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zhèn)髡f: 媽祖本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縣一漁家女子,生于北宋建國的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傳說她自出生至滿月,不啼不哭,默默無聞。她從小習(xí)水性,識潮音,還會看星象;長大后“窺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次救助海上遇險船只,并能為人治病,被眾人尊稱為“通元靈女”、“龍女”、“神女”。她曾經(jīng)高舉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給迷失的商船導(dǎo)航。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灣口救助遇難的船只時不幸捐軀,年僅28歲。她死后,屢次顯靈,每每風(fēng)高浪急,檣桅摧折之際,她便會化成紅衣女子,佇立云頭,指引商旅舟楫,逢兇化吉。因而成為人們敬仰膜拜的護航女神。千百年來,人們?yōu)榱司拺堰@位勇敢善良的女性,到處立廟祭祀她。宋代封之為順濟夫人,元代封為天妃,清代封為天后,并在東南沿海各地修廟供奉。
湄洲媽祖祖廟 坐落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據(jù)《莆田縣志》記載,林默“羽化升天”的同年,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賢靈女廟于湄洲島。這座通賢靈女廟即今天的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媽祖林默的廟宇。 湄洲媽祖祖廟有正殿、偏殿等五組群,16座殿堂樓閣,99間齋舍客房;建筑依山勢而建,主廟道縱深三百米,高差四十余米的,從莊嚴的山門,高大的儀門到正殿,由323級臺階連綴兩旁的各組建筑,氣勢不凡。其中, 五開間的山門大牌坊,高19米,寬33米,是我國少見的雄偉牌坊之一;天后正殿高19米,寬50米,進深30米,可同時容納千人朝拜,正中供奉8米高的媽祖座像,陪侍的有婦幼保護女神陳靖姑和興建宋代著名水利工程木蘭陂的女杰錢四娘以及航海家鄭和、收復(fù)臺灣的施瑯將軍等八大神像;殿前的天后廣場面積達10000多平方米,還有一座高26.5米的大戲臺,是祖廟舉行盛大活動的場所,兩旁的觀禮臺及回廊能容萬名觀眾;在祖廟山頂,還建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面向大海,栩栩如生。廟里還有重修碑記、御賜金璽、御賜匾額等文物。 湄洲媽祖廟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媽祖廟(宮)的祖廟。首個世界性媽祖社團組織的落址單位。湄洲島每年都要舉辦朝拜媽祖祭祀大典,湄洲媽祖祖廟是祭祀規(guī)格最高的媽祖宮廟。祖廟的“媽祖祭祀”、山東的“孔子祭祀”和陜西的“黃帝祭祀”并稱為中國三大傳統(tǒng)祭典。 湄洲島現(xiàn)被辟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在媽祖廟附近,有“升天古跡”、“觀瀾”石、“媽祖鏡”、“潮音洞”等景觀。“升天古跡”摩崖題刻在媽祖廟寢殿后的一塊巨大石壁之上。石壁上隱約可見千年前僅“落落數(shù)椽”的“神女祠”、“人”字形造型。相傳,媽祖就是在這里的“石鼓”上坐化升天的。
天津天后宮 俗稱“娘娘宮”, 位于天津舊城東門外海河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正中,是天津市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廟宇,始建于元代,民間素有“先有天后宮,后有天津衛(wèi)”的說法。由于當(dāng)時海運漕糧,漕船海難不斷發(fā)生,而天津是海運漕糧的終點,是轉(zhuǎn)入內(nèi)河裝卸漕糧的碼頭,所以,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后宮(當(dāng)時叫天妃宮),于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碼頭附近,供人們奉祀海神天后。因為天津天后宮為皇帝下令建造,所以名為“敕建天后宮”。 天后宮坐西朝東,占地5352平方米,建筑面積1734平方米,從東至西由戲樓、幡桿、山門、牌坊、前殿、正殿、鳳尾殿、藏經(jīng)閣、啟圣祠以及鐘鼓樓、張仙閣和4座配殿組成,是天津市現(xiàn)存最早的一處古建筑群體,也是天津城市形成和發(fā)展的搖籃。