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4)最高境界的格斗術--張志俊解密太極拳(轉(zhuǎn)載)

 西吧 2011-03-31
論松(1

 

    我至今記得,第一次跟人家真正交手的時候完全懵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一出手我一捋,人家噌的一步就跑我后邊去了,我這手跟著就拐了。于是他從后邊扒我肩,這時候我就已經(jīng)是懵了,手也不敢松,緊緊地抓著他的胳膊。一前一后我們倆就僵住了。我好像是很長時間才反應過來,一松胯,“咵”一下把對方摔倒了。

    太極拳理曰:“不得機不得勢時,腰腿求之。”我認為這里少了一個字,應該是“腰腿間求之。”腰腿間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胯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西方對這一位置沒有對應的描述)。腳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過膝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剎那間將力量送到腰部。松胯在技擊實戰(zhàn)中可卸掉對方來力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盤穩(wěn)固,為襠走下弧創(chuàng)造了條件;可加大腰部轉(zhuǎn)動的幅度,使周身協(xié)調(diào);整合周身之力,用于我所需要地方;有利于調(diào)整身法、步法、得機得勢,使下肢運行變得輕靈。松胯、襠走下弧是胯部形成渾圓力的必要條件,也是進入太極拳殿堂的一把鑰匙。

    這個“松”就是如此地厲害和實用。不會松你練什么太極拳呢?可是一味地追求松呢,則又完全入了另一條歧途。所以,我一直在想怎么明白地把太極的松講清楚。

    先說肩松,我有一年在重慶講課,讓一名弟子死死地把我的右手攥住,我說我只要右手指稍稍畫個小圈,攥住我手的人就得跪下。這一招就叫仙人指路。我反復地示范了幾次,告訴學員肘定住位置,以手的梢節(jié)領勁,向前畫個小圈。我又特地講了肘定位后肩膀才來更好地松下來。肩松才能把肩部和身體接牢,梢節(jié)一領勁時全身的力量才能沒有損耗地通達到手上。我講完了就讓學員們自己找人對練。我正坐那兒哩,就見一個平時還練得不錯的弟子怎么也制服不了他的對手,也就是他的手怎么也下不去,因為被抓緊了嘛。我一看就大喊一聲:松肩啊!他這才記起似的,肩一松,抓住他的人頓時就跪下了。

 

 論松(2

 

    練太極拳時意念上要求身體松柔,人們往往松柔不下來就是因為肩沉不下來。向上聳肩,向里合肩,或是被迫翻肩,是最常見的毛病。一聳肩,一合肩腋下就不空了。肘也隨之飄起來。當遇上對方踩、打、摔、擒、拿等外力時,出于自我平衡的本能,可能被迫向上起了肩。這些不僅是學習太極拳的障礙,也是技擊中的隱患。所以要時時注意沉肩、保持沉肩墜肘,將肘與肩部拉長到最大限度。

    這種類似的訓練都是要當場見效果的,不會松肩,被抓住的第一反應就是把肩架起來,一架勁就在肩那兒斷了。肩架了,肘也就跟著架,定位也就是個問題了。于是,就變成了兩人比蠻力。比蠻力哪里還需要學什么太極拳呢?

    被抓住時你可以仙人指路,讓人跪地,也可以往上走手,讓人跳起來。不論你有多大的蠻力,被人死死地抓住小臂的時候你想起來,那都是很難的。硬抗著起來就不是太極拳了,這時的辦法是什么呢?還是沉肩,也就是把肩松了。肩一松,肘隨便往前或往外一移動,對方就怎么也抓不住你了,或者就要跳起來了。這就是松肩。

    另一個重要的部位是胯,也就是松胯。我前邊講了一松胯對方就摔倒了,道理跟松肩也是一樣的。

    在我的培訓班里,也有很多以前在公園里練太極拳的來跟我學習。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覺得練得不對了。剛到我這里練了一天,就跟我說受不了啦,因為他的膝蓋疼得要命。我一聽就說:“你可不是今天一天把膝蓋練疼了的,而是你以前一練完膝蓋都要疼。”他一聽就覺得我簡直是個神人,連這個都知道。我說你知道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嗎?我說:“你以前練的主要問題就是腳沒抓地。”他很奇怪這跟膝蓋有什么關系。我說:“這關系可就大了。實際上,從你走路的姿勢我就知道了。不但知道有這毛病,如果要我挑,可能再挑出個三五十種毛病也絲毫不成問題。”他就被嚇著了。但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不嚇唬住他,他是不會真改的。我們練太極拳的最怕的就是給人改拳,一個人習慣了一個姿勢,你要改的是別人的記憶,這是很難的。所以,用我的經(jīng)驗,就是一開始就要給他來個醍醐灌頂,也就是先要把他腦子里的固有東西清出去。

 

 論松(3

 

    接下來我就給他簡單地講這是個什么道理。我說,公園里的太極拳好多都是要追求一個全身放松,緩慢柔和,看起來的確是全身都松了,隨意地晃來晃去,還有追求好看嘛,一味求柔,飄來飄去。但是,你的力量,全身的力量,其實就是個全身的重量,都落在了膝蓋上。那么大的重量,長年地壓在膝蓋上,還飄來飄去的,怎么會不疼呢?

