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中華民族的人文祖母 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大都有自己完備的神話體系。對當今的中國人來講,了解得最多的神話知識,除了中國自身的以外,就是古希臘羅馬的神話知識了。把中國神話故事放在世界范圍內來考察,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遠古時代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足以與世界上任何民族的神話故事相媲美。諸如盤古開天地化生萬物、女媧煉石補天、燧人氏鉆木取火、神農遍嘗百草、精衛(wèi)填海、夸父追日、七夕鵲橋會、共工觸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個個膾炙人口、引人入勝。 中國遠古時代的美女傳說,是中國美女文化史上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一筆。像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等等,早已是家喻戶曉。女媧、娥皇、女英、王母娘娘、素女、宓妃(洛神)、嫦娥、瑤姬、九天玄女等,都是中國遠古時代傳說中的頂級美女,數千年來被歷代文人騷客反復詠誦。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神話指數:★★★★★。伏羲帝同母胞妹,被譽為中華民族與炎黃比肩的人文祖母。早期形象為蛇身人首,實則容貌瑞麗,瑞彩翩翩,有國色天姿。愛好和平,勇于創(chuàng)新,嫉惡如仇。曾煉五色石以補蒼天,與伏羲結合繁衍人類,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斬妖除魔以保天下蒼生平安。為報復商紂王陡起淫心,也曾指派妲己禍亂商朝。 女媧可能是中國遠古傳說中最有能耐的美女了。女媧又稱女媧娘娘、女媧大帝等。女媧的原型可能是與伏羲同時代的某個氏族部落的首領,領地可能在今陜南一帶。有傳說她本姓風,與伏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人類(至少咱們中國人)都是她和她的哥哥伏羲的后代。又傳說她以黃土造人,煉五色石補天,折鱉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安居。 最早的女媧像被描繪成人首蛇身。后世還有人對她的性別提出質疑。研究中國遠古歷史和神話傳說淵源的一些學者,有時候把女媧、王母娘娘、簡狄、嫦娥的關系聯(lián)系得非常緊密,甚至合而為一。 山東嘉祥武氏祠保存的漢代畫像石刻中,有伏羲、女媧人身蛇尾相交的圖騰,這些石刻圖騰都體現了伏羲、女媧的“人頭蛇身”形象,而明代蕭云從(1596-1673)《離騷圖》中的女媧,已是一位窈窕仙女。在清代任伯年的《女媧煉石圖》中,女媧更被描繪成一位風姿綽約、楚楚動人的仕女。神話小說《封神榜》的開篇中講道,紂王往女媧宮進香,偶見女媧圣像,但見“容貌瑞麗,瑞彩翩翩,國色天姿,宛如蕊宮仙子臨凡,月殿嫦娥下世”,不覺神魂飄蕩,陡起淫心。以為自己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縱有六院三宮,也無一人能與女媧相比,女媧的美艷絕倫躍然紙上。 作為傳說中人類的始祖,女媧在中國文明發(fā)展史上的地位顯而易見。在今陜南平利縣城西約15公里處,有一座海拔近千米的大山,叫做女媧山(古時稱中皇山),其山處秦嶺南端、大巴山北麓,位于陜、鄂、渝三省市交界處,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新石器時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限,自然條件相對優(yōu)越的女媧山區(qū)恰是人類棲身的理想之地。)女媧煉石補天、除猛獸治洪水,摶土造人、賑災救民,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的一系列傳說,在平利民間迭代相傳,婦孺皆知,是女媧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載體。這些傳說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人們崇敬這位偉大的圣母,感激她拯救了人類。東漢之后,佛教在中國日漸興盛,北宋初佛道合一,人們在平利女媧山修建女媧廟,塑造圣像,頂禮膜拜,世代祭祀。 北宋名臣郭祥正有《題女媧山女媧廟》二首,其中“突兀隘空虛,它山總不如;君看道旁石,盡是補天余”的詩句,替女媧山上那些普普通通的石頭掙得了不少名分。許多人感到納悶:按說女媧早于黃帝,功名也不在其下,怎么海內外華人皆言我華夏子民乃炎黃子孫,卻不說是女媧后裔呢?究其根源,不外是封建時代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倫理觀念作祟。中國經歷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女性當道不被社會接受;加之傳說認為女媧與伏羲兄妹成婚,有*之嫌。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女媧文化始終難得彰顯。在《封神榜》中,女媧曾派妲己禍亂商朝,這也給她美麗的臉上抹了些黑。 從現代人的觀念來看,女媧文化無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女媧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斬妖除魔保天下民安,堆積蘆灰以止*等神話傳說,可見其無私無畏、樂于奉獻,不畏艱險、勇于拼搏,抗爭命運、自強不息等一系列高尚品格。 我們應該為擁有這樣一位偉大而崇高的美女而自豪。
女歧:性欲超強的九子魔母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指數:★★★★★。姣麗蠱媚,駐容有方,性欲超強。因無夫而生九子被后世婦女尊為九子魔母。之妻,寡居后與夫兄澆私通,為少康誤殺。 女歧或稱歧母。王逸《楚辭章句》中有:“女歧,神女,無夫而生九子也。”屈原《天問》對此表示不能理解,提出質疑說:“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屈老夫子的提問大有問題:無夫不等于無合。女歧所處的時代正是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時期。有人將歧解釋為妓。 當然,這里的“妓”與管仲首創(chuàng)的妓含義不同,作巫女解。巫女即神女,是神權的母系女王。 母系社會實行走婚制,男人處于從屬地位,有時候必須以自己的勞動或物資去換取與婦女的性權。既然是處在兩種社會體系的疊合期,走婚制在相當一部分部落中又不肯輕易退出歷史舞臺,(在今天的瀘沽湖,走婚不是還在摩梭人中間流行么?)則女歧無夫而生九子就沒什么好奇怪的了。 因為女歧的生育能力很強,所以受到后世廣大婦女同胞的頂禮膜拜。“九子魔母”是中國民間主掌生息的女神,傳說就是女歧的化身。 九子魔母在唐代以前的名氣并不大,到唐代時,香火卻忽然旺盛起來。在唐人小說中,九子魔母或為年輕嬌艷的美女,或為妖媚*的美婦,行走人間,或戲弄為其塑像的信眾,或勾引年少俊美的行者,一時非?;钴S。 作為青春少女形象出現的女歧,年齡看上去十五六歲的樣子,她“薄傅粉黛,服不甚奢,艷態(tài)媚人,光華動眾”,一出場往往致“百萬之眾,引頸駭觀”。當她作為美艷少婦形象出現時,同樣“姿容妖媚,韻度綽約”,“顧盼之間,輒通眉語”,她“晝則作女真裝束,常服淡靚,不加新采;晚則花鈿滿髻,濃*人”,“左右見者,無不蕩魂”。如此美麗動人的美女,在走婚制盛行的年代,可以想象其門前必然是車水馬龍,俊男如潮。難怪女歧會連生九子了。 中國古代養(yǎng)生之道的許多秘訣必已失傳良久。以女歧而言,女歧的個人生活如此頻繁,又接連產下九子,竟然還保持著那么好的顏色和身段,如果沒有特別的養(yǎng)容秘方,簡直不可思議。 女歧的身體很好,個人欲望也特別強烈。寒浞的兒子名叫過澆,路過有扈國時,專門來看望寡居的嫂嫂女歧。(是寒浞的親生子,女歧為之妻。死之后,女歧當然寡居了。)這一看就看出問題來了,女歧對過澆的本領非常滿意,就留他在身邊長住,還給他做了好幾套華麗的服裝。少康得知過澆的行蹤后,為報殺父之仇,立即派出了專業(yè)殺手,這個殺手有點像《瘋狂的石頭》里那個職業(yè)得可愛的國際大盜,要殺的本來是過澆,拎回來的人頭,打開包袱一看,竟然是女歧的。 女歧就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細心的讀者總會有些納悶,怎么女歧未婚而育九子,后來又成了的老婆了呢?中國遠古時代尚無系統(tǒng)的文字記載,許多傳說都有好幾十種版本,彼此還互相矛盾,(如后羿、嫦娥、玄妻及宓妃之間的故事。)大家習以為常,也不會太較真。
