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林衣缽真?zhèn)鳌窌?、?nèi)容與作者 《少林衣缽真?zhèn)鳌窞槭殖?,卷首?#8220;咸豐五年歲在乙卯嶗西齋”字樣,由之看來應(yīng)是咸豐時人抄錄。該書有的抄本又名為《短打秘鑰》,但由卷四有“重訂增補(bǔ)羅漢行功短打序”看來,該書可能最早應(yīng)名為《羅漢行功短打》。 《少林衣缽真?zhèn)鳌饭卜炙木?,卷一亦名為《少林衣缽真?zhèn)鳌?,為總論;卷二為《繪象羅漢短打變式》,均講拳法;卷三為《繪象羅漢兵刃全式》,講各式器械;卷四為《繪象羅漢行功全譜》,講內(nèi)功導(dǎo)引之 “十八羅漢勢”。 《少林衣缽真?zhèn)鳌分杏蓄愃朴谛虻奈恼乱黄?,又有?#8220;重訂增補(bǔ)羅漢行功短打序”,按此兩序所云,則《少林衣缽真?zhèn)鳌纺松廊怂?,弗遑道人得自于升宵道人處。書中?nèi)容則是升宵道人初學(xué)于少林寺福居禪師、后學(xué)于峻山某少林僧的總結(jié)。升宵道人手中原來可能有個最初的本子,所以前序中升宵道人說:“所受形圖注釋粗成,意欲傳后”;后序中升宵道人說:“短打者,少林福居禪師所著也”。但升宵道人又作了增刪修改,所以他在前序中說:“今將敬書于紙,留贈后賢”;在后序中說:“因摹擬想象,重為編輯,間參己見,補(bǔ)所未有”,并在《羅漢行功短打》名前加上了“重訂增補(bǔ)”字樣。 升宵道人說他的徒弟 “只曉其大概,而未底精深”,又說“有遠(yuǎn)方學(xué)徒將譜攜去,求無可得”,不知是帶走未還,還是偷走了,似乎對他的徒弟頗為不滿,于是把《少林衣缽真?zhèn)鳌匪徒o了弗遑道人。 查盧鄉(xiāng)乃漢置縣名,后廢,治所在今山東平度縣西北,弗遑道人顯然是山東人;弗遑道人序既稱 “吾邑云花觀升宵道人”,升宵道人又曾去嶗山活動,可見升宵道人也是山東人;咸豐五年《少林衣缽真?zhèn)鳌烦浾呒仍凭铀鶠?“嶗西齋”,看來還是山東人。這是一本在山東地區(qū)流傳的拳譜。升宵道人有名有姓,所居為 “云花觀”,肯定實(shí)有其人,而且肯定是道士。弗遑道人所居卻是 “桃林草舍”,說話也類俗人,雖稱道人,卻未見得真是道士。
二、福居大會十八家于少林傳說肇端于此書 《少林衣缽真?zhèn)鳌肪硎子性疲?太祖的長拳起首 韓通的通臂為母 鄭恩的纏封尤妙 溫元的短拳更奇 馬籍的短打最甚 孫恒的猴拳且盛 黃祐的*身難近 綿盛的面拳飛疾 金相的磕手通拳 懷德的摔將硬崩 劉興的勾摟采手 潭方的滾漏貫耳 顏青的占拿跌法 林沖的鴛鴦腳強(qiáng) 孟蘇的七勢連拳 崔連的窩里部錘 楊滾的棍將直入 王朗的螳螂總敵 《少林衣缽真?zhèn)鳌穬?nèi)容中也不時提到這十八家。該書雖然沒有明言,但卻多次說到“以后少林卻刪集”,“少林集”,“諸家千法甚有益,重是少林重刪集”等,事實(shí)上是說少林寺將明代或當(dāng)時流行的這些著名的拳法流派,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集大成于一家了?!渡倭忠吕徴?zhèn)鳌肥巧倭炙赂>佣U師傳給升宵道人的,福居禪師有最初的稿本,所以可以說是福居禪師集錄了十八家拳派精華于少林。然而后來,有人卻據(jù)此演義出了福居禪師大會武林,南北十八家高手三次聚于少林寺,擂臺較技切磋武藝的傳說。不僅《少林寺全傳》等文學(xué)性質(zhì)的書籍,像今人德虔《少林武僧志》等,亦收錄了這個傳說。其實(shí),《少林衣缽真?zhèn)鳌肪烤故欠裾嫒缟廊怂茷樯倭指>佣U師所集所傳,甚至是否真有福居禪師其人,都讓人懷疑。 首先,《少林衣缽真?zhèn)鳌返膬?nèi)容基本上就不應(yīng)該是佛門所為(這一點(diǎn)下面再予論述)。