏苡;陰虛選加麥冬、北沙參、女貞子;陽虛選加蛇床子、補骨脂、菟絲子;氣虛選加生芪、黃精、仙鶴草;咽腫紅痛選加馬勃、露蜂房、僵蠶、蟬衣、山豆跟;咽癢發(fā)堵選加蘇梗、桔紅、百部、葶藶子;咽干欲飲選加百合、蘆根、生地、知母、野菊花;音啞失聲選加胖大海、玉蝴蝶、射干、金果欖。 這是我自己創(chuàng)立的叫“抗鏈丸”,治咽炎、喉炎,消咽喉炎。這個咽喉炎要重視呀,你不控制的話,因為咽喉炎的產(chǎn)生就是溶血性乙型鏈球菌造成咽喉炎,咽喉炎不控制跑到腎上面去了,會合并腎炎,別小看咽喉炎。清熱用金銀花、連翹和板藍根;利咽用桔梗、元參和草決明;假如風(fēng)熱的加白菊花、桑白皮和薄荷;風(fēng)寒的加蘇葉、桂枝和防風(fēng);合并扁桃腺炎那熱毒加生石膏、知母和生薏苡仁;陰虛引起的加麥冬、北沙參和女貞子;陽虛的咽喉炎,咽喉炎也會陽虛呀,主要看舌質(zhì)淡、胖,形寒,又有咽喉炎又有火,又有陽虛,也很難處理的,這個時候就拿“抗鏈丸”,加上蛇床子、補骨脂和菟絲子,不用溫燥的藥,用溫潤的藥;氣虛的加生芪、黃精和仙鶴草;紅腫的或扁桃體發(fā)炎的加馬勃,馬勃像海綿一樣,非常輕,最多用1g就一大堆了、露蜂房、僵蠶、蟬衣和山豆根;咽癢,這個很難處理的,嗓子癢,非常不好處理,很難受,加蘇梗、桔紅,治咽癢桔紅是個好藥,加百部和葶藶子。原來搞急診的時候,搞了個散劑,吹喉的散劑,就像扁桃腺炎不控制更容易導(dǎo)致腎炎。拿什么藥呢?就拿露蜂房、僵蠶和蟬衣這三個藥蟲類藥,再加上金銀花和板藍根,1﹕1,給它磨成粉,吹喉,就吹在膿腫的扁桃腺。當(dāng)時怎么吹呀?那個紙,卷成筒,上面的尖把它去掉,把這個粉放在里面,對著病人嘴,一吹就吹上去了,很簡單,效果非常好。扁挑體炎,抗菌素不行的,抗鏈球菌也不行的,用中藥管用,要不了五天到七天消腫了,當(dāng)時就定名為“吹喉散”,五個藥。嗓子干的加百部、蘆根、生地、知母、野菊花;嗓子啞的用胖大海、玉蝴蝶,玉蝴蝶也非常輕,像吹笛子的竹片一樣,很薄,白的,中間有個黑點,玉蝴蝶最多也用1g,加上射干、金果欖,這是抗鏈丸。
52首奇方(6) 二十八.陽和湯寧心悸 “陽和湯”,出自清《外科證治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黃、鹿角膠、白芥子、姜炭、生草7味組成,系治療“陰證瘡瘍”名方。功能溫陽散寒,和血通滯。 心悸有快慢之分。緩慢型心悸常責(zé)之于心陽不振,溫煦失養(yǎng),治當(dāng)溫陽立法,正合陽和湯的方意。故臨床用陽和湯治緩慢型心律失常有效,但宜化裁:以鹿角霜、桂枝,溫陽散寒。熟地、炙麻黃,和血養(yǎng)心,振奮心陽。炮姜溫中散寒。合成溫陽散寒,養(yǎng)心寧悸之方。 臨床應(yīng)用還應(yīng)加減:如有高血壓和心衰者,以蛇床子代替麻黃;心動悸甚者選加川芎、石葦、生龍牡、羌活;形寒肢涼選加仙靈脾、菟絲子、蛇床子;胸悶不舒,選加全瓜蔞、薤白、烏藥;氣短乏力選加生芪、仙鶴草、扁豆衣;腰酸膝軟選加生杜仲、槲寄生、川斷。 “陽和湯”這是外科的方,內(nèi)科大夫用陽和湯來寧心悸。尤其是治療緩慢性的心律失常,它兩個主證:一個是溫陽散寒,有肉桂、麻黃,它有鹿茸或者鹿角可以改成鹿角霜、白芥子和炮姜,這里面主要用3個藥:鹿角霜、肉桂和泡姜;另外和血通滯用熟地。假如高血壓心衰的病人引起心律失常,加蛇床子;心悸厲害的,加上川芎、石葦、龍牡和羌活。心悸用羌活非常特殊,從藥理來講,羌活里面的生物堿,能糾正心律失常;從中醫(yī)來講悸呀屬于風(fēng),當(dāng)然是內(nèi)風(fēng),但中醫(yī)的悸原生態(tài),內(nèi)風(fēng)和外風(fēng)息息相關(guān),所以用羌活來平悸止悸不矛盾,藥理又能抗心律失常,所以這是一個特殊用藥。