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鳳翔“麻鞋見天子”后授左拾遺(從八品上),然后重返長安,直至貶官華州,這段時間杜甫一直在擔(dān)任官職,所以通稱“為官時期”。這與葉嘉瑩所指的第二階段基本相符。 第二階段, 該是收京以后重返長安一個時期的作品。這一階段,杜甫所作的七言律詩,可以分作兩部分來看:一部分是至喜之情,所做一些頌美之作;又一部分則是乾元元年春晚,杜甫自傷袞職無補,寸心多違,滿懷失意之心所作的一些傷感之作。 可以代表杜甫七律第二階段的作品,乃是屬于后一種的傷感之作。從這一部分作品,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杜甫一方面對于七律一體的運用,已經(jīng)達到了運轉(zhuǎn)隨心,極為自如的地步;而另一方面,種種憂患挫折的變化,也更為擴大而且加深了杜甫詩歌的感情的意境。 這種技巧與意境的同時演進與配合,使杜甫七言律詩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葉嘉瑩,1997, p28 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 鄭公樗散鬢成絲1,酒后常稱老畫師2。 萬里傷心嚴譴日3,百年垂死中興時4。 蒼惶已就長途往5,邂逅無端出餞遲6。 便與先生應(yīng)永訣7,九重泉路盡交期8。 [年代] 此詩當作于至德二年(757)冬,杜甫46 歲 [地點] 杜甫當時已重返長安,任左拾遺 [題解] 鄭虔,即鄭廣文,鄭虔曾任廣文館博士。十八是鄭的排行。稱排行而不是只呼其名,是一種親切而又客氣的稱呼。他是杜甫最好的朋友之一,大約比杜甫大十九歲,但兩人“忘形到爾汝”,就是說互相直接你我相稱,不用君、足下等尊稱。杜甫在詩《哭臺州鄭司戶蘇少監(jiān)》中說:“故舊誰憐我,平生鄭與蘇”,這里鄭即指鄭虔。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任命鄭虔為水部郎中,鄭虔稱?。L(fēng)疾),并與當時在靈武的唐王朝暗通消息。但是,這并未得到唐王朝的諒解。《資治通鑒》卷220記載:“至德二載十二月,陷賊官,六等定罪,三等者流貶”。鄭虔被定為三等罪,所以貶至臺州(今浙江臨海)。在杜詩中提到鄭虔時,全都稱為“司戶”,這應(yīng)該只是“司戶參軍”的簡稱。在元代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傳》中記載,鄭虔到臺州擔(dān)任的是司戶參軍一職。另外,根據(jù)《舊唐書?職官志三》以及《新唐書?百官四下》,唐制:府稱戶曹參軍,州稱司戶參軍,縣稱司戶。這也可證明在臺州應(yīng)為司戶參軍。司戶參軍的職責(zé)是掌管戶籍賦稅、倉庫收納等事務(wù)。 闕:缺。 【注釋】 1 公,對鄭虔尊稱。杜甫在詩中多次稱鄭虔為鄭公,例如“鄭公縱得歸,老病不識路”(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這一方面是出于鄭虔年長的緣故,更主要的是杜甫對鄭虔的尊重。 樗(音出),即臭椿。樗散二字皆出自《莊子》。 樗,見于《莊子?逍遙游》:惠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途,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散,見于《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見大櫟樹,曰:“散木也,以為舟則沈,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蠢,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杜甫根據(jù)莊子詞義創(chuàng)造“樗散”一詞, 后來也有人用這個詞,如中唐歐陽詹有《寓興》:“桃李有奇質(zhì),樗散無妙姿?!?/span> 先生指出:樗散“言鄭才不合世用”。這個解釋是對的,但我以為在這里杜甫重點不是為鄭虔抱怨屈才,才未盡其用,而是在于樗散的“無用”。因為無用,所以也就不會為害朝廷。杜甫在此實際上是為鄭虔所遭受的嚴譴叫屈。 鬢成絲:絲指蠶絲,鬢成絲即鬢發(fā)變白。 2 鄭虔善畫。據(jù)元代辛文房著《唐才子傳》記載:鄭虔,好琴酒篇詠,善圖山水。能書,苦無紙,于慈恩寺貯柿葉數(shù)屋,遂日就書殆遍。嘗自寫其詩并畫,表獻之,玄宗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span> 老畫師:據(jù)先生考證, 唐代風(fēng)氣,輕視畫師。所以這里的“常稱老畫師”其實是牢騷話。 3 萬里,距長安萬里之地,杜詩中的“天邊”、“天涯”之意也與此類似,總之是指距長安(有時或為洛陽)很遠的地方。這里指臺州。嚴譴,嚴厲的處罰。從此可以看出杜甫認為處罰太重。 4 百年:人的一生,終身。語出《莊子?盜跖》: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百年一詞在現(xiàn)存杜詩中共用過22 次,例如《中夜》:“長為萬里客,有愧百年身”等。 蕭注:垂死含兩層意:一則虔年已老,眼看要死,再則遭貶,更足以速其死。 當時兩京收復(fù),故曰中興時。中字讀去聲。 5 蒼惶:即倉皇或倉惶,匆忙慌張。就,意為“向”,古時常有這種用法,例如《莊子?大宗師》:不知就先,不知就后。 6 邂逅,不期而遇,語出《詩?唐風(fēng)?綢繆》:“今夕何夕,見此邂逅”。邂逅 無端:遇到意想不到的事。出餞:餞行。 7 便:就此,這種用法亦見“不忍便永訣”(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說“便”在此是“縱使、即使”的意思,恐非。一來,杜詩之中詠及“便”字20次左右,意思都是“就”和“便利、方便”,未發(fā)現(xiàn)詩中別處有“縱使”的意思; 二來“便”作為“縱使、即使”解,在《王力古漢語詞典》等權(quán)威詞典中均未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的《漢典》在“便”字有“縱使、即使”字意解釋,并給了一個例句如下:“休道司馬懿、張郃,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哉!”(《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成書于明代,這暗示著《漢典》未能找到比明代更找的例句。換句話說,“便”字作“縱使”解,或許在唐朝時還沒有出現(xiàn)。 永訣:永遠的訣別。鄭虔果然卒于臺州,再也未能與杜甫相見。 8 九重泉:黃泉,即死后葬于地下。盡:努力完成、實現(xiàn)。交期一詞亦見于“交期余潦倒,材力爾精靈”(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凡三十韻), 本義是相互交往的時候,這里主要指相交、會面。九重泉路盡交期,謂黃泉路上相逢。 這兩句是說,我只好就在這里與您作別,這恐怕就是永別了,以后我們只能設(shè)法在黃泉之下相見吧。 臘日 臘日常年暖尚遙, 今年臘日凍全消1。 侵陵雪色還萱草2,漏泄春光有柳條3。 縱酒欲謀良夜醉4,還家初散紫宸朝5。 口脂面藥隨恩澤6,翠管銀罌下九霄7。 [年代] 此詩當作于至德二年(757)十二月,杜甫46歲 [地點] 杜甫當時已重返長安,任左拾遺 [題解] 臘日,古時歲終祭祀的日子,一般指臘八。明朝趙大綱《杜律測旨》:唐以大寒后辰日為臘。 【注釋】 1 這兩句詩可以與“今朝臘月春意動”(十三首?其一)參看。“臘日常年”和“今年臘日”用字多有重復(fù),這在唐詩中常見,但到了宋朝就被認為是 “詩病”而盡量避免了。 杜甫多首詩中都寫到了在臘月氣溫就已經(jīng)比較高,出現(xiàn)了春色。這可能不是偶然的。根據(jù)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7:隋唐時代(公元581—907 年)中,在第七世紀中期,氣候變得和暖了。公元650 年、669 年和678 年的冬季,國都長安無冰無雪。八世紀初和九世紀的初和中期,西安的皇宮里和南郊的曲池都種有梅花,而且還種有柑桔。 2 該句直說就是萱草侵陵雪色,意為萱草在一片雪色中已經(jīng)破土而出了。 還(音環(huán)),意為重回。萱草,別名忘憂草,俗稱黃花菜,為百合科萱草屬。 萱草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有地下球莖?;ù簏S色,花冠呈漏半狀,共六瓣,每逢春天自叢生的地下而出。 3 指柳葉首先透露春天到來的信息。 泄漏春光(或作春光泄漏)已經(jīng)成為成語8。此外,還有尋花問柳、指揮若定、弱不禁風(fēng)等成語也出自杜甫七律,見后。 4 這句直說即為“欲謀良夜縱酒醉”,打算在晚上一醉方休。良夜:長夜?!逗鬂h書?祭遵傳》:良夜乃罷。 5 《長安志》:宣政殿北曰紫宸門,內(nèi)有紫宸殿,即內(nèi)衙之正殿。這句寫的就是從紫宸殿“退食”下班回家。 6 朱瀚:口脂面藥,以御寒凍。 