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圖片大全之--扶芳藤 別名
換骨筋、小藤仲、爬行衛(wèi)矛
來源 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赪桐Clerodendron japonicum (Thunb.) Sweet.,以根、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高1-2米。莖粗糙,少分枝,幼枝具四棱,在兩葉柄間有一環(huán)絨毛。葉交互對生,薄革質(zhì),具長柄,葉片心形或卵圓形,長6-18厘米,寬4-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形,邊緣具疏齒,上面被疏毛,下面密布細小黃色鱗片狀腺體。夏季頂生塔錐形或帚狀大圓錐花序,苞片葉狀,卵形,淡紅色,花冠高腳碟狀,鮮紅色,先端5裂,裂片不整齊,雄蕊4,二強,長為花冠管的2.5-3倍,花柱之長介于長短雄蕊之間。核果近球形,熟時藍黑色,外包以紅色宿萼。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谷、坡地、丘陵、村邊、灌木叢中。分布于我國華東、華南、西南各省區(qū)。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集,葉多鮮用。 性味功能 味甘、淡、涼。根:祛風(fēng)利濕,散瘀消腫。葉:解毒排膿。 主治用法 根:風(fēng)濕骨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肺結(jié)核咳嗽,咯血。葉:外用治疔瘡癤腫。根用量10-30克。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川牛膝別名
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龍牛膝 秦艽別名
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擰、西秦艽、左秦艽、蘿卜艽、辮子艽 牛膝別名
淮牛膝、牛踝膝、山莧菜、對節(jié)草、紅牛膝、杜牛膝、土牛膝
木瓜別名 貼梗海棠、鐵腳梨、皺皮木瓜、宣木瓜 來源 為薔薇科木瓜屬植物貼梗木瓜Chaenomeles lagenaria (Loisel.) Koidz.[C. speciosa Nakai],以果實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高2-3米,枝外展,無毛,有長達2厘米的直刺。單葉互生,葉柄長約1厘米,托葉變化較大,草質(zhì),斜腎形至半圓形,長約2厘米,邊緣有齒,易于脫落,葉片卵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薄革質(zhì),常帶紅色,長3-9厘米,寬2-5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尖銳重鋸齒,無毛或幼時下面稍被毛。春季花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放,3-5朵簇生于二年生枝上,花梗粗短,長約3毫米,萼筒鐘狀,花瓣5,近圓形,基部有短爪,長達1.5厘米,緋紅色,稀淡紅或白色,雄蕊45-50,長為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梨果卵球形,木質(zhì),黃色或帶黃綠,光滑,具稀疏不明顯斑點,種子多數(shù),扁平,長三角形。 生境與分布 原產(chǎn)于南方。在河北、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廣東、四川、云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 采集季節(jié) 秋季果實變黃時采下??v剖為2或4塊,內(nèi)面向上曬干。 性味功能 酸、澀、溫。舒筋活絡(luò),和胃化濕。 主治用法 腰腿酸痛、麻木,吐瀉腹痛,腓腸肌痙攣,四肢抽搐。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木瓜、豨簽草、老鸛草各10克,水煎服。 注:同屬植物木桃、木瓜海棠、光皮木瓜、西藏木瓜其果實也作木瓜用。 木桃(皺皮木瓜):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邊緣有細銳鋸齒,嫩葉下中脈有短柔毛,花柱基部有柔毛。分布于陜西、福建、廣西、云南。2.木瓜海棠:植株高大,可達6米,葉下被黃褐色密絨毛,托葉大型,花淡紅色,果實卵形。分布于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廣西、四川、云南、西藏。3.