怕冷的加仙靈脾、菟絲子、蛇床子;胸悶、心悸的厲害加全瓜蔞、薤白和烏藥;氣短的加生芪、仙鶴草和白扁豆;腰酸的加生杜仲、槲寄生和川斷。緩慢型的心律失常昨天我講了,西醫(yī)沒辦法,它認為這是個保護性的措施,不要吃藥,實際上不是不要吃藥,它是沒有藥。用中醫(yī)溫陽的辦法,陽和湯加減有效。當(dāng)然心律失常,甭管快速型的慢速型的,非常容易復(fù)發(fā),復(fù)發(fā)的原因就是精神因素,心悸的病人心慌的時候,特別的緊張,特別害怕,怕心臟亂跳,跳了停跳,停跳就完了。但是往往這病人呢好了傷疤忘了痛,好了以后就不顧一切了,該生氣生氣,該著急著急,該吃喝吃喝,該抽的抽,所以復(fù)發(fā)率相當(dāng)高。怎么辦呢?這里我昨天講了兩個措施:第一個措施,就拿有效的藥,快速型的慢速型的做成藥粉,裝在膠囊里面,至少吃1-2個月,1號膠囊,0.3g,一天吃3次,每次5個,這是一個措施;另外一個措施就是“兩個本”,先天之本后天之本來鞏固療效,就是健脾調(diào)腎。用兩個藥:一個就是香砂六君子湯;一個就是杞菊地黃丸。 二十九.補心丹提心率 “補心丹”又名“天王補心丹”,出自明《攝生秘剖》,由生地、五味子、歸身、天麥冬、酸棗仁、人參、玄參、丹參、茯苓、遠志、桔梗組成,滋陰養(yǎng)血,安神寧悸。 心率緩慢常因心腎不足,陰虧血少,心失所養(yǎng)而致。補心丹方意正好切中其病機,故用來提高心率有效。應(yīng)用時以生地、玄參、天麥冬滋心腎之陰;黨參、云苓健脾寧神;丹參、當(dāng)歸補血養(yǎng)心,炒棗仁、柏子仁、炙遠志、五味子寧心安神,桔梗載藥上行。 補心丹提心率還宜加味:加桂枝引入心經(jīng),加知母引入腎經(jīng)且能清降虛火;補心氣選加生芪、仙鶴草;養(yǎng)心血選加黃精、首烏、桑椹、大棗;滋腎陰選加杞果、女貞子、旱蓮草;陽中求陰選加蛇床子、仙靈脾、生杜仲、槲寄生。 用補心丹并不是安眠,來提高心率,心跳緩慢的可以用補心丹。補心丹組成呢:第1滋陰,它滋的心腎之陰,用生地、玄參、天冬、麥冬;第2通過健脾來寧心,這很巧妙,就是用了氣陰的關(guān)系,所以加了黨參;第3個就通過補養(yǎng)心血用丹參和當(dāng)歸,再加上寧心安神的藥炒棗仁、柏子仁、炙遠志和五味子。這五味子是一個好藥,酸收的好藥,它里面的成分是五味子素,這個素很怕熱,前幾年風(fēng)行于世,拿五味子來治療肝炎,降酶,還做出了成藥,但是五味子有個毛病,第一你要降酶,五味子必須后下,不后下這五味子素就破壞了,另外五味子的降酶要反跳,非常容易反跳,而且跳的比你服藥之前的指標(biāo)還要高,所以這幾年,拿五味子來降酶的基本上都銷聲匿跡了,很少用了,但是五味子的酸斂作用,寧神作用,還是非常好的。第5個就是載藥上行,因為心腎在上,所以它用桔梗,這它5個組方特點,構(gòu)成了補心臟,提高心率,心率緩慢的用補心丹是個好方。但是你里面呢,可以隨正變通,提高心率尤其是糖尿病的病人,心率很慢,你用黨參就不合適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用白扁豆,又能健脾,白扁豆還可以寧神,或者用生芪,生黃芪。 三十.心衰效方葶藶大棗瀉肺湯 《金匱要落?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篇里建“葶藶大棗瀉肺湯”,由葶藶子、大棗2味組成。瀉肺行水,祛痰平喘,專治痰水壅肺證。 葶藶子瀉肺祛痰,降氣平喘,利水消腫,其活性成分有明顯的強心效用,故十分適宜于心衰的喘息水腫證,可視作心衰的效藥。生用可致瀉,防其峻烈佐大棗緩和并養(yǎng)胃氣。 