隨恩澤,指皇帝所賜。唐朝武平一《景龍文館記》記載:帝于苑中,召近臣 賜臘,晚自北門入于內(nèi)殿,賜食,加口脂、臘脂。 7 張遠注:翠管銀罌,指所盛之器。 罌:本意為大腹小口的瓦器,泛指小口大腹的瓶。下九霄,指來自皇宮所賜,意同上句的“隨恩澤”。 顧注:臘祭自應(yīng)會飲,況當恩澤下頒之日,下四用倒插(即倒敘),乃歸重感恩意。若先將口脂、翠管作聯(lián),散朝、縱酒作結(jié),便覺板實少致。 這兩句中,翠管銀罌指代口脂面藥,下九霄即為隨恩澤,頗有“合掌”之嫌。 (“合掌”指在一聯(lián)之中的上下兩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不過,這在唐朝不算。 8 杜甫還有很多詩句成為成語,據(jù)莫礪鋒先生在《杜甫評傳》中統(tǒng)計,還有如下一些: “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歷歷) ——歷歷在目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可嘆)——白云蒼狗 “冰雪凈聰明”(送樊二十二侍御赴漢中判官)——冰雪聰明 “將軍下筆開生面”(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別開生面 “明眸皓齒今何在”(哀江頭) ——明眸皓齒 “炙手可熱勢絕倫”(麗人行) ——炙手可熱 “意匠慘淡經(jīng)營中”(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慘淡經(jīng)營 “翻手作云覆手雨”(貧交行) ——翻云覆雨 問題,到了宋朝才被認為是作詩的大忌。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五夜漏聲催曉箭1,九重春色醉仙桃2。 旌旗日暖龍蛇動3,宮殿風(fēng)微燕雀高4。 朝罷香煙攜滿袖5,詩成珠玉在揮毫6。 欲知世掌絲綸美7,池上于今有鳳毛8。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已重返長安,任左拾遺 [題解] 奉:敬辭,例如現(xiàn)在說的奉陪。 本詩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安史之亂剛剛結(jié)束不久,唐肅宗于前一年農(nóng)歷十月返回 長安,百廢待興,朝廷威儀正在恢復(fù)。中書舍人(正五品上)賈至在早朝以后作了一首七律(見本詩附錄),描寫朝中氣象,并給中書、門下兩省9 的同事看。所以有人做詩奉和,但并不同韻。和,在這里念“賀”。清朝吳喬說:“意如答問而不同韻者,謂之和詩”(《答萬季埜詩問》)。用相同的韻(稱為“次韻”)和詩,直到晚唐皮日休、陸龜蒙時才出現(xiàn)。 流傳至今的除了這首詩以外,還有王維和岑參兩人的作品。在當時,五言詩是主體,七律剛剛開始流行,創(chuàng)作的人不多,作品也很少。這一下子涌現(xiàn)出來多首七律,影響很大,迅速傳遍長安士人,對七律的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是七律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 另外,這類描寫宮廷威儀的詩,被稱為“朝省詩”。 大明宮位于當時長安城北的禁苑中,初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634 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他父親李淵修建的夏宮。工程未完,李淵已故。遂于貞觀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宮。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三里,南北五里,略呈楔形。 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此外,有別殿、亭、觀等三十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 年)以后,大明宮成為朝政活動的中心。唐大明宮遺址位于陜西西安火車站北約多的龍首塬上。 【注釋】 《杜律演義》:初聯(lián),早朝之候;次聯(lián),大明宮景;三聯(lián),言退朝作詩,稱賈至之才;結(jié)聯(lián),言父子繼美,切舍人之事。 1 五夜,即五更。邵注:夜以五為節(jié),起于甲,止于戊,又謂之五更。 9 唐朝時中書、門下兩省關(guān)系密切,聯(lián)系緊密,其共同的職責(zé)類似于現(xiàn)在的辦公廳或秘書處。 漏聲:古代用滴水計時工具滴漏發(fā)出的滴水聲。 催曉箭,意同曉箭催。曉,拂曉。箭,指漏壺中用于計時的箭狀物,見于殷夔所著《刻漏法》:鑄金為司晨,具衣冠,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別天時早晚。 2 九重:宮門,語出《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朱注:春色之濃,桃紅如醉,以在禁中,故曰仙桃,非用王母事也。 3 龍蛇:旌旗上所畫的圖形?!吨芏Y?春官?司常》:析羽為旌,交龍為旂,熊虎為旗,龜蛇為旐。按,旂同“旗”,旐也是一種旗幟。 4 以旗上所畫龍蛇對風(fēng)中真實的燕雀,為借對,亦稱假對。古代的一些詩評家對本詩評價不高,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這里所寫的燕雀都是小鳥,被認為在朝省詩中顯得不夠大氣。不過,蘇東坡對該聯(lián)頗為稱賞。 5 香煙,來自宮中的香爐之煙?!缎绿茣?/span>?儀衛(wèi)志》:凡朝日,殿上設(shè)黼扆、躡席、熏爐、香案。南朝梁詩人何遜也寫有“還飄袖里香”(搖扇聯(lián)句)。 6 珠玉比喻詩歌文章文采飛揚,例如梁簡文帝《答新渝侯書》:“風(fēng)云吐于行間,珠玉生于字里”,又如杜甫七律“自得隋珠覺夜明”(酬郭十五受判官)。 7 世掌:世代執(zhí)掌。這里指賈至父子都擔(dān)任中書舍人這個職務(wù)。根據(jù)《新唐書》卷132:賈曾,景云中擢,開元中復(fù)拜中書舍人。子至,字幼鄰,從玄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誥。帝傳位,至當撰冊,既進藁,帝曰:“昔先天誥命,乃父為之辭,今茲命冊,又爾為之,兩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謂繼美矣?!?/span> 絲綸:語出《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孔穎達《疏》:“王言初出微細如絲,及其出于外,言更漸大如綸也。” 綸:粗繩。絲綸后來專指詔書,意指帝王的一句微言也會有很大影響和作用。 8 池即鳳凰池。鳳凰池是禁苑中池沼,借指中書省?!稌x書?茍勖傳》:(荀)勖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及失之。甚罔罔悵恨?;蛴匈R之者,勖曰:“奪我鳳凰池,諸君賀我邪!”,所以后來常用鳳凰池指代中書省。 “鳳毛”,典出南北朝時期沈約所著《宋書》10:謝鳳子超宗,有文詞,作《殷淑妃誄》,帝大嗟賞,謂謝莊曰:“超宗殊有鳳毛”?;实壑苑Q贊謝超宗很有“鳳毛”,是因為他的父親名字叫“謝鳳”,意思是說,謝超宗之所以“有文詞”,是繼承于他的父親的緣故。在這里,因為賈至擔(dān)任的中書舍人就是他父親以前的職務(wù),所以用“鳳毛”來稱贊賈至,是很貼切的。 附錄:賈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10《宋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準首尾六十年的史實,不是記敘趙匡胤所創(chuàng)立的宋朝。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門日射黃金牓1,春殿晴曛赤羽旗2。 宮草微微承委佩3,爐煙細細駐游絲4。 云近蓬萊常五色5,雪殘鳷鵲亦多時6。 侍臣緩步歸青瑣7,退食從容出每遲8。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已重返長安,任左拾遺 [題解] 《唐會要》:宣政殿,在含元殿后,即正衙殿也?!短屏洹罚涸谛T內(nèi), 殿東有東門上閣門。殿西有西上閣門。東上閣門,門下省在焉。西上閣門,中書 省在焉。 三省之中的中書、門下兩省,其辦公地址就在早朝宮殿的東西兩側(cè),故又稱 兩掖。杜甫當時為左拾遺,屬門下省,在宣政殿東。古代所有宮殿都是坐北朝南 的,所以杜甫退朝出殿后,左轉(zhuǎn)向東走,回他所屬的門下省, 這就是“出左掖”。 【注釋】 1 天門,即天子之門、皇宮之門,語出《道德經(jīng)》第10 章:天門開闔,能為 雌乎。 牓,通“榜”,匾額。顧注:日射牓,則金益黃。 