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才不及中人,但要說到人力資源管理,可以算是大師級的人物,他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比如讓韓信帶兵、讓張良謀劃、讓蕭何治國,人才能真正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但人才難得,劉邦是怎樣選拔人才的呢?
劉邦想奪取天下,但是他有很多地方比不上他的對手項羽,但他的“知人善用,任人唯賢、用人所長、用人不疑”人力資源思想吸引了一大批“白骨精”投奔其麾下。劉邦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大膽起用敵方的失意者,從敵對陣營中投降過來的人他敢用,韓信在項羽手下無所知名,投奔劉邦后,經(jīng)蕭何推薦,被委以重任;陳平在項羽手下為都尉,因事懼誅而投奔劉邦,劉邦拜他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而得罪過他的人,和他有矛盾的人,他不但不懷恨在心,而且因才適用。周勃、灌嬰曾讒毀過他,劉邦不但不貶,反而更拜他為護軍中尉,使其盡護諸將。高明的領導者在用人實踐中摸索出一條準則:對所用的人,要給予充分信任。信任,是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是對人才的極大褒獎和安慰。它可以給人以信心和力量,使人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用人不能三心二意,如果用人多疑,則"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于敗"。
劉邦勝利以后,曾經(jīng)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將相大家一起討論一個問題,劉邦提出來說,請大家說一說,我和項羽爭奪天下,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項羽丟了呢?回答各有不同。劉邦聽后說,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你們看到一方面,沒看到另外一方面,他說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賞,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三個人是我們當今天下的人杰,可是這三個人都能為我所用,所以我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呢?那邊只有一個范增,他還不能用,所以他丟掉了天下。劉邦認為,這是他奪取勝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由此及彼,企業(yè)的領導人不一定樣樣都行,樣樣才干過人,但他必須善于識人、選人、用人。否則,任何雄才大略難以實施,任何宏圖偉業(yè)都不能成功。企業(yè)不在大小,員工不在多少。凡重用眾才之能者必興,凡善聚眾智之光者必明。
劉邦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長處,會帶兵的韓信,他敢放手給兵。善于謀略的張良,在他手下能運籌帷幄,會管賬的蕭何,他敢放手給錢,在具體的領域比較,劉邦都比不上。但劉邦的高明在于善于利用比自己厲害的人物,能使各種杰出的人才為自己所用,而且有效授權。劉邦曾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多多益善。問到自己,韓信說陛下最多能帶10萬兵。劉邦就問他,為什么韓信反為自己所擒。韓信說,陛下不善將兵,善將將。韓信的一席話,可以說是真正道出了劉邦能成大業(yè)的真正原因。古人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著眼于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就能發(fā)現(xiàn)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若求全責備,因疵廢人,就會人心離散。用人所長,量才使用是關鍵。人的特長具有用進廢退的性質(zhì),特長越是用它,越能發(fā)展,越能增進它的優(yōu)勢。相反,如果不用它,廢置一邊,那它得不到增進發(fā)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會退化萎縮。
領導者用人應懂得用進廢退的道理,要善于在使用中開發(fā)人的特長、挖掘人的特長,促進人的特長發(fā)展。通過使用,在實踐中培植人的特長,養(yǎng)育人的特長,開發(fā)人的特長。發(fā)現(xiàn)和看到人的特長而不使用,不僅是最大的人才浪費,而且也是對人才的一種可怕的壓抑。
另外,劉邦用人不問出身,不管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有才,他都敢用。漢初三杰之一蕭何是沛主吏椽,謀士張良是失魂落魄的游泳者,大將軍韓信是個討飯的叫花子。周勃是一個編席打簍子兼作吹鼓手的人,曹參是獄椽,張蒼為秦御史,叔孫通為秦待博士,樊噲是剝狗的屠夫,婁敬為車夫,灌嬰是小商販,還有陳平、夏候嬰等皆白徒,但他們各有其長,才為劉邦大膽任用,都成了劉邦手下的謀臣戰(zhàn)將,忠心耿耿為劉邦效勞,形成了以劉邦為首領的中堅力量,對劉邦統(tǒng)一天下起到了極其決定的作用。我們的企業(yè)員工來自五湖四海,有者不同的背景,心態(tài)、性格,而領導者要學會欣賞員工的各個側(cè)面,一個真正藝術家的作品是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世界的結(jié)果,一個好領導的凝聚力來自不同方位去欣賞他的員工的過程。這種凝聚力應該是一種人格的、人道的力量。用人格的魅力和不滅的意志而形成的一種堅韌超拔的親和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
劉邦對人的看法,也總是一分為二并看主流,既看到每一個人的長處,也深知每人的弱點。在他臨終時安排后事和呂后的談話中足以證明。呂后問道:“陛下百歲后,蕭相國若死,由誰來接替呢?”劉邦說曹參。呂后問曹參之后是誰,劉邦說:“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后安定劉氏江山為國立功的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所以,作為企業(yè)的領導者,用人要善于取長補短,把各種不同類型的專才或偏才組織成互補結(jié)構(gòu),任何人才,只有在集體中各顯其長,互補其短,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其作用。人無全才,偏才組合,相互搭配就會形成1+1>2的局面。心理相容是人才相互結(jié)合的前提,做到剛?cè)嵯酀?,快慢相宜,才不失默契。通常人才類型當中,有高瞻遠矚、多謀善斷、具有組織和領導才能的人,稱為指揮人才;有的善解人意、忠誠積極、埋頭若干、任勞任怨,稱為執(zhí)行人才;有的公道正派、鐵面無私、熟悉業(yè)務、聯(lián)系群眾,稱為監(jiān)督人才;還有的思想活躍、知識廣博、綜合分析力強、敢于堅持真理,稱為參謀人才,等等。這些人,如果一個個孤立起來看,幾乎都是"偏才",但一經(jīng)合理組合,各展所長,就成了"全才"。列寧說得好,"組織能使力量增加十倍。"
劉邦在晚年路過故鄉(xiāng)沛縣,宴請故人親友時,不禁慷慨高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依然可以看出他渴求“猛士”鞏固帝業(yè)的強烈愿望。
終其一生,正是由于他具有愛才之心,識才之眼,選才之德,謀才之腦,提才之能,用才之膽,容才之量,護才之魄,育才之法和集才之力。從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jié)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yōu)化組合。從而戰(zhàn)勝項羽,走向勝利。而作為現(xiàn)代企業(yè)的領導者應該向這位HR大師——漢高祖劉邦好好學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