    他似乎聽懂了,就問我怎么避免?我說:“抓地、扣膝?。∽サ鼐陀懈?。抓地才能棚膝,才能膝定位??!把膝蓋定住了,下肢的力量就貫通了,腿也就有了一個弓,上肢的重量就傳到地上去了,勁也就蓄上了,也不會在膝蓋那兒斷了。從下到上,腳抓地了,膝定位了,然后是胯才能松,等真正松胯了,你就功夫大進了。就堅持這么幾條,你再去練,膝蓋一定就會好轉(zhuǎn)過來。就這么一點小改變,你就真正入了太極門了。不如此,你練三四十年,還是一點功夫也沒有,雖然對身體也有些好處,但也會落下像你膝蓋疼這一類的病。”

    肘是上肢的弓背。膝是下肢的弓背。屈膝才能合襠、才能足下生根,進退自如,力撐八面??匆粋€的拳勢是否正確,首先看胯是不是松的,膝是不是合的,襠是不是圓潤的。如果一個拳勢看著不順那么問題一定出在膝上。膝在運動中要像餃子皮一樣向外輾,不是外擺,外擺是飄的,向里運動時不是直接合,而是從外向里扣。

    踝關節(jié)這個部位最難練的是跟腱韌帶,跟腱韌帶的長短又與抓地有直接關系。通常膝蓋前跪和旋轉(zhuǎn)就是韌帶拉長運動。這根韌帶越長,膝蓋前跪的半徑越大。對抗中后退時,又總有一個膝蓋是向前彎曲的,彎曲幅度越大,腰部的承受能力越強。拉長這根韌帶要靠五指抓地。不讓飄、不讓腳動的同時又讓腳腕旋轉(zhuǎn)的動,讓它向不同的方向移動、旋轉(zhuǎn)。只有抓地才能生根,生根之后胯各部位的靈活性才能充分體現(xiàn)。

    我講完這些,這個人當天晚上就沒有睡著,大概是知恥而后勇,自己練了一段時間,就又來找我了。練了幾個招式,我說有進步,但今天我還要給你清除一個重要的觀念,你就進步更快了。他說還有什么要注意的。我說:“公園里的太極拳,或者是有些太極拳師教的,都是要求習練的人要柔中求剛。柔中求剛沒錯,但許多練者認為用意不用力就是松就是柔了,其實這叫丟叫散叫軟。這個話不該這么簡單,只聽到了淺層意思或你悟得不透就變成誤導了。具體該怎么講呢?

 

 論松(4

 

    說一下太極諺語吧,‘一陰九陽根頭棒,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尤覺硬,四陰六陽是好手,唯有五陰并五陽,五陰五陽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跡象化完歸無有”。這是什么意思呢?所謂‘柔起剛落’,柔主運化,剛主發(fā)放,剛要純,要求有意求柔,無意求剛。剛不需要用很大的功夫去練,而柔要用很大功夫去體驗,柔是圓柔,是棚勁,不是軟,不是丟,是在螺旋纏絲運動中產(chǎn)生的。通常講的‘不松’,是緊,是僵,無力是丟勁,有力是頂勁。柔要在棚勁不丟的基礎上,作最大限度的放松,實際上還是按照太極拳特定的要求鍛煉所產(chǎn)生的勁才是真正的柔勁,屬棚勁范疇,也是纏絲勁的一種,其本質(zhì)還是螺旋曲線運動。柔到極點時,關節(jié)拉長,韌帶韌性增加,肌肉高度協(xié)調(diào),運動規(guī)律已成自覺過程,剛勁自生。也就是在棚勁不丟的前提下,通過螺旋折疊,開合轉(zhuǎn)關,對拉拔長產(chǎn)生有彈性的剛勁,不是硬,不是鐵,柔也是通過上述要求練出來的柔,拉開韌帶,真正達到了節(jié)節(jié)分家了,這才是真正的松柔。”

    當然,要真正練到太極的松是很難的,這會有很多層次。記得在1990年的時候,有一個香港學生給我寫了封信,問我的也是這個問題,他問老師我現(xiàn)在技術不太好,太僵,松不下來。怎么才能改過來?我當時正好看了一個小說。小說的名字不記得了,主人公是誰也忘了,但是情節(jié)還記得,是講一個老和尚跟一個小沙彌的對話。小沙彌喜歡上了一個女子動了凡心。老和尚就說:“你求色反被色困。”意思是你心中還有色所以你被色困住了,你可以從這個廟里走出去了。于是我的回信里就寫:“你求松反被松惑,求柔反被柔困。”意思是說總是機械地理解“松”這個字,在這個框子里怎么出得來呢?如果你大膽跳出去,大膽地走手臂,也許就松下來了。表面看我這個學生身體的僵硬好像是被“松”字困住了,其實被困住的不是他的身體而是他的思想他的意識。

 

 論松(5

 

    太極拳理論強調(diào)用意不用力,要求練拳由“松”入手,做到大松大柔,內(nèi)松外也松,關節(jié)松,肌肉松,無處不松。這是太極拳獨有的神韻,獨有的技巧,獨有的方法,獨有的勁路,都是由松而來的,松成了法則了,所以誤導了許多練者,以至練了幾十年,就一味地求松。