1985年又以其天津民俗文化發(fā)祥地之地位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展示天津民俗民風(fēng)為基礎(chǔ)內(nèi)容的陳列展覽,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漕運、婚育、商業(yè)、民間生活、民間藝術(shù)及民間信仰等習(xí)俗內(nèi)容,并興建了長69米的天后碑廊,新建有18間仿古作坊,引進了天津“泥人張”“風(fēng)箏魏”“楊柳青年畫”“內(nèi)畫”“糖畫”“蛋殼雕”“刻瓷”等18項天津精品民間藝術(shù)陳列,民間藝術(shù)傳承人還在作坊內(nèi)現(xiàn)場為游人表演民間藝術(shù)品的制作過程,并在重要節(jié)日舉行大型民俗文化活動。目前,天津天后宮暨天津民俗博物館從2009年8月12日起全年向海內(nèi)外游客免費開放。
臺灣北港朝天宮 位于臺灣云林北港。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是目前臺灣規(guī)模最大、香火最旺的媽祖宮廟,也是全臺媽祖信徒的唯一圣地,號稱臺灣媽祖的“總廟”。 朝天宮的媽祖神像是從湄洲祖廟朝天閣請去的,故命名為“朝天宮”。寺廟整體為中國宮殿式建筑,分四進——前殿(山門)、正殿、慈航殿、圣父圣母殿。 山門為歇山重檐式建筑,前有廣場,石墻石地。山門分左中右三個門,中門為山川門,門前有一對蟠龍石柱和石獅,左右各稱龍、虎門,楹下各有一對石盾,三個門上均雕刻裝飾。 正殿三重硬山式建筑,琉璃瓦覆頂;供奉媽祖,進深13米,東西兩邊各有一廂,供奉注生娘娘、境主公和福德正神。 慈航殿又名中室,供奉慈航道人(即佛教的觀音菩薩),左為三界公殿,供奉三官大帝,右為五文昌殿,供奉五文昌。 后為供奉媽祖父母的圣父圣母殿,左為供奉歷代住持神主開山堂。 朝天宮前有毓麟宮,后為雙公廟,還有聚奎閣,凌虛殿,文昌廟,三界公祠等,形成龐大而嚴整的廟宇,稱冠全臺,被定為臺灣宗教紀念物觀光區(qū)和二級古跡。
其它媽祖廟 莆田平海天后宮:創(chuàng)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宮殿式原構(gòu)媽祖行宮,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媽祖的分靈廟。 安平開臺天后宮:位于臺南市安平港。建于清康熙七年 (1668年),為迎取福建湄洲島媽祖神像而建。現(xiàn)臺灣有許多媽祖廟內(nèi)的媽祖神像均是從此廟中分靈出去的。 泉州天后宮,始建于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位于泉州市區(qū)天后路。保存較完整的大殿、后殿等古建筑。泉州天后宮對媽祖信仰在海外的發(fā)展與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至今在廣大海外仍享有較高的聲譽,許多海外同胞都稱其為“溫陵圣廟”。 芷江天后宮:是中國內(nèi)陸地區(qū)最大的媽祖廟,位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境內(nèi),建于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 澎湖天后宮: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相傳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全臺灣約有媽祖廟超過500座,由于供奉來自大陸湄州、泉州各地不同分靈,塑像面容著色有紅面、烏面媽祖之別,惟獨澎湖天后宮是欽封“天上圣母”,所以是獨一無二的金面媽祖。 廟島顯應(yīng)宮:坐落在山東長山列島中廟島的北部,建于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經(jīng)元、明、清幾朝皇帝冊封,一度被稱為“天下第一娘娘廟”而名揚于世。是中國北方建造最早、影響最大的媽祖廟。整組建筑群包括前、中、后殿和戲樓等。 澳門天后宮:作為世界上惟一以媽祖命名的城市,澳門早在1488年就在內(nèi)港建起了第一個媽祖廟——媽祖閣(又稱媽閣廟),并從此香火旺盛,經(jīng)年不斷。2003年10月4日剛剛落成的澳門天后宮,坐落在澳門路環(huán)島的疊石塘山上,占地近7000平方米,是澳門迄今規(guī)模最大的廟宇。上個世紀末,在疊石塘山上建造了一座高19.99米、重500多噸的媽祖漢白玉塑像,據(jù)說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媽祖娘娘塑像。 新加坡天福宮,坐落在市區(qū)直落亞逸街(華人稱源順街)的牛車水(即唐人街)內(nèi),由新加坡華人所建,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廟宇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