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師觀點,有醍醐灌頂之感,令人回味。轉錄之以養(yǎng)心! 我讀《教育的七條箴言》 福建省龍巖一中 邱靜芳 《教育的七條箴言》,作者周國平,出自肖川主編的《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書。這篇文章里,作者周國平將古今中外優(yōu)秀頭腦里蹦出來的教育箴言集中整理出七條。我讀后頗有感悟,故信手寫寫。 第一條箴言: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盧梭、杜威 如果把學生當作是一棵小樹苗,那么,我們的教育應該就是不要遮住它成長所需要的陽光、空氣,然后適時地給它施點肥、澆點水即可。像郭橐駝那樣,“順木之天以致其性”。他“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用愛心去播撒希望的種子,然后給它足夠的成長空間,它就能好好地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的。那些拔苗助長式的強行灌輸只能毀滅它。 還有,要讓它自由生長。孩子的人生目標要他自己學會規(guī)劃,父母教師不可包辦代替,更不可強行要求孩子該走那條路。這類功利性的目標規(guī)范,最終會讓這些可愛的樹苗都長成“病梅”。似乎很好看,但都缺失了它的本色。 第二條箴言: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膳_梭利、杜威 假期里各個興趣班都坐著滿滿當當的孩子,特別是與中學相關的一些學科興趣班更是如此。成人世界的競爭被提早到兒童世界里來了,兒童們帶著孩子的天真被趕上了功利場。“其實,玩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能讓人去放松,去想象,去創(chuàng)造。”復旦大學 第三條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魅_ 我想,教育應該是讓我們達到逍遙游的境界。讓每一顆靈魂都能在精神領域里自由翱翔,無所羈絆。讓每位受教育者都有獨立的人格與思想,做自己命運的主宰。我們不能停留于學生完 第四條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盧梭 這句話真是讓我瞠目結舌。但仔細閱讀了 盧梭主張要給受教育者足夠的自由支配的時間。每個家庭都該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和獨立的空間。周國平認為,可以沒有好老師,但不可沒有自由時間,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就精神能力的生長而言,更是如此。周國平贊成約翰·亨利的看法:對于受過基礎教育的聰明學生來說,大學里不妨既無老師,也不考試,任他們在圖書館里自由地涉獵。雖然我也贊同這樣的觀點,但我想也許理工科的就未必了吧。不過,無論如何,自由的時間是一定要有的。 希臘文里“學校”一詞的意思就是“閑暇”。在希臘人看來,學生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fā)展其心智能力。反觀我們現在的學校,特別是中學,在應試的壓力下,從早到晚,從周一到周六,甚至周日,都安排得滿滿當當,生怕哪一天沒安排下去,學生就浪費時間了,就虛度光陰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要真正推行新課程改革何其艱難。我們的學生,真是苦矣! 第五條箴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叫教育。——懷特海、愛因斯坦 懷特海的原話大意是:拋開了教科書和聽課筆記,忘記了為考試背的細節(jié),剩下的東西才有價值。這話好理解。比如,我說我受過教育了。理由不是我能背誦多少唐詩宋詞,能解出多少物理化學習題,而是,我熱愛生活,喜歡讀書,還養(yǎng)成了一些小愛好。從這個角度來看教育的話,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北師大教育學院教授肖川說得好,我們的教育應該要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培植起信念、理想、愛心與希望。 第六條箴言:大學應是大師云集之地,讓青年在大師的熏陶下生長?!獞烟睾?、林語堂 周國平對“熏陶”是這么詮釋的:教育的真諦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育智力活動的習慣、獨立思考的能力等,這些智力上的素質顯然不可像知識那樣傳授的,培育的唯一途徑是受具有這樣素質的人——不妨籠統(tǒng)地稱之為大師——的熏陶。懷特海說:“大學存在的理由是,擁有一批充滿想象力的探索知識的學者,使學生在智力發(fā)展上受其影響,在成熟的智慧和追求生命的熱情之間架起橋梁,否則大學就不必存在。” 這里說的是大學,其實,中學也是如此。一流的學校,必須擁有一批心靈高貴、勤奮鉆研、博學睿智的學者型教師。 第七條箴言:教師應該把學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_素 這條箴言主要是對師德而言。是羅素為正確的師生關系確定的原則。他的意思是教師應該像父母愛子女一樣去愛學生,像父母一樣把學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把學生當做獲取名利的手段。教育的真諦是愛,教育是植根于愛的,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愛心比責任心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