其次,福居禪師既傳藝于升宵道人,二人應(yīng)該大致同時代,亦即同為乾隆時人。元代福裕禪師立少林法裔七十字詩輩分,少林寺僧就嚴(yán)格依照此詩順序擬定法名。少林寺僧中的福字輩,包括福裕在內(nèi),都是元代僧人,怎么到幾百年之后的清代,居然會冒出一個福字輩的來。福居顯然不是乾隆時少林寺僧的法名。既為少林寺僧,當(dāng)熟悉福字的名諱,亦斷然不會取福字作為法號用字。遍查少林寺碑銘塔銘,也沒有這么一位福居禪師。福居很可能是升宵道人大旗虎皮的偽托。要把“福居禪師集錄十八家技藝于少林”,變?yōu)?#8220;福居禪師集會十八家高手于少林”,必須要做其中人物年代的調(diào)整。因?yàn)椋幢愀>佣U師實(shí)有其人,也是乾隆時人,而十八家之首卻是宋太祖趙匡胤,典籍與人物會面可以遠(yuǎn)隔千年,但人物與人物碰頭卻必須同時。趙匡胤是大宋開國皇帝,來頭太大婦孺皆知,顯然不可能往下拉,便只好委屈福居禪師上提,于是福居禪師便從乾隆時人,一躍而為活在八百年前。《少林衣缽真?zhèn)鳌分徽f福居禪師是少林寺僧,但要做東大會天下武林豪杰,包括當(dāng)今皇上,福居身份也應(yīng)不一般才行,于是在傳說中福居禪師又變成了少林寺方丈。至于林沖、顏青(燕青)、王朗等人年代當(dāng)然還是與宋太祖的年代不合,但次一等的人物,也就顧不了許多了。既然宋太祖與少林寺發(fā)生了關(guān)系,那么關(guān)于這種關(guān)系的傳說就會越來越多。于是又有了宋太祖藏拳術(shù)秘本于少林寺的故事。清徐珂《清稗類鈔》即載云:“達(dá)摩之后,間有名家,而以宋藝祖為最。藝祖性猜刻,秘其術(shù),不欲傳之人,故人罕知者。后值大宴,藝祖披酒,偶泄之,且云‘將繪圖附注,俾人傳其術(shù)’,大臣在旁慫恿之。及旦,藝祖悔,然恐失信于大臣,乃立廟于少林,藏其拳術(shù)秘本。又故嚴(yán)其規(guī),使人不易知,雖知,而難出廟以傳之人。此少林秘奧之所以難窺也。”宋太祖因?yàn)槲渌嚫邚?qiáng),在宋代著作中就有人稱其為 “藝祖”,意為武藝之祖,宋藝祖即為宋太祖。《清稗類鈔》還說少林木人巷之類,就是為了保護(hù)宋太祖秘本“嚴(yán)其規(guī)”的方法之一。這個傳說再往前走一步,就成了宋太祖?zhèn)魃倭炙氯ǎ嗉蹿w匡胤為少林拳的祖師爺,如《北拳匯編》就稱:“少林派亦稱外家,趙匡胤其開山始祖也。” 福居禪師大會武林十八家高手于少林,和宋太祖醉后留武林秘籍于少林寺的傳說,是天地會關(guān)于少林寺的傳說中所沒有的。福居禪師、宋太祖的傳說,和南少林、五祖的傳說一 起,構(gòu)成了關(guān)于少林寺傳說的南北兩個不同的系統(tǒng)。 少林武術(shù)是少林寺自己所創(chuàng),這才是少林寺的榮光。說少林武術(shù)是外來的,無論如何是使少林寺僧和少林派中人不快的事。當(dāng)上面的傳說甚囂塵上時,少林僧和少林派肯定便忍無可忍了。劉鶚《老殘游記》中老殘?jiān)f一個叫劉仁甫的人,“在四川峨眉山上遇見了一個和尚,武功絕倫,他就拜他為師,學(xué)了一套‘太祖神拳’、一套‘少祖神拳’。因請教和尚,拳法從哪里來的。和尚說系少林寺。他就大為驚訝,說:‘徒弟在少林寺 四五年,見沒有一個出色拳法,師父從哪一個學(xué)的呢?’那和尚道:‘這是少林寺的拳法,卻不從少林寺學(xué)來。現(xiàn)在少林寺里的拳法,久已失傳了。你所學(xué)者,太祖拳就是達(dá)摩傳下來的,那少祖拳就是神光傳下來的。’”“太祖”二字已經(jīng)人人皆知,耳熟能詳,于是不滿者便只好偷梁換柱做點(diǎn)手腳。“太祖”二字仍在,但人已由趙匡胤變成了達(dá)摩。