光皮木瓜(榠楂、木李):托葉較小,葉緣有芒刺狀鋸齒,齒尖有腺?;▎紊?,花梗長1厘米,花瓣較窄,近橢圓形,雄蕊較前種為少,約20,花柱3-5,果實干燥后果皮仍光滑,不皺縮。分布于陜西、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江西、湖北、廣西、廣東、四川。質(zhì)量較皺皮木瓜稍次。4.西藏木瓜:高1.5-3米,葉卵狀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6-8.5厘米,寬1.8-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密被褐色絨毛,托葉大型,近鐮刀形或近腎形,果實長圓形或梨形,長6-11厘米,徑5-9厘米。分布于四川西部及西藏。
補骨脂別名 破故紙、和蘭莧、胡韭子 來源 為豆科補骨脂屬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以種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0.5-1.5米,通體被白色柔毛及黑棕色腺點。莖直立,枝堅硬。單葉互生,有時枝端葉有一片長約1厘米的側(cè)生小葉,葉片寬卵圓形,長6-9厘米,寬5-7厘米,先端稍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粗齒,近無毛,兩面均有顯著黑色腺點,葉柄長2-4厘米,側(cè)生小葉柄甚短。夏季葉腋抽出總狀花序,總梗甚長,小花多數(shù),密集上部而成頭狀,花梗短,花萼鐘狀,上面兩枚萼齒連合,具黃棕色腺點,蝶形花冠淡紫色,長約4毫米,旗瓣寬倒卵形,雄蕊10,連成一束,較瓣為短。莢果橢圓狀卵形,長約5毫米,黑色,熟后不開裂。種子一粒,扁圓形,棕黑色,粘貼著果皮,有香氣。 生境與分布 生于原野、溪旁、田邊草叢中。各地多有栽培。 采集季節(jié) 秋季果實成熟時隨熟隨收,割下果穗,曬干,打下種子。 藥理作用 1.動物實驗證明,補骨脂乙素具有明顯的擴張冠脈作用,能興奮心臟,提高心肌作功率,能對抗腦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收縮冠狀血管的作用,也能對抗乳酸引起的蛙心心力衰竭。2.補骨脂對因化學(xué)療法、放射療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3.本品能使麻醉狗血壓輕度上升,使離體及在體動物腸管興奮,使離體豚鼠子宮松弛。4.本品對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1%濃度開始有效,濃度大效力也大,酊劑較煎劑作用強大。 性味功能 辛、苦、大溫。溫腎壯陽。 主治用法 腰膝酸痛,老年遺尿,尿頻,五更瀉,性神經(jīng)衰弱,遺精,外用治白癜風(fēng),雞眼,牛皮癬,禿發(fā)。用量:3-10克。外用適量。 參考配方 1.白癜風(fēng)、牛皮癬、禿發(fā):補骨脂30克,75%乙醇100毫升,浸5-7日,用2層紗布過濾,取濾液煮沸,濃縮至原量的1/3,涂搽患處。同時配合曬日光20-30分鐘,或紫外線照射2-3分鐘。 2.腎虛腰痛:補骨脂、核桃仁各90克,金毛狗脊60克,共研細 粉,每服10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脾腎虛寒泄瀉:補骨脂、肉豆蔻各10克,水煎服?;蜓心┲仆?,每次服10克,每日2次。
蜘蛛抱蛋別名 一葉蘭、大葉萬年青、竹葉盤、九龍盤、竹節(jié)伸筋、趕山鞭、斬龍劍 來源 百合科蜘蛛抱蛋屬植物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 Blume.,以根狀莖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達90厘米。地下根狀莖橫生,粗硬,生有多數(shù)須根。葉單生,革質(zhì),從地下根狀莖長出,直立,橢圓狀披針形或?qū)捙樞危瑢?.5-11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窄,形成溝狀綠色的長葉柄,葉片綠色有光澤,常有少數(shù)大小不等的淡黃色斑跡,有顯著的平行脈多條。3-5月間開花,單個自根狀莖生出,貼近地面,花葶短,花被鐘形,內(nèi)面紫褐色,外面有紫褐色斑點,雄蕊8,生于花被筒的近下部,柱頭明顯4裂,較大,直徑約14毫米。漿果圓形,種子一粒。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野林蔭處或巖縫中。全國各地庭院有栽培,分布于長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區(qū)。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甘、溫?;钛觯a虛止咳,生肌,截瘧。 主治用法 跌打損傷,風(fēng)濕筋骨痛,腰痛,肺虛咳嗽,咯血。用量15-30克。 參考配方 1.跌打損傷:蜘蛛抱蛋30-60克,煎水服可止痛。搗爛后包傷處能接骨。 2.瘧疾:蜘蛛抱蛋研末,成人3克,小兒1.5克,瘧發(fā)前3小時用溫開水吞服。 3.多年腰痛、筋骨痛:蜘蛛抱蛋根10-15克,杜仲30克,煎水兌酒服。 4.經(jīng)閉腹痛:蜘蛛抱蛋根10-15克,水煎服。
