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定向越野運動,首先必須學看地形圖。 地形圖(以下簡稱地圖)則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投影圖。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總稱。 地貌:是地表平坦起伏的自然狀態(tài)。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地物:是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的固定性物體。如江河、湖泊、道路、村莊等。 定向越野所用的地圖是由地圖比例尺、地物符號、地貌符號、指北方向線和圖例注記五大要素組成。 (一)、地圖比例尺 地圖上某線段長與相應實地水平距離之比,叫地圖比例尺。即: 地圖比例尺=圖上長:相應實地水平距離 例如,某幅地圖的圖上長1cm,相當于實地水平距離10000cm,則此幅地圖的比例尺為1:10000。 1、地圖比例尺的大小 地圖比例尺的大小通常依比值大小來衡量,比值大,比例尺就大。如1:10000就大于1:15000。 圖幅面積相等的地圖,比例尺越大,其圖幅所包括的實地范圍就越小,圖上顯示的內(nèi)容就越詳細。如1:10000地圖上的1平方厘米相當于實地10000平方米,1:100000地圖上的1平方厘米相當于實地1000000平方米。 國際定聯(lián)規(guī)定,定向越野一般采用1:15000比例尺地圖,為適應特殊地形的需要,也可使用其它比例尺地圖。根據(jù)我國的現(xiàn)有條件,以采用1:10000比例尺地圖為宜。 2、地圖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定向越野地圖上的比例尺,一般是用數(shù)字比式表示,如1:10000。個別地圖除用數(shù)字比式表示外,還繪有圖解比例 3、圖上量讀實地距離 (1)、用直尺量算:先用直尺量取圖上兩點長度,然后依據(jù)地圖比例尺按公式計算。 計算公式為: 實地距離=圖上長×比例尺分母 如在1:10000地圖上量取兩點長度為1.2CM,則 實地水平距離=l.2×10000=120(M) (2)、目估法:即先估計圖上兩點長度,爾后按公式計算。 定向越野時,一般是在運動中求實地距離,主要是采用目估法。圖上距離越長,估計誤差就越大,可以采用分段目估。 圖上量取的距離,都是水平距離 ,而實地總是起伏不平的,實際距離往往大于水平距離。因此在計算實地距 離時,須將圖上量得的距離加上適當?shù)母恼龜?shù)。定向越野時通常是按地貌的起伏程度,依據(jù)經(jīng)驗數(shù)據(jù)改正(見表)。 地形種類 改正系數(shù) 微丘地 10%-15% 丘陵地 15%-20% 一般山地 20%-30% 計算公式為: 實地距離=水平距離+水平距離×改正系數(shù) (二)、地物符號 地面上的各種地物在地圖上是用符號表示的,地物符號由圖形和顏色組成。 1、地物符號的分類 ①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輪廓符號)。實地面積較大的地物,如城鎮(zhèn)、森林、湖泊、江河等,其符號圖形的外部輪廓是按比例尺縮繪的,在地圖上可以了解其分布形狀,依比例尺量取相應的實地長、寬和面積,輪廓線的轉(zhuǎn)折點可供運動員確定運動方向和站立點。圖1 依比例尺符號-> ②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線狀符號)。實地的線狀地物,如道路、溝渠、因此,電線、圍墻等,這類地物符號的長度是按比例尺縮繪的,而寬度則不是。在地圖上只能量取其長度,而不能量取寬度。線狀地物的轉(zhuǎn)彎點、交叉點同樣可供運動員確定運動方向和站立點。 <- 圖2 半依比例尺符號 ③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點狀符號)。實地面積很小而對定向越野運動有影響和有方位意義的獨立地物,如窯、獨立墳、獨立樹等,在地圖上,長與寬都不能依比例尺表示,只能用規(guī)定的符號。符號的定位點(即實地地物在地圖上的準確位置)規(guī)定見圖3。 在定向越野運動中,獨立地物比大面積地物和線狀地物作用更大。因為不但位置準確,而且大多數(shù)獨立地物突出地面、明顯易找,有利于運動員在運動中進行圖地對照,準確判定運動方向和確定站立點,準確判定檢查點的實地位置。 <-圖3 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號及定位 2、地物符號的顏色 為了提高地圖的表現(xiàn)能力,專用定向越野地圖采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內(nèi)容,一般原則是:藍色表示水系;棕色表示地面起伏;綠色表示植被;其它內(nèi)容用黑色。