宓妃:古代文學中形象最美的女子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神話指數:★★★★★。傳為伏羲女兒,被后世譽為中國文學里形象最美的女子。文弱纖麗,修短合度,宛若天成。擅長彈七弦琴,舞若驚鴻。初為河伯強霸,后與羿結為患難夫妻,居于洛陽龍門桃花谷,被當地人奉為洛神。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其中“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乃動人心弦的千古名句。而“宓妃留枕魏王才”,講述的卻并非宓妃或說洛神,而是建安大才子曹植與甄洛的一段美麗凄婉的愛情故事。 后世文人常以“宛如洛河中升起的洛神”來形容絕色美女的美顏,到底宓妃或說洛神是誰,又是怎樣的美態(tài)美姿呢? 傳說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兒,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而降臨人間,來到洛河岸邊,住在洛陽龍門一帶。(一說她是在洛水游泳時溺死,沒有像炎帝的小女兒精衛(wèi)那樣化為厲鳥,采用銜石填海的方式;而是轉型為主管洛河的水神,以阻止它再度肆虐、淹死其他的無辜少兒。)那時,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名為有洛氏。宓妃自愿成為有洛族的一分子,并以她過人的才智教導有洛氏百姓結網捕魚,還把從父親那兒學來的狩獵、養(yǎng)畜、放牧等諸多本領傳授給有洛氏人民。 有一天勞動之余,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給大家聽。宓妃唱起歌來賽過百靈,跳起舞來翩若驚鴻。宓妃悠揚的琴聲被黃河里的河伯聽到,這個浪蕩公子為宓妃的琴聲所吸引,便循聲潛入洛河來窺看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河伯化成一條白龍,在洛河里掀起軒然大波,將宓妃卷入了洶涌的波濤。 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宮,不幸失身,成了他的妻子。宓妃與河伯沒有共同語言,更痛恨河神的水性楊花。河伯*超強,宓妃不能滿足他的*,于是河伯又吩咐巫嫗每年替他不停地挑選人間妙齡少女做新娘,并警告兩岸平民百姓:“若不為河伯娶婦,就將卷起洛河之水,將兩岸變成汪洋。” 宓妃厭倦狂妄自大的河伯,更痛恨他浮華輕靡的浪蕩生活方式。河伯屬典型的喜新厭舊之類,時間一久,對宓妃的新鮮感沒了,索性將她拋在一邊。宓妃樂得脫身返回洛水,時而浮出水面拾取漂浮的翠羽,時而沉入潭心采集深藏的明珠。然而,宓妃畢竟正當芳年,時間一久,每當夜靜月明之時,她的心頭就會涌上來深深的寂寞和空虛。她渴望一雙有力的臂膀將她緊緊摟抱,更渴望躺在男人寬厚的胸懷里,抬臉凝望愛人深邃的眼神,聆聽他溫柔的愛語。 或許是天意作合,這時追逐羚羊來至洛濱的后羿,與宓妃不期而遇。后羿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射神,因為射死了天帝的九個兒子,與妻子一同被貶下凡塵。嫦娥因為不滿后羿的移情別戀,偷吃仙藥,一人飄入月宮,只剩下后羿獨自留在人間。后羿與宓妃,一個是俠骨熱血的寂寞英雄,一個是柔情似水的孤獨美女,真可謂干柴烈火,一點就燃。 河伯對回歸洛水的宓妃本來并不在意,此時聽說后羿宓妃攪在一起,惱羞成怒、妒火中燒的河伯于是化為白龍潛入洛河,尋機報仇。 河伯懼怕后羿的神箭,不敢當面對決。于是就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興風作浪,瘋狂吞噬洛河兩岸的田地、村莊和牲畜。后羿見狀,怒火填膺,爬到河岸高處,瞅準機會,一箭射出,正中河伯的左眼。河伯哇哇大叫,負痛捂住傷口潛入河底,倉皇逃走。 河伯自知不是后羿的對手,只好捂著眼睛哭上天庭,跑到天帝面前去告御狀,請求天帝殺后羿為他報仇。天帝對凡界發(fā)生的事情一目了然,正為以前待羿不太公平有些內疚,因而不耐煩地打斷了河伯的喋喋不休,厲聲斥道:“你規(guī)規(guī)矩矩安居水府,誰能射你?你無端化為蟲獸,擾亂民間,當然天理不容,羿即便將你捕殺,也是活該。”河伯自討沒趣,黯然溜回黃河,從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再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為非作歹了。 經歷了太多感情磨難的后羿與宓妃,從此便在洛河岸邊的桃花谷定居下來,與有洛氏人民融為一體,過上了普通平凡的幸福生活。為表彰兩人對洛河兩岸人民的善行,天帝專門下詔,敕封后羿為宗布神,宓妃為洛神。為紀念宓妃對洛河兩岸人民的無私奉獻,洛河民眾在老城東關興建了宏偉肅穆的“洛神廟”,洛神宓妃的故事就這樣一代代流傳下來。(這里的后羿與玄妻里的后羿顯然不是同一個版本。) 在中國文學史上,宓妃成為形象最美的女子,無數大文豪都為她寫下了最美的辭章。如楊雄的《甘泉賦》、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曹植的《洛神賦》、謝靈運的《江妃賦》、李綱的《蓮花賦》、宋之問的《秋蓮賦》、李商隱的《東阿王》、溫庭筠的《蓮花詩》、汪道昆的《洛水悲》等。
玄妻:中國最早的黑珍珠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指數:★★★★★。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黑珍珠。一頭長發(fā)光可鑒人,比鴉翎還要絨軟纖柔。先為樂正夔妻,繼為后羿強霸。為報國恨家仇而與寒浞結合,殺死后羿,為寒浞生澆、二子,后以病終。 大多數人知道玄妻的美貌,可能來自于《幼學瓊林》里的兩句話:“玄妻發(fā)光可鑒,絳仙秀色可餐。”中國歷史上以長發(fā)為美麗標志的頂級美女,細數起來似有三人:一是玄妻,史載她一頭秀發(fā)長可拂地,又黑又亮,比鴉翎還要絨軟纖柔;二是東漢馬皇后,據《東觀漢記》:“明帝馬皇后美發(fā),為四起高大髻。但以發(fā)成尚余,繞髻三匝。”三是歌妓出身、后來做了南朝陳后主貴妃的張麗華,據說她發(fā)長七尺,也是光可鑒人。 玄妻的故事史載比較零散,最全面的也就是《左傳》里的一段話,其他說法多為野史提供。據《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昔有仍氏生女,湛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樂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實有豕心,貪婪無厭,忿類無期,謂之封豕。有窮后羿滅之,夔是以不祀。”(從前有仍氏生了個女兒,頭發(fā)稠密而烏黑,而且很美,光澤可以照人,取名玄妻。樂正后夔娶她為妻,生下伯封,性情和野豬一樣,貪婪而無滿足,兇暴而無限制,所以都叫他封豕,就是大豬的意思。有窮氏的后羿滅了封豕,后夔因此而斷了祭祀。)另據《史記》記載:“舜曰:以夔為典樂……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夔繼掌桑林之祭祀,因樂正為八伯之一,故諸侯稱其為“封伯”。后夔娶有仍氏美女玄妻生子曰“伯封”。(自己的名字顛倒過來就是兒子的名字,有趣。)夔死后,夏后氏啟準伯封襲樂正之位。夏后氏啟崩,其子太康即立,有窮氏羿(也就是能彎弓射日的后羿)想取代太康,就將太康逐出國都,使其有國難歸,有家難回。后太康病死于陽夏,其弟仲康即位,得到伯封的支持。 伯封因為擁立仲康與后羿結下梁子,后羿隨便找了個借口,起兵征討封國。伯封當然不是后羿的對手,為羿射殺。為了泄憤,后羿將伯封的肉剁成肉餡,包了餃子給仲康送去,又用伯封祭天,以此來威逼仲康讓出帝位。 作為這次戰(zhàn)爭一個意外的戰(zhàn)利品,便是后夔的遺孀玄妻。后羿的老婆嫦娥已經是天下第一等的美女了,沒想到兒子已長大成人的玄妻依然風采不減,光彩照人。(這也沒什么奇怪的,在崇尚早婚的古代,兒子已十七八歲母親才三十出頭是常見的現象。)后羿貪圖玄妻的美色,將其搶回后宮,威逼成親。后羿每天泡在玄妻這里,嫦娥很不開心。嫦娥嫉惡夫之所為,乃棄之奔月。 玄妻并不是那種水性楊花的女人。她表面上順從后羿,心底卻暗藏深仇大恨。為了給兒子伯封報仇,她忍辱負重,暗中串通心懷叵測的宰相寒浞,又請來伯封的同族逢蒙相助。經過周密的策劃,終于將已過盛年的后羿修理掉。①玄妻“以彼之道,還治彼身”,也將后羿卸成幾大塊煮了,將他的肉做成肉丸送給后羿的兒子們分享,終報“一箭之仇”。 后羿死后,寒浞登上了天子寶座,他自然也不會放過風采依舊的玄妻。無所歸依的玄妻為寒浞生下了兩個兒子(澆和)之后抱病去世(傳說玄妻是在第三次分娩時難產大出血而死。有一定的可信性,畢竟是高齡產婦嘛)。夏少康在岳父虞侯的鼎力支持下,從寒浞手中奪回了夏朝江山。伯封對夏朝有舍生取義之功,少康封伯封之子于封邱(今開封一帶),統(tǒng)領封人,承繼祖業(yè)。 現代開封人中知道玄妻其人者一定不少??尚薜念^發(fā)為什么光可鑒人?她自己又為何能永葆青春?有可能海飛絲知道,靳羽西知道,開封人卻不一定說得清楚。
嫦娥:中國第一飛天女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仙氣指數:★★★★★。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名氣的超級美女,清高孤傲,嬌美無敵,艷絕蓋世。傳為后羿之妻,誤服西王母配制的不死藥,成為中國也許是世界史上第一個飛天女。美妙動人的傳說世代流傳,使其成為世界范圍內知名度最高的美女之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是毛澤東主席作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蝶戀花?答李淑一》。雖是懷念發(fā)妻楊開慧之作,講述的卻是月宮里的故事。 以寂寞嫦娥或說以嫦娥奔月為主題的詩篇古往今來不勝枚舉。最著名的詩篇之一如李白的《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又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評論嫦娥的詩詞中,名氣較大的還有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七絕《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云母制成的屏風染上了一層幽深黯淡的燭影,銀河逐漸低斜下落,啟明星也已下沉。