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對生活觀察細致的人,你一定會最先注意到春天樹梢的第一顆嫩芽;聆聽到夏日第一聲蟬鳴;看到秋風漸起吹落的第一片黃葉;觸摸到冬天的第一場雪!晝夜的更替、四季的輪回,你能感知到是什么力量在支配這種規(guī)律嗎?這種力量就是太陽——天、地、人之間的“陽氣”!四季的變化不過就是陰陽交替,天地間陽氣生、長、收、藏的過程。中醫(yī)防治疾病最高境界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一切向自然取法。
人體的陽氣對于人體,如同太陽對萬物一樣重要!所以,太陽——正如一首流行歌曲里面所唱到的“你主宰,我崇拜,沒有更好的辦法!”難怪乎大醫(yī)家張景岳就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中醫(yī)最早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明確指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人的五臟六腑、氣血津液,四肢百骸必須在陽氣的推動下才能發(fā)揮正常活動,而陽氣又是容易耗失的!所以《黃帝內經·靈樞》上稱:“人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就是說人過了四十歲,陽氣就在走下坡路了,于是很多疾病都在這個年齡階段容易發(fā)生,糖尿病就是其中一例。
一、糖尿病癥狀和陽氣的關系
“糖尿病”——中醫(yī)稱之為“消渴病”,在古代屬于“富貴病”。主癥為“三多一少”,就是多飲、多食、多尿和消瘦。多飲是口渴之后“飲水自救”的一個表現(xiàn),為什么消渴病患者容易口渴?這其實與人體的脾腎陽氣虧虛和樞機不利息息相關。為了便于理解,這里我們“道法自然”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不知大家見過抗旱沒有,炎炎夏日,農田缺水龜裂,很深的水井往往還是有地下水的,要水從地底下流上來,我們需要借助水泵這種工具,有了水泵水就可以源源不斷抽上來滋潤干涸的土地。其實我們的腎陽的蒸騰作用就相當于水泵的動力,而脾陽的輸布功能就相當于水泵本身,如果兩者其一虛弱,或是兩者都虛,津液不能上承于口那就會出現(xiàn)口渴多飲的癥狀了,同樣的道理如果三樞不暢,特別是水火氣機運行之通道——少陽之樞不暢就會導致陽氣內郁不能布展,結果出現(xiàn)津液輸布不利的問題也能引起口渴。津液輸布障礙,津液就會下滲于膀胱,這樣又出現(xiàn)了消渴病的另一個主癥——多尿。消渴病還有一個主癥就是多食。我們中國人民講究“民以食為天”,連孔子都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大家見了面寒暄的第一句常常是“您吃了嗎?”于是很多人認為能吃是福,其實食量很大并不是好事,往往提示著你的脾陽開始虛衰了,道理很簡單——打個比方那就如同小馬拉大車。開始你給小馬加鞭,它也許可以拉動大車,但是很快就會衰憊下來,最后別說是大車就連小車也拉不動了。脾陽也是如此,開始的時候處在一個代償的階段,當脾陽不能代償時,它會突然垮掉,其結果就是發(fā)展為消渴病。
二、怎樣扶陽氣?
筆者多年從事糖尿病的臨床實踐與研究,認為消渴病之發(fā)生、發(fā)展,自始至終都和陽氣密切相關,簡而言之,消渴病的病機就是:脾腎氣(陽)虧虛,樞機不利。所以在治療方面著重固脾腎兩本,暢達三樞,扶陽氣和暢通陽氣之道路要貫穿在消渴病的治療始終,并且扶陽不忘補陰,于陰中求陽。
1.固其兩本
祖國醫(yī)學認為,“兩本”指先天、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在腎,后天之本在脾。腎乃生命之根,內寓元陰元陽,“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fā)”(《景岳全書》),臟腑的氣化皆始于此,故為先天之本。這就好比說腎陽就是我們人體的太陽。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人資之以為生,故為后天之本。脾腎兩臟在水液代謝方面亦起著重要的作用,“腎主水液”。人體的水液代謝,腎陽的功能最為重要,就像自然界一樣,陽光普照、烈日炎炎,水氣上蒸,河流才會干涸。而在人體若腎陽不足,則氣化、推動和固攝作用失常,引起水液代謝障礙,出現(xiàn)痰飲、水腫,多尿,遺尿、尿失禁、小便余瀝、尿少、尿閉等病癥。脾主“運化水液”。脾氣健運,既能使體內各臟腑組織得到水液的充分滋潤,又能防止多余水液在體內停滯,從而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而在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由于腎陽脾陽的不足,就會產生諸如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正是危害我們生命健康的元兇,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這就好比社會現(xiàn)象中正氣不足,歪風邪氣就盛行、肆虐無常一般。所以,治療的根本就是固護脾腎陽氣,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yī)的臨床經典著作《傷寒論》非常注重“扶陽氣”,清朝溫病學家吳鞠通指出“傷寒一書,始終以救陽氣為主”,而扶陽只有扶脾陽、腎陽,才是扶陽的根本。書中所論扶脾腎陽氣又兼有祛邪的代表方就有:苓桂術甘湯、茯苓四逆湯、理中丸、附子理中湯、真武湯、附子湯、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湯、五苓散等。
