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闐(田)玉
1、玉壺
2、馬上封侯
3、年年有魚
4、如意碧玉
5、如意觀音
6、三羊開泰
7、山仔伯牙撫琴
8、深山訪友
9、生命
10、十子壺
11、算盤
12、望子成龍
13、五子登科
14、壽鏈瓶
15、代代數錢
16、漁翁得利
17、鷸蚌相爭
18、平平安安
19、鴛鴦荷花
20、樽
真正在地質學意義上可以說是“玉”的,只有“軟玉”——新疆“和闐玉”,一般人心目中玉的極品“羊脂白玉”就是其中的一個品種。
新疆和田玉的悠久歷史,在《史記》、《漢書》、《魏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等古書中,均有記載。不過,西漢以前,史籍所載新疆產軟玉的情況常夾帶著不少神話故事。從《史記》中記載的《李斯諫逐客書》和《蘇厲給趙惠文王書》中的幾句話(“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此數寶者秦不生焉。”“代馬胡犬不東下,昆侖之玉不出,此三寶者亦非王有已。”)來看,早在春秋戰(zhàn)國至秦統(tǒng)一六國時,新疆的軟玉已從昆侖山北麓和田諸地源源不斷地輸向內地。尤其是密爾岱所產的軟玉塊度較大,常有上萬斤者。清時在烏沙克塔克臺地區(qū)有密爾岱產的棄玉三塊,大者萬斤,次者八千斤,又次者重達三千斤。故宮博物院珍寶館珍藏的“大禹治水玉山”原重一萬零七百多斤,這一迄今為止的最大玉件,即產自密爾岱。
和田玉分布於新疆莎車——塔什庫爾干、和田——於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裡的昆侖山脈北坡,共有九個產地。
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並含微量透輝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後呈脂狀光澤,和田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是顏色與質地純淨度。
和田玉的分類按和田玉的產出分,自古以來就分為山產和水產兩種。水產的稱為子玉,山產的叫寶蓋玉。當地采玉者則根據和田玉產出的不同情況,將其分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種:
山料又名山玉,或叫寶蓋玉,指產於山上的原生礦。山料的特點是塊度的大小不一,呈稜角狀,質量常不如子玉。
山流水是指原生礦石經風化崩落,並由河水搬運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其特點是距原生礦近,塊度較大,稜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
子玉(籽料)又名子兒玉,是指原生礦經剝蝕被流水搬運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點是塊度較小,常為卵形,表面光滑。因為長期搬運、沖刷、分選,所以子玉一般質量較好。
其主要品種有:
1)白玉:含透閃石95%以上,顏色潔白,質地純淨、細膩、光澤滋潤。為和田玉中優(yōu)質品種。
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質地純潔細膩含透閃石達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玉材,其經濟價值幾倍於白玉。
3)青白玉:質地與白玉無顯著區(qū)別,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綠色,為和田玉中三級玉材,經濟價值略次於白玉。
4)青玉:色淡青、青綠、灰白均稱青玉,顏色勻淨,質地細膩,含透閃石89%、陽起石6%。呈油脂狀光澤。
5)黃玉:基質為白玉,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根據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粟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等。色度濃重的密蠟黃、秋葵黃極罕見,其價值可抵羊脂白玉。
6)糖玉:氧化鐵滲入透閃石形成深淺不同的紅色皮殼,深紅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帶粉紅的稱“粉玉”。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構成雙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
7)墨玉:透閃石中夾石墨、磁鐵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夾黑色斑紋,依形命名為“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鬢”等。黑色斑濃重密集的稱純漆黑,價值高於其他墨玉品種。墨玉呈蠟狀光澤,因顏色不均不宜雕琢紋飾,多用於制成鑲嵌金銀絲的器皿。
8)碧玉:產於準葛爾玉礦,又稱天山碧玉。呈灰綠、深綠、墨綠色,以顏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差一檔。碧玉含透閃石85%以上,質地細膩,半透明,呈油脂光澤,為中檔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