廣寒宮的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如今落得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嫦娥堪稱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名氣的美女。不夸張地說,她應該也是當今世界知名度最高的頂級美女之一。2004年8月2日的《南國都市報》發(fā)表一篇原創(chuàng)作品,名為《嫦娥仙女的審美價值》。雖是一篇戲謔文章,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嫦娥在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文章說,在天國首屆女仙選美錦標大賽上,東方女仙嫦娥以驚人的美貌、健美的身姿、嫻熟的才藝力挫群芳,經過多輪激烈角逐,以零點六分的優(yōu)勢擊敗西方最負盛名的美女維納斯,一舉奪冠,成為舉世矚目的“仙女一號”。消息傳出,天上人間一片歡騰。 世界上的確沒有任何一位世界小姐、環(huán)球小姐或說亞姐可以如嫦娥一樣,數千年來人氣指數長盛不衰。所以如此,并不僅僅因為嫦娥的名字總是與大名鼎鼎的王母娘娘、后羿、玉帝和豬八戒等聯(lián)系在一起,更主要還是有關嫦娥的神話故事,大都與月亮有關。在中國,嫦娥奔月的傳說家喻戶曉。嫦娥、玉蟾、吳剛、桂樹、玉兔等等,是每個中國人孩提時代月圓之夜經常溫習的功課。嫦娥是中國最早的宇航員,在太空游漸熱的今天,其知名度早已超越了國界。中國人把開發(fā)太空的登月計劃叫做“嫦娥奔月計劃”。2007年,“嫦娥一號”總共攜帶九種儀器,從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升空,對月球進行全方位的探索。嫦娥如果還生活在月球而沒有移居其他星球的話,對娘家人的到來一定欣喜不已。 目前國內能夠見到的有關嫦娥的圖片,未必能展現真實嫦娥美麗風采的十分之一。對于宓妃的美麗,曹植的《洛神賦》描繪得相當具體;而對于嫦娥的美貌,歷代文學家都自慚才疏學淺,搜腸刮肚也難以描摹。后人對于嫦娥的美貌,也只能通過旁征博引來間接感受了。 首先,嫦娥是后羿的老婆。后羿是誰?箭神也(能射),中國遠古時代最富陽剛之氣的男人。他早年最突出的豐功偉績,據說有兩項。一是射日。傳說遠古天上有十個太陽,這十個太陽是天帝的十個兒子,平常兄弟按日輪值,后來一時興起,竟同時出現在天空,導致烈日炎炎,禾苗盡枯,土地龜裂,疫癘流行。危急時刻后羿挺身而出,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彎弓搭箭,嗖嗖嗖一連射落了九個太陽(也就是說射殺了天帝的九個兒子),只留下一個太陽也就是天帝的獨子。于是大地恢復常態(tài),萬物復蘇,百姓安居樂業(yè)。據史學家們考證,后羿是夏代東夷族的一個部落有窮氏的首領,所以又稱夷羿。有窮氏是一個擅長射術的部落,所以后羿也是一個射術高超的英雄。“后羿射日”的說法,有可能來自于“日落九烏”之誤。據張岱《夜航船?日月》:“烏最難射。一日而落九烏,言羿之善射也。后以為羿射落九日,非是。”人們把后羿奉若神明,普天下的美女恨不得都要嫁給他。嫦娥在數以百萬計的美女中脫穎而出,把后羿搞掂。后羿的第二大功績乃在于改朝換代。后羿生活在夏太康時代。太康是夏禹的后代,他生活,尸位素餐,根本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于是后羿領導人民推翻他的統(tǒng)治,先是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帝,不久干脆取而代之,改國號為有窮。這樣一位英雄加實權、天下無出其右的人物,甘愿拜倒在嫦娥的石榴裙下,嫦娥是什么等級的美女,可想而知。 其次,嫦娥與玉帝的關系頗“不一般”。玉帝是天庭里的皇帝,不是漂亮非凡的美女,絕不可能入他老人家的神眼。他和嫦娥究竟有沒有那種關系,是野史學界討論了幾千年的話題。從天庭對豬八戒的嚴肅處理來看,玉帝是絕不允許別人碰嫦娥一下的。嫦娥的寵物名叫玉兔,和玉皇大帝都有一個“玉”字,于是有人考證說這個玉兔其實是“御兔”的諧音,有可能是玉帝送給嫦娥的信物??蓱z的天蓬元帥不知就里,居然敢去騷擾嫦娥,沒逮著狐貍反惹了一身騷,怪不得玉帝要從嚴處理,把他貶下凡塵,變成瘟豬一頭了。 進一步的問題是:在天庭里赫赫有名的天篷元帥,為什么要騷擾嫦娥呢?天庭里仙女如云,我們的天蓬元帥絕不可能是那種沒見過世面、沒見過漂亮女人的土豬頭。所以只能有一種解釋:即嫦娥的豐容靚飾,讓我們的天蓬元帥亂了方寸,竟不惜冒觸怒天顏、貶下凡塵的危險,想要跟嫦娥好一回。 嫦娥的美麗本無爭議,因而也無須更多的佐證。圍繞嫦娥最主要的爭論,核心的還是那副該死的“不死藥”,嫦娥到底是出于好奇誤服,還是被迫服食,抑或是對后羿心存芥蒂,自食其果呢?概括起來,約略有三種說法。 第一是被迫吃藥說。相傳當年后羿射日,為天下百姓立下神功,受到百姓們的普遍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不久,后羿娶了美麗善良的妻子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長生不老,升天成仙。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此事被蓬蒙知道了。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后院內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服藥之后,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空飛去。由于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球落腳。傍晚,后羿回到家里,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當夜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后花園擺上香案,捧上嫦娥平素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祝飛往月宮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據說中秋拜月的風俗即從此而來。 第二是報復偷藥說。在上面的傳說里,嫦娥的形象非常完美,但卻不是嫦娥奔月傳說中的主流觀點。據《全上古文》輯《靈憲》所載“嫦娥化蟾”的傳說: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注意這里的“竊”字。竊也就是偷的意思。大抵是后羿取代仲康成帝之后,也不能跳出天下為帝者暴虐良民、喜新厭舊者的窠臼。后羿得到長發(fā)美女玄妻之后,將嫦娥晾在了一邊。被冷落的嫦娥見后羿從昆侖山回來后神情異樣、喜不自勝的表情,很快得知了不死藥的消息。嫦娥怕他吃了不死藥后返老還童,為禍天下,從此對自己更加不理不睬,于是趁后羿外出打獵不在家的機會,含恨偷食神藥,結果竟意想不到地成為中國飛天第一女。王母娘娘痛恨嫦娥偷食本不該屬于她的不死藥,又恨她背叛丈夫,獨自飛天成仙。盛怒之下,竟將嫦娥變成了癩蛤蟆,罰她在月宮中終日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 第三是好奇誤食說。嫦娥本是天真、好奇的美少婦。后羿從昆侖山西王母處求得長生不死的仙藥喜滋滋歸來,深愛著嫦娥的他并未獨自享用這份仙藥。美麗賢淑的妻子是后羿精神上的支柱,也是他生活上的最大依靠,后羿不能沒有嫦娥:沒有嫦娥,即便自己長生不死,又有什么意義呢?后羿將不死藥交與嫦娥收藏。嫦娥聽說是長生不死藥,非常好奇。一天,獨自呆在家中甚為寂寞的嫦娥取出不死藥左右端詳,偷偷地嘗了一點,未料這長生不死藥有如毒品,一吃就上癮,嫦娥嘗了一點之后竟至欲罷不能,將本來不多的一包仙藥全部吃完。于是預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嫦娥頓覺身輕如燕,平地騰空,凌云御風,直沖霄漢,一直飛到月宮才停下來。她喂的一只大白兔將她盛藥的碗舔干凈后也跟她一起飛上了月球。 上述三種說法,無論哪一種都不過是神話傳說而已。歷史上是否真有嫦娥其人?或說嫦娥到底是神話杜撰出來的仙女,還是如王母娘娘一樣,原本有其生活原型?這又屬于學術討論的范疇了。 據史界考證,嫦娥實有其人,姓佬狐氏,原本叫恒娥或娥,西漢時為避諱漢文帝劉恒而改稱嫦(常)娥。又有人說她本是渤海灣一個普通的漁家女(山東人)。孰是孰非,難得定論。嫦娥奔月的故事較早見于《歸藏》,但記載較為粗略,尚未與后羿掛鉤。在《淮南子?覽冥訓》與高誘注、《太平御覽》(卷四)張衡《靈憲》等文中,已有嫦娥為后羿妻及嫦娥到月宮化為蟾蜍的記載。另有學者認為嫦娥系由常儀、常羲等演變而來。常儀相傳為帝嚳妃,以善于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古代“儀”、“娥”同聲通用,故有此說。另據《山海經?大荒西經》,帝俊妻常羲生有十二個月亮,帝俊即帝嚳,常羲即常儀。 有人將本文所引李商隱的詩意和蘇軾的詞意捏合一處,制成一副對聯(lián),對嫦娥的奔月予以概括:靈藥應未偷,看碧海青天,夜夜此心何所寄;明月幾時有,怕瓊樓玉宇,依依高處不勝寒。遠在月宮的寂寞嫦娥看到這副為其正名的對聯(lián),又該是熱淚滿襟了。