這句直說便是;日射天門黃金牓,即太陽光照在宮門的金色匾額上。 2 曛,本義為日落時的余光,例如“山木蒼蒼落日曛”(示獠奴阿段)。這里使 用“曛”字是很有講究的,切題中“晚”字。 通常認為,是題中的“晚”指末 句的“出每遲”,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這里,“曛”字明確地指出了已經(jīng)是黃昏 時分。唐朝當時上朝早,下班也早。據(jù)考證,一般唐朝官員的下班時間大約在下 午三點左右(這時候的陽光還不能稱為“曛”), 所以黃昏時分才下班就算晚了。 本詩中提到了“雪殘”,估計這是早春時節(jié),所以黃昏大約在下午五點許。 赤羽,即指古代傳說中的祥瑞動物“朱雀”, 與青龍、白虎和玄武(黑色的 龜蛇,武是龜蛇之意)并稱“四靈”。 古時朱雀常被畫在旗幟(特別是軍旗)上。 3 委佩:本意指俯身行禮時佩飾拖垂至地。語出《禮記?曲禮下》:立則磬折 垂佩,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鄭玄注:君臣俯仰之節(jié),倚謂附 于身,小俯則垂,大俯則委于地。這里所說“委于地”之物,即垂地的佩帶。 第29 頁 共 214 頁 29 4 室內(nèi)無風(fēng)則煙不動,故稱為“駐”,可參看“麒麟不動爐煙上”。這句寫淡淡 煙氣裊裊飄動,如游絲狀。 5 五色(一作好色),指五色祥云。蓬萊,指大明宮,見《唐會要》:貞觀間營 永安宮,后改為蓬萊宮。咸亨初,改為含元殿,又改為大明宮。 6 仇注:杜詩用殘字,多作余字解。 鳷(音支)鵲,松鴉的舊稱。這里的鳷鵲指漢宮觀名。司馬相如的《上林賦》 中寫道:“過鳷鵲 ,望露寒,下棠棃,息宜春”。三國時期的張揖指出:“此四觀, 武帝建元中作,在(長安)云陽甘泉宮外”(《昭陽文選》卷8 郭璞注)。唐朝時, 漢長安城大致規(guī)模仍在。李乂的《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yīng)制》就描寫了唐高宗 君臣到漢代所建的未央宮肆覽,且置宴于此。所以鳷鵲觀當時可能仍然存在。初 唐駱賓王也寫曾道“復(fù)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臺”(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7 侍臣,杜甫自指。青瑣:皇宮門窗上的青色連環(huán)花紋裝飾,見《漢書注》: 青瑣,刻為連瑣文,以青涂之。在杜詩里“青瑣”一般指代他擔(dān)任左拾遺的門下 省。 8 退食,義同于今日之下班。“退食”語出《詩經(jīng)?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 蛇委蛇。朱熹《詩集傳》: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自公門而出也。 《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中的委蛇即逶迤(音wēi yí), 指人時是說明從容的樣子,例如“君子強逶迤”(九日寄岑參)。所以這兩句中的 緩步、從容也是暗合古意的11。 陳貽焮:老杜經(jīng)常到大明宮后面的宣政殿上朝,早出晚歸,雖然辛苦,但很 得意。這首詩就是這種躊躇滿志心情的表露。又,在這種情緒支配下,老杜同時 前后還寫了好幾首興致頗高的榮遇詩。 紫宸殿退朝口號 戶外昭容紫袖垂1,雙瞻御座引朝儀2。 香飄合殿春風(fēng)轉(zhuǎn)3,花覆千官淑景移4。 晝漏希聞高閣報, 天顏有喜近臣知5。 宮中每出歸東省6,會送夔龍集鳳池7。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歲 11 不過,在很多人熟悉的毛澤東七律《長征》的“五嶺逶迤騰細浪”中,逶迤是其另外一個意 思即曲折蜿蜒,在杜甫七律《秋興八首》“昆吾御宿自逶迤”句中的逶迤二字也是這個含義。 第30 頁 共 214 頁 30 [地點] 杜甫當時已重返長安,任左拾遺 [題解] 宸(音辰),意為宮殿?!短屏洹罚鹤襄返睿磧?nèi)朝正殿也。 口號,隨口號吟,同“口占”。 【注釋】 1 《新唐書?后妃上》:昭儀、昭容…各一人,為九嬪,正二品。 唐朝三品以上才能穿紫色衣服,稱“三品衣紫飾金魚袋”。唐詩中常見“紫 袍金帶不須夸”(歸處訥《代村婦詠邊將》)、“犀帶金魚束紫袍”(元稹《自責(zé)》)、 “白人宜著紫衣裳”( 王涯《宮詞》)、“御前新賜紫羅襦”(王建《宮詞》)等句。 這一習(xí)慣一直到五代十國還有。 2 雙瞻,分成兩行。引朝儀:昭容引導(dǎo)百官朝拜皇帝。 3 合,在此的意思是全,這種用法亦見于我們常說的“合家歡樂”等詞。合殿: 指全殿。有時“合殿”也指宮殿,例如沈佺期詩“合殿春應(yīng)早”(立春日內(nèi)出彩 花應(yīng)制)。 宮殿很大,所以在殿內(nèi)感到“春風(fēng)轉(zhuǎn)”。春風(fēng)也帶來了花的飄香。 4 從花覆千官的“覆”字來看,當時宮中花長的很高,或擺放的位置較高。杜 詩“退朝花底散”(晚出左掖)可證。另外,在形容眾官員時,一般“百官”一 詞較為常用,而這里選用的“千官”二字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唐朝參加 早朝的官員人數(shù)較多,據(jù)考證可能有近千人。其他杜詩中也多次提到“千官”, 例如杜甫“千官列雁行”(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等;二是可能因為在《荀 子?正論篇第十八》有:“古者天子千官,諸侯百官”一說,所以稱為“千官”。 淑:美好、美麗。淑景,這里指花的影子。 吳論:香隨風(fēng)轉(zhuǎn),言殿字之寬。花下影移,言奏對之久。胡應(yīng)麟:杜詩壯而 秾麗者,“香飄合殿春風(fēng)轉(zhuǎn),花覆千宮淑景移”(《詩藪》內(nèi)編卷5)。 需要指出的是:第三句中“合”字在古代可作為量詞,見《漢書》:“十合為 升,為斗”,這種含義的“合”發(fā)音為“葛”。合與下句的千相對,正如杜甫 后來以“尋?!睂Α捌呤保彩且环N借對。 5 晝,白天。漏,漏壺的簡稱,古代滴水計時的儀器。高閣,見《長安志》: “含元殿,東南有翔鸞閣,西南有棲鳳閣?!秉S生12注:高閣在禁中,宮女司漏, 遞相傳報。 天,天子。據(jù)《資治通鑒》卷192 記載: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詔令: “自今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上入閣議事,皆命諫官隨之,有失輒諫。”又詔:“每 宰相入內(nèi)平章大計,必使諫官隨之,與聞?wù)?。”當時杜甫為諫官(左拾遺)。所 以稱為近臣。 吳論:禁庭深邃,故晝漏罕聞,待高閣之報。諫官侍班,故天顏有喜,而近 12 黃生:清初著名杜詩注家,著有《杜詩說》十二卷,于康熙丙子年(1696)刊行。 第31 頁 共 214 頁 31 臣先知。 6 歸東?。夯貙m殿東面的門下省,杜甫所任的左拾遺屬門下省。 7 會送,百官一起相送。夔(音奎)、龍為舜二臣名,在此喻宰相。當時擔(dān)任 宰相職務(wù)的同時有張鎬、崔圓、李麟。 鳳池即鳳凰池,在此借指中書省。語出《晉書?茍勖傳》:(荀)勖久在中書, 專管機事。及失之。甚罔罔悵恨。或有賀之者,勖曰:“奪我鳳凰池,君賀我 邪!” 題省中壁 掖垣竹埤梧十尋1,洞門對霤常陰陰2。 落花游絲白日靜3,鳴鳩乳燕青春深4。 腐儒衰晚謬通籍5,退食遲回違寸心6。 袞職曾無一字補7,許身愧比雙南金8。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已重返長安,任左拾遺 [題解] 省中壁:即中書門下兩省的院墻。題壁詩歷史悠久,始于兩漢,南北朝 時漸多,至唐代,題壁詩驟增,開始形成一種風(fēng)氣。 仇注:公年四十六始拜拾遺,時已晚矣,乃遲回一官,未盡言責(zé),徒違素心 耳。職無補而身有愧,乃題于院壁以自警。 【注釋】 1 掖垣,指三省之中的中書、門下兩省,因為其辦公地址就在早朝宮殿的東西 兩側(cè),故又稱兩掖。埤(音辟)。蔡夢弼注:掖乃省中左右掖。垣、埤皆墻也, 高曰垣,低曰埤。 張綖注:竹埤謂掖垣之上,以竹編為儲胥(即柵欄或藩籬),若城埤然。 梧,梧桐樹。尋:古時八尺為一尋, 此處十尋是形容梧桐很高。 2 霤發(fā)音為“留”?!墩f文》:霤,屋水流也。也有人認為指承霤或霤槽,即指 屋檐的接水長槽,見于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 在這里的“洞”字用來形容門,意思近似于重、深,而并非山洞之意。洞門 即園門重重相對?!稘h書?佞幸傳》有“重殿洞門”一說。另外,杜甫詩“洞門 盡徐步,深院果幽期”(大云寺贊公房四首?其一)也可證,其中的“洞門”和 “深院”都是描寫同一處的。常陰陰:形容陰森狀。 第32 頁 共 214 頁 32 3 游絲:春天空中漂浮的樹上蟲子所吐的細絲。 4 鳩:鳩鴿科鳥名,例如斑鳩。鳴鳩一語曾見我國最早的歷書《夏小正》:“季 春之月,鳴鳩拂其羽?!奔敬杭茨捍骸⑼泶?。乳燕:雛燕、幼燕。 青春:指春天,青在此指春之青綠色。