2.和暢“三樞”
陽氣功能異常不單單只是盛衰問題,更與其升降浮沉運行的大環(huán)境相關。我們講究“道法自然”,還是用自然現(xiàn)象來做比喻吧。剛才講了脾腎陽氣兩虛,是好比自然界沒有了太陽或是太陽熱力衰退了——這是陽氣的絕對不足;但是還有另外一種狀況——陽氣的相對不足,那就是太陽還是那個太陽,只是有層層烏云遮擋了它的光芒,陽光通向大地的道路被隔斷了,這個時候要獲得光和熱,就要撥開云霧,才能見天日。人體也是如此,有時病人明明是陽虛表現(xiàn),根本的問題卻是陽氣運行的道路出現(xiàn)了問題。體內陽氣要正常的布展要通過一張張的“門”,對于“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論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朱濟公對此釋云:“陰陽出入,故謂之門”,這個門是相當重要的,我們一再的強調要“天人相應、道法自然”,人體的陰陽出入變化必須與四時陰陽的變化協(xié)調同步,就必須設立某種調節(jié)門戶的機理,使其能適時地開戶與閉合。而“門”的開合關鍵不就是門軸嗎?“樞”即門軸也!在人體這個軸有三個,這便是《素問·陰陽離合論》所說的“太陽為開,陽明為合,少陽為樞。……太陽為開,厥陰為合,少陰為樞。”也就是少陽之樞、少陰之樞、半上半下之樞。由于開合樞關系到人體本身及其與天地的協(xié)調,影響著陰陽之氣的出入升降,因此,開合樞的障礙必然會導致人體的陰陽失調,升降紊亂,從而成為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所以,調理開合樞紐,使其作用恢復正常,就成為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秱摗氛撌龅秸{理少陽之樞為小柴胡湯,少陰之樞為四逆散,半上半下之樞為半夏瀉心湯。臨床隨證加減之,或單調樞機,,或與溫脾腎陽氣兩者合用,往往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3.陰中求陽
《易經》里有云“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陰陽是互根互用的,兩者互相依存,互為根本。如果陽虛單單扶陽,則陽氣易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所以在扶陽氣的同時不能忘了補陰,正如《景岳全書·新方八略》中所云“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這一點醫(yī)圣張仲景早有認識,在《金匱要略》中有一個治療消渴病的名方——腎氣丸,原文如此論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分析這個腎氣丸的組成特點就是:大劑量的補陰藥如干地黃、山藥、山茱萸等加上小劑量的溫陽藥如桂枝、附子。制方的思路很好的體現(xiàn)了陰中求陽的思想。源于這個思想,筆者在臨床治療消渴病溫脾腎陽氣的同時,還讓患者同時服用中成藥消渴丸,因為消渴丸中有大隊的養(yǎng)陰藥如地黃、花粉等,這樣可以加強溫陽的療效,取得不錯的效果。
三、怎樣護陽氣?
廣東地處嶺南,南方在五行里面屬火,那么人體的陽氣就會旺盛嗎?的確地處南方氣候要比北方溫暖很多,我們穿著短衫開著冷氣在電視機前看“神六”升空,而酒泉那卻是雪花飄飄。南方得到太陽的陽氣確實比北方要多,可是陽氣的特性除了升發(fā)外還需要收藏,《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云“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冬天陽氣潛藏下來是為了春天的陽光更加明媚,就如拳頭打出去還要收回來,才能再次打出去一樣,人體的陽氣同樣需要收藏。而在嶺南地區(qū),在相對暖和的天氣里,人的活動時間長,汗出多,陽氣耗散得快,更容易導致陽虛。
太陽是自然界陽氣來源之根本,其實太陽也是需要“休息”的,每到一定周期,太陽的熱力就會相對減退。而今年就是太陽的低潮期,根據 “天人相應”相應的觀點,這也會影響到人體的陽氣。這時保護陽氣就顯得更為重要了。正常人如此,更何況糖尿病患者!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注意控制飲食,切不可貪圖一時之快,暴飲暴食或是喝大量的冷飲,這些都是容易損傷脾陽的,另外在喝涼茶時一定要謹慎,確定是真的“上火”了才可以適量的飲用,否則伐傷脾陽,有百害而無一益。另外在房事上應該有所節(jié)制,惜精節(jié)欲,保護腎陽??偠灾?,在生活中處處要做到“天人一致”,時時注意固護陽氣,只有這樣才能頤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