瑤姬:古代中國的“愛與美”女神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神話指數:★★★★★。又稱“高唐神女”或“巫山神女”,西王母最小的女兒。因宋玉《高唐賦》、《神女賦》而揚名。美貌橫生,姣麗無比,環(huán)姿瑋態(tài),不可勝贊。又癡情*,充滿女性柔媚。曾向楚懷王自薦枕席,表達愛情。后暗助大禹治水,屢建奇功,傳巫山神女峰為其化身?,F代文學界譽為“中國的維納斯”。 關于瑤姬的傳說頗有分歧。許多人認為她是長江上中游女神傳說的“集合體”,也有人認定她是王母娘娘最小的女兒,還有人說她是赤帝的女兒,紅顏薄命,早夭葬于巫山之陽,曾托夢于來高唐游玩的楚懷王說:我住在巫山之陽巔峰險峻之處;我朝為霞,暮成嵐,朝朝暮暮繚繞不去,永遠在這兒等候您(都說湘女多情,看來早期的鄂女抑或川女比之湘女毫不遜色)。 楚國大才子、被譽為“千古悲秋之祖”的宋玉為此專門創(chuàng)作了兩篇名賦,即《高唐賦》和《神女賦》?!陡咛瀑x》正文著力于自然風光描繪,雖然精彩紛呈,開中國“山水文學”之先河,其影響力卻遠遜于說明寫作該賦原由的序言。原序如下: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王曰:“朝云始出,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出也,日對兮若松木時;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通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云無處所。”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zhèn)?,不可稱論。”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千萬不要小看了上面這段文字。正如我們在第一章所提出的,這段文字對中國神女題材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絕對是劃時代的。現代文學界普遍認為,中國文學史上關于巫山神女題材的文學創(chuàng)作,皆發(fā)源于宋玉的兩賦。而上述所引《高唐賦》這段序言,更是使巫山神女成為中國歷代男人守望的夢中情人、中國人心目中的“愛神”及“美神”?。ㄟ@個連存在與否都大有疑問的美女,千百年來,渴望擁有她的男人比比皆是。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漁民樵夫,更不要說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對那一場“巫山云雨”皆艷羨不已。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研究發(fā)現,歷史悠久的民族,幾乎都有本民族的著名的“愛與美”的女神。如古希臘的阿弗洛狄特忒、古羅馬的維納斯、巴比倫的易士塔、蘇美爾的印南娜、印度的吉祥天女及烏爾伐希、北歐的佛利夏、阿卡德的阿斯塔忒或巴拉斯、埃及的哈托爾、波斯的阿娜希塔,等等。①這一女神群體說明,把愛欲和美的主題對象化到女性身上,構想成主管愛和美的女神,是人類相當普遍的文化現象。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上古神話信仰中也應該有一位和希臘、巴比倫、印度、埃及等文明古國中的愛與美女神相媲美的女神才對。然而,由于作為愛與美之神滋生的直接溫床——*禮儀活動,在華夏文明中受到較早形成的禮教文化的壓制和改造,使得中國的這位女神最終難產,“只能以隱形和幻化的形式依稀地潛存于民族集體無意識之中”。 這位“無意識”存在于中國人心目中的愛神及美神就是潛隱在高唐云雨之中的巫山神女——瑤姬。 確定高唐或巫山神女為瑤姬,有人認為始見于蕭統(tǒng)(501-531)主編的《昭明文選》所載江淹(444-505)《雜體擬潘岳述哀詩》李善注引《宋玉集》,其所述之事與上述所引《高唐賦》序言基本一致,但婦人自介語中有“我帝之季女,名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臺”等語。又《文選》載江淹《別賦》“君結綬兮千里,惜瑤草之徒勞”句李善注引宋玉《高唐賦》在“封于巫山之臺”后又增加了“精魂為草,曰靈芝”等內容。但在東晉湖北襄陽籍史學家習鑿齒(?—383)所撰《襄陽耆舊傳》中,已明確說明巫山神女與瑤姬的關系: 我夏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臺,精魂為草,摘而服焉,則與夢期,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 此外,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鬼,也被眾多研究者認為是巫山神女的原型。郭沫若認為“采三秀於山間”之“於山”,即是巫山。多數學者也認為山鬼即山中之女神,因為不是正神,所以稱之為鬼。成書于東漢之前的《山海經》中也有帝女瑤姬的記載,只不過未點明巫山而已: 又東二百里曰姑瑤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為草,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草,即瑤姬死后精魂所化之靈芝草。其草可以媚男,與巫術的迷幻術有關。從以上所述可知,巫山神女本為炎帝的女兒,死后封于巫山,其精魂化為可以媚人的*靈芝草,楚王曾在高唐夢中與她相會。 被譽為中國神話“淵府”的《山海經》,后人考證說是戰(zhàn)國初年到西漢初經多人寫集成的一部古書,作者可能都是楚人,它所記載的傳說自然更為原始,說明巫山神女的故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陡咛瀑x》的素材應是取自于三峽民間傳說?,幖c楚王的愛情故事可能是宋玉虛構的,但巫山神話的傳說卻由來久遠。她與中國遠古時代的母神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和原始的宗教祭祀禮儀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據說嫘祖、涂山氏、鹽水女神以及長江上中游形形色色的山鬼傳說,都對巫山神女的形象有所貢獻。 初讀宋玉兩賦的讀者,不會留心《高唐賦》和《神女賦》中巫山神女的形象差別。(不是外貌,而是行為舉止。)在《高唐賦》中,巫山神女美麗多情,風情萬種,是名副其實的女神。在《神女賦》中,巫山神女還是那樣端莊典雅、超塵絕世,但在性格和性觀念方面已與《高唐賦》中的巫山神女不同。《高唐賦》中的神女是一位自薦枕席委身于陌生男子的女性,而《神女賦》中的神女卻在施展了美的誘惑之后,打消了被她所吸引的男性的非禮欲念——《高唐賦》中的巫山神女是*女神,在《神女賦》中,*女神已轉變?yōu)槭厣砣缬竦拿郎瘛?span lang=EN-US> 巫山神女在宋玉兩賦中這一形象的轉變,宣告了中國*女神的過早退隱。封建倫理用以判定女性人格的兩個根本對立的尺度——淫奔與貞潔,就這樣將中國的維納斯割裂、肢解了。從此,中國只有美神,沒有愛神。“把美和愛結合在一起的是宋玉,把美和愛分開來的還是宋玉。”還是讓我們來讀讀原著,看看宋玉《神女賦》中所描繪的中國第一美神到底是什么樣子吧。 《神女賦》賦曰: 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王異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夢若何?”王曰:“哺夕之后,精神恍惚,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記。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爾失志。于是撫心定氣,復見所夢。”玉曰:“狀何如也?”王曰:“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究矣!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環(huán)姿瑋態(tài),不可勝贊!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須臾之間,美貌橫生;曄兮如華,溫乎如瑩,五色并馳,不可殫形;詳而視之,奪人目精。其盛飾也,則羅紈綺繢盛文章。極服妙采照萬方,振繡衣,披褂裳,不短,纖不長。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龍乘云翔。被服,薄裝,沐蘭澤,含若芳。性和適,宜侍旁;順序卑,調心腸。”王曰:“若此盛矣!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近之既妖,遠之有望;骨法多奇,應君之相。視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獨悅,樂之無量。交希恩疏,不可盡暢;他人莫睹,王覽其狀。其狀峨峨,何可極言!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眸子炯其精朗兮,多美而可觀。眉聯(lián)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質干之實兮,志解泰而體閑。既于幽靜兮,又婆娑乎人間。宜高殿以廣意兮,翼放縱而綽寬。動霧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奮長袖以正衽兮,立躑躅而不安。澹清靜其兮,性沈詳而不煩。時容與以微動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遠兮,若將來而復旋。褰余幬而請御兮,愿盡心之!懷貞亮之潔清兮,卒與我兮相難。陳嘉辭而云對兮,吐芬芳其若蘭。精交接以來往兮,心凱康以樂歡。神獨亨而未結兮,魂熒熒以無端。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音而哀嘆。并薄怒以自持兮,會不可乎犯干。于是搖佩飾,鳴玉鶯;整衣服,斂容顏。顧女師,命太傅;歡情未接,將辭而去。遷延引身,不可親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志態(tài)橫出,不可勝記。意離未絕,神心怖覆。禮不遑訖,辭不及究。愿假須臾,神女稱遽?;啬c傷氣,顛倒失據。然而瞑,忍不知處。情獨私懷,誰者可語?惆悵垂涕,求之至曙。 在《神女賦》中,瑤姬美艷絕倫,仍然是連毛嬙、西施也無法相比的曠世美女,然而卻是名副其實的“會不可乎犯干”的“神女”,再也不是從前在感情方面非常癡情開放,曾向楚懷王自薦枕席,表達愛情的人間瑤姬了。 借助于宋玉兩賦的影響,瑤姬在中國神話故事中多處出現。其中最有名的是她不惜觸犯天條,暗助大禹開通巫山,治理水患的故事。今巫山有神女十二峰,毛澤東主席的詩詞《水調歌頭?游泳》中也有“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等名句。
