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城河(南門段)
小橋流水人家
家家泉水 戶戶垂楊
靈巖寺
全運會承辦地——奧體中心
濟南,素有“泉城”之美稱,以七十二泉聞名于世,而趵突泉則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當(dāng)游人漫步走進趵突泉公園的大門時,一架屏風(fēng)似的假山便把門外喧囂的市聲擋了出去,繞過奇形巨石,穿曲橋,越綠蔭,便隱隱聽到陣陣恰似松濤,又似雷鳴的富有節(jié)奏的聲音。循聲走去,哦!在那清如明鏡的一池碧波中,似冰如銀的三朵雪浪涌起,噴沫濺珠而永不停息的,不就是著名的趵突泉嗎!古代杰出的地理學(xué)家酈道元贊譽趵突泉:“泉源上奮,水涌若輪,面對這三朵猶如車輪一樣大的雪浪花,人們不禁對大自然形成的奇觀驚嘆不已。在燦爛的陽光下,三股泉水跳躍奔騰,放聲歌唱。這是大自然的匠心,是千態(tài)萬狀的水的造型中最優(yōu)美的一座活動著的雕塑。 當(dāng)你來到趵突泉畔的茶社中,用清澈的泉水沏一杯上品綠茶,你不僅會為它的嫩綠明凈的色澤而悅目,更會為它的香甜爽口的味道而賞心。名茶與泉水,相得益彰,真是香溢齒頰,兩腋風(fēng)生,使人飄飄然羽化而登仙了。七十二名泉中有四大名泉,除趵突泉外,還有金線泉、黑虎泉、珍珠泉。金線泉就在趵突泉附近,它以泉池中時時出現(xiàn)一條夷猶飄忽的金線般的水紋而聞名。北宋散文家曾鞏曾賦詩描寫這樣一種景象,泉池水面上的“金絲不定”,宛如在冰蠶絲織的薄薄白絹紗上界畫成一縷金錢,在月白風(fēng)清的夜晚,彎彎的新月印在波中金線上,好似銀弓繃上了一根金弦,真是“目照靈滿巧上弦”啊。
享譽世界的趵突泉
趵突泉泉群的清流,緩緩流出趵突泉公園,向北向東延伸。向東流去的泉溪,是以大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而命名的,名叫娥英河。沿著娥英河岸的林蔭道向前走,就見到河南岸懸崖峭壁下*躥陳中奔躍而下的黑虎泉。黑虎泉的泉源是從地下悄悄地漫出的,形成一窟深潭,潭水一平如鏡,紋絲不動,靜靜的泉水從并列的三個石雕虎頭噴出,卻如萬馬奔騰,猛虎狂嘯。這“靜如處女,動如脫兔”的情景,構(gòu)成了黑虎泉特有的美。 珍珠泉坐落在泉城路北的珍珠泉飯店院內(nèi),在明朝是德正的王府,清代則是山東巡撫衙門。這兒綠蔭碧水,石橋曲徑,樓臺亭謝,古樸清幽。自從它歸于人民的懷抱,變得更加水清花俏,美麗多姿。珍珠泉的泉池略呈長方形,四周護以百欄,泉水從池底上涌,冒出千萬顆亮晶晶的珠泡,宛如串串珍珠,層出不窮,聚散搖曳不定,成群結(jié)隊地浮在水面。人們常說“文思如泉涌”。自古以來,濟南出現(xiàn)了這么多的詩人,大概是泉水了給他們無言的啟發(fā)吧。宋代的杰出女詞人李清照、豪放派詞家大師辛棄疾,金元的散曲名家杜仁杰、張養(yǎng)浩,明代的“后七子”領(lǐng)袖李攀龍、詞曲家李開先等等都是濟南人,他們就像一顆顆明星點綴著一部中國詩歌史,為歷史增光添彩。才華橫溢泉三股,字吐珠璣水一泓。多少詩人生歷下,泉城自古是詩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中國只有泉城濟南才可以稱得上“詩城”的雅號。才華橫溢的泉水,字吐珍珠的泉水,豈只孕育了一代代濟南詩人,而且也吸引了歷代的外地詩人,供給他們以美麗的詩料和新鮮的靈感。珍珠泉及其附近的若干泉水,匯流北去,形成了風(fēng)光旖旎的大明湖,它如同泉城的一顆明珠,博得古今游人的稱頌。站在大明湖中心的歷下亭舉目四望,可以看到沿岸的優(yōu)美建筑,遐園、辛稼軒紀念祠堂、南豐祠堂、鐵公祠、小滄浪、北極廟等樓臺殿閣,在綠樹濃蔭從中,在柳枝裊裊的披拂之下,宛如一排排靚妝的少女,面對著明如鏡面的湖水儀態(tài)萬萬。古往今來,歷下亭一直是文人名士的會聚之地。詩圣杜甫就曾和杰出的書法家李*在舊時的歷下亭飲酒賦詩,寫下了“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佳句。在湖北岸的樓臺中有一座凌空飄舉的匯波樓,登高望遠,“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便會盡收眼底。