臨證治心衰還宜加味:為增強心之力,選加生芪、炒白術(shù);為增利水之力,選加澤瀉、澤蘭、車前草、冬瓜仁;為增祛痰之力,選加全瓜蔞、萊菔子、竹茹;為增平喘之力,選加紫苑、桑白皮、白菊花、桔梗、杏仁;為增清肺之力,選加魚腥草、黃芩、浙貝。 三十一.三參飲治心肝病 自擬“三參飲”,由黨參、丹參、苦參3味組成。 黨參是健脾補氣主藥。丹參是活血養(yǎng)血的主藥。苦參是清熱燥濕奇藥。藥理證實:黨參能增強肌體免疫功能和應(yīng)激能力,延緩衰老、強心、保護缺血心肌及保肝;丹參有鈣拮抗劑作用,增加冠脈流量,保護心肌缺血,縮小心梗面積,降低心肌耗氧量,降血壓,降血脂,抗動脈硬化,抗凝血,增強心腦組織的能量代謝,還能保護肝損傷,促進肝細胞再生,抗肝纖維化;苦參對心臟有正性肌力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保護心肌缺血,明顯擴張血管而降壓。凡心肝病久難治者,均可試投“三參飲”。古訓(xùn):“久病屬虛”,以黨參補虛;“久病入絡(luò)”,以丹參活絡(luò);“余邪未清”,以苦參清熱,十分符合理法方藥。只是苦參最易苦寒傷胃,用量控制在10g以內(nèi)無妨,為防其苦寒還可選伍神曲、木香、生內(nèi)金、砂仁、陳皮之類。 “三參飲”治心肝病還應(yīng)加味:心病選加生芪、當(dāng)歸、仙鶴草、麥冬、黃精、全瓜蔞、薤白、川芎、赤芍、蘇木、葛根、三七粉;肝病選加醋鱉甲、板藍根、金錢草、川楝子、元胡、木香、郁金、神曲、生內(nèi)金、連翹、當(dāng)歸。 三十二.瓜蔞些白白酒湯的應(yīng)用區(qū)分 張仲景在《金匱要落》中分辨“胸痹心痛”系胸陽不足,陰邪(主要指痰濁、水飲)上乘,相互搏結(jié)而成。為此組建9個方:“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人參湯”、“茯苓杏仁甘草湯”、“桔枳姜湯”、“薏苡附子散”、“桂枝生姜枳實湯”、“烏頭赤石脂丸”。 胸痹病,其治宜宣痹通陽,瓜蔞些白白酒湯為主方。用全瓜蔞30g,宣痹寬胸,祛痰散結(jié)為君。薤白10g辛溫通陽,豁痰下氣為臣。白酒半兩通陽止痛,輕揚藥勢為佐使。藥理明確薤白對心血管病藥效的活性成分大蒜氨酸、揮發(fā)精油等只溶于酒而不溶于水,可見仲景用薤白加酒治胸痹病的科學(xué)性。 痰結(jié)胸中,痹阻胸陽更甚者,“心痛徹背”、“不得臥”,則加法夏,增強祛痰逐飲之力,便成“瓜蔞薤白半夏湯” 胸痹延及胃脘,“心中痞氣”,“脅下逆搶心”,宜胸胃同治,既已瓜蔞薤白宣胸痹,又加厚樸、枳實調(diào)胃氣,再入溫通的桂枝,便成“枳實薤白桂枝湯”。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偏水飲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湯”;偏于氣滯的用“橘枳姜湯”;偏寒濕急性作痛的用“薏苡付子散”;寒飲內(nèi)停“心中痞”,上逆而“心懸痛”的用“桂枝生姜枳實湯”;“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用“烏頭赤石脂丸”(制附片、赤石脂、蜀椒、干姜)。 胸痹,脾陽亦虛宜補中助陽,用“人參湯”(人參、炒白術(shù)、干姜、炙草),又名“理中湯”;在《傷寒論》中倍草,加桂枝,名“桂枝人參湯”,主治中焦虛寒而兼外感表寒證;《和劑局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主治脾腎陽虛證;加枳實、茯苓,名“枳實理中丸”,主治脾虛痞滿,痰飲腹痛:《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加附子、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回陽散寒之力更大;《明醫(yī)雜著》加半夏、茯苓,名“理中化痰丸”,主治脾胃陽虛,痰飲內(nèi)停證;《癥因脈治》加黃連名“連理湯”,主治脾胃虛寒,嘔吐泛酸證;《萬病回春》去甘草,加蜀椒、烏梅、茯苓,名“理中安蛔湯”,主治脾胃虛寒,蛔蟲腹痛證。 