九天玄女:懷揣天書樂助人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神話指數:★★★★★。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軍事理論家,指揮大師兼性學專家。姓名不詳,其態(tài)清雅飄逸,如輕云出岫。傳說她曾向黃帝面授兵符印劍,助其戰(zhàn)勝蚩尤。 九天玄女又叫九天女、玄女、元女、九天娘娘等,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在最早的正史記載中,九天玄女是一只大黑鳥。這只黑鳥從簡狄頭上飛過,落下一只蛋,簡狄正是吃了這只蛋,才生下契的。后九天玄女為道教徒所信奉,在道教神靈中,屬于先天的真仙,為西王母的弟子,黃帝的師尊。在宋朝張君房的《云笈七簽》中,九天玄女一改以往人首鳥身的怪模樣,成為美艷動人、風度翩翩的女神仙。 九天玄女有可能是黃帝時代某氏族部落的一位足智多謀的女首領,大概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兵法理論家兼軍事指揮大師。據傳黃帝與蚩尤大戰(zhàn)于涿鹿,蚩尤十分兇猛,他食鐵石而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頭上長角,毛發(fā)如刺,其九九八十一個兄弟個個銅頭鐵額,獸身人語,力大無比,更有風伯雨神助陣。黃帝久戰(zhàn)不得,于是急忙來到泰山,向九天娘娘求救。 九天玄女乘彩霞飛臨凡塵,向黃帝面授兵符印劍,并教黃帝做神鼓八十面。戰(zhàn)鼓一擂,聲聞五百里,蚩尤嚇得魂飛膽破,黃帝大獲全勝,于是天下太平。 九天玄女的美貌在《水滸傳》中有精彩的描寫。她“頭綰九龍鳳髻,身穿金縷絳綃衣,藍田玉帶曳長裙,白玉圭璋擎彩袖。臉如蓮萼,天然眉目映云環(huán);唇似櫻桃,自在規(guī)模端雪體。正大仙容描不就,威嚴形象畫難成。”在小說《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打劫江州法場救下宋江上山之后,又下山去接老爺子和弟弟,不料被官兵發(fā)現,慌忙中逃進還道村玄女廟。官兵尋到廟中,玄女顯靈,吹起一陣怪風,霎時間飛沙走石,罩下一陣黑云,官兵們驚恐逃走。 玄女派兩個青衣仙女請宋江相見,授予三卷天書,并囑咐道:“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又道:“此三卷之書,可以善觀熟視,只可與天機星同觀,其他皆不可見。功成之后,便可焚之,勿留在世。”宋江謹受其命,從此堅定了造反決心,不再三心二意。后來晁天王殞命,宋江代之而為梁山泊義軍領袖。宋江人馬歸順朝廷后,奉命領兵征遼。遼軍擺設“太乙混天象陣”,十分厲害,宋江指揮部下攻打數次,損兵折將,無計可施。是夜,忽夢二仙女引其拜見九天玄女。于是玄女再授破陣之法。宋江次日即以此法揮師破陣,大敗遼軍。 除《水滸傳》外,其他如《三遂平妖傳》、《楊家將傳》、《女仙外史》、《薛平貴東征》等明清時代的文學作品中,都有九天玄女娘娘出現。不僅形貌風度相似,也大多在關鍵時刻向凡夫俗子傳授武功韜略,助其力挽狂瀾。 在今湖北襄樊市有九天玄女洞,記載著九天玄女曾傳授兵書兵法給薛仁貴的事跡。在中國寶島臺灣,較有規(guī)模的玄女娘娘廟共有19座。在稱謂上,有稱“連理媽”的,有稱“大媽至九媽之九尊”的??磥磉@位通曉軍事的女神仙,在中國民間到處都有蹤跡,歷朝歷代均有影響。 不知孫武、孫臏后來推演整理出來的那些兵書陣法,是不是從九天玄女那兒得到的靈感,專事中國軍事史研究的專家們,應該對這一話題最有發(fā)言權。
麻姑:美少女知恩圖報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神話指數:★★★★★。古代最長壽的女仙之一,一說為東漢官宦人家女。從小嬌美無瑕,芳菲含嬌,心地善良,機敏早慧。少女時代即有異相,身懷擲米成珠的絕技。因同情下層貧民為官府所迫跳崖,千鈞一發(fā)之際為王母娘娘所救。后于山東牟平昆崳山修煉成仙。為報王母救命之恩,麻姑每年必攜自釀美酒仙桃赴瑤池獻壽。后被民間視為能帶來祝福與吉祥的女仙供奉。 麻姑姓麻,一說乃東漢時官宦人家女。傳說在她出生的前夜,其父麻秋曾夢見從江水中釣起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麻姑從小嬌美無瑕,心地善良,機敏早慧。傳說她脾氣暴躁的父親曾任修筑城墻的監(jiān)工,因工程任務緊,不得已以皮鞭役使民工們夜以繼日,每天從日出直干到半夜雞鳴方可休息。少女麻姑見民工們累得疲憊不堪,于心不忍,為了讓民工們早點歇息,便在天黑時仿效公雞打鳴,惹得四鄰公雞一齊啼叫。此事很快被官府發(fā)現。盛怒之下,父親將她關進了監(jiān)獄。入夜,機智的麻姑以米粒充作寶珠,撒在地上勾引貪婪的獄官前來追撿,趁機越獄逃脫。獄官率兵窮追不舍,一直攆到大山的深谷邊。麻姑走投無路,毅然以身投谷。適時趕到的王母娘娘于祥云中拔下玉簪扔入谷中,化作一道玉橋,麻姑因此得救(肉身從此便成仙體)。 在王母娘娘的指點下,麻姑乘清風白云遠走海外,來到汪洋大海之中的一座仙島。島上山巒起伏,云繚霧繞,松青柏翠,桃李滿枝,到處鶯歌燕舞,百鳥啁啾,更有潺潺流水。麻姑欣喜不已,就在此仙境住下,潛心修道,精心培育仙果,并采集靈芝釀造美酒。數年之后,麻姑修煉成仙。每年農歷三月三日,麻姑都要帶著自釀的上等美酒和時令仙桃,騰云駕霧前往仙境瑤池,去參加王母娘娘的生日PT,獻上壽禮,表達其救命點化之恩。 善良機智、知恩圖報的麻姑深受民間喜愛。傳說麻姑修道處為山東牟平昆崳山(原名姑馀山);十七八歲時的麻姑,其外貌風嬌水媚,秀發(fā)垂腰,頂中作髻,錦衣秀服,華麗無比;她的一雙手形似鳥爪,很早就有“擲米成珠”的功能。成仙后的麻姑曾三見滄海桑田,精通仙術丹方,一雙手能幻化萬千,看似永遠十*歲,實際上年壽無限,長生不老。 麻姑在世界神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傳說是“麻姑獻壽”。 麻姑每年三月三準時出現在蟠桃會上給王母娘娘拜壽,既有知恩圖報之意,又有表達良好祝愿的寓意,長生不老的麻姑本身也是健康長壽的象征。自西晉之后,中國歷朝歷代逐漸出現老人賀壽時送“麻姑獻壽圖”、春節(jié)貼麻姑年畫等習俗(今頤和園繪畫長廊中也有麻姑獻壽圖)。 麻姑可能是東漢時期人物,但因為她給王母娘娘拜壽的情節(jié)在中國歷史上更具影響,其神話色彩也較濃,故將其列為王母娘娘同時代人物。麻姑經過歷朝歷代神話加工,成為一位長壽的女神仙;但在世人的心目中,她卻永遠是一位處在豆蔻年華的美麗少女,帶給世人永遠的吉祥和祝福。
西王母:愛開生日PT的超級富婆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神話指數:★★★★★。古西王母國首領。本姓楊侯,名回,又名婉衿。修短得中,天資掩靄,容顏絕世。性好結交天下名流,喜鬧不喜靜,愛開生日PT,她是嫦娥奔月的始作俑者,又曾將牛郎織女生生拆散,但也給后人留下了溫馨浪漫的七夕情人節(jié)。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這是晚唐詩人李商隱游涇川時寫的一首詩。所謂“阿母”,就是西王母,詩中所說的是西王母在瑤池與周穆王相會的故事。 西王母就是王母娘娘,《搜神記》又稱她為“九靈大妙龜山金母”或“太虛九光龜臺金母”,這個與東王公分庭抗禮的西王母,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神化人物。在《西游記》第五回《亂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中,孫悟空大鬧了她的生日PT“蟠桃會”。在嫦娥奔月的傳說中,擁有長生不老藥的王母娘娘也是主角之一。她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在天上劃了條銀河,阻斷了牛郎和織女的婚姻,害得牛郎織女這對恩愛夫妻每年只能通過鵲橋相會一次。 據考古學家考證,歷史上王母娘娘確有其人。古時代的西王母國存在時代約在距今3000-5000年前。這個牧業(yè)國度的疆土包括了今青藏高原昆侖、祁連兩大山脈相夾的廣闊地帶,其中青海湖環(huán)湖草原和柴達木盆地是其最為富庶的地區(qū)。西王母古國的國都在今青海省天峻縣一帶。在天峻山西南20公里處,有一口深達十數米的山澗,傳說這里就是5000多年前這個牧業(yè)國度的首領——王母娘娘的居所。 據《竹書紀年》“舜九年,西王母來朝”判斷,王母娘娘生活的年代應該與舜同時。王母娘娘的神話故事大致經歷了兩次演化。西漢是西王母神話傳說演化的第一個階段。這一時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昆侖山)的石洞里,是一個人面獸身的怪物形象。魏晉南北朝是西王母神話演進的第二個階段。人們把她與中國歷史上兩個著名的男人聯(lián)系在一起,一是周穆王,一是漢武帝。在《山海經》里,王母娘娘是一個“善嘯蓬發(fā)”、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的怪物,她戴著“勝杖”,靠“三青鳥”為她取來食物;在《穆天子傳》里,她是一個雍容平和、能唱歌謠、熟諳世情的婦人。到了漢末建安時期,在鄴下文人創(chuàng)作的《漢武故事》中,西王母的形象發(fā)生了質的變化:被塑造成一位往來于人間與仙境的美女。