    松的本義只是“不緊”而已。首先是指意識,練拳不能緊張。其次是肩胯等關節(jié)的放松,肩、胯是人身體活動自由度最大的兩處關節(jié),我們講的節(jié)節(jié)分家主要指此兩處關節(jié)難掌握,所以此兩處關節(jié)放松會圓活,但是只放松并不能成為高手,練不出太極拳獨到的功夫,完全不用松字,肩關節(jié)沉即可,胯關節(jié)開是關鍵。關節(jié)修煉的實質(zhì)是拉開拉長拉出彈性,其三,松還有層意思,是全身關節(jié)的放松,認為放松了才能使關節(jié)節(jié)節(jié)貫穿是錯誤的,全身關節(jié)若要分家,用四字,對、拉、拔、長,兩個字對拉而已。其四:認為肌肉都放松,其實肌肉都松了,一動不能動,肌肉收縮,關節(jié)才靈活,太極拳所練肌肉和其它的肌肉不一樣而已。其五:認為太極拳先把拙勁、僵勁去掉才能產(chǎn)生太極勁,也不全對,古拳論解釋僵勁、拙勁是人長期生活勞動養(yǎng)成的固有習慣沒錯,但練成太極勁需要按太極拳的規(guī)則刻苦訓練就行,按規(guī)律就可。其六:把太極拳當氣功練,我們練的是內(nèi)功,我松了,我意存丹田,我五臟六腑因為松了,才得到鍛煉,我內(nèi)功很厲害,自己感到而沾沾自喜。但不能應用,認為是內(nèi)功未到而已,一旦功夫練到,我便金剛不壞之身,那是自欺欺人。

    我認為松字可用,但不能亂用,松字沒錯,但不是綱領。非要用時,加沉,加開,叫沉肩,叫開胯、叫松胯即可,不緊張就行了。
 
“閃哪”

 

    “閃哪”(1

 

    陳照奎老師在鄭州待了一個多月,到年底了,他也教完一期學生,以后就回北京了。老師雖然走了,但我練得更認真了,似乎就是為了有一天再見面時給他看看我的成績,叫他吃驚吃驚。

    到了七五年,我自覺練“順逆纏”小有成效以后,就去北京找老師。老師看了看我的拳,依舊不咸不淡地說:“你還算聰明,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甚至舉一反十,但是質(zhì)量不夠好。”我一聽就不服了,這不還是全盤否定嗎?師父就說:“來試試。”我就滿心歡喜地上前和師父過手,我覺得老師肯定沒有看出我的真實水平,因為我和師兄弟以及外人過招的時候,都是一拿一個準了。結果跟師父一搭手,我不是拿不住就是沾不上,再不就是師父一變招,我就被打出去了。我不認輸多少次,就輸多少次,我又一次發(fā)懵了。最后老師又送我一句話:“要更細膩的琢磨,不要滿足于尺寸之間。”我就記著了這句話,心說老師這句話到底什么意思?是說我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聰明剛好把自己的靈性給全部堵上了?還是說我的悟性還沒有充分地開發(fā)出來?

    太極拳必須快慢相間,起承開合,抑揚頓挫。它的過程轉(zhuǎn)變是起動、纏絲、運行、剛落點。一個拳式和下一拳式轉(zhuǎn)換時都有接勁,接勁即轉(zhuǎn)關,用折疊的辦法把它接上,這個時候就需要速度極快,圈極小,即快速走小圈。由于有接勁,有小圈把勁接住了,就可以慢下去,慢是蓄勁,是養(yǎng)勁。平常練拳通過對拉拔長,螺旋的纏絲運動,公轉(zhuǎn)自轉(zhuǎn)的規(guī)則,身備五張弓的訓練,只要弓一松,勁就彈出去了,隨著對方的變化而快于對方。這樣快慢相間,一氣呵成,陳式太極拳的風格就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了。

    我回家便更加刻苦地練習??炭嗦铮张f是通宵通宵地練,有時白天沒班,就再練一整天。

    回顧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我身上發(fā)生的變化是接二連三的,第一是聽了陳照奎老師的教導無意中認真的解決了“沉肩墜肘”的問題。第二是無意間把太極拳最寶貴的“順逆纏絲”學到手了。


 
“閃哪”(2

 

    到了1975年的時候發(fā)生了第三件事,我到公園練功的時候,碰到了一個練楊式太極拳的,我就和他推手。因為那時我已算有些名氣了,所以很多人都來找我推手,我跟來找我的人推手算是陪他們練習。但是和這個練楊氏的推手卻發(fā)生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記得我跟他搭上手以后,就感覺我這手脫離不了了,也就是說在戰(zhàn)斗的時候我沒有預備隊了,因為我的手都被他粘住了,動彈不得,我想拿一個預備隊出來打他,但是我調(diào)不動,這兩只手說什么都脫不出來。這一下我就迷到這地方了,怎么也想不明白,想了很多辦法怎么也解脫不了。這個練楊氏的把我給搞得沒有辦法,可一旁我的學生看了這種情況都覺得這是張志俊老師對這個人太偏心了,說你們看陪他練這么長時間沒打過他一次。但是我心里明白,完全不是這么回事。我是真想打他可是我做不到,怎么樣也做不到。

    太極拳聽勁就是感測對手力的大小、方向和著力點。通過著力點的變化,控制了對方來力點的方向,那么力的大小都不是問題了。太極拳有沾、粘、連、隨的法寶,只要與對方肢體接觸,就可以順其勢而迎,因其動而屈伸旋轉(zhuǎn),調(diào)整自身的平衡,并探測對方的勁力情況,審機應變,因勢利導。在粘走的過程中,由于不丟不頂,遇勁即化,使對方勁力達不到目標。