注: 忌食生、冷食物,孕婦忌服。 虎掌草別名 溪畔銀蓮花、白花虎掌草、見風(fēng)青、見風(fēng)黃、蜜馬常、漢虎掌、野棉花 來源 為毛茛科銀蓮花屬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以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基生葉3-6片,葉片腎狀五角形,長2.5-6.5厘米,寬4.5-9.5厘米,3全裂,中央全裂片近菱形,3裂,側(cè)全裂片不等2深裂,葉柄長5-22厘米。夏季開花,花葶1-3,高7-65厘米,聚傘花序一至三回分枝,長10-30厘米,總苞苞片3-4,具鞘狀柄,寬菱形,長3.2-6.5厘米,3裂,萼片花瓣狀,6-8,白色,窄倒卵形,長9-17毫米,頂端有髯毛,無花瓣,雄蕊多數(shù),花絲絲形,心皮30-60。瘦果窄卵形,長7-8毫米,無毛,宿存花序鉤狀彎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田邊、林邊或溪邊。分布于甘肅、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秋季采根,洗凈,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辛、苦、寒,有小毒。清熱利濕,消腫止痛。 主治用法 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牙痛,胃痛,急慢性肝炎、風(fēng)濕疼痛、跌打損傷。用量3-10克。水煎或泡酒服。 參考配方 1.扁桃體炎,喉炎:虎掌草根3克,搗爛含于口內(nèi),同時含一口酒,15分鐘后吐出,日含2次,小兒酌減。 2.牙痛:虎掌草根一小塊,含于牙痛處,或用根10克,水煎服。 3.黃疸型肝炎:虎掌草根10克,青葉膽、黃鱔藤各12克,水煎服。 4.風(fēng)濕性腰痛:虎掌草根10克,水煎服,以酒為引。
菟絲子別名 豆寄生、無根草、黃絲、黃絲藤、無娘藤、金黃絲子 來源 為旋花科菟絲子屬植物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以種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無色寄生藤本,長可達1米。莖蔓生,左旋,細弱,絲狀,直徑不足1毫米,隨處生寄生根伸入寄主體內(nèi)。葉退化呈少數(shù)鱗片狀葉。夏季開花,花多數(shù),簇生呈球形,花梗粗壯,花冠白色,短鐘狀,長2-3毫米,5裂,雄蕊5,花絲極短,著生于花冠裂片之間,下有5鱗片,花柱2,宿存。蒴果球形,種子2-4粒,徑1-1.5毫米,淡褐色,表面粗糙。 生境與分布 生于灌叢、草叢、路旁、溝邊等地。多寄生于豆科或菊科植物上。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寧夏、江蘇、河南、湖北、四川、貴州、西藏等地區(qū)。 采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同寄主一起采割,曬干,打下種子,篩凈,去雜質(zhì)。將原藥材煮至棕灰色稠粥狀時取出,搗碎做餅,或加黃酒、面粉做餅。 藥理作用 1.對離體蟾蜍心臟的作用:菟絲子浸劑和酊劑均使心率減低,收縮振幅增加。2.菟絲子浸劑對豚鼠離體子宮產(chǎn)生節(jié)律性收縮,但張力并不增加。3.對血壓、脾容積、腸運動的影響:本品浸劑、酊劑均有降壓作用,能使脾容積縮小,說明能使脾血管收縮,并能抑制腸運動(緊張性降低、蠕動變?nèi)酰?/span> 性味功能 辛、甘、平。補養(yǎng)肝腎,益精,明目。 主治用法 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尿頻,頭暈?zāi)垦?,視力減弱,胎動不安。用量:6-15克。 參考配方 1.腎虛腰痛,陽痿,遺精:菟絲子15克,枸杞、杜仲各12克,蓮須、韭菜子、五味子各6克,補骨脂10克,水煎服或制成蜜丸,每服10克,每日2-3次。 2.體虛,腰腿疼痛,酸麻無力,小便頻數(shù),遺精:菟絲子、牛膝各10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 3.體虛無力,腰酸腿軟,大便稀,胃口不好:菟絲子、枸杞子、蓮子、山藥、茯苓各30克,作蜜丸,每服10克,每日2次,開水送服。 4.體虛,腰酸腿軟,視力減退,眼冒黑花:菟絲子、熟地各60克,車前子30克,作蜜丸,每服10克,每日2次,開水送服。 5.陽痿:菟絲子子、首烏、茯神、茯苓、補骨脂、復(fù)盆子、當(dāng)歸各15克,研末,制蜜丸黃豆大,每服3克,白酒送下,一日2次。服藥期間忌食蘿卜。