她“修短得中,天資掩靄,容顏絕世”;乘坐的是“紫云之輦”,并且“*夾馭”,周圍“青氣如云”;她的穿戴也異常地光鮮照人,由原先描寫的“披發(fā)戴勝”,變成了“著黃金褡襦,文彩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配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瓊鳳文之鞋”。至此,西王母終于由以往的兇神形象進化為美輪美奐的女仙形象。在明代吳承恩的玄幻小說《西游記》里,王母娘娘搖身一變,又成了玉皇大帝的老婆。 綜觀王母娘娘形象的變化過程,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居住地點的變化,由昆侖山搬到了天宮;二是相貌特征的變化,由半人半神到容顏絕世的女仙,最后升格為玉皇大帝的皇后;三是圍繞仙藥的變化,由不死藥變?yōu)橄商遥堤艺咭灿蓶|方朔變成了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王母娘娘形象的日漸豐滿,進而成為神話小說里的典型人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神話體系的發(fā)展過程。 王母娘娘是西王母古國的超級美女,這一點沒有爭議。圍繞王母娘娘的主要爭議,集中在以下兩點。 第一個爭議是:王母娘娘到底是誰的老婆?是否和周穆王在瑤池相會?又是否向漢武帝投桃送李? 關于西王母和周穆王的會見,據《穆天子傳》記載,這次會見約在公元前10世紀。會見時互贈禮品,雙方還即席賦詩唱和。王母娘娘深情言道:“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路悠遠,間雜著陡峭的山川。有生之年,你還會再來看我嗎?”穆王姬滿答道:“我的使命是治理國土上的百姓,使萬民平均,只有到了那時,我才能回來看你,時間大概是三年吧。”意猶未盡的西王母又唱道: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于鵲與處。嘉命不遷,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將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西王母的意思是說,我居住的這個地方,雖然虎豹成群,飛鳥結隊,但我是天帝的女兒,也要守住這片土地,不能隨便遷移。如今你為了子民,又要離開了。雖然笙歌鶯舞,我的心卻惆悵而空蕩。上天賦予了你神圣的使命,你也好自為之吧。兩人的唱和充滿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愫。 周穆王與西王母瑤池相會的美好傳說,激發(fā)了古往今來文人騷客的許多遐想。研究民族史的專家們堅持認為,這是西部民族和東部中原民族大融合的一樁劃時代的歷史事件。 關于王母娘娘與漢武帝之間的往來,據《漢武故事》說,珍愛生命的漢武帝曾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藥。某年七月七日,為武帝真誠所感的西王母離開昆侖山來到漢宮與武帝相會,贈給武帝七枚仙桃,“母自啖二枚,與帝五枚,帝留核桌前。王母問曰:‘用此何為?’上曰:‘此桃美,欲種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由于仙桃鮮美的誘惑,于是出現了兩位偷桃者。一個是“智圣”東方朔,另一位便是那頗不安分的孫猴子。據《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記載,那猴頭曾說:“我因八百歲時偷吃十顆,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疼,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在《西游記》第26回中,兩位偷桃者在方丈仙山東華大帝君處相遇,相互指責對方為“偷桃賊”,讀來令人捧腹。 王母娘娘將三千年才結一次的仙桃贈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表現了她對武帝的癡心與深情。性妒的玉帝若果真是她老公的話,恐怕漢武帝和王母娘娘都在劫難逃。幸好直到宋太宗圣諭編制《太平廣記》之前,還沒有人將這兩位重量級神仙捆綁到一起。早年與西王母成雙作對的是名氣很大的“東王公”,而且似乎是王母娘娘主動追求人家。后世人們公認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老婆。把西王母強行許配給玉皇大帝的月老紅娘,應該是南宋以后的劇作家和小說家們。宋元明時期,許多小說、戲曲皆以西王母蟠桃會為題材,據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二稱:“宋官本雜劇,即有《宴瑤池爨》。金元院本有《王母祝壽》一本,《蟠桃會》一本,《瑤池會》一本。元鐘嗣成、明朱有燉俱有《蟠桃會》雜劇,情節(jié)皆類似。”如朱有燉《群仙慶壽蟠桃會》,“內容謂瑤池蟠桃結實,西王母召東華、南極、八仙,以及人間香山九老,洛下耆英等,開蟠桃大會。”小說中涉及王母娘娘的故事,以吳承恩的《西游記》影響最大。此時王母娘娘的戶口,早已從西方昆侖山遷到天堂,并做了玉皇大帝的正宮娘娘。 第二個爭議是:王母娘娘到底有多少個女兒? 被神話了的王母娘娘,按理說,不應該與滾滾紅塵中的俗男凡女一樣有什么兒女之情或七情六欲,但人們偏要把王母娘娘神化,又要將她世俗化;她既已做了玉帝的老婆,哪有不上他龍床的道理?于是她與玉帝生兒育女就理所當然了。 不過,在正式明確王母娘娘與玉皇大帝的夫妻關系之前,王母娘娘好像已有過生育。據晉代以后的典籍記載,王母娘娘有數十個女兒。也不知道王母娘娘當神仙吃錯了什么藥,竟然只生女孩,不生男孩。這些女兒是否同一個父親,或有沒有父親,史書也沒加詳細記載。 在父權觀念根深蒂固的封建社會,竟然沒人對此深究或提出質疑,也算是怪事一樁。王母娘娘到底生了多少個女兒呢?史書既然沒有記載,人們就只好從各類野史和文學作品中去搜尋蛛絲馬跡了。在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中,織女仿佛是玉皇大帝的外孫女,又仿佛是王母娘娘的女兒或私人丫頭,真是“說也說不清楚”。在戲劇《寶蓮燈》里,三圣母是玉帝的又一個外孫女。三圣母的刁蠻親兄長二郎神也曾在桃山救母,二郎神的母親應該是玉皇大帝的女兒了。那么玉皇大帝同王母娘娘到底有幾個女兒?嚴鳳英版的《天仙配》回答是七個女兒,其中來到人間與董永愛得死去活來的,是最漂亮可愛的七仙女。 可是,在海南吊羅山和思歸潭的傳說中,又出現了一位七仙女,并與向王母娘娘求取神鑼的南喜王結成了夫妻。這位七仙女與她的六位姐姐后來被王母娘娘一怒之下變成了七根石柱。也不知這位七仙女與嫁給董永的七仙女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 在《太平廣記》的女仙中,可以找到西王母的兩個女兒,一個叫太真王夫人,《神仙傳》中說,她是“王母之小女兒也,年可十六七。名婉,字羅敷”,所嫁的丈夫叫玄都太真主,“有子為三天太上府司直”,羅敷年齡約十六七歲,由于沒有排行,還不能確認西王母有幾個女兒。好在《太平廣記》中又找到了西王母的第二個女兒云華夫人?!都射洝分姓f:“云華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這一段文字顯然否定了太真王夫人是“王母之小女兒”,因為這位小女兒還有個妹妹,但排行第二十三是明確的。據《集仙錄》記載,云華夫人就是巫山神女。在宋玉所撰寫的《高唐賦》中,楚襄王在夢中聽到了神女的自我介紹:“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這里假定云華夫人就是神女瑤姬,又假定自生下*瑤姬之后王母娘娘再也沒有生育,則基本可認定王母娘娘至少有23個女兒。據說與瑤姬同在巫山化為山峰的就有11個仙女,如果算上在海南吊羅山化為石柱的6個仙女,王母娘娘眾多女兒的命運也真是夠凄慘的了。 后人說起王母娘娘的性格,總是挑剔她喜歡熱鬧,講究排場,愛擺富婆的大款,又說她心胸狹窄,脾氣挺大,容易發(fā)怒,頗不近人情等等。 涂山嬌:等你等得心兒碎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悲情指數:★★★★。大禹明媒正娶的妻子,相傳為九尾狐轉世。眉目含情,雙瞳剪水,身姿妖艷,生性嫻雅。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情歌暨南方第一首民歌的原創(chuàng)作者。為大禹生下兒子啟,卻因大禹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悲憤成疾而死。 涂山嬌是大禹的夫人,涂山可能是一個貴族部落的名號,因而又有人稱涂山嬌為涂山氏或女嬌??赡芡可綃砷L得非常嬌艷漂亮的緣故,后世有不少談論她出身的人稱她為九尾狐貍精。大多數人認為她就是夏朝首開世襲之風的啟的母親,還有人說女媧也是她的女兒。 涂山嬌是大禹為治理淮河于東夷涂山認識的。大禹很傾慕她的美貌,涂山嬌也很仰慕大禹的風度。比較主動的涂山嬌便自己填詞作曲,即興創(chuàng)作了一首情歌,讓自己的婢女到涂山之南也就是大禹駐扎的營房外反復地演唱。這首情歌實際只有一句歌詞:“候人兮猗”(兮音為,猗同兮)。歌詞大意是:“我在等你啊,等得我的心兒碎啊……”(也有譯成:“等候的人啊,多么的長久??!”)有人將這首涂山嬌原創(chuàng)的情歌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支女聲獨唱情歌暨南方第一首民歌,評價其劃時代的意義在于:它完全突破了祭祀與巫鬼等傳統(tǒng)元素的藩籬,第一次直接抒發(fā)了人與人之間、尤其是男女之間相互愛慕的真情實感。 不消說,大禹當時即為涂山氏的情歌感動了,在從涂山出發(fā)前往浙江紹興會稽山抗洪救災之前,兩人就在涂山臺桑舉行了隆重的婚禮?;楹笈畫呻S丈夫回到都城安邑(今山西解縣東北)。四天之后大禹就匆匆趕往抗洪救災第一線。