對于禁區(qū)或不可逾越的障礙還要用藍、黃顏色或?qū)iT符號表示。 定向越野訓練時,由于條件有限,一般使用單、雙色(地貌等高線用棕色,其它均為黑色)地圖以及單色復印圖,或者使用經(jīng)過修測的單色圖。但這些單色地圖層次感差,欠清晰,使用時,主要是從符號的形狀、大小、走向以及組合規(guī)律區(qū)分符號性質(zhì)。 圖4 單色地圖符號性質(zhì)的區(qū)分-> ①等高線與小河溝符號的區(qū)分。等高線一般是互不相交的幾條曲線組合而成,而且有一定的組合規(guī)律。而小河溝符號在起伏地段一般與等高線的合水線重合;上游終點有的與池塘符號相連,沒有與池塘符號相連的線條越來越細;而且小河溝符號有的有分叉,上面大多有小橋、涵洞等符號;從原圖復印出來的單色圖,色度比等高線深。 ②等高線與大車路符號的區(qū)分。二者在關系位置上無規(guī)律,或相交,或平行。大車路一般都通過居民地。從原圖復印出來的單色圖,大車路符號色度比等高線深,且線條比基本等高線略寬。 ③等高線與水塘符號的區(qū)分。兩色或單色地圖上的水塘符號內(nèi),一般繪有規(guī)律排列的網(wǎng)點或加繪有“塘”字,復印后網(wǎng)點或“塘”字仍清晰可見。如水塘符號內(nèi)無網(wǎng)點或“塘”字時:一是可根據(jù)水塘所在的位置判斷,一般都在低處;起伏地域,一般都在山谷內(nèi),而且有的在水塘下坡方向還繪有堤坎符號。二是從原圖復印的單色圖,比基本等高線色深線寬。 ④河溝與大車路符號的區(qū)分。除根據(jù)上述各自特點加以區(qū)分,還可依據(jù)它們相交處的小橋、涵洞符號及其組合規(guī)律加以區(qū)分。如小河溝和大車路交叉處有小橋符號,與小橋縱方向軸線同向的為大車路符號,相交的為小河溝符號。 (三)、地貌符號 地圖上顯示地貌的方法很多,定向越野地圖采用等高線法顯示地貌。 1、等高線顯示地貌 ①等高線顯示地貌的原理 等高線是由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曲線。 等高線的構(gòu)成原理是:假想把一座山從底到頂按相等的高度一層一層水平切開,山的表面就出現(xiàn)許多大小不同的截口線,然后把這些截口線垂直投影到同一平面上,便形成一圈套一圈的曲線圖形。因為同一條曲線上各點的高程都相等,所以叫等高線。定向越野地圖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測繪出等高線來顯示地貌的。 圖5 等高線顯示地貌的原理 ②等高線顯示地貌的特點 (1)在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相等,并各自閉合。(等高封閉) (2)在同一幅地圖上,等高線多,山就高;等高線少,山就低;凹地相反。(多高少低) (3)在同一幅地圖上,等高線間隔密,實地坡度陡;等高線間隔稀,實地坡度緩。(密陡稀緩) (4)等高線的彎曲形狀與相應實地地貌形態(tài)相似。(形似實地) ③等高距的規(guī)定 相鄰兩條等高線間的實地垂直距離叫等高距。等高距愈大,等高線愈少,表示地貌就愈簡略;等高距愈小,等高線愈多,表示地貌就愈詳細。地圖比例尺越大,等高距就越??;地圖比例尺越小,等高距就越大。國際定聯(lián)規(guī)定,定向越野地圖的等高距一般為5m。我國現(xiàn)有的l∶10000比例尺地圖,等高距一般為2.5m,為了適應國際比賽的需要,各地訓練與比賽的組織者,在修測與制圖時,應把等高距改為5m。 ④等高線的種類 等高線按其作用不同,分為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與助曲線四種。 (1)首曲線,又叫基本等高線,是按規(guī)定的等高距測繪的細實線,用以顯示地貌的基本形態(tài)。 (2)計曲線,又叫加粗等高線,從規(guī)定的高程起算面起,每隔五個等高距將首曲線加粗為一條粗實線,以便在地圖上判讀和計算高程。 (3)間曲線,又叫半距等高線,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繪的細長虛線,主要用以顯示首曲線不能顯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4)助曲線,又叫輔助等高線,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繪的細短虛線,用以顯示間曲線仍不能顯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間曲線和助曲線只用于顯示局部地區(qū)的地貌,故除顯示山頂和凹地各自閉合外,其他一般都不閉合。還有一種與等高線正交、指示斜坡方向的短線叫示坡線,與等高線相連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