    回家后我開始喝酒了,開始是三錢,喝一杯酒,喝一杯白開水,喝了酒就暈了,暈了就睡著了。后來從三錢變五錢、六錢、七錢、八錢、一兩,最后變成喝二兩都睡不著,就一口一兩,或者二兩一口往肚里咽。但是仍然睡不著,我開始失眠了。我滿腦子都在想這雙手怎么解脫,心想他這樣過來,我的手應該這么壓下去,這個手打出去,然后這個手打過來……有一些招數(shù)想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趕緊去找他試,結果還不管用,于是就再喝再想。一夜一夜地想,有時候直想到早上五點還沒睡著,我一看五點了,起床吧。

    冥思苦想了半年,這個招數(shù),那個招數(shù),結果都不管用,沒有一個管用。這一下迷迷糊糊大半年就過去了。

 

 “閃哪”(3

 

    1975730號,我到北京去了,帶上東西就去了。當時我老師陳照奎住在宣武區(qū)騾馬市。一般師徒見面肯定是敘敘家常,相互問候的,至少要有個簡單了解近況的過程吧?但是我根本就等不急啊,我說:“老師您身體怎么樣?”他說:“還可以。”于是我就給老師點了一根煙,我現(xiàn)在都記得非常清楚,那根煙他最多抽了一半我就扯開話題說:“我跟一個人交手,但是我的手脫不開,無論我用什么法子還是解決不了。”老師就簡簡單單說了一個字:“閃哪!”如果“哪”也算一個字的話就是兩個字。我當時很迷惑,心里就想“閃”是什么意思???閃!怎么閃?老師就把煙一放:“過來,你學楊式,來。”說句實話從我跟老師認識到這個時候,我從來沒有跟老師敢于如此放肆地推過一次手,心里只是想我一定要粘住他的手,我跑不出來,我看你怎么跑出來?師徒倆搭手就開始,我粘住了師父的雙手,他往哪兒走我就緊隨著他。我不知道的是,其實老師是故意讓我跟著他,剛剛跟他到第二圈,老師手一帶,突然一個變速,緊接著一個肩靠,一下子把我打飛到了他家的床底下。當時他家的床大約是55公分左右高,結果我往后一栽一頭就栽到床底下去了,頭剛好蹭著床幫,直接就躺在了床下。

    加速度的瞬間產(chǎn)生,往往使太極拳的勁力表現(xiàn)出空、靈、活、脆的特點,產(chǎn)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來。變速變向就是取勝的關鍵,不要一味快或一味慢,要根據(jù)需要瞬時變速變向。

    我在床底下仰面朝天看著床板,腦子里卻在想到底是怎么挨的打?老師看我不動,嚇壞了。他大喊:“志俊,志俊。”我也不理,他趕緊過來拉我,我這才起來。他急了,連著問:“你怎么了?”我說:“我在暈這個味兒!”他有點不信地說:“懂了嗎?”我說:“懂了。”老師仍舊不信:“真懂了還是假懂?”我說:“真懂了。”

    其實,那時候師父說的“閃”用今天的說法應該叫“變速”。那個練楊氏的他黏住我的時候我不能跟著他勻速,跟他的速度就永遠也擺脫不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只要一個“變速”就行了。就這么個簡單的東西,本來不思考也許就會的,但一想就麻煩了,越想越?jīng)]轍。好在這下我徹底明白了。


 
“閃哪”(4

 

    驚彈勁是閃驚和折疊的具體應用,它是通過一個快速的一小圈折疊的彈抖運動,達到對方驚慌失措,先閃驚再暴發(fā),是組合勁。在使用折疊時加上速度可造成對方大腦判斷錯誤和短時間的空白,折疊是一種較為精巧的手法,可化可打,大部分驚顫抖勁都是折疊之妙,這是螺旋纏絲勁的高級用法。

    我在老師那里住了幾天,又陪他推手。老師一直喜歡推手,因為是對抗性運動,我們不僅能看,而且還要參與其中。最初,當看到他把一個近200斤的大個子輕松發(fā)出去時常常覺得不可思議,好像是學生與老師配合。而每當自己與老師推手時,才感覺到這一切切切實實都是真的。老師的推手技藝實在太精妙了,任何時候你都無法用“力”與之抗衡,他的推手技藝不是“以假亂真”,而是“以真亂假”。他把太極拳推手中的舍己從人,引進落空,蓄發(fā)相變,松活彈抖,胸腰運化,閃轉(zhuǎn)騰挪等等技藝運用得出神入化。和他推手常常使你顧此失彼,上重下輕,一驚一乍,倒抽冷氣。他一個驚彈勁,剎那間你大腦一片空白;他的手輕輕一掛間,你可能就會飄起來,手重時會發(fā)人到墻上。

    記得剛開始與他推手時,面對他的驚顫彈抖,擒拿摔打,實在是苦不堪言,幾分鐘就想逃掉,但老師不依,總是說:“別裝了,還不到20分鐘呢!”這就還得繼續(xù)推下去,現(xiàn)在想來自己也是得益于那時陳老師的嚴格要求和這種強迫訓練法。陳老師平日話語不多,性格略內(nèi)向。教學時言簡意賅,寥寥幾句話切中要害,解惑往往言體并用,令人頓開茅塞。

    由于運用纏絲、驚彈,別人就會感到推手不舒服,陳氏可用手腕、肘、肩、胸、腹、胯、膝、腿、腳各個部位打擊敵人。使其感到不適應的是一驚彈;二擒拿。主要是陳氏太極拳的廣度太大了。如手完了就動肘,回肘又是用肩,打完肩,前一個關節(jié)過去了,回手又是肘,回肘又是肩。運用這種方法往返進行,周而復始,無限打擊,平時練習要有這種意念。