很巧的是,也就是那么幾天,涂山氏就懷上了大禹的孩子。 誰知大禹一去13年,13年間三次因治水路過家門,竟然都沒顧得上回家看看,于是就有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談。 對于大禹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身為大禹發(fā)妻的涂山嬌是什么態(tài)度呢?一種說法是深愛丈夫的女嬌非常支持和理解大禹的事業(yè)。曹操之子曹植曾作《涂山氏贊》曰:禹妻涂山,土功是急。惟啟之生,過門不入。 女嬌達義,勛庸是執(zhí)。 成長圣嗣,無祿以襲。 另一種說法是涂山氏對丈夫三過家門而不入很難接受。女嬌認為,丈夫三過家門口,聽到兒子的哭泣竟然也不進家門看看,肯定已將她忘記或徹底拋棄。思念丈夫的女嬌悲苦無處傾訴,每天含著眼淚一遍又一遍唱著那首“候人兮猗”的抒情歌曲。大禹得知消息后,令人在安邑城外修筑了一座望鄉(xiāng)臺,讓妻子登臺遙望家鄉(xiāng),聊解思鄉(xiāng)之情。因過度思念丈夫,女嬌悲憤成疾,最終病死于安邑。大禹后來則死在了會稽山。幸運的是,此時兩人愛情的結晶——啟已經長大成人。很可能大禹覺得對不起親生兒子,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又聽到身邊周圍的人都夸啟有才華,于是在臨死之前破天荒地將帝位傳給了啟。 今天,在長江、黃河上游仍能見記載四千年前一對恩愛夫妻人生事跡的傳說遺址,如“夫歸石”、“望夫石”、“啟母石”等。從正史文獻上看,《尚書?皋陶謨》之中有“予……娶于涂山”之說。另《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廟銘存焉。”屈原在《天問》中也有說法:“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臺桑?”在《尚書》中,禹是“娶”涂山氏,而在《天問》里,兩人的關系卻成了“通”。北大中文系林庚先生對此的解釋是:“通于臺桑”,應該是說禹與涂山氏在此幽會的意思。“臺桑”這一傳說中的地名僅見于《天問》。屈老夫子所謂的“通”,到底是溝通交流還是另有所指,我們實難獲得一個權威解釋了。
娥皇/女英:溫婉多情的瀟湘妃子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純情指數:★★★★★。中國古代最早見載的姊妹花。眸含秋水,才貌雙全,溫婉多情,忠于愛情。用心良苦的堯將姐妹倆作為間諜安插在舜身邊,最終姐妹倆卻成了舜搶班奪權的賢內助,令史上見載的第一起美人計以失敗而告終。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游洞庭湖》,如今懸掛在湖南君山湘妃祠內。祠中另掛有清兩江總督張之洞的湘妃祠聯(lián),長達400字,已超過云南大觀樓孫髯翁的“天下第一長聯(lián)”。唐高駢也有詩詠道: 虞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云水間。 當時血淚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由此可見,娥皇、女英自古以來就為中國文人所津津樂道。 娥皇和女英在中國之所以千古有名,來源于一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美人計。據正統(tǒng)的史書記載,堯、舜、禹是中國早期最有賢名的三位帝王?!妒酚?五帝本紀》記載,長壽的堯在耄耋之年開始考慮接班人問題,這時四方諸侯向堯推薦了舜。舜是黃帝系列的第九世孫,也算出身名門,當時已是黃河中游較有實力和名氣的部落首領。堯問起舜的德行,四方諸侯之長回復說:他是樂官瞽叟的兒子,其父心術不正,其母善于說謊,他的弟弟象十分傲慢,而舜卻能以自己的孝行和美德去感化他們,使他們改惡從善,與他們和睦相處。 堯內心深處很想大家推薦自己的親生兒子丹朱繼任帝位,因而對眾諸侯的話不以為然。堯對舜缺乏了解,決定對舜的忠誠度作進一步考察。老謀深算的堯首先想到的是美人計。堯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娥皇和女英,不僅姿色出眾,而且聰明有才,于是堯“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娥皇、女英肯定是堯最年輕的妃子們生的。否則,以他*十歲的年紀,他的第一批女兒還不都已是老太婆了?)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盛大的古典式婚禮被安排在媯水邊上進行。藍天白云,綠草茵茵。面對兩位如花似玉的美女,舜心里卻別是一番滋味。舜深知這次政治聯(lián)姻的寓意所在。自己部落所有的秘密和實力,眼看就將暴露。年輕的娥皇、女英同樣也是心緒復雜,滋味難辨。第一眼見到舜,二人見他生得貌奇魁梧,“目重瞳子,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不覺眼睛一亮。想起之前聽到的種種傳聞,謂舜孔武有力,智勇雙全,不僅會耕能漁,善于制作陶器,而且孝名遠播,處事公正有德,甚得部落民眾的愛戴,心里不覺又添了幾分歡喜、幾分把握。 婚后的日子波瀾不驚。就這樣,在經歷了初期的互相提防和日復一日的耳鬢廝磨之后,愛情——這枝古往今來最為絢麗的花朵,終于在共同面對患難的危急關頭悄然綻放。舜的父親瞽叟和覬覦舜之地位的異母兄弟想屢次加害于舜,都沒能逃脫娥皇、女英的銳眼。趁著堯派他的九個庶出的兒子假借探望娥皇、女英之名,實為收集情報之機,在娥皇、女英的授意下,有雄辯之才的姚重華(舜的本名)與小舅子們結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此時的堯已經很老了,依然在皇位的決斷方面猶豫不決。小舅子們從宮中遞出信息:是動手的時候了!舜于是盡起全族之兵,一擊得手,囚禁了丹朱,迫堯讓位,順理成章地登上了天子寶座。 或許這就是幾千年來崇遠懷古的史學家和政論家們贊賞不已的“禪讓”真相。堯是否禪讓帝位給舜和舜是否禪讓帝位給禹,中國遠古是否真有所謂禪讓之說,不屬于本書探討的范疇。雖然一直以來圍繞禪讓之說紛爭不斷,但歷代文人對娥皇、女英與舜帝姚重華之間的愛情,卻是一致肯定的。 舜帝啟用大禹治水,大禹因此深得民心,如法炮制,受禪獲得帝位。得到帝位的大禹是怎么處置舜帝的呢?將舜流放到西南方的蠻夷之地,是一種說法;舜帝不顧大禹的勸告,竟自作主張外出巡游,終因年老體衰病故于湖南九嶷山是另一種說法。對丈夫懷有深情的娥皇、女英聞訊前往探視舜帝,為大雨和山洪所阻,在洞庭湖畔的君山下終日以淚洗面,追思帝舜盛德,操琴作《蒼梧怨》,以訴憂傷,最后竟雙雙投江而死。這種為愛情而獻身的精神,比之帝位的禪讓之說在民間似乎更有生命力。湖南古稱“瀟湘”,其中瀟水、湘江、湘妃竹、斑竹淚、湘君、湘夫人的傳說,大多與娥皇、女英有關。屈原曾作《湘君》、《湘夫人》,漢代劉向《列女傳》、《水經注?湘水》等都從不同角度記載了這段愛情佳話。
簡狄:吞鳥蛋而懷孕的美女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神話指數:★★★★★。有氏人,帝嚳次妃。端麗冠絕,風嬌水媚。因吞食燕卵(鳥蛋)、破胸生產了商族的始祖契,被商人頂禮膜拜達600年之久。 中國有句民諺,叫做“母以子貴”。因為生了個有出息的兒子,后世便尊為偉大的母親,這一類的例子舉不勝舉。涂山嬌生了夏朝的真命天子啟,仿佛已經很了不起了;但與簡狄和姜這兩位大美女相比,又似乎遜色許多。簡狄因為生下了商族的始祖契,被商族的后代至少頂禮膜拜了600年;姜因為生下了周朝的始祖后稷,成為姬姓一脈永遠的驕傲。 簡狄,一作簡易、簡,是有氏部落(今山西永濟西)首領的女兒,因而又稱簡。簡狄不僅是千里挑一的美女,并且極有慧性,“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樂于施惠”。在她正當花季少女的時候,喜歡四處巡游的帝嚳(音庫)來到有,為她的美麗所傾倒,于是向有氏首領求婚。因為簡狄是帝嚳的第二位夫人,所以稱之為次妃。 簡狄的一生有三大傳奇為后世詠誦。一是她奇特的懷孕經歷。傳說簡狄成為帝嚳最寵愛的妃子后,兩年多都沒有懷孕。有一年,帝嚳帶著她重游有。做母親的見她久未有喜,心里焦急,就帶她去女媧娘娘廟燒香求子。路過玄丘的時候,簡狄頑皮的妹妹建疵慫恿姐姐一起下到山丘下的玄池去泡澡。兩人正在洗浴的時候,忽然一對燕子雙雙飛來,竟在池子里裸露的石頭上下了一個鳥蛋。 這鳥蛋當然不是一般的鳥蛋,而是一顆五色彩卵。簡狄生性好奇,以手取過,有心收藏,卻苦于無處安放,只得含在嘴里,誰知一不小心,那五色燕卵竟被她咽下喉嚨去了。當時就覺得一股暖流,從喉頭直達腹部,登時渾身酥軟,就這樣忽然有了懷孕的感覺?!妒酚?殷本紀》的說法略有出入:“殷契,母曰簡狄……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詩?商頌?玄鳥》也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天命即天意的意思;玄鳥乃燕子的雅稱。(照《詩經》的說法,商人的祖先不是簡狄,倒是玄鳥了。不過,根據郭沫若在《歷史論》里的觀點,所謂“玄鳥”,本是生殖器的象征,“鳥”到現在仍是男性生殖器的別名、“卵”則是睪丸的別名。)按王逸《楚辭章句》里的說法是:“簡狄,常嚳之妃也……言簡狄侍帝嚳于臺上,有飛燕墜遺其卵,喜而吞之,因生契也。”簡狄和帝嚳也夠浪漫的了,竟然選擇在露天交歡。不過既然已在臺子上整得死去活來,那就顯然不會是吞了飛燕扔下來的卵子而懷孕了。 這種傳說算不上稀奇,卻是光宗耀祖的一種“套路”。四千年之后,自東北部崛起的滿洲帝國也沿襲了這種套路。說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三個女子在一個池子里洗澡,遇到一雙異鳥,將一顆朱果墜在她們面前,一個女子拾起朱果吞食,便有娠在身生下了滿人的老祖宗。據后世史學家們研究,商族的祖先為東夷人,東夷人的祖先為少昊氏。以鳥為圖騰的少昊族是由幾個胞族組成的部落。