底下的是“瓜蔞薤白白酒湯”,這是《金匱要略》里面的,從痰濁論治的主方。80年代提出來從痰論治不是我的發(fā)明,不是我的創(chuàng)新,我僅僅是傳承,因為張仲景已經(jīng)指明了瓜蔞薤白白酒湯,一共七個方。人們光想到它溫通,沒有想到瓜蔞祛痰。我想到了,給它傳承了,給它發(fā)揮了。它是宣痹通陽,忘了祛痰下氣。當(dāng)然我昨天講了,這里面一定擱白酒,因為薤白的有效成分只溶于酒不溶于水。 第二就是“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半夏,祛痰的作用就更大了,它用的指要就這四個字“心痛徹背”。當(dāng)然現(xiàn)在冠心病心痛很少了,絞痛更少了,給它發(fā)揮,悶、憋,喘不過氣來,影響到背,影響到肩膀,發(fā)沉,這就是心痛徹背,這個時候你就用瓜蔞薤白半夏湯。當(dāng)然不加半夏也行,用瓜蔞些白白酒湯也行,換什么呢?把半夏換成葛根。昨天我講了,葛根的心血管效應(yīng)也非常好,項背的陰經(jīng)藥也是葛根,半夏就怕它燥。 “枳實薤白桂枝湯”,當(dāng)然現(xiàn)在不加枳實了,加枳殼,加厚樸,加桂枝,這就胸和胃同治了,這個痰濁即阻于胸又阻于胃,病人會有消化癥狀,納呆、惡心、嘔吐,這個時候用枳實薤白桂枝湯。 “茯苓杏仁甘草湯”,逐水飲。水飲啊,當(dāng)然不用甘草,甘草經(jīng)方里面調(diào)和諸藥,實際上它能留水,對排水飲不利,所以不必加甘草??梢约虞闼炞?、大腹皮、茯苓、豬苓,就增加了逐水飲的效應(yīng)。 “橘枳姜湯”,橘呀、枳殼和生姜。生姜用不著用,就是偏于氣滯,也就是胸和肝同治,胸肝同治。當(dāng)然你也不要用姜,你可以加上好多舒肝理氣的藥,尤其是柴胡和香附來提高療效。 “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和附子,祛寒濕,祛寒濕呀。附子的副作用,原來我在上海跟個老師,很出名,陳老,他就善用附子,所以受他影響,畢業(yè)之初前兩年,制附片用的很多,后來就不敢用了,當(dāng)然要溫呀,溫里面要通呀。怎么辦?我就把附子改成了鹿角霜。鹿角膠、鹿角光溫不通,唯獨鹿角霜是溫而通,非常適合,當(dāng)然還可以加上好多溫通的藥,比如可以加桂枝、川椒,炮姜,都是溫通的藥,還有烏藥。 “桂枝生姜枳實湯”,生姜不用,改成枳殼,偏寒而切痛,溫通止痛。 “烏頭赤石脂丸”,加了川椒和生姜。川椒要注意呀,在北京地區(qū)最多用1g,它地理環(huán)境不一樣,另外云、貴、川是潮濕,所以用川椒來祛濕,北方地區(qū)是干燥,用川椒多了不是麻的問題,反而要引起上火。它們倒過來,背痛徹心,背痛引起胸悶,烏頭赤石脂丸??捎么酢⒉轂?,也可以用附片,但必須先煎半個小時。瓜蔞薤白白酒湯,經(jīng)方里面的代表方,非常有效的方,是從痰論治的主要方。 “人參湯”,姜草不用,用參和白術(shù),即補中又助陽。 “桂枝人參湯”,加倍甘草,加上桂枝,中焦虛寒,外感表寒,內(nèi)外都寒。一個是虛寒,一個是實寒夾雜在一起,就拿桂枝人參湯。主要的用人參來治療內(nèi)虛,用桂枝來治療外寒。 “附子理中湯”,這個方子也非常多用,是脾腎陽虛的主方,治療脾腎陽虛呀,再加附子、枳實,理中加枳殼、云苓,就是中脘痞滿。 痞滿,“附桂理中丸”就理中湯里面再加附子、肉桂,回陽散寒。 “理中化痰丸”,加半夏和云苓,治療陽虛的寒凝、水飲和痰濁,所以叫痰飲。光痰就叫痰濁,光飲就叫水飲,痰和飲都有就叫痰飲,這個名稱一定要規(guī)范。 “連理湯”,加黃連,用于虛寒性的嘔吐、泛酸。 “理中安蛔湯”,加了花椒、烏梅和云苓,治療虛寒性的蛔蟲證。 這些經(jīng)方都比較管用,處理的原則,就上午給大家介紹的,取它的核心,抽掉它的姜棗草,進行加味經(jīng)方能發(fā)揮很大的效應(yīng)。 52首奇方(8) 38.二仙湯調(diào)整內(nèi)分泌紊亂 “二仙湯”出自上海的經(jīng)驗方,由仙茅、仙靈脾、當(dāng)歸、巴戟肉、黃柏、知母6味組成。溫腎陽,滋腎陰而瀉虛火調(diào)沖任。原治更年期高血壓,既可明顯降壓,又能改善癥狀。 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是人體的一個體液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紊亂是指其功能紊亂。如屬腎虧精損,陰陽失調(diào),虛火上炎證類,均可以投“二仙湯”試治。方用仙靈脾,因仙茅溫燥有小毒,以蛇床子代之,知母、黃柏、當(dāng)歸、巴戟肉。臨證的時候還可加味:增行氣透竅,調(diào)整大腦皮層功能的石菖蒲、郁金;增調(diào)腎陰陽的生杜仲、桑寄生、川斷;增調(diào)理沖任的澤蘭、雞血藤;增升清降濁的川芎、川牛膝;增寧心安神的炒棗仁、夜交藤;增補而不滯的云苓、澤瀉、陳皮。 “二仙湯”,這是上海的經(jīng)驗方。原來二仙湯治療高血壓,因為有一部分高血壓屬于內(nèi)分泌紊亂引起的,這個內(nèi)分泌紊亂不光是女士,男的也有內(nèi)分泌紊亂,男女都有,僅僅女士多見而已,所以上海的高血壓研究所就發(fā)明了二仙湯。二仙湯由6味藥組成:仙靈脾、蛇床子、知母、黃柏、當(dāng)歸、巴戟肉,這是我改制后的二仙湯,是仙茅、仙靈脾這兩個“仙”,后來因為仙茅比較溫燥,所以我改成了蛇床子,加上知母、黃柏、當(dāng)歸、和巴戟肉,這是調(diào)整內(nèi)分泌的好藥,也是調(diào)腎的好藥。調(diào)腎我教給你們兩個了:一個是杞菊地黃湯;一個就是二仙湯加減。調(diào)整大腦皮層用石菖蒲和郁金;調(diào)整腎的陰陽用生杜仲、桑寄生和川斷;婦女調(diào)理沖任用雞血藤和澤蘭;升降理論,升清降濁,上用川芎,下用川牛膝;配合寧心安神的用炒棗仁、夜交藤,都是30g;腎的補而不滯就是淡滲,用云苓和澤瀉。二仙湯從降血壓擴展到調(diào)腎陰陽,也就是調(diào)內(nèi)分泌,這我講過。杞菊地黃湯和二仙湯應(yīng)用的區(qū)別有兩條:第一條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要用二仙湯,男子腎虧要用杞菊地黃湯,這都講了;還有一條過去沒講,今天我就透底了,偏于陽虛的用二仙湯,偏于陰虛的用杞菊地黃湯,這兩個都是調(diào)腎陰陽的好方,兩個偏重。 39.良附丸治胃脘痛 “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2味組成,出自清《良方集腋》,為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效方。主治寒凝氣滯的胃脘胸脅諸痛和痛經(jīng)。 臨證還宜加味:寒凝甚者,高良姜加至15g,氣滯甚者,香附加重至15g。通則不痛可佐川楝子、元胡;脅痛選加木香、丹參、郁金、青皮、金錢草;胸痛選加全瓜蔞、薤白、蘇木、丹皮;痛經(jīng)選加桂枝、炮姜、當(dāng)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