亦見“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青春深指 時已暮春,顏色深綠。 5 腐儒:迂腐的儒生,杜甫自指,語出《史記?黥布傳》:高帝曰:“為天下安 事腐儒”。衰晚:體衰年老。 謬,本意是指錯誤,用作謙辭,例如稱別人的稱贊為“謬贊”。通籍:漢朝 時,在籍(約二尺長的竹片)上寫姓名、年齡、身份等,掛在皇宮門外,以備出 入時查對。“通籍”即記名于門籍,可以進出宮門。后來就稱作官為“通籍”,意 謂朝中已有了名籍。例如曾國藩遺囑寫道: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另外, 通字還可以當量詞用,作遍、次解(例如“一通”等),與下句的“寸”對仗, 是借對。 6 退食,義同于今日之下班。“退食”語出《詩經(jīng)?召南?羔羊》:退食自公。 朱熹《詩集傳》: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自公門而出也。 邊連寶:公時必欲有所論奏,而知其無益,欲默然而心又不安,故退食之際, 遲回不覺,但覺寸心相違也。 7 袞(音滾)職指天子,見《詩經(jīng)?大雅?烝民》:“袞職有闕,唯仲山甫補之?!?/span> 大意是:天子(周宣王)有沒盡職之處,只有仲山甫(大臣之名)來進行彌補。 曾無一字補:對皇帝連一個字的補闕都沒有做到,意同“未有涓埃答圣朝” (野望),實際上是嘆無法有所作為。杜甫是很想能夠為朝廷、國家做些事的(致 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自我激勵型(self-motivated) 人才。 8 雙南金一詞見西晉張載的《擬四愁》詩:“美人贈我綠綺琴,何以報之雙南 金?!?/span> 美人一詞在張載的詩中可能是指美女,不過在古代的語境中,美人也常常可 以用來指皇帝。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里有一句:“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 這里的美人指的就是皇帝。 許身,猶自許。南金:南方之金,通常認為是銅。 這句的大意是:杜甫接受了左拾遺的官職(類似美人贈我綠綺琴),自許能 像雙南金回報美人一樣報答朝廷,但是慚愧未能做到。 第33 頁 共 214 頁 33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雀啄江頭黃柳花1,??鸂鶒滿晴沙2。 自知白發(fā)非春事, 且盡芳樽戀物華3。 近侍即今難浪跡4,此身那得更無家。 丈人才力猶強健, 豈傍青門學(xué)種瓜5。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已重返長安,任左拾遺 [題解]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東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當時京 都長安的第一勝地。 八是鄭的排行。稱排行而不是只呼其名,是一種親切而又客氣的稱呼。 有人認為鄭的名字是“丈”,同時猜測鄭擔(dān)任史官。南史指春秋時齊國有史 官南史氏,因其人能直書史實,這里用以來稱美“鄭丈”。 不過,這種說法恐怕是有問題的。丈其實是對長輩的尊稱,即詩中的“丈人”。 這種用法也見于杜甫的另外一個詩題《承沈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阻雨未遂馳賀, 奉寄此詩》。該詩題中的“沈八丈東美”就是初唐著名詩人沈佺期的兒子沈東美, 而不是所謂“沈丈”。因為沈佺期和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朋友和同事,所以沈東 美就比杜甫高了一輩,所以稱他為“丈”。 鄭的名字可能就是“南史”,唐朝時還有別人名為“南史”(例如張南史,見 《全唐詩》)。鄭南史,其人不詳。 【注釋】 1 顧注:柳始生嫩蕊,其色黃,故曰黃柳。未葉而先花,故雀啄之。這里的黃 柳花應(yīng)該就是杜甫《臘日》“漏泄春光有柳條”句中漏泄春光之物,以及李白所 指的“柳色黃金嫩”(宮中行樂詞?其二)。 2 據(jù)《資治通鑒》卷221 記載:“上(唐玄宗)嘗遣宦官詣江南取??、鸂鶒 等,欲置苑中,使者所至煩擾”。后來玄宗納諫,“縱散其鳥”。杜甫所見或許就 是這些鳥的野外后代。 (音交精),即池鷺13 。池鷺體型略小,約半米高,翼白 色,身體具褐色縱紋。 鸂鶒(音西翅),也可讀成“欺翅”。據(jù)記載:鸂鶒似鴛鴦而略大, 因毛色多 紫,故又名紫鴛鴦。是一種長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的水鳥,經(jīng)常雌雄相隨,喜歡共 宿,也愛同飛并游。但是,《中國動物志》上除了鴛鴦以外并沒有另一物種稱為 13 圖片來源 池鷺:維基百科 第34 頁 共 214 頁 34 紫鴛鴦或鸂鶒,鴛鴦也沒有亞種。從古詩文中對鸂鶒的描寫來看,它可能是澤鳧 (一說為溪鴨,但《中國動物志》中并未有該物種)。 杜甫有專門詠鸂鶒的詩,在其他杜詩中亦有四次提到,例如《卜居》中“一 雙鸂鶒對沉浮”??梢婜狔愒诋敃r很常見。 3 白發(fā)非春事,意即歐陽修所謂“青春固非老者事”(青州書事)。芳樽:精致 的酒器,這里指酒杯。物華:萬物的精華,指自然景色。 4 近侍:杜甫自指。據(jù)《資治通鑒》卷192記載:貞觀元年(627 年),唐太宗 詔令:“自今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上入閣議事,皆命諫官隨之,有失輒諫?!庇衷t: “每宰相入內(nèi)平章大計,必使諫官隨之,與聞?wù)隆!碑敃r杜甫為諫官(左拾遺)。 所以可稱為近侍。 難浪跡:難以辭官不做,浪跡江湖,原因即下句的“此身那得更無家”。杜 甫曾有詩“笑為妻子累”(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君兩閣老五十韻),說的 也是同一個意思。 5 傍,在…之旁。丈人,指鄭南史。才力:才學(xué)精力。 仇注:春事物華,即指江頭花鳥。白發(fā)自憐,清樽聊遣,公蓋對境而興闌矣。 官居近侍,既難浮沉浪跡,回念此身,更無家計可資。見尸位不可,去官不能, 進退兩難也。鄭丈必有歸隱之語。故稱其才力猶強,不當學(xué)邵平之種瓜。 這里“青門種瓜”,用西漢隱士邵平的典故,見《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城東出南頭一門曰霸城門,民見門色青,名曰青城門,或曰青門,門外舊出 佳瓜,廣陵人邵平種瓜青門外。 曲江二首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已重返長安,任左拾遺 [題解]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東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當時京 都長安的第一勝地。 (一) 一片花飛減卻春1,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2。 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3,莫厭傷多酒入唇4。 江上小堂巢翡翠5,苑邊高塚臥麒麟6。 細推物理須行樂7,何用浮名絆此身8。 【注釋】 1 卻在此是助詞,用在動詞“減”后面,相當于“掉”、“去”。類似的用法如冷卻、忘卻等。 《社臆》:飛一片而春色減,語奇而意深。 2 元代詩人方回:起二句絕妙。一片花飛且不可,而況于萬點乎?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七》中的詩句“不是愛花即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可以與本詩首聯(lián)互相參看。 3 欲盡:將盡,亦見于杜甫其他詩中,如《閬山歌》“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闕題》“只緣春欲盡,留著伴梨花”。經(jīng)眼,猶過目。 4 厭,在這里是因飲用過多而厭足的意思。傷多酒,過多之酒,即超過正常量的酒。 七律一般每句在上四下三處讀斷,但此二句為上五下二句法,即在花字、酒字處讀斷。這種句法亦見于杜甫其他七律,例如“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宿府)。 清朝蔣弱六指出:只一落花,連寫三句,極反復(fù)層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絕。 5 翡翠:翠鳥。巢翡翠:翠鳥在此作巢。這里是指江上小堂已很荒涼。 在本句處,仇引庾信詩:“翡翠本微物,知愛巢高堂”加以注釋。不過,查《庾信全集》(來源:靈石島古詩庫www.lingshidao.com/gushi/yuxin.htm),未見該句。看來,杜甫此處并非用典,而是創(chuàng)語。 