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一句“不爭,故莫能與之爭”的命題實在精彩。它揭示了一個道的真相,即客觀規(guī)律。 一個人的一切,不是爭出來的,而是看他的實際與實績,看他的品格、智慧與事業(yè)。當然還有機遇,還有外界的不確定因素。
“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你爭得再有效,也不如你的存在你的性能你的紀錄更有說服力。
我一直認為,一個錙銖必較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大氣的、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有格調、有形象的人,而只能是一個心胸狹窄、私心太重、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
《紅樓夢》里有一個趙姨娘,其特點是夫唯必爭,故什么也得不到;夫唯皆爭,故什么也做不成;夫唯亂爭,適成笑柄。
切忌必爭、皆爭、亂爭。這種觀念如果涉嫌懦弱無能,說明你還沒有悟出其中的大智慧。
我有一個很個人的體會:如果你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必爭、皆爭、亂爭,何必不用來多讀書、多思考問題、多寫作品、多做事兒呢?哪樣的效益大,哪樣的努力劃得來,哪樣的時間支出更加經濟,還需要更多的失敗去驗證嗎?
莫能與之爭的說法頗有些幽默。爭奪、計較是會引起惡性循環(huán)的。你爭的結果是他爭,他爭的結果是她爭。爭,還能變成惡性破壞。我得不到了,反正也不能讓你得到,最后爭個兩敗俱傷,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而我偏偏不爭,你的那些與我爭的伎倆,最后不都與風車作戰(zhàn)了嗎?你爭什么,哥們兒,好好好,全歸你了好不好?我要的只有格調,只有實績,只有大道,只有生命的真價值、真意義、真快樂。
你爭的結果是一肚子氣,是一腦門兒的官司,是一百個想不通,一千個委屈,一萬個天怒人怨。
我不爭的結果是明朗的心態(tài)與可能的最好的果實,還有就是健康的身體。
人性中還有一種為爭而爭的無聊沖動,連爭蠅頭小利都談不上,而是意氣之爭,字眼之爭,打鍤之爭,取笑之爭,為了顯示自己而強詞奪理之爭,吃飽了撐的之爭,窮極無聊之爭,無事可做之爭,怕別了忘記自己之爭。夫妻之間就難免這種爭執(zhí),更有一種叫做姑嫂之爭,婆媳之爭。
能奉陪嗎?絕對不能。只能以不予置理對待之。說白了:做上述無聊之爭的人,都是不受待見的人。
很多事爭起來完全沒有用的。百分之百的有理照樣可能面對胡攪蠻纏者而一籌莫展。表面上的道理、論據(jù)、事實之側面、角度之爭的背后,往往是利益之爭、意氣之爭、派別之爭、背景之爭。只有白癡才耽于爭論,誤了一切正事正業(yè)。
不爭的結果還是最好的回應與過招。你把蠅頭小利、浮名虛勢看得重如泰山,我則看得輕如鴻毛,我根本不予理睬,你還能怎么樣呢?
這叫以無成有,以退為進。
你在功名上、金錢上、風頭上退了,無了,曲了,枉了,洼了,敝了,少了,你在事業(yè)上、學問上、智慧上、境界上、大道上、成就上才能有所進取,有所獲得,有所造就,有所作為。
當然,與趙姨娘式的人物講這些話,無疑是對牛彈琴了。
一個人最大的障礙有可能是他自己,光注意表現(xiàn)自己兜售自己了,能看明白這個世界嗎?看得明白比他強的人、比他所懂得的更高明的道理嗎?光自以為是了,自己掉在自己的坑洼里了,他身上還有什么值得彰顯的光輝嗎?只知道吹噓邀功表功的人,誰愿意承認他的功績?越是自高自大,越是得意洋洋,越是壓人一頭,越是無人買賬。
一個人的胸襟決定著其高度與格局,胸襟不是簡單的避讓、消極無為,而是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的終極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