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月相變化之前,首先應對月球的運動和月相的變化有個大概了解。月球是地球的一顆天然衛(wèi)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著地球公轉,當然,又隨著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月球本身不會發(fā)光,但能反射太陽光,因此,在太陽光照射下,月球永遠分為光明半球和黑暗半球。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明暗兩部分也在不斷變化,這種變化的狀況就是月相(如圖所示)。
當月球位于地球與太陽之間時,月球黑暗的部分朝向地球,因此,我們無法觀測到月球,這時叫“新月”,也叫“朔”,時間是在每月陰歷初一、二;到初三、四,月亮開始從右邊露出笑瞇瞇的眼睛叫“蛾眉月”;到初七、八,右半邊全亮了,叫“上弦月”;以后月亮光亮的部分越來越大,叫“凸月”;到陰歷十五、十六時,月球光亮的部分全部朝向地球,這時叫“滿月”,也叫“望”;再以后,明亮部分從右邊逐漸消失,到陰歷二十二、二十三,只剩下左半邊亮,叫“下弦月”;到二十七、二十八時,又變?yōu)槎昝荚拢缓笥只氐叫略?,完成一個變化周期。
在了解了月相的變化過程以后,就要確定觀測的時間,觀測最好選在每天日醫(yī)治后和日出前這一段,如果太陽升起后,隨著太陽光的增強,就很難再觀測到月球了。一般每個月的上半月,定在18點以后觀測較合適;下半月,在早晨六七點鐘觀測較好。每次觀測時,應記錄下時間,并繪出月相圖,然后用指南針測出月亮的方位,記在記錄本上,這樣堅持觀測一個月,就可總結出月相、時間和月亮所在方向的關系。如果對這一關系掌握的很熟練了,那么將來在野外,你就可以根據(jù)月相和當時的時刻,用月亮大致判定方向,也可以根據(jù)月相和月亮所在的方向,大致判斷時間了。
月相變化規(guī)律 1.約在農(nóng)歷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上的人們正好看到月球背離太陽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稱為新月或朔。此月相與太陽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黃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時才可覺察它的存在。
2.新月過后,月球向東繞地球公轉,從而使月球離開地球和太陽中間而向旁邊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陽的東邊。月球被太陽照亮的半個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鐮刀形,凸面對著西邊的太陽,稱為蛾眉月。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與太陽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當太陽落山后的一段時間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約在農(nóng)歷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繞地球繼續(xù)向東運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成為直角,即月地連線與日地連線成90°。地球上的觀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邊亮,亮面朝西,呈半圓形叫上弦月。上弦月約正午月出,黃昏時,它出現(xiàn)在正南天空,假設觀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緯度,下同,)子夜從西方落入地平線之下,上半晚可見。
4.約在農(nóng)歷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月球西邊被太陽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變成凸月,其視形狀見圖1中D位置。凸月正午后月出,黃昏時在東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繼續(xù)西行,黎明前從西方地平線落下,大半晚可見。
5.農(nóng)歷每月十五、十六,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外側,即太陽、月球位于地球的兩側。由于白道面與黃道面有一夾角θ(θ平均值為5°09′)通常情況下,地球不能遮擋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對著地球,人們能看到一輪明月,稱為滿月或望。滿月在傍晚太陽落山時的東方地平線上升起,子夜時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時從西方地平線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過幾天,農(nóng)歷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變成凸月,月面朝東,。此時為黃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見。
7.農(nóng)歷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對位置再次變成直角月球在日地連線的西邊90°這時我們看到月球東半邊亮呈半圓形,月面朝東,稱為下弦月。它在子夜時升起在東方地平線上,黎明,日出,時高懸,于南方天空,正午時從西方地平線落下,下半晚可見。
8.再過幾天,農(nóng)歷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變成蛾眉月,亮面朝東,此時子夜后月出,黃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見。
月球隨后繼續(xù)向東運行,又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月相變?yōu)樗贰? 可見,月相的變化依次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經(jīng)歷的時間間隔,即月相變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