琴葉榕別名 牛奶子樹、鐵牛入石、蛇頭蛇尾蛇腰 來源 ??崎艑僦参锴偃~榕Ficus pandurata Hance.,以根或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小灌木,高1-2米,全體有乳汁。小枝及葉柄幼時生短毛,后變無毛。葉互生,稍帶革質(zhì),提琴形或倒卵形,長4-11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全緣,基出脈3條,側(cè)脈3-5對,上面近無毛,下面脈上有短毛。夏、秋開花,花序托單生或成對腋生,卵圓形或梨形,有短梗,熟時紫紅色,頂端有臍狀突起,雄花和癭花同生于花序托內(nèi),雌花生另一花序托內(nèi)。 同屬植物中,毛天仙果、叢毛榕、臺灣榕、異葉榕等,葉形有些變化,花果雷同,民間多作補腎虧、強筋骨用藥。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地灌木叢或疏林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廣東、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葉,全年采根。 性味功能 甘、溫。行氣活血,舒筋活絡(luò)。 主治用法 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汁不通,跌打損傷,腰腿疼痛,外用治乳腺炎。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參考配方 1.脫力勞傷、氣虛腎虧腰痛:琴葉榕根30克,水煎服?;蚣臃龇继?、雞屎藤各30克,加豬腳燉服,吃肉喝湯。 2.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琴葉榕根60克,水煎,沖黃酒服。 3.催乳:①琴葉榕根30克,水煎服。②琴葉榕根60克,地錦30克,白茅根15克,豬前腳1只,紅糖、米酒少許,水煎,服湯食肉。 4.百日咳:琴葉榕根15克,水煎服。 5.背癰:琴葉榕鮮葉適量,搗爛外敷,另取琴葉榕根60克,水煎服。 樸樹別名 小葉牛筋樹、黃果樸、紫荊樸、小葉樸 來源 為榆科樸屬植物樸樹Celtis sinensis Pers.,以根皮、樹皮、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達20米。樹皮灰褐色,粗糙而不開裂;嫩枝略帶淡紅色,密生短毛,皮孔明顯。葉互生,闊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10厘米,寬2-5厘米,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偏斜,先端急尖,邊緣中部以上具粗圓鋸齒,嫩葉兩面有毛,后即脫落,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脈上疏生細毛,基部3出脈,側(cè)脈疏生,不達邊緣向上彎;葉柄長5-8毫米,被柔毛?;S綠色,雜性同株,生于當(dāng)年新枝的葉腋,雄花2-3朵聚生于枝的基部,花被4片,雄蕊4枚,雌花1-2朵生于新枝上部,花被4片,雌蕊1枚,花柱2裂,子房上位,1室。核果球形,直徑5-7毫米,熟時紅褐色?;ㄆ?-4月,果期9-10月。 生境與分布 產(chǎn)于長江中下游各省至兩廣、四川、貴州、福建、臺灣及山東、河南等地。多生于村落郊野、路旁、溪邊、河岸等處。 采集加工 秋季采集,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性味待考。 主治用法 腰痛,漆瘡。鮮根皮、樹皮用量120-150克,外用適量。 參考配方 1.腰痛:樸樹鮮根皮或樹皮120-150克,鮮苦參60-90克,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空腹各服一次。 2.漆瘡:樸樹葉搗汁涂患處。
川續(xù)斷別名 續(xù)斷、和尚頭、山蘿卜 來源 為川續(xù)斷科川續(xù)斷屬植物川續(xù)斷Dipsacus asper Wall.,以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根圓錐形,主根明顯,或有數(shù)條并生,外皮黃褐色。莖直立,多分枝,具棱和淺溝,莖上生細柔毛,棱上有疏刺毛。葉對生,基生葉有長柄,葉片羽狀深裂,先端裂片較大,邊緣有粗鋸齒,莖生葉有短柄至無柄,多為3裂,中間裂片最大,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1-13厘米,寬4-6厘米,兩側(cè)裂片較小,邊緣有粗鋸齒,兩面被白色貼伏柔毛。