    太極拳在總體上比其它拳種靈活的多。推手方法多,有挽花、單雙推、進三退三、花步、大捋等十來種,上面粘粘相隨走折疊,下面有進、退、顧、盼、定五種步法走轉(zhuǎn)換。

    從師父那里回來以后,再和那個練楊氏的人推手,甚至包括和任何人推手,我就開始反客為主了,所有人再也跟不上我的速度,幾乎沒有一個人能跟上我的速度,只要跟我走,我只要一下變速,對方就得垮掉。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我的“閃展騰挪”技術進步神速。

    從北京回到鄭州以后,我又花了很長的時間琢磨老師的話,似乎,或是好像,我模模糊糊看到了一個比“尺寸之間”更大的世界了。

    學拳就是這樣,只有思想問題解決了,身體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凌波微步”

 

    “凌波微步”(1

 

    說句可能很嚇人的話:現(xiàn)在練武的人站馬步幾乎大多數(shù)是不得要領的。為什么?因為敦敦實實地扎在那里,一個指頭可能就把他推倒了。

    別的門類的武術我暫時就不說了,以后我可能會系統(tǒng)地講講中國武術。在我們的太極拳里,步法的基本要求都要扣膝、松胯、塌腰、抓地、含胸、沉肩、頭頂懸。這樣,當我們要進攻的時候,總是先用腳尖領勁有個弧線領回,其實上身就是個胸腰運化,退一下也是先用腳尖領勁有個弧線,感覺很像是拉弓,全身是五張大弓,一動起來還有無數(shù)小弓。這是太極拳步法的基本要領以及它在實戰(zhàn)中的具體作用。如我們站著偏馬步,,對方一拳打來,我們并不一定要退,因為對手的拳一發(fā),直朝我們的心臟而來,我們瞬間就可以用胸腰運化來破解。也就是把胸往里一含,對方的拳就化了。如果化不了,因為你的胯是松開的,腰是塌的,稍稍一轉(zhuǎn),腳步都不用動一動,對方的拳就打到一邊去了。這是你根本就不用動手的化解。

    有一次在廣東,一個散打高手,不知是什么級別的冠軍,吹得很厲害的,有人介紹他跟我認識。一見面我就知道他心里怎么想,整個兒就看不上我們太極拳。我就笑著說:“你比我高,比我壯,手也比我長。我們來做個游戲,你我對面站著,以雙方拳頭能打上對方的胸膛為度,然后舉手一起出拳打擊對方,你喊口令,朝對方胸膛打,先試三拳如何?”他一聽就很高興,可能還以為只需一拳就把我放倒哩。然后我們就站好了,以臂長量了量距離,雙方站立,隨后就來真的了。第一拳,他剛喊完口令,自己就挨上了,當即臉就痛得變形了,而我哩,一個胸腰運化還站在那里,他根本沒打上我。過了會,他又開始喊第二拳的口令,我一看他的樣子知道他已很勉強了。心里就想這一拳一定不再打那么重了,當然第一拳我已是拳下留情了的。我就這么想的,他一喊完口令,仍舊是拳頭還沒打到我胸口,自己卻一下蹲了下來,臉色慘白,嘔吐起來,三五分鐘后才說了第一句話,問我:張老師,我沒見您用力,怎么打在胸上的拳會這么厲害,還漸漸往胃部下面滲下去痛呢。我告訴他這就是太極拳特有的勁,雖然只用了六分勁,但你起碼會痛上幾個月,先胸膛內(nèi)隨后是背部。第三拳就不可能再比了。


 
“凌波微步”(2

 

    我估計這人從此應該就記住太極拳了。他打了我兩拳,都是打到我胸口時就覺得拳頭不夠長了不夠用了,基本上就沒吃上力。散打嘛,他肯定是以速度見長的??墒?,他的速度有我稍節(jié)領勁快嗎,他那比我長一寸的拳頭,在我胸腰運化面前什么都不頂用了。他是傾盡了全身之力的,可我哩,還不敢太用比較猛的拳,要真是一個彈簧勁沖出去,估計他一生都站不起來了。

    含胸首先要求我們下額內(nèi)收,兩眼平視,百會穴虛領,胸要有向里裹包的感覺。這樣才能使脊背拔長,勁順達,使背部有彈性。虛領頂勁的時候要把頸椎領起來,頸椎是身弓的一個稍,另一個弓稍為尾椎,尾椎要向里裹,通過塌腰,就具備了五張弓中最重要的一張身弓。腰和胸關系是含胸才能塌腰,塌腰必須含胸。腰是一個重要的平衡機構,勁起于腳根行于腿,到腰部有一次六成力量上升,四成力量還原于下身的分配。這樣才能身不飄,腳下才能有根。

    這只是一個太極拳里胸腰運化的基本動作。還沒有說到步法呢。

    自從我掌握了“沉肩墜肘”“順逆纏”和“閃”之后,老師又說:“你手上的東西、身上的東西都運用得不錯了,但是你的步法跟不上。”當時我心里還琢磨我步法靈活得很,師兄弟沒有一個比得過我的。不過嘴上沒敢說,只是心里在想。當時我站的位置離老師大約有兩米距離,老師明顯地看出了我有些不服,就問:“你有這種步法嗎?”我問:“什么步法?”正說著呢,“嗒”的一下,師父已來到我跟前了。老師一米六四不到的個子,一百七十多斤,很胖的人,一個大步,兩米多距離瞬間就到了我跟前,肘就頂?shù)轿业纳砩狭?。他繼續(xù)問我:“你有這個身法嗎?”我目瞪口呆地搖了搖頭。他說:“你從現(xiàn)在起要突破這個。”

