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憂勞更甚于秋的肅殺 ——歐陽修《秋聲賦》賞析 川 雪 秋 聲 賦 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 瀝以瀟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 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童子: “此何聲也?汝出視之?!蓖釉唬骸靶窃吗崳骱釉谔?,四無人聲,聲在樹 間?!?/font>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乎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 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奮發(fā)。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 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 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 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 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唯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 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 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 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 《秋聲賦》作于嘉佑四年(1059),歐陽修時年53歲,是他繼《醉翁亭記》后的又一名篇。它駢散結合,鋪陳渲染,詞采講究,是宋代文賦的典范。 第三段是全文的題旨所在,通過無情的草木與萬物中最有感情,最有靈性的人的對比,抒發(fā)議論。作者認為,百般的憂慮和萬事的操勞必然損傷著人的身心,內心受到刺激和痛苦,必然損耗精力,更何況是“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呢!這樣就容易朱顏易老,烏發(fā)變白,“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作者由感慨自然而感嘆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傷。這一段,作者在極力渲染秋氣對自然界植物摧殘的基礎上,著力指出,對于人來說,人事憂勞的傷害,比秋氣對植物的摧殘更為嚴重。這就說明了作者之所以感到秋聲之悲涼,其根源不在秋聲,主要是當時作者面對國家和自己的處境而產生的憂思所致。 第四段是全篇的結束,作者從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過來,重新面對靜夜,只有秋蟲和嗚,襯托著作者悲涼的心境。結尾處秋蟲的和鳴,更襯出作者的感慨與孤獨。戛然而止的結尾,給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蟲唧唧中,讀者似乎也要同聲一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