6 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塚,同“冢”,即墳?zāi)?。麒麟指石麒麟,見漢朝劉歆著《西京雜記》:五柞宮西青梧觀前,有三梧桐樹,足下有石麒麟二枚,云是始皇墓物。 蕭注:安史之亂,曲江建筑多被毀,公卿多被殺。小堂無主,故翡翠來巢;高塚絕后,故石獸仆臥。杜甫往往用麗句寫荒涼,這也是一例。 7 推,尋求、探索。物理:指事物盛衰變化之理。 8 王嗣奭:名乃名位之名,官居拾遺,而不能盡職,特浮名耳。后人亦多用此說。不過,唐朝當時飲酒行樂成風(fēng),而且還公然攜妓,這在杜甫詩中都有記載,可見官居拾遺與行樂并不矛盾,不足以“絆此身”。我以為,所謂浮名是指通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而獲得的“千秋萬歲名”。杜甫后來也曾說過“致君堯舜焉肯朽”(可嘆),可為旁證。何用浮名絆此身,即所謂“名垂萬古知何用” (醉時歌)。 清代徐而庵云:“詩作流連光景語,其意甚于痛哭!”又云:“此不是公曠達,是極傷懷處。大率看公詩,另要一副心肝、一雙眼睛待他,才是”(《說唐詩》)。 此說恐怕是先入為主,不免以一個模式來看杜甫之嫌。 女士指出:讀此二句詩,當細味其“須行樂”之“須”字,及“何用浮榮”之“何用”二字,其中有多少含蘊,有多少悲慨。這種要將一切都放下而無所顧戀的,但求行樂的聲吻,正由于杜甫一切都無法放下,而又無可奈何的一份沉哀深痛。后世淺識之人,乃竟真以“行樂”目之。 女士所說不無道理,不過,似筆者這等不肯深沉之人,還是甘以“淺識之人”自居。 (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1,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2,人生七十古來稀3。 穿花蛺蝶深深見4,點水蜻蜓款款飛5。 傳語風(fēng)光共流轉(zhuǎn), 暫時相賞莫相違6。 【注釋】 1 朝回,即前詩中所說的退食(退朝下班回家)。典:典當。 仇注:朝回典衣,貧也。典現(xiàn)在春衣,貧甚矣,且日日典衣,貧益甚矣。 2 行處:指隨便行走到哪里,即隨處、到處。行,在這里念“型”。 3 該句極為流行,已成俗語。這里借“尋?!钡牧硪辉~義(古代八尺成為尋, 尋的一倍稱為常)來對“七十”這一數(shù)詞,所以稱為借對。 4 蛺(音夾)蝶:蝴蝶。 蕭注:蛺蝶,即蝴蝶。不用蝴字,是平仄關(guān)系。但是筆者遍查杜詩,從來不 見用“蝴蝶”二字,都是用“蛺蝶”。也許在唐朝時,蝴蝶多被叫作蛺蝶14。 見同現(xiàn)。深深現(xiàn):忽隱忽現(xiàn),因為蝶身就有花紋,所以在花叢中時隱時現(xiàn)。 5 款款:指行動慢慢地,例如款款而行。款款飛,即緩緩飛,從容的樣子。蜻 蜓點水是因為產(chǎn)卵的需要。 6 蕭注:二句用擬人法。傳語,猶傳告。共流轉(zhuǎn),猶共盤桓。莫相違,不要拋 人而去。即“花飛有底急?老去愿春遲”(可惜)意。 14 現(xiàn)在所稱的蛺蝶,只是蝴蝶中的一類,歸蛺蝶科,前足短小,觸角錘狀,成蟲赤黃色,有黑 色紋飾,幼蟲身上多刺,對農(nóng)作物有害。 第37 頁 共 214 頁 37 仇注:(杜甫祖父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詩“寄語洛城風(fēng)日道,明年春色 倍還人”,此即傳語春光二句所自出也。 曲江對酒 苑外江頭坐不歸1,水精春殿轉(zhuǎn)霏微2。 桃花細逐楊花落3,黃鳥時兼白鳥飛4。 縱飲久判人共棄5,懶朝真與世相違6。 吏情更覺滄洲遠7,老大悲傷未拂衣8。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已重返長安,任左拾遺 [題解]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東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當時京 都長安的第一勝地。對酒:有對酒當歌之意。 【注釋】 1 苑即芙蓉苑(園),在曲江西南。杜甫有詩:“青春波浪芙蓉園”(樂游園歌)。 2 水精宮殿一說,見于以下史料。晉代魚豢《魏略》:大秦國城中有五宮,相 去各五十里,宮皆以水精為柱。南朝任昉《述異記》:闔閭構(gòu)水精宮。 黃生注:(水精春殿)借言宮殿近水也。 霏微,春光掩映之貌。轉(zhuǎn):承“坐不歸”而來,描寫景物的變化。這句是說, 久坐不歸,時已向晚,宮殿成霏微之色。 3 細,形容桃花柔嫩;逐,隨。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原作“桃花欲共 楊花語”,后杜甫“自以淡筆改三字”。 4 黃鳥:黑枕黃鸝(見右圖15。)。又名“黃鸝”、“黃鶯” 等,分類上屬于黃鸝科。 體長約,通體金黃色, 背部稍沾輝綠色;由額、眼、通過眼睛而至枕部有一道 寬闊的黑紋;兩翅和尾亦大多黑色。杜甫曾多次詠及。 上句中“桃花”與“楊花”相對,下句 中“黃鳥” 與“白鳥”相對,這是句中自對。 仇注:《丹鉛錄》:梅圣俞“南隴鳥過北隴叫,高田 水入低田流”,黃山谷“野水自添田水滿,晴鳩卻喚雨鳩來”,李若水“近村得雨 遠村同,上圳波流下圳通”,其句法皆自杜來。 15 圖片來源http://www./html/petca ... 006/0517/14615.html 第38 頁 共 214 頁 38 5 縱飲,猶縱酒、狂飲。判,在此念“潘”。西漢揚雄所編《方言》:楚人凡揮 棄物謂之判。近人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判為割舍之辭,亦甘愿之辭。 6 這兩句的意思是:整日縱酒,早已甘愿被人嫌棄;懶于上朝,的確有違世間 人情。這是激憤之詞。 7 滄洲16指隱居地,多見于古詩,例如謝朓詩“既歡懷祿情,復(fù)協(xié)滄洲趣”(之 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唐朝呂延濟:滄洲,洲名,隱者所居(五臣注文選)。 8 老大,指年老。 例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 拂衣,見《后漢書?楊彪傳》:往見(曹)操。(孔)融曰:“今橫殺無辜, 則海內(nèi)觀聽,誰不解體!孔融魯國男子,明日便當拂衣而去,不復(fù)朝矣。” 17 后來,拂衣一詞被用來指罷官而去,多見于唐詩,例如陳子昂《答洛陽主人》: “不然拂衣去,歸從海上鷗”。李白也有詩句“功成拂衣去,搖曳滄洲傍。” 清人朱瀚《杜詩七律解意》:遙望苑中,則宮殿霏徽。流覽江上,則花落鳥 飛。此皆坐時聽見者。曰縱飲,懶朝參,見入世不能。滄洲遠,未拂衣,又見出 世不能。 這兩句的意思是:微官縛身,不能隱退;年級已老,心中傷悲,也無可奈何, 終無法拂衣而去 。 曲江對雨 城上春云覆苑墻1,江亭晚色靜年芳2。 林花著雨燕支濕3,水荇牽風(fēng)翠帶長4。 龍武新軍深駐輦5,芙蓉別殿謾焚香6。 何時詔此金錢會7,暫醉佳人錦瑟旁8。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已重返長安,任左拾遺 [題解]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東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當時京 都長安的第一勝地。 【注釋】 1 城,指長安城。苑即芙蓉苑(園),杜甫有詩“青春波浪芙蓉園”(樂游園歌) 可證。這句的意思實際上是在描寫春云在長安城以及芙蓉苑之上。 16 應(yīng)注意不要將“滄洲”和河北的地名“滄州”相混淆。 17 拂衣,亦見《南史?王僧虔傳》:我立身有素,豈能曲意此輩,彼如見惡,當拂衣去耳。 第39 頁 共 214 頁 39 2 晚色:傍晚景色。 朱瀚:上半寫雨景之荒涼,長安新經(jīng)喪亂也。水荇牽風(fēng)(見句四),見江上 彩舟絕跡。此所謂靜年芳也。 清朝黃生《杜詩說》:雨景則寂寥,詩語偏濃麗,俯視中晚以此。 3 燕支,同胭脂。晉代崔豹《古今注》:燕支,葉似薊,花似蒲公,出西方, 土人以染,名燕支。中國謂之紅藍,以染粉,為面色。 燕支濕:形容林間紅花雨后的樣子。 4 荇(音形),又稱荇菜,一種多年生水草,在詩經(jīng)的第一篇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接下來馬上就是“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詩 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見下圖18。 翠帶長:形容水中荇菜為風(fēng)所牽的樣子。 仇注:公祖必簡19詩“綰霧青絲弱,牽風(fēng)紫蔓長”(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五 首之二),此即水荇牽風(fēng)所自出也。 5 龍武新軍,見《新唐書?兵志》以下記載:及玄宗以萬騎平韋氏,改為左右 龍武軍,皆用唐元功臣子弟,制若宿衛(wèi)兵。是時,良家子避征戍者,亦皆納資隸 軍,分日更上如羽林。