    破壞對方打擊意圖,可以通過自身的協(xié)調(diào)——松跨、曲膝、合襠、身體的下沉、腰弓的膨脹、手臂的螺旋弧線運動和整個身姿的放長,通過閃推、后帶、上托、下按及向兩側的旋轉(zhuǎn),不給對方打擊的機會,胸腰折疊,步伐轉(zhuǎn)換,上體后仰,重心進一步前移,變被動為主動。如加入了進、退、顧、盼、定五步法,我重心線的守護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間,且防守中進攻威力大大增加。前踏一步,襠走下弧,可以將對方的雙臂挫起,乃至整個身體被迫仰起后退;后撤一步,可將對方引動前帶,使其重心線前傾摔倒;顧盼左右即可以避開對方對我重心線的攻擊,又可以牽引造勢,閃驚巧取,順勢由防御轉(zhuǎn)入進攻。

 

 “凌波微步”(3

 

    這是老師給我布置的新任務,從這個時候,我又每天開始了身法步法的練習,左右、左右、左右……那時候老師對我太苛刻了,每天他盤腿往床上一坐說:“志俊,練練。”我就開始練,前中拳,左拳,右邊,左邊,前邊,后邊,他盤腿坐著,嘴里說什么我就打什么動作。他說:肘、肩、胯、膝……他想到什么,我就必須馬上做到。比如我正打肘,膝,他說:膝,胯,我就必須馬上換過來……一開始我只有靠蒙,根本做不到這么快的轉(zhuǎn)換,這需要的是隨機應變,完全要靠自己的本能反應,反正是師父他想什么我就要做到什么,不做到他就罵你。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有個人物叫段譽,他在無意之間學會了一種神奇的步法叫“凌波微步”,我感覺師父教的差不多就算是“凌波微步”的現(xiàn)實版,這是陳式太極拳獨特身法和步法。

    穩(wěn)固多方位的重心線是防守與進攻的基本要素??梢岳弥匦牡霓D(zhuǎn)換、身法的協(xié)調(diào)、胸腰的折疊運化乃至步伐的調(diào)整,最終達到我的重心線始終靈活自如地保持垂直方向的位移。使對方遠離我的重心線。面對對方的來力,首先我可以利用棚、捋、擠、按、引進落空,使對方的力點始終沿我肢體圓弧運動的切線方向滑動,使對方的來力落空,難以觸及到我的重心線,始終拒敵之力于我的重心線之外,從而達到保護重心線的目的。靈活、悄然地變換我方的重心,使對方無從察覺,無法判斷我的重心線的位置,造成對方的盲目、失勢,從而遲滯.破壞對方的進攻。而我的肢體運動一定要嚴格遵守太極重心學說,身向左轉(zhuǎn),則重心右移;身向右轉(zhuǎn),側重心左移。同時要作到“襠走下弧”,使這種轉(zhuǎn)換沉穩(wěn)有力,不可抗拒。

    我一直練,練,練久了,我自己也就琢磨出來了,練這個步法的目的,或者說最后一步,就是甭管在什么角度,高、低、中、后、前、背,你都能夠穩(wěn)住,能夠做到不變形,這個時候那就是完全成功了。如兩個人在太極拳的搏擊當中,它求的就是形正。如果你不變形,你絕不會輸。這就比如打籃球,我要投籃時,為什么對方會有個人在前邊擋著你?他的目的就是要讓你變形。

 

 “凌波微步”(4

 

    練習投籃的時候沒人攔擋,無人時不變形。但是實戰(zhàn)時,如果有個兩米高的人來攔擋你,他手一伸高度達兩米五六了,這就跟平時練習完全不一樣了,那么你仍然能夠準確地把球投進籃筐,這實際上也是一種不變形。再有,體操比賽也是同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磨練一個動作,一做甚至多達上萬次,為的就是一個不變形。只有達到某種形狀不變,比賽時才會贏。凡是輸了的都是形變了的。實際上所有的形體練習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不變形。還可以往下說,只有不變形才能達到一種高度協(xié)調(diào),只有高度協(xié)調(diào)才能達到不變形。我們習練太極拳就是要練習解決對抗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這種矛盾中努力協(xié)調(diào)身體不變形,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搏擊中擊倒對手,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甚至是毫發(fā)未損。

    行拳走架保持自身平衡的基本需要,也是太極拳莫測高深的技擊法的基本要素。

    王宗岳提出:“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其實說到底“上分輕重,下分虛實”是講手與腳的配合,是上下肢的協(xié)調(diào)。練太極拳者周身分出陰陽來的根本目的,也是著眼于周身的協(xié)調(diào)。孤立地談身體的某一部分“陰陽”、“虛實”、“開合”、“輕重”充其量不過是造就了一些各自為戰(zhàn)的散兵游勇,而找出身體對應部分的輕重、虛實的辯證關系,使之形成一個“集團軍”,這樣才會有用。