夏末秋初開花,頭狀花序近球形,總苞片數(shù)枚,窄披針形,長約1.5厘米,寬約3毫米,綠色,每花外有一苞片,寬倒卵形,質(zhì)較硬,外側(cè)密生白色柔毛,先端突出尖利成粗刺狀,被白色短柔毛,花小,白色或淡黃色,副萼具4鈍齒,密生柔毛,萼淺盤狀,具4齒,略呈卵狀三角形,齒間有數(shù)個小齒,花冠具4較深裂片,花冠管基部漸窄,被長柔毛,雄蕊4,伸出花冠之外,雌蕊1,花柱長于雄蕊,柱頭短桿狀而扁。瘦果橢圓楔形,長約3-4毫米,通常外被萼片,有4棱,淡褐色。 生境與分布 生長在土層深厚的肥沃山坡、草地、溝邊,或栽培。主產(chǎn)于四川、湖南、湖北、貴州,陜西、云南、西藏也有分布。 采集加工 野生品秋季采根,栽培品第三年收獲。洗凈,曬干。 藥理作用 1.經(jīng)小白鼠和雞試驗,證明本品有抗維生素E缺乏癥的作用。2.抑菌試驗:本品對肺炎雙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微溫。補肝腎,強筋骨,利關(guān)節(jié),止崩漏。 主治用法 腰膝酸痛,風(fēng)濕骨痛,骨折,跌打損傷,先兆流產(chǎn),功能性子宮出血,白帶,遺精,尿頻。用量6-12克。 參考配方 1.腎虛腰痛:川續(xù)斷、杜仲各10克,狗脊、菟絲子各12克,水煎服。 2.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川續(xù)斷、牛膝、防己、老鸛草各12克,水煎服。 3.先兆流產(chǎn):川續(xù)斷、桑寄生、女貞子各12克,水煎服。
山茱萸別名 萸肉、山萸肉、藥棗、棗皮 來源 為山茱萸科燈臺樹屬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以除去種子的果實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4米,樹皮淡褐色,成薄片剝裂。枝皮灰棕色,小枝無毛。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12厘米,寬3-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園或楔形,全緣,上面疏生平貼毛,下面粉綠色,毛較密,側(cè)脈6-8對,脈腋有黃褐色毛叢。夏季先葉開黃色花,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基部具四個小型苞片,花萼裂片4,不明顯,花瓣4,長約3毫米,雄蕊4,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1。核果長橢圓形,光滑,熟時紅色,果梗細長,果皮干后成網(wǎng)紋狀。種子長橢圓形,兩端鈍園。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灌木叢中。分布于我國山西、陜西、山東、安徽、浙江、河南、四川各省區(qū)。 采集季節(jié) 秋季霜降后,果實變紅時采摘。 藥理作用 1.動物實驗證實山茱萸有利尿降壓作用。2.山茱萸能對抗組胺、氯化鋇及乙酰膽堿引起的腸管痙攣。3.抑菌試驗:在體外對志賀氏痢疾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4.山茱萸對因化學(xué)療法、射線療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性味功能 酸、澀、微溫。補益肝腎,澀精止汗。 主治用法 頭暈?zāi)垦#@,自汗,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尿頻。用量: 3-10克。 參考配方 1.腎虛腰痛,陽痿遺精:山茱萸、補骨脂、兔絲子、金櫻子各12克,當(dāng)歸10克,水煎服。 2.腎虛腰痛、頭暈?zāi)炕ǎ荷杰镙?0克,熟地、山藥各12克,茯苓、澤瀉各10克,水煎服。 3.遺精、早泄:山茱萸10克,金櫻子、女貞子各10克,水煎服。 4.老人尿頻:山茱萸10克,桑螵蛸10克,山藥12克,水煎服。 5.自汗:山茱萸、黨參各15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 6.汗出不止:山茱萸、白術(shù)各15克,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先煎),水煎服。 7.盜汗:山茱萸10克,五味子6克,黨參、黃芪各10克,牡蠣12克,水煎服。 山核桃別名 小核桃、山蟹、核桃、野漆樹 來源 為胡桃科山核桃屬植物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以種仁、根、果皮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喬木,高達10-20米,胸徑30-60厘米;樹皮平滑,灰白色,光滑;小枝細瘦,新枝密被盾狀著生的橙黃色腺體,后來腺體逐漸稀疏,1年生枝紫灰色,上端常被有稀疏的短柔毛,皮孔圓形,稀疏。