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語文課(崔國明)(2011-03-16 07:06:37)
新課改背景下的有些語文課堂教學似乎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究其實質,“看不懂”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有些課不想讓人看懂,二是有些課讓人根本無法看懂。這不能不說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怪現(xiàn)象。 1.看不懂的語文意義 和其他學科一樣,語文也有其特定的意義和價值。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大力弘揚語文意義,盡最大可能去實現(xiàn)語文價值。語文的意義和價值本來是實施語文教學首先要思考和追問的問題,但卻被很多教師很隨意地置之度外了。 即如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面對紛繁的教學現(xiàn)狀,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句“時髦”的評論:“什么課都像,就是不像語文課。”初聽這句話,僅僅是感覺可能有些內(nèi)涵;但是再見識了有些語文課堂之后,我的感覺卻是,這句話非常“經(jīng)典”,“經(jīng)典”于揭示了時下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為什么“什么課都像,就是不像語文課”?可能正是我們有些語文教學殘缺了語文學科應有特點。 語文應該富含文化因子、情感因子、人文因子等等,一旦這些因子缺失,那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就別無二致,也就會直接導致語文意義的喪失,導致語文教學實現(xiàn)不了語文應有的價值,這樣的教學當然就不像甚至不是語文教學。 不可否認,我們語文教師都能夠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精選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點,課堂教學的思路也都清晰完整。但是,教學之前或教學之后,我們是否去追問或反思教學中殘缺了一點什么沒有呢?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和指向,不是肢解文本的內(nèi)容,再“嚼碎了喂給學生”,而是要去實現(xiàn)語文的意義和價值;語文教學,應承載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吸收、傳承和進化——因為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而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價值。 沒有了意義和價值的語文課,怎能讓人看懂? 2.看不懂的教材處理 率性而為。有些教師在解讀教材時的隨意性較大,率性而為的成分多了些,有的甚至到了“文本解讀我做主”的地步,囿于自己的認識,任憑自己的感覺,順從自己的喜好,似乎文本是想怎么解讀就可以怎么解讀的,或者是我愿意解讀什么就解讀什么。不僅有些教師如此,在這樣的教師“感召”下,學生自然也是如此。于是,文本的“超常規(guī)”解讀也就屢見不鮮了;于是,在我們有些語文課堂上,“驚人的發(fā)現(xiàn)”層出不窮,“新奇的見解”石破天驚。問之,則曰:“動態(tài)生成。”的確,“動態(tài)生成”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一個重要理念,它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展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真實性。但是恕我孤陋,這樣的“動態(tài)生成”實在讓人難以看懂。 劍走偏鋒。還有些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放著通衢大道不走,而是“抄小路”前行,專門去做一些“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情,使文本解讀偏離了正常的航線。舉個例子,曾經(jīng)聽過一節(jié)課,魯迅先生的小說《祝?!?,授課教師的著力點不在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的小說三要素上,不去梳理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也不去分析人物的性格和環(huán)境的作用,而是糾纏于“祥林嫂的死,柳媽有沒有責任”、“阿毛怎么就會被狼吃了呢”等等一些雞毛蒜皮甚至沒有答案的東西上,置文本的主線和主要內(nèi)容于不顧,這樣的文本解讀,重點如何體現(xiàn)?難點何以突破?很是讓人費解。 3.看不懂的課堂組織 “溫度失控”。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是“冰冷”的,是沒有生氣和活力的,缺少了應有的“溫度”和課堂的張力。而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則“升溫”迅速,原來死氣沉沉、沉寂一片的課堂變成了笑聲掌聲不斷、熱鬧紛繁的課堂。但凡事過猶不及。我們應當看到,有些語文課堂的“溫度”正在失控。“溫度失控”表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上,就是問題的鋪天蓋地、討論的無序泛濫、拓展的漫無邊際、解讀的隨心所欲、對話的層出不窮、掌聲的此起彼伏。這是正常的語文課嗎?這樣的語文課堂和一盤散沙又有何異?要知道,課堂“溫度”的失控,課堂熱鬧的背后,是多少虛無和無序在作祟!而“活而不亂”“動靜有序”“張弛有度”才是我們追求的一種課堂境界。 “選美盛行”。“選美”“賞美”是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流行色”,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這股“選美”之風就開始盛行了起來。一節(jié)語文課,教師帶領學生扎扎實實地對文本進行解讀、品味的時間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粗線條地勾勒一下文本的大概,就急匆匆地讓學生從文本中選擇自己認為寫得美的地方來進行所謂的賞析,結果弄得課堂毫無章法,陷于一種七嘴八舌、你搶我奪的混亂狀態(tài)。這種“選美”“賞美”的現(xiàn)象充斥著語文課堂,是為了發(fā)揮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么?從理論上來說似乎應該是的,但又覺得如此操作實乃僅得皮毛而已,這多少有些讓人看不懂。 “技術泛濫”。教學是一種技術,但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又都不能僅僅是技術,語文教學當然也不例外。但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今有些語文課堂真的到了“技術泛濫”的程度了。一是借用外部的技術。最典型的就是多媒體運用的泛濫,有些語文課甚至到了“非多媒體不能上”的地步。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用“PPT 別讓學生淪為看客”為標題來說明這種現(xiàn)象對語文教學的危害。二是挖掘內(nèi)部的技術。我們看到,現(xiàn)在有很多語文課堂,特別注重并自信于對方法的傳授,左一個方法,右一種技巧,寄希望于“一招鮮,吃遍天”,將語文教學弄得和數(shù)理化別無兩樣,毫無語文應有的“味道”,這也就難怪會有人說“什么課都像,就是不像語文課”了。語文教學真的就只剩下“技術含量”了?這實在叫人難以看懂。 |
|
來自: 廖shengquan > 《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