    太極拳之名太極,是因為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太極哲學范疇的一部分,太極哲學最基本的命題,即是陰陽二字,是陰陽這一對矛盾的對立與統(tǒng)一過程。陰陽互補、陰陽互孕、陰陽互為其根,陰極而生陽,陽極而生陰,陰陰陽陽變化無窮。太極拳理論深合了太極陰陽理論的命題,整個拳的詮釋都是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體,輕沉剛柔,開合、舍得、快慢、方圓、蓄發(fā)等矛盾命題都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和相互支持的。

    就這樣,這種身法步法我經(jīng)過了一個很嚴格的、很強化的訓練階段。直到這個階段過去了,我才覺得自己好像真的有點懂得太極神髓的意思了。
 
狂妄歲月

 

    四、過招

 

    我從1975年第一次和人交手,一直到1983年打敗日本空手道代表團,在正式場合以及非正式場合下,與各類武術高手交手上百場,從無敗績。

 

    狂妄歲月(1

 

    1976年的時候,正是我年輕最棒的時候,有很多人來找我。因為我們中國人比較講究方法,他來的時候不是打著挑戰(zhàn)的旗號,他會說張老師聽說你太極拳練得好啊,我想跟你學習學習,聽著假謙虛。我那時候也很狂傲,張口就問你練什么拳的?他說:我練形意的。我說:練個“三體式”我看看。那口氣都是居高臨下的。來了的那人就練,我看他練著練著,我突然說:“停,我今天跟你試就用這一招了,只要我用的招不是‘三體式’就算我輸了。”比如練八卦掌的也是,我就說:“打一個我看看。”然后就說:“好,今天就這一招了。”練三皇炮的,練少林拳的也都一樣,反正你練什么拳我的辦法就是用你的這一招贏你。現(xiàn)在回想那時候狂得有點不知天高地厚。當然,是那個年齡,管不住自己的。再說,練武總得有點狂勁兒。

    太極拳運動中要轉(zhuǎn)關或勁力同步。兩手的前一個動作與后一個運用的連接靠轉(zhuǎn)關來實現(xiàn)。兩手的轉(zhuǎn)關需要同步、協(xié)調(diào),你的拳架就自然、順暢。轉(zhuǎn)關的同步在攻防實戰(zhàn)中的作用就更大了,一個轉(zhuǎn)關可化對方的進攻于無形、防御轉(zhuǎn)成進攻,防變成了打,打變成了拿。萬千變化,都要靠轉(zhuǎn)關來實現(xiàn)。但有時會出現(xiàn)一只手需要轉(zhuǎn)關,而另一只手不需要轉(zhuǎn)關的情況,不須轉(zhuǎn)關的手仍須做微小的調(diào)整,以便與轉(zhuǎn)關的勁力和方位保持一致。兩手的轉(zhuǎn)關是否同步是衡量轉(zhuǎn)關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指標。

 

 狂妄歲月(2

 

    我也去找別人,狂嘛。那時候就聽說有一個高人,解放前的時候打死過幾個日本人,個子有1.78的樣子,體重在150斤左右,就是手黑。我就去找他了,我說老師,你是泰山北斗我是小輩,很仰慕你,我能不能感覺感覺?他說可以。結果我一搭手,他一掛手就想一個沖拳。但是他一掛我的手,我這個手一棚,他身子就歪了,這個沖拳就到左邊去了,沖拳出不來了很別扭,于是他把手一分一橫,他想的是一橫一個轉(zhuǎn)身接著就是肘一擺就應該打上我了。結果,當時他這手還粘著我的手呢,他剛一回手我有反應啊,我用手一彈他,他肘又回來了,肘就出不來了。通常想象的是,他左手牽我手,右手來打。結果打不出來他就變了,左手一橫變?nèi)瓰橹庖粋染痛蜻^來了。結果他一側我就橫著一推,老先生肘也沒發(fā)出來,不但肘沒出來他還退了一步。我當時也納悶,這么大的名氣,一次就殺了四個日本人,多厲害的人!硬把他的招逼得出不來,這可能嗎?這時候老先生不來了,他說志俊啊你功夫不錯啊。后來我就回想,我說這么大的名氣他怎么就沒出招呢?不理解。他還會退一步我也很奇怪。

    太極拳運動要求我們明三節(jié)——梢節(jié)、中節(jié)、根節(jié)。全身多處分三節(jié),手分三節(jié),臂分三節(jié),胸腰、下肢亦分三節(jié)。

    同樣以手為例,這個三節(jié)就有很多個層次,小臂、肘與大臂算一個三節(jié);手掌、手腕與小臂是又一個三節(jié);手指、指根與手掌是一個三節(jié);除了大拇指,其他每個手指都可以分三節(jié)。

    另外一次,鄭州市還有一個高手我也去找過他,我說老師我要體會體會你的八卦掌。我伸手來體會他那個勁,他一搭手就開始走他的招,右手一按左手穿出斜劈我脖頸。我的右手被他一按,很自然的左手一勾他的右肩,他斜劈的右掌還未發(fā)出就已經(jīng)空了。這一下子就把他逼住了,他的勁出不來,他所有的拳法都被我的梢節(jié)一棚,使他預先的拳路全變了。最后他說的話我聽懂了,他說:“志俊,我讓兒子跟你學太極拳吧。”我說:“您這不是打我臉嗎?您是八卦掌名家。”他說:“我看中你這個玩意兒。”他不斷地說你這玩意兒真好。這時候我才知道名氣和實力有時候不一定是一碼事。

 

 狂妄歲月(3

 