復(fù)葉長16-30厘米,葉柄幼時被毛及腺體,后來毛逐漸脫落,葉軸被毛較密且不易脫落,有小葉5-7枚;小葉邊緣有細鋸齒,幼時上面僅中脈、側(cè)脈及葉緣有柔毛,下面脈上具宿存或脫落的毛,并滿布橙黃色腺體,后來腺體逐漸稀疏;側(cè)生小葉具短的小葉柄或幾無柄,對生,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有時稍成鐮狀彎曲,基部楔形或略呈圓形,頂端漸尖,長10-18厘米,寬2-5厘米,頂生小葉具長約5-10毫米的小葉柄,同上端的側(cè)生小葉同形、同大或稍大。雄性柔荑花序3條成一束,花序軸被有柔毛及腺體,長5-15厘米,生于長約1-2厘米的總柄上,總柄自當(dāng)年生枝的葉腋內(nèi)或苞腋內(nèi)生出。雄花具短柄;苞片狹,長橢圓狀線形,小苞片三角狀卵形,均被有毛和腺體;雄蕊2-7枚,著生于狹長的花托上,花藥具毛。雌性穗狀花序直立,花序軸密被腺體,具1-3雌花。雌花卵形或闊橢圓形,密被橙黃色腺體,長約5-6毫米,總苞的裂片被有毛及腺體,外側(cè)1片苞片顯著、較長、鉆狀線形。果實倒卵形,向基部漸狹,幼時具4狹翅狀的縱棱,密被橙黃色腺體,成熟時腺體變稀疏,縱棱亦變成不顯著;外果皮干燥后革質(zhì),厚約2-3毫米,沿縱棱裂開成4瓣;果核倒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有時略側(cè)扁,具極不顯著的4縱棱,頂端急尖而具1短凸尖,長20-25毫米,直徑15-20毫米;內(nèi)果皮硬,淡灰黃褐色,1毫米厚;隔膜內(nèi)及壁內(nèi)無空隙;子葉2深裂。4-5月開花,9月果成熟。 生境與分布 產(chǎn)于浙江、安徽、江西、貴州、云南等省區(qū)。常生于海拔400-1200米的山麓疏林中或腐殖質(zhì)豐富的山谷。 采集加工 秋季采集,曬干備用或鮮用。 性味功能 性味待考。種仁潤肺滋養(yǎng),根皮及果皮治皮膚病。果仁味美可食。 主治用法 腰痛,腳癬,皮膚癬。 參考配方 1.腰痛:山核桃肉微炒,黃酒送服。 2.腳癬:山核桃鮮根皮煎湯浸洗。 3.皮膚癬:山核桃鮮外果皮搗汁搽患處。
小槐花別名 草鞋板、拿身草、羊帶歸、清酒缸、螞蟥根、螞蟥草、旱螞蟥 來源 為豆科山螞蟥屬植物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 (Thunb.) DC.,以根和全株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小灌木,高約50厘米,通體無毛。莖直立,多分枝。三出復(fù)葉互生,葉柄扁,長1.6-2.8厘米,托葉披針狀條形,長約7毫米,小葉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4-9厘米,寬1-2厘米,側(cè)葉小,長2-4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疏被短柔毛。夏日莖頂及葉腋抽出穗式總狀花序,苞片條狀披針形,花梗長約3毫米,花萼近二唇形,蝶形花冠綠白色而帶淡黃暈,長約8毫米,旗瓣矩圓形,端鈍,基部有爪,翼瓣窄小,龍骨瓣近矩形。莢果條形,長4.5-7.5厘米,稍彎曲,被鉤狀短毛,可粘附人體及動物,具4-6莢節(jié),節(jié)間緊縮,每節(jié)有一粒橢圓形種子。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林緣和村邊。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省區(qū)。 采集季節(jié) 夏秋季采收。鮮用四季可采。 性味功能 微苦、辛、平。清熱解毒,祛風(fēng)利濕,驅(qū)蟲,生肌。 主治用法 感冒發(fā)熱,胃腸炎,痢疾,小兒疳積,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癤疔瘡,乳腺炎。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根皮、全草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毒蛇咬傷:小槐花根15-30克,紅管藥根10-15克,水煎服或鮮品搗爛絞汁服,每日2劑,傷口經(jīng)處理后用藥外敷。 2.小兒疳積:小槐花根30克,與豬瘦肉同燉,喝湯食肉。 3.寸白蟲:小槐花根12克,水煎服,早晚空腹時服一次。 4.傷口潰爛:小槐花根皮1把,煎水洗,再將本品葉焙干研末,撒患處。 5.紅白痢腹痛:小槐花根30克,水煎服。 6.風(fēng)濕腰痛:小槐花根15-30克,豬尾一條,水煮服。 7.深部膿腫:小槐花鮮根皮搗爛,加黃酒炒熱,外敷患處。
