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莊子那個給混沌鑿七竅的故事到底是什么寓意
最佳答案
是說所有東西都應該順其自然,人為干涉只會越弄越糟。
倏和忽兩位大帝的名字都是轉(zhuǎn)瞬即逝的意思,而混沌是宇宙的君王。
故事: 南海北海有兩個帝,南海之帝曰倏,北海之帝曰忽。他們倆經(jīng)常在哪碰面呢?就是中央之地。中央之地的帝王叫什么呢?叫混沌。混沌就是一個大肉球,什么都沒開。混沌待倏和忽特別好,每次都熱情款待,好得不行。倏和忽就想報答混沌,說咱倆怎么報恩呢?二帝商量說,世間人皆有七竅,可以去賞五彩啊,聽至音啊,呼吸芳香啊?;煦邕@大肉球什么都沒有,咱倆為了讓他幸??鞓?,弄個大工程,每天給他開一竅。結果七日之后,七竅開而混沌死,就在七竅全開的時候,混沌死了。
其他回答 共 9 條
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體質(zhì)與活動的條件,很難將其他人的條件硬套在另一個人的身上;同樣地,每一個企業(yè)也有它不同的組織型態(tài)與資源,所有的管理制度、經(jīng)營策略都是無法套用的,只能通過學習,由經(jīng)營者謹慎地找出一個屬于自己的最佳經(jīng)營方式。
生活的方式雖有多種,但智者只采取適合自己的一種。 順其自然
人家本來形態(tài)是混沌,卻非要讓他和常人一樣有七竅,違背了自然生長的本性,當然就死了?。【褪钦f不要把自己的意念強加給別人,適用于自己的東西不一定適用于別人,說明什么形態(tài)都要回歸期本性,違背本性的做法是行不通滴~~~~
要順其自然,尊重客觀規(guī)律;而不是妄加干涉。
混沌的含義及其演變
混沌現(xiàn)象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普遍存在,如漂浮的云彩、飛騰的煙霧、急速的湍流、揣摸不透的股市等等。而描述這類現(xiàn)象的概念在東西方古已有之,這就是混沌(或渾沌)。 《易緯·乾鑿度》給混沌下了個定義:“混沌者,言萬物相混成而未相離。”也即“氣似質(zhì)具而未相離者謂之渾沌”??磥?,混沌是一種未經(jīng)分化的實在統(tǒng)一體,它蘊含萬物,由萬物相混而成,因而包含著種種差異,并有內(nèi)在地走向分化的可能。也就是說,混沌有混亂無序的一面,又內(nèi)在地包含著規(guī)則、有序的成分。公元前450年左右,莊子也曾說過: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莊子所說的倏、忽,就是迅速靈敏,混沌有無知愚昧的意思,分別代表三個皇帝,而混沌竟在中央。應當說,莊子說的是政治,隱喻的是哲學。因此,是莊子最早把混沌的思想引入政治學的研究之中。他的“中央之帝為混沌”的思想則是對人類行為的混沌性態(tài)的最早的描述。 一切只是一種存在,是一種不自知的存在。星辰還是在晶格中常旋的粒子,它們從不問自我的價值,自我的得失。天之心“混”,故可納億萬晨星而不以累;地之心“沌”,故可迎萬古來客二不以煩。 山海經(jīng)中有一則故事“給混沌開竅”:據(jù)傳,海底本有一“混沌”,發(fā)力無邊,四海龍王皆受其無限恩惠,卻無以為報。何故?因其心“混沌”;授意官爵,其心“混沌”;送以明珠,其心還是“混沌”。無奈,四海龍王只好給“混沌”開竅,一日一竅,七日后,“混沌”七竅皆開,然流血而死。緣其開竅前尚為“混沌”,開竅后即為“混蛋”了。 人之生于世者,本也只是一種存在,伴隨著人的成長一切不過是一種經(jīng)歷??蓢@者,人類多愿給自己開竅,那本已平靜、安寧的心起了驚濤,因此有了煩惱,因此有了哀傷,卻不過是為了一個美麗的肥皂泡。絞盡腦汁,去追求一我之得著比比皆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人類為了方便商品流通而以有特殊標記的紙為幣,卻因之而開始了各種游戲,人們玩得如癡如醉,為之而生,為之而死。酒、色、財、氣,此人生之四大關竅,四竅開者,則人將非人矣。若人皆非人,則人類豈可存在?然人心之傷,只能自傷,此傷為“混沌”可解。故,鄭板橋說:“難得糊涂”。其“真聰明也”。有一幅對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何以能容?唯其無肚;何以常笑?唯其無心。故,“混沌”者,“真人”也。 世間不存在完美,人類一手創(chuàng)造者美好,一手又在毀滅著美好。隨著工業(yè)的進步,臭氧層出現(xiàn)了空洞,隨著化學試劑的廣泛應用,人的頭發(fā)越長越少。因此,人類又開始吶喊:回歸自然。然而,真的能回歸于原始碼?人類又可以停步不前嗎?矛盾永遠存在,舊的矛盾消失,必有新的矛盾產(chǎn)生。一切事物的出現(xiàn)或消亡從長時間、整體性及概率來看,永遠都是好、壞參半。此本為混沌之自然法則。天地造萬物而不窮,混沌容天地而無虧。 (摘自《玄妙隨筆錄》) |
|
來自: 居有常業(yè)有恒 > 《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