在匯波樓上憑欄北望,可看到東北方向有一座翠綠的高峰,拔地而起,它那長頸細腰的軀體,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綠色荷花骨朵,并由此而名為“華不注”,簡稱華山。華山的西面又有一座屈體張臂做“臥魚”舞姿的山嶺,名叫鵲山。兩座青山,一個凌空欲飛,一個拂地欲臥,俯仰照應(yīng),脈脈含情。 這一幅天造地設(shè)的自然構(gòu)圖,使得元代大畫家趙孟FU煩感嘆不已。當(dāng)他返回江南老家,這幅大自然的美景仍然縈繞著藝術(shù)家的胸懷,他畫了一幅《鵲華秋色圖》,贈送好友原籍濟南的詞人周密以作紀念。這幅中國繪畫史上的杰作,成為國寶,至今仍珍藏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中。 倘若你轉(zhuǎn)過身來,憑欄南望,南面的青山層層疊疊,如同大海的波濤,一路翻滾直接百里之外的東岳泰山而達到了高潮。濟南的南山諸峰是泰山的女兒,一群用翡翠雕成的美女群像。劉鵲在《老殘游記》中描寫了曾在秋季的大明湖水中看到千佛山映在水中倒影的奇景,并說千佛山“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里面,仿佛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面。做了一架數(shù)十里長的屏風(fēng)。”如果我們登上千佛山,便真如“人在畫中游了”。千佛山古稱歷山,相傳古時舜曾在此山下耕田,又名舜耕山。自北魏以來,在山崖上鐫到了許多佛像,因得名千佛山。但佛教的藝術(shù)造型豈止于一座千佛山!千佛山東側(cè)的佛慧山,有宋代大佛頭造像,其左邊則有北魏的黃百崖造像,下側(cè)則有開元寺石窟佛像。自佛慧山繼續(xù)南行,就來到了窈窕幽深的龍洞,在龍洞的山壁和洞穴內(nèi),仍舊保留有自東魏、隋、唐至元代的摩崖造像。在峰巒叢中的佛峪寺,更是著名的古剎。自千佛山南行,則有玉函山隋代造像、柳巨神通寺和隋代建筑四門塔、唐代的龍虎塔和九項塔,神通寺側(cè)的,佛崖則有眾多的盛唐開鑿的石窟。這里的造像,一般高2.6米左右,有一尊高達2.85米,為盤膝坐像。這些造像雕工均極精細,風(fēng)格樸茂,都有各自時代的特點。自柳埠西行就到了唐代四大名手之一的禪宗勝地—— 靈巖寺。多次游靈巖的明代文豪王鳳洲,視靈巖為“泰山之最幽勝處,”認為“登泰山不至靈巖不成游“。靈巖寺的盛唐造像和惠崇塔、辟支塔固亦聞名,但宋代的40尊羅漢泥塑,更是美術(shù)史上的杰作,梁啟超曾評之為“海內(nèi)第一名塑”。假如把“千佛山”的名稱擴大化,包括了所有濟南南郊眾山的話,也是恰當(dāng)?shù)?。在這座擴大化了的千佛山中,宛如我國佛教藝術(shù)中自北魏經(jīng)隋唐至宋金元明的一座雕塑長郎,在這幾十里山明水秀的峭崖和洞窟中珍藏著上干尊藝術(shù)瑰寶。世界上像這樣陳列在秀麗的自然懷抱中,如此集中的巨大造型藝術(shù)博物館,恐怕也是少有的吧。
黑虎泉
濟南的山雖多而不高,水雖秀而不深,然而為什么自古以來就令旅游者或客居的佳賓們流連忘返呢?元代大畫家趙孟fu煩曾說:“若到濟南行樂處,城西泉上最關(guān)情。”金代杰出詩人元好間直接道出了“羨殺濟南山水好,幾時真做濟南人”的詩句。清代詩人王士*填自北京蘆溝橋出發(fā),一路南行,
泉城廣場
正穿過華北的千里平原,沿途所見只是“衰草平蕪”,沒有一座丘嶺,當(dāng)他來到大清河岸邊看到濟南時,翠綠的青山宛如花朵一樣紛紛出現(xiàn),于是,他吟詠道:“十萬芙蓉天外落,今朝正見濟南山。”如果從南方北行呢?就如老殘所說的那樣,過了淮河北上,經(jīng)過微山湖,一路上雖也有“老圃黃花”,但總免不了感到北方少雨缺水的風(fēng)沙仆仆的疲勞,可是一到濟南卻看到一彎明湖,七十二泉水,黃河奔騰,小清河暢流,而且又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一派南國景色。難怪北宋江西詩派大師黃庭堅有“濟南瀟灑似江南”的贊美詩句。“四面青山繞稻田,依依楊柳蘸清泉。風(fēng)光自屬山東省,莫把江南認濟南。”
四面荷花三面柳 波濤聲震大明湖
黃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