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思想:
實驗教學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保證,各門功課都含概科學知識的傳授,科學技能的培養(yǎng),所以全校師生共同行動起來,共同完成學校的實驗教學任務。
具體措施:
一、證實驗課開課率100%:
1、 學校安排每周一節(jié)實驗課,不論是否有實驗,這節(jié)課均要求在實驗室上。
2、 學生自備實驗材料,科學教師準備材料、實驗員準備都要提前一天準備齊全。
3、 科學教師要提前三天向實驗員遞交實驗儀器準備報告,實驗周計劃表。
4、 班主任提前一天檢查學生實驗材料自備情況,以保證實驗課準時進行。
5、 實驗員在指定實驗內,將實驗用具準備齊全,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6、 任課實驗教師,及時組織學生填好實驗儀器借用記錄、損耗、維修、自制賠償記錄,學校定期檢查。
7、 不能完成指定教學任務的教師、實驗員、學生,責令其及時補上,否則記錄在月考核中。以保證實驗開課率達100%。
二、保證實驗儀器使用率達100%:
1、 全校各學科教師,凡是涉及實驗儀器有關內容,務必到實驗室借用,并填好記錄,保證每件儀器在各學科中發(fā)揮作用。
2、 數學學科,學校備有低中高年實驗動手材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實驗室上課或將儀器借出實驗室使用。
3、 每學期保證在各學科中,在各個階段的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儀器的教育功能,實現儀器使用率達100%的目標。
三、保證實驗室開放率達100%:
1、 每周五下午定為實驗室開放日,各班學生利用這個時間可以自由切用實驗儀器設備,但不允許拿出實驗室。
2、 全校3—6年各班選派2—3名優(yōu)秀的科學學習愛好者,在實驗室開放日,到實驗室進行實驗,有任課實驗教師負責輔導,答疑。
3、 實驗室開放目的是開發(fā)學生科學潛能,為各級各類科學競賽培養(yǎng)人才,保證實驗室開放率達100%。
在使用實驗儀器過程中,學生損壞,學生負責包賠;任課實驗教師損壞或丟失,任課教師負責賠償;不明損壞原因的或丟失的,由實驗員和科學教師共同賠償??傊?,未經允許不準將實驗儀器帶出實驗室。任課實驗教師和實驗員要加強對實驗儀器管理,確保學校實驗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高小學實驗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fā)展。
二、主要任務及目標
按國家教委頒布的教學大綱開齊開足實驗教學課程,實驗開出率達到90%以上,引導學生基本能親手完成各個實驗,形成一定實驗技能,培養(yǎng)科學的實踐,實驗,觀察能力。
三、具體工作措施
1、實驗室工作由校長及教導主任直接管理,實驗室設兼職管理員,即實驗員,具體管理實驗室工作。
2、實驗室管理員任務,目標;
(1)實驗員必須擬定科學教學計劃,各年級科學教學工作須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計劃、分組實驗計劃、演示實驗單、分組實驗單等表格。
(2)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必須準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方法,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應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并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教學;
(4)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后,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試驗記錄),并認真審閱,引導學生在實驗、觀察中養(yǎng)成科學的科學觀和相應的實驗能力;
(5)開學及時收取科學各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演示實驗計劃表》、《分組實驗計劃表》;期末按時收取《教學工作總結》、《演示實驗記錄表》、《分組實驗記錄》
(6)在實驗教學、教研方面,以全體科學任課教師為組,進行相應的科學教學與實驗教學研究,以不斷提高科學學科教師的教學與實驗能力。
3、材料歸檔
(1)每學期(學年)按時將各類材料分類裝訂后歸檔,并按時填寫相應試驗開出數、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guī)范,便于查閱;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量應答相應要求;
4、實驗室器材管理
實驗室管理人員除應管理好材料收發(fā)、入檔工作外,還應管理好實驗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實驗器材)的每日發(fā)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應發(fā)放,收回記錄及損壞,修理等相應記錄;
(2)作好相關實驗器材的申報,申購等工作;
(3)每周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并處理好實驗室,保管室的用電,設備,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發(fā)生。
5、其他相關工作
(1)作好與實驗室及實驗室管理相關的一系列工作;
(2)如有不足之處,工作中及時調節(jié)與補充,使之日臻完善。
小學科學學科本學年第二學期教研工作的重點是: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深化課程改革;圍繞課程實施中的顯現的實際問題的解決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專業(yè)指導與學術性、群眾性研討并行,面與點共進。
小學科學學科本學年第二學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進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guī)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和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一、加強課程建設,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要引導學校落實和執(zhí)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法、違規(guī)行為。
2、認真學習《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在讀懂、讀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組織教師開展專題性的學術研討。從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維度,指導教師開展深入探討,從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時代脈搏。
3、積極參與新教材的培訓。在參加市級培訓的基礎上,利用教研活動和平時的推磨聽課等機會開展教材章節(jié)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4、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fā)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點,如家鄉(xiāng)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xiāng)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教研工作對于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的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適時召開“學習學科課程標準,改進課堂教學”學術研討會,學好課程標準,把握課改方向,轉變教學行為,增強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3、繼續(xù)收集科學(自然)學科的教學設計典型案例及教學(片斷)實錄與評析,積極發(fā)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嚴格執(zhí)行學校課題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實行課題管理責任人制度,加強對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提高課題研究水平;
2、探索小學科學(自然)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四、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促進校本課程不斷發(fā)展
課程評價在課程體系中起著激勵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的作用。
1、不斷完善小學科學(自然)學科學生學業(yè)評價體系。對評價內容、評價形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逐步建立學生學業(yè)(學生成長)記錄袋,逐步實行質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逐步改變只關注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單一總結性的考核評價方式,著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關注個別差異,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2、加強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問題的研究,構建符合本地實際、促進教師和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小學科學學科本學年第二學期教研工作的重點是: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深化課程改革;圍繞課程實施中的顯現的實際問題的解決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專業(yè)指導與學術性、群眾性研討并行,面與點共進。
小學科學學科本學年第二學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進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guī)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和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一、加強課程建設,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要引導學校落實和執(zhí)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法、違規(guī)行為。
2、認真學習《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在讀懂、讀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組織教師開展專題性的學術研討。從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維度,指導教師開展深入探討,從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時代脈搏。
3、積極參與新教材的培訓。在參加市級培訓的基礎上,利用教研活動和平時的推磨聽課等機會開展教材章節(jié)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4、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fā)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點,如家鄉(xiāng)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xiāng)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教研工作對于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的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適時召開“學習學科課程標準,改進課堂教學”學術研討會,學好課程標準,把握課改方向,轉變教學行為,增強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3、繼續(xù)收集科學(自然)學科的教學設計典型案例及教學(片斷)實錄與評析,積極發(fā)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嚴格執(zhí)行學校課題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實行課題管理責任人制度,加強對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提高課題研究水平;
2、探索小學科學(自然)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四、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促進校本課程不斷發(fā)展
課程評價在課程體系中起著激勵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的作用。
1、不斷完善小學科學(自然)學科學生學業(yè)評價體系。對評價內容、評價形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逐步建立學生學業(yè)(學生成長)記錄袋,逐步實行質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逐步改變只關注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單一總結性的考核評價方式,著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關注個別差異,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2、加強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問題的研究,構建符合本地實際、促進教師和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