又,至德二載,置左右神武軍,補元從、扈從官子弟,不 足則取它色,帶品者同四軍,亦曰“神武天騎”,制如羽林。 仇兆鰲認為“新軍”指后設(shè)的神武軍。 輦(音攆),古代用人拉著走的車子,后多專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車子。 6 別殿:正殿以外的殿堂。仇注:芙蓉園與曲江相接,駕常游幸其中。芙蓉、 曲江各有殿,故曰別殿。 《杜詩鏡銓》:時玄宗回鑾,深居南內(nèi)不出20,故曰深駐輦。當時游幸芙蓉園,別殿宮人焚香以待,今無復(fù)此事,故曰漫焚香。 19 仇注中所說的“公祖必簡”指杜甫祖父杜審言,字必簡。 20 其時唐玄宗已讓位給太子(即唐肅宗),自己為太上皇,深居簡出,在后期實際上被軟禁了。 7 金錢會,是發(fā)生在唐玄宗時代的一次宮廷宴會,見《舊唐書?本紀第八?玄宗上》:先天二年九月,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門,令左右于樓下撒金錢,許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官及諸司三品已上官爭拾之。 順便說一下,仇引顧注同樣用以上內(nèi)容來注釋“金錢會”,不過卻把年代弄錯了,寫成了“開元元年”,即先天二年的后一年。 8 所謂佳人,即當時的官妓或歌伎。 錦瑟:樂器?!吨芏Y?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節(jié)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曰錦瑟。晚唐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著名的《錦瑟》,首句即為“錦瑟無端五十弦”。 對于七八句所寫宴會和歌樂,唐代康駢所撰《劇談錄》上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上巳節(jié)賜宴臣僚,京兆府大陳筵席,長安、萬年兩縣以雄勝相較,錦繡珍玩,無所不施,百官會于山亭,恩賜太常及教坊聲樂。 這首詩的最后兩句看起來仿佛是宣泄一種醉生夢死、及時行樂的情緒。實際上,結(jié)合五六句來看,這里主要是表達了杜甫對盛唐時代以及對唐玄宗的懷念。 對于唐玄宗的知遇之恩,杜甫一直深深感激。 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 不見旻公三十年1,封書寄與淚潺湲2。 舊來好事今能否, 老去新詩誰與傳3。 棋局動隨幽澗竹, 袈裟憶上泛湖船4。 君話我為官在5,頭白昏昏只醉眠。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已重返長安,任左拾遺 [題解] 在本詩前,杜甫已有一首《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當時,許拾遺將要 回家探親,杜甫托他將本詩帶給江寧的旻上人。 八是許的排行。稱排行而不是只呼其名,是一種親切而又客氣的稱呼。奉, 敬辭。江寧,今南京。杜甫年輕時曾在吳越(今江蘇、浙江)一帶游歷。 上人:對僧人的尊稱,見《摩訶般若經(jīng)》:何名上人?佛言:“若菩薩一心行 阿耨菩提,心不散亂,是名上人”。 【注釋】 1 旻公:即旻上人。 鶴注:公進《大禮賦表》云:“浪跡于陛下豐草長林,實自弱冠之年。” 其 客游吳越在開元十九年,公方二十歲,至乾元元年,相距止二十七年。曰三十年 者,亦約略之詞。 第41 頁 共 214 頁 41 2 唐人所寫得書信都是先封好,再托人寄帶,故稱“封書”。唐詩“欲作家書 意萬重,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張籍《秋思》)、“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盧仝《走筆謝夢諫議寄新茶》)均可證。 潺湲(音蟬援),水慢慢流動的樣子。屈原有《九歌?湘夫人》:“觀流水兮 潺湲”?!皽I潺湲”一詞也見于其他杜詩,例如“衣冠心慘愴,故老淚潺湲”(寄 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君兩閣老五十韻)等。 3 誰與傳:(新作的詩)靠誰相傳。與,在此意為給。 4 這兩句即是寫“舊來好事”。棋局,棋盤。朱瀚注:旻居幽澗,公攜棋局以 相隨。公在湖船,旻著袈裟而同泛。此敘交誼之親切。 5 王嗣奭:作問君,謂旻公問而許話也,此見因許之意。 這里就是讓許告訴旻上人,我在做官,但只不過是“頭白昏昏只醉眠”而已。 題鄭縣亭子 鄭縣亭子澗之濱1,戶牖憑高發(fā)興新2。 云斷岳蓮臨大路3,天晴宮柳暗長春4。 巢邊野雀群欺燕, 花底山蜂遠趁人5。 更欲題詩滿青竹6,晚來幽獨恐傷神。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離長安赴華州(今陜西華縣),從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司 功參軍的品級與州的大小有關(guān),但不低于正八品下,這和杜甫原任的左拾遺品級 (從八品上)差不多,名義上也許還略高一點。但是,唐朝時,官員都不愿意離 開長安,往往出長安即算貶斥,何況左拾遺還是天子近臣。 [題解] 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華之鄭縣有西溪,唐昭宗避兵,嘗幸之。其地在官 道旁七八十步,澄深可愛。亭曰西溪亭,即鄭縣亭子。 【注釋】 1 此詩首句“鄭縣”之“縣”應(yīng)平而仄,因為是地名,不能視為平仄失律。 澗:即陸游筆記中的西溪。濱:水邊。 2 牖(音有),窗戶。因為登亭,所以說憑高。這句的大意為:在鄭縣亭子臨 窗遠眺,耳目一新,引起詩興。 “發(fā)興新”一詞未見于杜甫之前的詩文,但自此后,常為詩人所用, 例如 陸游:“秋風(fēng)一夜老汀蘋,剡曲稽山發(fā)興新”(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雙鱖而歸)。 第42 頁 共 214 頁 42 3 岳蓮,指西岳華山的蓮花峰。元代胡三省:自澠池西入關(guān),有兩路。南路由 回溪坂,自漢以前皆由之。曹公惡南路之險,更開北路,遂以北路為大路。 4 暗:遮蔭。長春:長春宮。《新唐書?地理志》所說的“同州朝邑縣有長春 宮”即此處。這句順說就是:天晴柳暗長春宮。 黃生注:云斷、天晴,兩字一讀。 5 趁:逐、追趕,這種用法亦見于“溪喧獺趁魚”(重過何氏五首?其一)。仇 注:雀欺蜂趁,喻眾謗交侵,而一身孤立。故自傷幽獨耳。 6 滿青竹,刻詩于竹上。 望岳 西岳崚嶒竦處尊1,諸峰羅立如兒孫2。 安得仙人九節(jié)杖3,拄到玉女洗頭盆4。 車箱入谷無歸路5,箭栝通天有一門6。 稍待西風(fēng)涼冷后, 高尋白帝問真源7。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離長安赴華州途中,從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題解] 杜甫有多首《望岳》詩,最出名的是杜甫早年游山東時的泰山《望岳》(詩 體為五古),其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已成為千古名句。這首《望岳》 寫的是西岳華山。 【注釋】 1 崚嶒(音林成),義為高聳突兀。竦( 音聳) ,含義同聳,高聳之義。 杜甫別處也曾用“尊”字來形容山高,如“始知五岳外,別有他山尊”(木 皮嶺)。 2 羅立,圍環(huán)聳立。蕭注:如兒孫,是說俯視諸峰,大者如兒,小者如孫。用 人的長幼形容山的高下,是創(chuàng)語。 3 安得:如何能得到。九節(jié)杖:傳說中仙人所用的拄杖,見漢朝劉向《列仙傳》: 王烈授赤誠老人九節(jié)蒼藤杖,行地馬不能追。其它古代文獻(如《真誥》、《劉根 別傳》)中也有關(guān)于九節(jié)杖的記載。 4 唐末杜光庭《墉城集仙錄》:明星玉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祠前 有五石白,號玉女洗頭盆。 第43 頁 共 214 頁 43 黃生:“玉女洗頭盆”五字本俗,先用仙人九節(jié)杖引起,能化俗為妍,而句 法更覺森挺,真有擲米丹砂之巧。 5 《杜詩釋地》:車箱谷,峽谷名。在今陜西華陰市華山蓮花峰二仙橋西崖下。 谷如車箱,西端有一巨石,平如刀切,石紋如木板紋理,正如大車進入谷內(nèi),進 退不得。 6 箭栝(音刮):本意為箭的末端。《杜詩釋地》:箭栝峰,華山山峰名。從蒼 龍嶺往南有山脊,因其北低南高如箭在弦上,在其山脊兩側(cè)古代長有栝樹(即檜 松),故稱為箭栝峰。 華山上有金鎖關(guān),又名通天門,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為咽喉 要道,鎖關(guān)后則無路可通?!巴ㄌ煊幸婚T”應(yīng)是指此處。道家認為,華岳為仙鄉(xiāng) 神府,只有過了通天門,才算進入仙境。 不過,現(xiàn)在無法肯定這些地名是在杜甫當時就有,還是后人根據(jù)杜詩而起的 名字。 五六兩句都是寫華山的高險?!