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庚的《春天的心》 作者:溫儒敏 春天的心 林庚 春天的心如草的荒蕪 隨便的踏出門去 美麗的東西到處可以揀起來 少女的心情是不能說的 天上的雨點常是落下 而且不定落在誰的身上 路上的行人都打著雨傘 車上的邂逅多是不相識的 含情的眼睛未必是為著誰 潮濕的桃花乃有胭脂的顏色 水珠斜打在玻璃車窗上 江南的雨天是愛人的 自古以來寫春天的詩歌很多,林庚這首《春天》仍然獨具特色。和古詩不同,該詩沒有講求押韻和平仄,句式也長短不一,是非常自由的現(xiàn)代詩,一句趕著一句,很是隨意,但讀起來隨著情感的起伏變化,會有某種很自然的心理韻律生成,就如同春天到來那種蓬勃、自由、躍動的節(jié)奏。此詩適合朗讀,要把握閱讀的語感,體會那種因語感變化所帶來的特殊韻味。 開頭一句用“草的荒蕪”來比喻春天的心,給人陌生而又驚訝的感覺。 草無論怎樣“荒蕪”,時候一到總要返青,而且是無邊無際的,這景象讓人有種生命伸展的強烈渴望,也就是“春心”蕩漾吧!接下來兩句也是寫春心的:“隨便的踏出門去/美麗的東西到處可以揀起來”。這里的“隨便”是一種放松,是春天所獨有的“慵懶”和“散漫”‘人們不必受什么約束,完全可以開放自己,投入大自然當中,那樣“美麗的東西”就會到處呈現(xiàn)。用“揀起來”這樣很具體的動作,來表達春的發(fā)現(xiàn),本來難于名狀的感覺,似乎也可以很現(xiàn)實地捕捉了,這寫法很是別致。意猶未盡,又上來一句“少女的心情是不能說的”,還是寫春心蕩漾,那種生機勃發(fā)的意味如同少女飄拂不定的心情,如此豐富,卻又畢竟只能意會,難于言傳。 下面的4句似乎也較為具體,寫 “春雨”和“行人”,等等,其實進了一層,是對春的到來所引發(fā)的人生感悟。當然,這種感悟不是議論抒發(fā),還是通過感覺來引發(fā)。那從天落下的“雨點”,不定就落在誰的身上;而春的“召喚”往往不也這樣,給人 “突然”的感覺嗎?習慣于冬天的渾渾噩噩,冷不丁給“雨點”喚醒了,這種感覺有些陌生,有些神秘,你會突然意識到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到來,人生重新被點亮,又變得新鮮活躍了。春心被喚醒,感覺在變化,世界一下子也變得那么溫馨美好,“行人”呀、“雨傘”呀,所有瑣碎的事物全都那么美,連車上不相識的人彼此“邂逅”,也那樣和諧親切了。這就是春的氛圍,也是春心的感發(fā)。 意猶未盡,順勢又來了“含情的眼睛”和“潮濕的桃花”兩句,同樣是順著春雨的描寫而來的,但這兩個意象的互相映襯,除了繼續(xù)給人以春的美麗的聯(lián)想,也許還會有些疑惑。是“少女”的眼睛?是“行人”邂逅的眼睛?還是是春心煥發(fā)后所有人都變得多情的眼睛?不必拘泥地理解,總之,是換了一副眼睛,是春天給大家?guī)砗眯那榱恕?/span> 最后兩句仍然在寫春雨,卻用“江南的雨天是愛人的”結(jié)束,像是一種說明,又像是一種慨嘆,含義有些朦朧,有些歧義,可以做不同的解釋。“春心”本來就是含蓄的,模糊的,是個人的,隱秘的,說得太白反而可能捕捉不了,有些歧義我們會覺得正常,正好可以滿足對春天各種層面和角度的理解??磥碓姷碾鼥V有時可以增加閱讀想象的空間。 此詩的閱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能調(diào)動“通感”的運用,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全都在貌似凌亂的沒有邏輯的意象組合中互相融會觸發(fā)。“潮濕的桃花乃有胭脂的顏色/水珠斜打在玻璃車窗上”——這里有顏色、香味、聲音和觸感,甚至還有“第六感官”印象,混在一起給人春天的特殊感覺。春天是什么?每個人都了解,但難于明白表述,這首詩把各種對春天的感覺融會到一起,五光十色,回環(huán)往復,那種氛圍出來了。詩的長處在于表達豐富復雜的情感,包括潛意識的東西,有時詩歌表現(xiàn)感覺會和慣常的邏輯思維不合,象這首詩東一句西一句,似乎有些凌亂,用邏輯直解的辦法是理不清的,只能而用感覺去體味,有時還要靠直覺,如果閱讀中把“通感”調(diào)動起來了,就能處處發(fā)現(xiàn)春天的景象,引發(fā)春心的躍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