三、《少林衣缽真?zhèn)鳌凡豢赡軅髯陨倭炙? 《少林衣缽真?zhèn)鳌分杏写罅康澜谭椒ê托g(shù)語的痕跡:如動作名稱多為 “仙人拱于”、“張遼獻(xiàn)袍”、“二郎擔(dān)山”、“陳摶大困”等;用語遣詞多有“精神”、“陰陽”、“丹田”、“調(diào)息”等;習(xí)練目的則為“可以延壽作地仙”之類。這些,都不可能出自佛門的少林寺。 《少林衣缽真?zhèn)鳌分杏胁簧俜恐心酥良兇庖C用語:如《繪象羅漢行功全譜》“獻(xiàn)杵完勢”詩云:“舉于最怕二換氣,面前生花卻難當(dāng)。要訣全是養(yǎng)氣血,戒住房事有何妨。”“老僧入禪勢”詩云;“正是老僧坐禪時,風(fēng)擺竹影照紗窗。一盞明燈吹不滅,夢想紅娘到西廂。膏肓著床傳書信,小僧性烈硬如鋼。功成志滿按不住,何須如來到西方。”“陳摶大困勢”詩云:“老僧仿學(xué)陳摶眠,起腿蹬力膝懸懸。玉兔東升還未醒,金烏西墜卻入眠。生平受盡子孫累,善于偷花非等閑。若能志堅(jiān)功成滿,陰陽兩分莫貪戀。”“二回大困勢”詩云:“惟有僧童不守分,每夜發(fā)狂欠安然。一場好夢不得作,須要忙里且偷閑。人生天地?zé)o樂處,重整鴛鴦合歡床。雙手抱住心猿意,一腿長伸一腿卷。”這樣的話,怎么可能出自少林僧之口之筆。 對性有濃厚的興趣,但都要安在 “老僧”、“僧童”的頭上,這也就罷了?!独L象羅漢短打變式》竟有詩云:“本是少林傳世譜,和尚偷驢我收存”句。“驢”字在中國古代性的色彩頗濃,如《水滸傳》中王婆對潘金蓮說的“潘、驢、鄧、小、閑”,迫害婦女的坐木驢的刑法,對和尚的侮辱性的稱呼“禿驢”等都是。少林寺僧恐怕不會這樣惡毒地自己咒罵自己。 《繪象羅漢行功全譜》中有“十八羅漢勢”,其名稱為:仙人拱手、霸王舉鼎、左右插花、枯樹盤根、夜*探海、推窗亮格、韋陀獻(xiàn)杵、老僧入禪、鐵牛耕地、青龍擺尾、左右騙馬、燕子啄水、虎奔人身、陳摶大困、父子三請禮、鯉魚打挺、張遼獻(xiàn)袍、金鉤掛玉瓶。與各種版本的《易筋經(jīng)》對照,不難發(fā)現(xiàn),“十八羅漢勢”與《易筋經(jīng)》十二勢許多動作和名稱大同小異,甚至一模一樣。顯然,它們有著同一來源?!兑捉罱?jīng)》來自道教導(dǎo)引,“十八羅漢勢”也應(yīng)是來源于道教導(dǎo)引。它們和從秦漢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的五禽戲、八段錦、十二段錦等,實(shí)際上一脈相承。 《少林衣缽真?zhèn)鳌肪硎资思腋柙E,實(shí)際上來源或模仿于明代武術(shù)典籍記載的當(dāng)時的拳法名家。明鄭若曾《江南經(jīng)略》記載當(dāng)時的拳法流派有:“趙家拳有趙太祖神拳三十六勢、蕪湖下西川拳二十四勢、秣陵關(guān)打、韓童掌拳六路;曰南拳似風(fēng)、似蔽、似進(jìn)、似退共四路;曰北拳供看拳凡四路、曰張飛神拳四路、曰霸王拳七路、曰猴拳三十六路、曰童子拜觀音神拳五十三忝、曰九滾十八跌打撾拿、又有眠張短打破法、九內(nèi)紅八下破法、三十六拿法、三十六解法、七十二跌法、十二解法。” 明戚繼光《紀(jì)效新書》記載當(dāng)時的拳法流派則稱;“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化拳,名勢各有所稱,而實(shí)大同小異。至今之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探馬、八閃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 明何良臣《陣紀(jì)》記載當(dāng)時的拳法流派有:“宋太祖之三十六勢長拳、六步拳、猴拳、化拳,名雖殊而取勝則一焉。溫家之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短,此又善之精者。呂紅之八下、綿張之短打、李半天曹聾子之腿、王鷹爪唐養(yǎng)吾之拿、張伯敬之肘、千跌張之跌。