坝幸婚T”,與上句的“無歸路”相對,使人頓 感抑揚頓挫,呈現(xiàn)出一種“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7 《洞天記》:華山,名太極總仙之天,少昊即為白帝,治西岳。在我國神話 中,白帝不光治“西岳”,也主秋。杜甫詩中就曾寫道“少昊行清秋”(同諸公登 慈恩寺塔)。 一般真源為道家用語,指本源,本性。問真源,即求仙問道。在這里,杜甫 主要是希望從剛剛經(jīng)歷的仕途失意有所解脫,而并非像李白等人那樣真的去祈求 成仙。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苦炎蒸1,對食暫餐還不能。 每愁夜中皆是蝎, 況乃秋后轉(zhuǎn)多蠅2。 束帶發(fā)狂欲大叫3,簿書何急來相仍4。 南望青松架短壑5,安得赤腳蹋層冰6。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秋,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在華州,任司功參軍 [題解] 堆案相仍:公文成堆,接連不斷,處理不完。 杜甫原注(以下簡稱“原注”):時任華州司功。 【注釋】 第44 頁 共 214 頁 44 1 ,點題“早秋”。古代為立秋,所以當時是早秋??啵嚎?/span> 于。炎蒸,炎熱如蒸,語出庾信詩“五月炎蒸氣”(奉和夏日應(yīng)令詩)。 2 況乃:何況,況且。 轉(zhuǎn):轉(zhuǎn)而,反而。轉(zhuǎn)的這種用法亦見于其他唐詩,例如“漸與骨肉遠,轉(zhuǎn)于 僮仆親”(崔涂《除夜書懷》)。 3 束帶:唐朝官員束腰帶,具體形狀在下面的《禮賓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4 簿書,公文冊籍。相仍,指接連不斷。 5 壑:山谷。短壑,也許只是一個山溝。 6 安得,怎得。層,其含義在古時常常為“高”。這里的層冰可能指厚冰。 朱瀚:此必贗作也。命題既蠢,而全詩亦無一句可取,縱云發(fā)狂大叫時戲作 俳諧,恐萬不至此,風(fēng)雅果安在乎。 清初王嗣奭《杜臆》:州牧姓郭,公初至,即代為《試進士策問》與進《滅 殘寇狀》,不過挾長官而委以筆札之役,非重其才也。公以天子侍臣,因直言左 遷,且負重名,長官自宜破格相視。公以六月到州,至而急以簿書,是 以常椽畜之,殊失大體。 王嗣奭這種說法也是為杜甫后世盛名所罩的一種先入為主,仿佛杜甫就不能 做些具體工作,況且杜甫在當時其實并未“負重名”。 九日藍田崔氏莊 老去悲秋強自寬1,興來今日盡君歡2。 羞將短發(fā)還吹帽3,笑倩旁人為正冠4。 藍水遠從千澗落5,玉山高并兩峰寒6。 明年此會知誰健7,醉把茱萸仔細看8。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在藍田。藍田位于華州西南百里處。仍任司功參軍 [題解] 九日即陰歷。古代以九為陽(此說源于易經(jīng)“以陽爻為九”), 所以成為重陽。三國時曹丕在《與鐘繇書》中述:歲往月來,忽復(fù)九月 第45 頁 共 214 頁 45 九日,九為陽數(shù),日月并應(yīng),俗嘉其名。 在九日(重陽)這一天,自古有登高飲酒、茱萸系臂的習(xí)俗,見于南朝梁吳 均《續(xù)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xué)累年。長房謂曰:“汝家中當有 災(zāi),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 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 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來茱萸囊,蓋始于此。 茱萸,落葉小喬木,香氣辛烈,結(jié)長橢圓形核果,紅色,味酸。在重陽節(jié), 可以將茱萸的枝葉戴在臂上、頭上或佩在腰間。也可則將茱萸果填入袋中而隨身 帶著。 崔氏莊:即下一詩篇的崔氏山東草堂。據(jù)北大先生考證,崔氏為崔季 重,王維舅父之子。 【注釋】 1 悲秋,見《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 強:勉強。作為“勉強”之意時,強念“搶”,下同。 2 興來:用“乘興夜雪訪戴安道”典故,具體見《題張氏隱居》注。盡君歡, 與君盡歡。 將:握、拿。短發(fā):當時杜甫也許因為脫發(fā)等原因,頭發(fā)較短。在《春望》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以及《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jié)度使三十韻》 “短發(fā)寄簪纓”中都曾提到。 3 吹帽,源于有關(guān)重陽節(jié)的一個典故如下: 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君傳》:孟嘉為征西大將軍譙國桓溫參軍。 君色和而正,溫甚重之。,溫游龍山,參佐畢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時 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吹君帽墜落,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 覺,良久如廁,溫命取以還之。延尉太原孫盛,為咨議參軍,時在坐,溫命紙筆 令嘲之。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君歸,見嘲笑而請筆作答,了不容思,文辭超 卓,四座嘆之(《晉書?孟嘉傳》亦載)。 所以“龍山落帽”亦為重陽佳話之一,常見于唐詩之中,例如,盂浩然《盧 明府九日峴山宴君張郎中崔員外》:“共美重陽節(jié),俱懷落帽歡”。以及李白 《九日龍山飲》:“醉看風(fēng)落帽,舞愛月留人”。 4 倩:在此念“請”,不念“欠”。意亦同“請”。 5 漢朝辛氏《三秦記》:藍田有水,方三十里,其水北流,出玉石,合溪谷之 水,為藍水。 6 邵注:東山即藍田山,又名玉山,在長安藍田縣東南。 并,并立。兩峰,見《華山志》:岳東北有云臺山,兩峰崢嶸,四面懸絕, 上冠景云,下通地脈。 第46 頁 共 214 頁 46 7 會,聚會?!稄V雅?釋詁三》:會,聚也。這句是說,明年此時不知道還有誰 健在。 唐朝時,人的壽命短21。據(jù)今人研究以及對唐代墓志的統(tǒng)計,唐朝成年人的 平均壽命大約只有50 歲22。這與杜甫48 歲時,即作于本詩一年后的《贈衛(wèi)八處 士》中“訪舊半為鬼”(意思是他的親朋故舊之中已有一半人去世了)的記述是 基本一致的。 8 如題注所寫,唐朝重陽時常用茱萸,亦見于王維著名詩句《憶山東 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句隨上句的“明年”而來,茱萸為重陽節(jié)所特有,平時基本不用,在此代 表的意義不是避邪,而是今日()。“明日隔山月,世事兩茫?!保ㄙ浶l(wèi) 八處士),在明年連能否健在都無法確定的情況下,“醉把茱萸仔細看”表達了一 種對于今日,也是對于此時此刻“盡君歡”的珍視和留戀。 徐永端:下句用一“醉”字,妙絕。若用“手把”,則嫌笨拙,而“醉”字 卻將全篇精神收攏,鮮明地刻畫出詩人此時的情態(tài):雖已醉眼矇眬,卻仍盯住手 中茱萸細看,不置一言,卻勝過萬語千言。 宋朝林謙之評:“羞將短發(fā)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睂⒁皇路v作一聯(lián), 又孟嘉以落帽為風(fēng)流,少陵以不落為風(fēng)流,翻盡古人公案,最為妙法?!八{水遠 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詩人至此,筆力多衰,今方且雄杰挺拔,喚起一 篇精神,自非筆力拔山,不至于此?!懊髂甏藭l健,醉把茱萸仔細看?!?則意味深長,悠然無窮矣(楊萬里《誠齋詩話》)。 很多注本里把上述評論列于楊萬里名下,是不對的。楊萬里本人可能同意這一評論,但也寫得很清楚,他只是轉(zhuǎn)述而已。 崔氏東山草堂 愛汝玉山草堂靜1,高秋爽氣相鮮新2。 有時自發(fā)鐘磬響3,落日更見漁樵人4。 盤剝白鴉谷口栗, 飯煮青泥坊底芹5。 何為西莊王給事6,柴門空閉鎖松筠7。 21 很多人在說明唐朝人壽命短時,都引用了一項研究成果,稱唐朝人平均壽命只有二十七、八 歲。這是對于全部人口而言的。因為當時的夭折率很高,所以總?cè)丝诘钠骄鶋勖鼮橹档?,但?/span> 能就此認為成年人的平均壽命也只有二十七、八歲。 22 《唐朝的老人政策》,載于《光明日報》。但另一項研究《關(guān)于唐代家庭規(guī)模與結(jié)構(gòu)的總體分析》,依據(jù) 對5100 余方墓志的統(tǒng)計,認為唐人平均死亡年齡為59.3歲。但是僅根據(jù)墓志統(tǒng)計而推斷出的平均壽命肯定比當時總?cè)丝诘膶嶋H值要高。原因很簡單,只有較為富裕的人才有墓志,窮人做不起。