    為什么要分出三節(jié)來呢?那目的就多了,有三節(jié)就有一個定位,定住位置,手才可能達到“節(jié)節(jié)分家”。而定住位置,人們常出現(xiàn)的靠后關節(jié)的運動代替前關節(jié)的運動就可以避免。試想,沒有肘定位,你打人就只能靠直拳沖出去,靠大臂掄過去,那力量都是有限的。而定住肘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肘定位以后,整個手就自然形成了一張弓,這是個大弓;當你順逆纏時,手掌與小臂間自然又是一張弓;而掌心空、虎口圓的時候,大拇指與任一手指間也成了一張弓;每個指頭自然還是一張弓。這是簡略地分,細分起來,就這一個手臂上,你用數(shù)學的排列組合,一算就知道了,整個弓的數(shù)量一定是驚人的;這是一只手,兩只手聯(lián)動起來,那弓的關系就更復雜了。

    那時候我差不多是四處撒野,但是也許是運氣好,竟然也沒碰什么硬釘子。

    前邊我已經(jīng)說過了,我那些師兄弟總覺得我的手怎么這么快啊,于是就一直認為老師教了我什么絕招。其實我們都同門學藝,老師教了什么,大家學一我就學一,大家學二我就學二,大家學推手我學推手,大家學的東西跟我一樣,大家走了以后我除了跟老師聊聊天以外,老師沒有單獨教我任何新的東西。但是因為結果大相徑庭,他們無法不懷疑師父一定是私下里教了我絕招。

    這期間,我有一個師弟在工廠里與一個練八卦掌的人交手,兩個人一搭手,人家八卦掌一反身就是一掌,就拍在我?guī)煹苌砩狭恕=Y果我這個師弟往前進一步,一肘頂也放在那個人的胸上了。你一掌,我一肘,雖然都打上了,其實兩個人誰都不痛不癢。這時候那個練八卦掌的就說了:“我這一掌,如果發(fā)力,你的肝臟肯定就壞了。”于是我那個師弟不服氣地說:“我這一頂肘,如果我要一發(fā)力你心臟就壞了。”我們都知道肝臟壞了人能活,心臟壞了人就不能活了。于是兩個人各不相讓爭執(zhí)不休,但是這個嘴皮子功夫爭來爭去總沒個完不是,旁邊有人就說:“你們再試一下,再發(fā)一下。”但是這兩個人又誰都不肯再試,都怕丟面子。后來我這個師弟回來就跟我說了,我也很好奇,就說你把他領過來我看看。

 

 狂妄歲月(4

 

    弓之間要互相形成一體,也就是一個弓的力量加在了另一張弓上,層層疊加,變化無窮,誰能準確地說,這些弓之間到底能組合成多大力量?它們之間的類似火箭的幾級推進關系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太極拳走手,必須要保持這些弓。手的運行總有個度,伸得過遠手臂拉直了,便是弓弦斷了,收得過近,肘彎夾角小于九十度,便是弓背折了。所以太極拳你看著沒有大的動作,看著慢悠悠的像老太太拳似的,那是在運弓,需要發(fā)射的時候那就厲害了。

    幾天后我?guī)煹芄话涯莻€練八卦掌的帶來了。一見面我就先客氣了一番,我就跟他說:“聽我的師弟說你的掌非??欤?#8221;他說:“是啊,我們八卦掌就講究速度,我們靠的就是速度,靠角度,收發(fā)快才能取勝,以快取勝,以巧取勝。”我接著說:“我能不能體會體會?”他覺得我跟我?guī)煹苁菐熜值?,能好到哪里去?于是我就一抬手等著他發(fā)招,他一個轉(zhuǎn)體掌就拍過來了,我等著他拍上我以后,我一踏步一頂肘他就栽那兒了。我就趕緊說話了:“你這八卦掌是真的厲害,速度這么快,我全神貫注防都防不住,還是讓你先打上,這次是你贏了。我再來防防試試。”他一聽我承認他贏了就再來,再來他就變打了,剛才是腋下掌,這次就改切了。我一采他的手,一個肩膀靠,結果他又栽那兒了。他栽倒以后,我又趕緊說:“哎呀,我搞不懂,我這次可真是全神貫注了,怎么還是沒你快,你還是先打的我。”我說不行不行,再試試。結果第三次又來了,第三次一來這家伙一打二打,他怎么樣轉(zhuǎn),我都是給他打上了以后,一發(fā)勁他又栽那兒了。這次我就說:“不跟你來了,來不過你。”他也說話了:“我也不跟你來了。”我說:“為什么?”他說:“我明白了,沒有功力都是假的,打上也沒用。”然后,他就跟我的師弟說:“你們倆不是師兄弟,他當你老師都綽綽有余。

    “眾里尋她干百度,回首驀然,那人卻在燈火欄柵處”。用這旬詩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一旦窗戶紙捅破,無限風光滾滾而來。至此,始明太極拳圓轉(zhuǎn)運動之本意所在。在練習中,能做到處處符合規(guī)矩,有時甚至是脫規(guī)矩而合規(guī)矩。“推手如無人,練拳如有人”。但在此階段,尚有不能解決之問題。就需要一次次重復套路的練習,以解決不同角度、力度、速度的問題。

    我之身備五張弓,合而為一張弓,靜則合,動則開,一個渾圓中無數(shù)個小圓,處處膨脹,處處以手領勁,全身協(xié)調(diào),一動無有不動。敵則靜有五張弓,動則弓不存,處處受制,如我用手槍之近距離對敵之大炮,無有不勝之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