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父母的哪些行為讓孩子討厭?
一、喜歡體罰孩子 “為什么小孩不聽話就會挨打?”“為什么大人可以打小孩?”珠珠更是發(fā)泄說,“他們動不動就打人,就知道打,我都習慣了,在這個家里,我根本沒什么地位。現(xiàn)在只想早點長大,早點離開這個家。” “我受過什么懲罰”的話題,引來了很多孩子對此的討論。在孩子們的眼中,他們記住的懲罰,都是一些在他們看來并不合理的處罰,雖然有些并不帶有體罰的性質(zhì)。比如,被罰抄最長的課文很多遍;比如被罰站,被媽媽罰不準吃飯;當然也有極端的例子,被爸爸打了10個巴掌…… 孩子教育:濫用體罰只會破壞父母和孩子的親密感情。既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體罰不但使孩子不再愿意與父母親近,而且打多了,只會使父母子女之間在感情上產(chǎn)生隔閡,嚴重的甚至會對抗、對罵、對打。 二、不擅鼓勵孩子,常打擊孩子(包括貶低、嘲諷等); 經(jīng)常會有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從來就不對他說贊揚的話,他每天聽到的都是諸如“你怎么這題都不會做?真笨!”“這張試卷這么簡單,你還錯了N題,真是太不像話了!”……,孩子們真心地期盼,父母能多說說“你真棒!” ——“哎!我最渴望的一句話就是爸爸、媽媽對我說聲‘你真棒!’我喜歡聽‘你真棒’這一句話,這句話不僅能讓我更快樂,而且讓我更自信。” 孩子教育:父母們應該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會孩子去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真誠贊賞他人。 三、將子女作為攀比工具,經(jīng)常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自己; “你看人家鵬鵬,晚上回到家就學習,哪像你,又看電視,又看報紙,你能不能跟人家學學?”10歲的黎黎學著媽媽的腔調(diào)留言,“我如果進了家門后不是馬上去學習,媽媽的嘮叨就會立刻‘襲來’。尤其讓我厭煩的是,她老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其實,那個鵬鵬除了成績好之外,根本沒什么朋友。我才不要像他那樣呢!” 還有孩子明明已經(jīng)在進步了,爸爸媽媽還是對他不滿意,“我最討厭父母老是拿別人和我比了,他們既然認為別人好,就讓別人做他們的兒子好了。再說我又不是不想學好,我也在努力,可為什么我的努力與進步他們都看不到呢?”
孩子教育:對于孩子,不要用過分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他在某一方面可能會弱點,但另一方面一定會強點。作為父母,更應該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不用盲目地攀比。特別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孩子的優(yōu)點比,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與叛逆。 四、永遠將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孩子,認為自己總是正確的; 很多父母都喜歡干涉孩子的穿著、發(fā)型,乃至鞋子,并且總認為自己的眼光才是正確的,其實孩子們漸漸長大了,都會有自己的選擇。12歲的小盒子蕭蕭說,她每次和媽媽逛街的過程都會吵架:媽媽看中的衣服,自己覺得太土、太保守;自己看中的衣服,媽媽又覺得太不像話。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媽媽偏偏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永遠都要聽從于她的安排。 也時常能看到這樣的留言——“小孩也有自尊。媽媽卻不這樣認為,給我挑的衣服都很難看,我不肯穿,他也讓我穿,我想自己選衣服,她還是不肯,非常郁悶.......” 孩子教育:孩子總會長大的,他們會有自己的選擇,尊重他們的喜好,傾聽他們的聲音,孩子會回報給你同樣的尊重與喜愛。 五、專制,自以為是,不懂裝懂,錯了還硬撐著; “媽媽可能更年期要到了吧,似乎看我做什么都看不慣,總以為自己是對的。”14歲的航航說,記得去年暑假,同學到景德鎮(zhèn)旅游,大老遠的給她帶回來一個青花瓷的花瓶。“為了不弄壞,我小心翼翼地把蓋子和瓶子分別包了一層層報紙,剛拿到家,還沒來得及打開,媽媽下班回來了,她以為只有瓶子,結(jié)果一抖,把蓋子打碎了。明明她錯了,我本以為她會跟我說聲‘對不起’,沒想到她卻‘反咬一口’:‘你自己的東西,怎么不好好收拾。’真讓人特別失望。” 孩子教育: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父母當然不能例外,對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并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父母要學會以平等的視角去對待孩子,做他們的朋友。如果在家里總是父母在專制獨裁地下命令,只會讓孩子在心靈上離父母越來越遠。 父母的哪些行為讓孩子討厭?-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