而這些人的生活條件好,平均壽命也會高一些。這種誤差是統(tǒng)計學(xué)上典型的樣本偏差。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中秋,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在藍田。藍田位于華州西南百里處。仍任司功參軍 [題解] 據(jù)北大陳貽焮先生考證,崔氏為崔季重,王維舅父之子。 【注釋】 1 邵注:東山即藍田山,又名玉山,在長安藍田縣東南。 2 這里的“相”字并不表示“相互”,而是“共同”的意思。相鮮新,意為既 鮮又新。 3 磬: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用銅鐵鑄成,既可作念經(jīng)時的打擊樂器,亦可敲響集合寺眾。當?shù)赜写湮⑺隆?/span> 4 仇注:王維《輞川》詩有云“谷口疏鐘動,漁樵稍欲稀”,則知鐘磐漁樵,即藍田山中景物。 5 白鴉谷、青泥坊:地名?!堕L安志》:白鴉谷,在藍田縣東南二十里,其地宜栗。又:青泥城,在藍田縣南七里。 邵注:飯煮芹謂菜雜米為飯也。 6 何為:為何或意欲何為。西莊,指王維的輞川別墅。見《舊唐書?王維傳》: 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于舍下。王嗣奭:王維輞川莊在藍田,必與崔莊東西相近。草堂在東山,可稱東莊,則輞川固可稱為西莊矣。 王給事:指王維。給事是唐代官職給事中的簡稱。《舊唐書?王維傳》:維潛賦詩悲悼,聞于行在。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責(zé)授太子中允,遷中庶子、中書舍人。復(fù)拜給事中, 7 筠(音暈),竹子。這兩句的大意是:有這么好的地方,為何王維輞川別墅的柴門關(guān)閉,空留松竹? 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二首 [年代] 此詩當作于乾元元年(758)冬,杜甫47歲 [地點] 杜甫當時在華州。仍任司功參軍 [題解] 至日:冬至,一般為陽歷日。 寄:唐朝時驛站是官府的通信組織,只傳遞官府文書。一般老百姓傳遞信息,大多托人捎帶23。例如上次杜甫“奉寄”江寧旻上人,就是請許拾遺捎帶的。有23 民間通信組織的形成,大約已經(jīng)始于唐朝,但主要服務(wù)于經(jīng)商貿(mào)易的需要,首先在長安與洛時候找不到人帶信,就只好嘆息“書成無信將”(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 北省:指在長安的門下、中書兩省?!锻ǖ洹罚禾迫酥^門下、中書為北省,亦謂門下為左省,或通謂之兩省。 仇引蔡曰:《國史補》:宰相相呼為堂老,兩省相呼為閣老。《資治通鑒》:王涯謂給事中鄭肅、韓佽曰:“二閣老不用封敕?!贝颂迫朔Q給事中為閣老也。 不過,恐怕也不是門下、中書兩省的每個人都可以被稱為“閣老”。據(jù)《舊唐書》卷123:舍人年深者,謂之“閣老”。 (一) 去歲茲晨捧御床1,五更三點入鹓行2。 欲知趨走傷心地3,正想氛氳滿眼香4。 無路從容陪語笑, 有時顛倒著衣裳5。 何人卻憶窮愁日6,日日愁隨一線長7。 【注釋】 1 去歲,前一年。當時杜甫還在擔(dān)任左拾遺,可以參加每年冬至的大禮朝參。 茲:這。捧:仰視。御床:皇帝坐的龍椅或所用的桌案。摯虞《決疑要注》:殿堂之上,惟天子居床,其余皆席。捧,仰承也。 2 五更三點:古時每夜共分為五更,每更有三點。唐朝時上朝很早,李商隱有詩“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為有)可證。據(jù)考證,約六時早朝即開始。 鹓在此同鴛。《說文》:“鴛鷺立有行列,故以喻朝班”,鴛鷺,指鴛鴦和鷺鷥。 行,在此念“杭”。本句可參見杜甫詩作“寒空見鴛鷺,回首憶朝班”(自瀼西荊扉且移居?xùn)|屯茅屋四首?其四)。 3 趨走,原意為小步疾行,以示莊敬。后來一般指在官府奔走服役,見《列子?周穆王第三》:趨走作役,無不為也。 仇按:公《官定后》詩“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是以河西尉為趨走也,可證“趨走傷心”為司功事矣。 4 王逸《楚辭注》:氤氳,盛貌。 香:朝廷大殿里的裊裊香煙,例如“朝罷香煙攜滿袖”(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5 顛倒著衣裳:衣服穿反了。顛倒衣裳,語出《詩經(jīng)?齊風(fēng)》:“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鄭玄箋:東方未明而以為明,故群臣促遽顛倒衣裳。孔穎達疏:毛傳: 上曰衣,下曰裳。解其顛倒之意,以裳為衣,今上者在下,是謂顛倒也。 仇注:滿眼、陪笑,同列朝班。趨走、顛倒,參謁郡主。五句應(yīng)四,六句應(yīng)三。中二聯(lián),互為回環(huán)。 陽之間。到了明朝才出現(xiàn)了專為民間傳遞信息的民信局。 6 卻:仍、還,一作錯。窮愁:窮困憂愁、窮苦而憂傷,可以與“忽忽窮愁泥殺人”(冬至)參看。 7 關(guān)于“一線長”,有二種說法。一是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魏晉間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后日影添長一線”。另外一種說法見《唐雜錄》:“冬至后日漸長,宮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線之功”。皆通。 朱瀚:凡一題再賦者,必具次第,又須照應(yīng)。去歲茲辰,全犯去年今日。捧御床在前,入鵷行在后,豈不顛倒。五更三點語近俗,視“五夜漏聲催曉箭”,相去多少。第三突出,無來路。第四惡甚,五六冗腐,七八句字攪亂,皆非少陵本色。 陳貽焮:當一個人處在“有時顛倒著衣裳”的心理迷亂狀態(tài)中,要使用稍嫌 雜亂無章的語言真實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他的神魂顛倒,就很有可能收到頗為感人的藝術(shù)效果。雖然如此,我還是很不喜歡這組詩,這主要是這組詩同去冬今春的那幾首榮遇詩一樣,嚴重地存在著忠君的迂腐感情和艷羨榮華富貴的庸俗心理,而其中的感傷情調(diào)又特別強烈,教人讀了很不是滋味。 (二) 憶昨逍遙供奉班1,去年今日侍龍顏2。 麒麟不動爐煙上3,孔雀徐開扇影還4。 玉幾由來天北極5,朱衣只在殿中間6。 孤城此日腸堪斷7,愁對寒云雪滿山。 【注釋】 1 根據(jù)《唐六典》卷8:“左右拾遺秩從八品上,掌供奉諷諫,扈從乘輿”。所以杜甫擔(dān)任左拾遺的同時,也負責(zé)“供奉”,即糾察朝會典禮失儀,并隨駕先導(dǎo),檢舉非違等事。亦見“奉引濫騎沙苑馬”(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 關(guān)于供奉班,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卷1 中有較為詳細地描寫:唐制,兩省供奉官東西對立,謂之“蛾眉班”。國初,供奉班于百官前橫列。王溥罷相為東宮,一品班在供奉班之后,遂令供奉班依舊分立。慶歷賈安公為中丞,以東西班對拜為非禮,復(fù)令橫行。至今初敘班分立當年杜甫雖然只是從八品上的小官,但在供奉班朝參時,曾排在一品大員的前面,何等榮耀。杜甫對此念念不忘,倒也是人之常情。 2 這與上一首的“去歲茲晨捧御床”基本是同一個意思。龍顏,指皇帝。 3 麒麟:指香爐。《晉禮儀》:大朝會,即填宮,皆以金鍍九尺麒麟香爐。“麒麟不動”的含義,可參看“爐煙細細駐游絲”(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上:在這里作動詞,指香爐的煙裊裊向上。 4 還,古同“環(huán)”,環(huán)繞。仇注:初升御座則合扇,既升則羽扇兩開,而影環(huán)左右矣?!短屏洹罚荷休偩郑戚涊倐闵?。大朝會,則孔雀扇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舊翟羽扇,開元初改為繡孔雀。 5 漢朝劉歆著《西京雜記》:“天子玉幾,冬則加錦其上,謂之綈幾”。本句中指的就是這種玉幾。由來:來歷、來自。天北極:寫其珍貴,涼爽。這與杜甫稱贊黑鷹“疑從北極來”(見王監(jiān)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其二)是同一手法。 另外,“天上玉幾”一說見于晉代葛洪著《抱樸子?祛惑》:及到天上,先過紫府,金床玉幾,晃晃昱昱,真貴處也。 明人趙大綱《杜律測旨》:玩“由來”“只在”四字,有許多悵望意。天上之玉幾猶是也,欲侍龍顏得乎。殿中之朱衣猶在也。欲與朝班得乎? 6 朱衣,見《唐會要》:“開元二十五年,李適之奏:冬至大禮朝參,并六品清官服朱衣”。中二聯(lián)回憶當年上朝時之盛況,猶“忽憶兩京全盛時”(立春)。 7 孤城:這里指杜甫當時所在的華州。堪:足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