注:忌香炒食物,孕婦忌服。 合掌消別名 合掌草、土膽草、硬皮草 來源 為蘿藦科牛皮消屬植物合掌消Cynanchum amplexicaule(Sieb.et Zucc.)Hemsl.,以根或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80厘米。莖直立,光滑,折斷時有白色乳汁外溢。單葉對生,無柄,倒卵狀長圓形,長3-6厘米,寬1-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稍窄,兩側(cè)略下延呈短耳狀抱莖,全緣,背面葉脈明顯。秋季開黃綠色小花,花密集,聚傘花序腋生,長與葉相等。萼紫色,與花冠均5裂,副花冠小,雄蕊5,雌蕊由2離生心皮合成,子房上位,各1室。蓇葖果長角狀,熟時開裂。種子頂端有一簇白色長毛。 生境與分布 野生于山間坡地草叢。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新疆、山東、江蘇、江西、湖南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 性味功能 苦、辛、平。祛風(fēng),行氣,消腫,解毒。 主治用法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痛,偏頭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腺炎;外用治療疔瘡腫毒。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或干品研末調(diào)敷患處。 參考配方 1.四肢風(fēng)濕痛、腰脹痛、跌打損傷:合掌消15-30克,水煎服,或煮鴨蛋食。 2.鵝掌風(fēng):合掌消15克,煮雞蛋食。 3.蛇頭疔、蛇咬傷:合掌消全草搗爛外敷。 4.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腹脹痛:合掌消根30克,豬瘦肉150克,紅棗7枚,酒水各半同燉,服湯食肉。月經(jīng)凈后第10天開始服,每日一劑,連服6劑。服藥期忌房事。 5.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合掌消根30克,千斤拔根10克,豬瘦肉150克,酒水各半同燉,服湯食肉。每日一劑。 6.跌打扭傷:合掌消根適量,研末,每服6克,冬酒送服,每日2次。 7.腰痛:合掌消根30克,寥刁竹根15克,水煎,冬酒送服,每日一劑。 8.毒蛇咬傷:合掌消鮮根適量,嚼爛外敷。
南蛇藤別名 合歡花、南蛇風(fēng)、黃果藤、大南蛇、過山風(fēng) 來源 衛(wèi)矛科南蛇藤屬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rtus Thunb.,以果、藤、葉、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藤狀灌木,長達8米。根粗長,暗褐色。多分枝,小枝灰白色至灰褐色,有多數(shù)皮孔。單葉互生,葉柄長達2厘米,葉片寬橢圓型、倒卵形或近圓形,長6-10厘米,寬5-7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鈍鋸齒。夏季開黃綠色花,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5-7花,花梗短,花雜性,花萼5裂,花瓣5,雄蕊5,著生于花盤邊緣,柱頭3裂。蒴果黃色,球形,3裂。種子每室2粒,有紅色肉質(zhì)假種皮。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溝灌木叢中。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至西南各地。 采集加工 全年采根藤,夏季采葉,秋采果,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理作用 抑菌實驗: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根、藤:辛、溫。祛風(fēng)活血,消腫止痛。果:甘、苦、平。安神鎮(zhèn)靜。葉:苦、平。解毒,散瘀。 主治用法 根、藤: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腰腿痛,閉經(jīng)。果:神經(jīng)衰弱,心悸,失眠,健忘。葉:跌打損傷,多發(fā)性癤腫,毒蛇咬傷。根、藤用量10-15克。果用量6-10克。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孕婦忌服。 參考配方 1.風(fēng)濕筋骨痛、腰痛:南蛇藤根120克,凌霄花根120克,八角楓根60克,白酒4斤,浸7日后每晚睡前服15-30毫升。 2.發(fā)痧腹痛:南蛇藤根15克,青木香10克,水煎服。 3.小兒驚風(fēng):南蛇藤根、大青木根各6克,水煎服。 4.經(jīng)閉、腰痛:南蛇藤根15克,金櫻子根15克,水煎服。 5.牙痛:南蛇藤根30克,雞蛋2個,共水煮,吃蛋和湯。 6.碰傷、摔傷、傷處疼痛:南蛇藤根皮120克,研末,每服6克,開水送服,每日2次。如傷處未破,可用燒酒調(diào)南蛇藤末,外敷傷處。 7.跌打損傷:南蛇藤根皮適量,尿浸7天,曬干研末,每次6克,溫開水送服。另用白酒調(diào)末外敷。 8.腸風(fēng)便血:南蛇藤根、五味子根各60克,水煎服,白糖為引。 9.腰痛:南蛇藤根90克,合掌消根60克,寥刁竹根25克,荔枝草根30克,杜衡根1.5克,水煎,酒送服。