他如童炎甫、劉邦協(xié)、李良?xì)J、林琰之流,各有神授,世稱無敵,然皆失其傳,而不能竟其奧矣。” 幾相對照,不難發(fā)現(xiàn),《少林衣缽真?zhèn)鳌肪硎姿?,?shí)際上很多都是明代著名拳家。所謂“太祖的長拳”,在鄭、戚、何三家著作中,分別記載為趙太祖神拳三十六勢”、“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宋太祖之三十六勢長拳”;所謂 “溫元的短拳”,很可能就是 “溫家七十二行拳”;所謂 “溫元的短拳”、“馬籍的短打”之短拳、短打,以及書名、書中不斷出現(xiàn)的短打,應(yīng)該來自“眼張短打破法”、“十二短”、“綿張短打”;“孫恒的猴拳”應(yīng)該來自“猴拳”;“綿盛的面拳”應(yīng)來自“綿張短打”,只不過將張姓換為了盛姓。綿者,很可能是喻其柔緩,所以干脆又稱其為面拳;“劉興之勾摟采手”,可能來自“溫家鉤掛拳十二路”;“顏青之占拿跌法”,可能來自“九滾十八跌打撾拿”、“七十二跌法”、“千跌張之跌”;《少林衣缽真?zhèn)鳌犯柙E中提到的“穆陵關(guān)前把名休”,“穆陵關(guān)前比過武”之穆陵關(guān),應(yīng)該來自 “秣陵關(guān)打”;《少林衣缽真?zhèn)鳌啡珪袛?shù)次提到的“截脈客”、“分筋截脈”等,應(yīng)該來自“三十六拿法”、“鷹爪王之拿”、“王鷹爪唐養(yǎng)吾之拿”。不管是明代拳術(shù)流派仍有流傳,還是《少林衣缽真?zhèn)鳌返淖髡呱形赐浀矫鞔姓腋鶕?jù),都說明當(dāng)時距離明代尚不遙遠(yuǎn),署明“乾隆二十七年”的日期,應(yīng)該說是可*的。當(dāng)然,《少林衣缽真?zhèn)鳌返淖髡咭参樟艘恍┊?dāng)時已在流行的新拳種之名,如清初人王朗所創(chuàng)的螳螂拳即是。歌訣中明代著作中未見、我們今天也不知的若干人物和拳派,可能亦屬此類。當(dāng)然作者也拉入了一些傳說或小說中的人物,如林沖、顏青(燕青)等便是,但“鴛鴦腳”的拳路或技法,則顯然已經(jīng)出現(xiàn)。 《少林衣缽真?zhèn)鳌纷髡咚净蛩欣^的功夫及圖譜中,顯然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所以疑為升宵道人所作的“重訂增補(bǔ)羅漢行功短打序”便云:“他如金鐘罩、吞符、吹丹、縱地等術(shù)法,皆外道邪魔,不堪傳世。惟取此中正平易,有益無損,可以護(hù)國而衛(wèi)身者”。雖然不傳,本來是有的,哪里來的心照不宣,但怎敢說是佛門的少林寺。 東拼西湊成的東西,難免不露馬腳,于是《少林衣缽真?zhèn)鳌纷髡叨啻卧跁姓f:“以后少林卻刪集”,“少林集”,“諸家手法甚有益,重是少林重刪集”等。實(shí)際上就是作者所集,卻偏要說是少林所集。 當(dāng)然,《少林衣缽真?zhèn)鳌分幸膊荒苷f沒有一點(diǎn)出自少林寺的東西,《繪象羅漢兵刃全式》中大談 “槍棍皆一理”,“棍槍一總皆同”等,又強(qiáng)調(diào) “棍法全是禪師集”,看來的確是從程沖斗那里來的少林正宗。但是少林正宗也未必是從少林寺學(xué)來的,因?yàn)槌虥_斗早已把少林武術(shù)帶到了少林寺外?!渡倭忠吕徴?zhèn)鳌肥且粋€相當(dāng)雜蕪的大雜燴,升宵道人和弗遑道人的說明文字,既不在全書卷首為序,也不在卷末為跋,而是夾在中間的《繪象羅漢行功全譜》卷四之前,似也說明了這一點(diǎn)。在升宵道人和弗遑道人之后,可能還有人對此書動過手腳。當(dāng)然,讀書時任意改點(diǎn)什么,這也是中國古人的習(xí)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