其中第一胞族中的五個氏族,分別以鳳鳥、玄鳥、伯趙(勞)、青鳥、丹鳥為圖騰,其中玄鳥為商族人的圖騰。商族既為東夷的分支,所謂玄鳥生商,自然是由夷族鳥圖騰推衍而來的了。(鄧偉志在他的《唐前婚姻》一書中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不過是把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情況加以神話罷了。) 簡狄的第二個傳奇,就是她的生育過程。世界生育史上有許多神奇的生育傳說。替簡狄接生的醫(yī)生講述的故事,有可能是今天許多人聞所未聞的①:古來生孩子,有從胸口生的,也有背上生,或從肋間生、兩腋生的。最奇怪的有兩種生法,一是有孕之后,過了十月還不生產,而她的額角上竟長出一瘡,漸生漸大,后來嬰兒竟從額瘡上鉆出;第二種生法是,婦女有孕之后,覺得那胎兒漸漸下墜,由下腹至股腿,又漸漸墜至足中,最后竟從腳拇指上生出。這種生產法還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做“坼。”(不知世界上的所謂拇指兒郎或拇指姑娘是不是這般來的。)正常的嬰兒是自然分娩,(或剖腹產,)不正常的生產都是有說法的。從肋生、腋生、胸生、背生的嬰兒,長大后必定是非常之人,因為胸、背、肋、腋位于腹部四周,所謂奇而不失于正,當然為非常之人。 這簡狄所生的兒子契,是破胸而出的。這種曠世奇人,幾百年也不一定能出一個。簡狄最富傳奇最為后世尊奉的一件事,是她為商族人民貢獻了一位最偉大的兒子——契。 傳說契與禹是同一時代的人?!妒酚?殷本紀》中說:“契興于唐虞大禹之際”,“契長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仍命契為司徒”。契因幫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一帶),其氏族為商族,賜為子姓。(“子”即“卵”的意思。)堯舜之際,契不但是當時重要的軍事首腦人物,還是發(fā)明刻木記事之人,即把古代象形文字刻在木片或樹干、木柱之上。商族尊奉契為始興之祖,稱之為“玄王”。 夏朝建立之后,商族為夏的直屬。經過一代又一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到契的第14代孫成湯時,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的商人終于發(fā)力,一舉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商起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從公元前 17世紀商湯滅夏之后建立國家,至公元前14世紀中葉盤庚遷都殷,及公元前11世紀商王紂被周武王聯(lián)合西南各族剿滅,商朝共傳17世、31王,歷時600年左右。 一個至少有600年被人們反復詠頌的女人,無論如何是令人羨慕的。
素 女:遠古時代的性愛女神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指數:★★★★★;神話指數:★★★★★。中國古典音樂的開山鼻祖和*女神。*嫵媚,儀態(tài)萬方。傳說素女以琴瑟之聲滋潤造福萬物生靈,并向黃帝傳授房中術。其傳世的《素女經》似為西漢到魏晉間人士托名所作,名揚中外。 素女是與黃帝和九天玄女同時代的神女,她頭頂光焰蓋世的兩大光環(huán):一是中國音樂界的開山鼻祖;二是遠古最有名望的*女神。 素女的身份說法不一,有說是黃帝的侍女,也有說是黃帝的性學老師。極有可能是二者合一:性學老師也可以是侍女。 關于素女的第一個傳說,是她曾以音樂造福生靈萬物。在中國文學史上,她的形象被定位為古代第一位操琴女樂師。傳說器樂制作大師庖犧氏制作的琴瑟有50弦。一次,黃帝令素女用庖犧氏制作的琴瑟演奏,素女試彈了一下,覺得琴聲錯雜噪耳,“哀不自勝”,遂將50弦破為25弦,音響效果頓時改變,但聞琴聲優(yōu)美纏綿、“沉魚落雁”,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黃帝覺得從未聽到過如此美妙悅耳的仙樂,不覺想起了死去的兒子后稷。后稷生前最喜歡聽素女彈琴。黃帝即令素女攜琴長駐成都,時常為兒子演奏仙樂。(后稷生前掌管農事,死后葬于成都郊外田野。) 素女身著柔美的輕紗,面向著成都郊外廣袤的田野操琴,四野頓時回蕩起美妙如鶯的樂聲。也許是后稷顯靈,從此這片廣袤的田野上繁花似錦,百谷自生,鸞鳳自歌自舞,百獸與人和睦相聚,男耕女織,風調雨順,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 素女還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氣的*女神。傳說她*嫵媚、儀態(tài)萬方,深諳陰陽采合之術,因而始終如少女一般嬌嫩美麗。她曾與九天玄女一起與黃帝探討男女生活的課題,將她自己親身總結出來的一套系統(tǒng)理論傳授給黃帝。后世把房中術稱為“玄素”或“素女之道”,即本源于此。東漢王充《論衡?命義》中有“素女對黃帝陳五女之法”的說法。張衡有《同聲歌》一首,描述男女新婚之夜的交歡,其詩曰: 邂逅承際會,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 恐若探湯。不才勉自竭。賤妾職所當。綢繆主中饋。奉禮助蒸嘗。思為苑席。在下蔽匡床。 愿為羅衾幬,在上衛(wèi)風霜。灑掃清枕席,芬以狄香。重戶結金扃,高下華燈光。衣解巾粉御,列圖陳枕張。素女為我?guī)煟瑑x態(tài)盈萬方。眾夫所希見,天老教軒皇。樂莫斯夜樂,沒齒焉可忘。 詩中“素女為我?guī)?,儀態(tài)盈萬方”之句,說明素女的影響早在東漢已深入民間,夫妻新婚之夜過性生活也要以素女的理論為指導。
嫘祖:養(yǎng)天蟲澤被天下蒼生 名氣指數:★★★★★;靚麗指數:★★★★;神奇指數:★★★★★。軒轅黃帝元妃,遠古時代最偉大的發(fā)明家之一。原名王鳳,祖籍四川鹽亭。自幼聰穎靈慧,勤勞善思。發(fā)明野蠶家養(yǎng)及抽絲織衣,后被西陵族人舉為酋長。婚后輔佐黃帝治國,巡游全國教民養(yǎng)蠶,直至病逝于途。因其“養(yǎng)天蟲以吐經綸,始衣裳而福萬民”,被尊為“蠶神”。中國的絲綢在世界上素來有名,西方因而稱中國為“絲綢之國”。 嫘祖是軒轅黃帝的元妃,科學史上稱其為上古時期最偉大的發(fā)明家之一。①原名王鳳,祖籍四川鹽亭。嫘祖自幼聰穎靈慧,勤勞善思。她入山采果奉親,發(fā)現了“天蟲”(野蠶)吐絲結繭的秘密。經長期留意觀察,逐漸熟悉了野蠶的生長規(guī)律。進一步又從野蠶吐絲受到啟發(fā),產生了以蠶絲織衣的奇想。經過多次試驗,嫘祖首創(chuàng)野蠶家養(yǎng)成功;又治絲織衣,使西陵氏人第一次穿上了絲綢衣裳。 因為對西陵部落貢獻巨大,嫘祖被全族人舉為酋長,一時英名遠播。雄霸中原的軒轅氏慕名前來訪問,當即為其燦如春華、皎若秋月的豐姿神韻所傾倒,遂向其求婚。正處當嫁之年的嫘祖也十分向慕軒轅氏的風采,于是欣然與其結為夫妻。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聯(lián)姻,中原與西蜀自此結為友好聯(lián)盟,為后來中華民族成為大一統(tǒng)、多民族的東方大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婚后,嫘祖與軒轅黃帝相親相愛。嫘祖以全部精力輔佐黃帝治理國家,夙興夜寐,未嘗寧居。在隨黃帝巡視全國、教民育蠶途中,傾情投入的嫘祖不幸累倒,病逝于南巡道上。臨終前,嫘祖遺囑將她的遺體歸葬于祖籍金雞鎮(zhèn)青龍山中。(今青龍山上首祖墓猶存。) 嫘祖是上古時代絲綢文明的開拓者。蠶絲文明實現了“中華一統(tǒng)富耕桑”,促進了各部落各民族的大融合。更使中國以絲綢品獨霸世界四千余年。嫘祖“養(yǎng)天蟲以吐經綸,始衣裳而福萬民”,開啟了享譽中外的絲綢之路,澤被天下蒼生,自周朝起即被尊為“先蠶”、“蠶神”、“行神”。(顏師古注《漢書》:“黃帝之妻”嫘祖好遠游而死于道,故后人以為行神。)民間又有“嫘姑”、“絲姑”、“蠶姑娘”等愛稱。韓國、朝鮮及東南亞各國都十分敬仰她。西方國家對中國最早的認識即始于絲綢,當時稱中國為“賽里斯”(Seres),即“絲綢之國”。 后人將素女的房中術系統(tǒng)總結為《素女經》一書傳世。據考證,《素女經》約成書于戰(zhàn)國至兩漢之間,魏晉時在民間得到廣泛流傳、補充和修改,書名最早出現在晉朝葛洪所著的《抱樸子·內篇·遐覽》中。此書隋唐時失傳,幸由日本醫(yī)學家丹波康賴于公元982年編成一部《醫(yī)心方》,將書中觀點大段輯錄,其精華才得以保存。清光緒年間,長沙一位叫做葉德輝的醫(yī)師將《醫(yī)心方》中相關內容輯成《素女經》一書,收入《雙梅景窨叢書》之中。 與中國古代房中術興旺發(fā)達相對應,歷代講房中術的書也頗為豐富,《素女經》是其中較早且極有影響的一部。從性學的角度講,《素女經》有其科學的一面。如該書強調性學知識的重要性,認為*是一種順應自然的行為,壓抑*、杜絕性生活都是有害的。性生活只要掌握節(jié)度,就可使“男致不衰,女除百病”;而不得法的蠻干則會“漸以衰損”,傷身害體。“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傷于陰陽交接之道爾”?!端嘏洝窂娬{兩*合的基礎是“愛樂”,*應使男女雙方同享*,共同受益,“必先有愛樂而后行”,做到“相感而相應”,最忌諱“男欲接而女不樂,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氣不感”。因此,提倡“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悅心”。在男權社會中,“素女”的這些思想是很了不起的,等于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女性的性權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