刀豆別名 挾劍豆、葛豆、刀壩豆、大刀豆、刀豆角、刀鞘豆 來源 為豆科刀豆屬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以種子、果殼、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纏繞草質(zhì)藤本,長達數(shù)米。三出復(fù)葉互生,葉柄長8-15厘米,小葉柄長約1厘米,小葉寬卵形,長8-20厘米,寬5-1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兩面無毛,側(cè)生小葉偏斜。夏季開淡紅或淡紫色蝶形花,總狀花序腋生,花疏,生于花序軸隆起的節(jié)上,花二唇形,上唇大,2裂,下唇3齒,卵形,旗瓣近圓形,大于其它瓣,雄蕊10,二體,子房有疏長硬毛。莢果極長,窄長長方形,略彎曲,長15-30厘米,先端有鉤狀短喙,邊緣有明顯突出的隆脊,種子腎形,紅色或褐色,長約3.5厘米,種臍和種子幾等長。 生境與分布 生于氣候較暖的地區(qū)。我國熱帶地區(qū)有栽培或野生,長江以南也有栽培。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功能 甘、溫。種子:溫中降逆,補腎。果殼:通經(jīng)活血,止瀉。根: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種子:虛寒呃逆,胃痛,腎虛,腰痛。果殼:腰痛,久痢,閉經(jīng)。根:跌打損傷,腰痛。種子用量5-10克,果殼及根用量30-60克。 參考配方 1.風(fēng)濕性腰痛:刀豆根30克,酒水各半煎服。 2.腎虛腰痛:刀豆根30克,水煎去渣,將藥液與糯米適量燉服。 3.孕婦腰痛:刀豆殼60克,雞蛋1個,水煎,喝湯食蛋。 4.呃逆:刀豆果適量,曬干研末,每服6克,溫開水送服。
云實別名 百鳥不停、老虎刺尖、倒鉤刺、黃牛刺、馬豆、牛王刺、藥王子 來源 為豆科云實屬植物云實Caesalpinia sepiaria Roxb.,以種子、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攀援灌木,長3-4米,多分枝,幼枝密被灰色或棕褐色短柔毛,老即脫落,刺多,倒鉤狀,淡棕紅色。二回羽狀復(fù)葉互生,長達30厘米,有3-10對羽片,葉軸略方,生有鉤刺,小葉6-12對,膜質(zhì),矩圓形,長1-2.5厘米,寬6-11毫米,端鈍或微缺,基部渾圓,常稍偏斜,全緣,下面有白粉,小葉柄甚短。春末開花,總狀花序側(cè)生,與葉近等長,有花約20朵,花梗長,約3厘米,末端有關(guān)節(jié),花冠黃色,有光澤,長1厘米余,花瓣5,寬倒卵形,稍不等大,雄蕊10,長短不一,基部被綿毛,少數(shù)突出冠外。莢果長橢圓形,偏斜,長6-12厘米,有喙,沿腹縫有寬約3-4毫米的窄翅,初呈綠色,干后變黑褐色。種子6-9粒,矩形,黑棕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林緣、溪邊及灌木叢、丘陵等處,喜石灰質(zhì)土壤。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和河北、河南、陜西、甘肅各省區(qū)。 采集季節(jié) 秋冬挖根,秋季采收果實。 藥理作用 云實子的水煎劑不論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較明顯的鎮(zhèn)咳、祛痰作用。 性味功能 種子:辛、溫,有毒。止痢,驅(qū)蟲。根:辛、溫,發(fā)表散寒,祛風(fēng)活絡(luò)。 主治用法 種子:痢疾,鉤蟲病,蛔蟲病。根: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濕疼痛,跌打損傷,蛇咬傷。用量:種子3-10克,根15-30克。水煎或泡酒服。 參考配方 1.感冒:云實、紫蘇、香樟根各10克,姜蔥適量,水煎服。 2.跌打損傷、癰疽、痔漏:云實粗莖10-30克,或子3-10克,水煎服。 3.丹毒:云實根30克,野南瓜根60克,土茯苓15克,煮豬瘦肉食用。 4.麻毒內(nèi)陷:云實根莖中蛀蟲2-4條,焙干研末,開水吞服。 5.腰痛:云實根60克,杜仲30克,豬瘦肉125克,黃酒100-150毫升,水燉,服湯食肉。 6.小兒疳積:云實蠹蟲1-3條,鍋內(nèi)烤成焦黃色后食。其蠹蟲如蠶,春夏在莖節(jié)中,秋冬季在根部。 7.毒蛇咬傷:云實根、竹葉椒葉、娃兒藤根各30克,白酒1斤,浸3-5日,每次服15-30克。另用云實根皮、犁頭草、半邊蓮(均鮮品)各適量,搗爛外敷。
|
|
來自: 隨風(fēng)消散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