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北京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四)

 修一切 2010-07-01

北京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四)

 TAG:



牙雕桃式杯,清乾隆,高5.5cm,口徑7-6.5cm

    杯象牙質(zhì),口呈桃形,柄雕為桃的枝葉形態(tài)。遠觀此杯如小桃初熟,掛枝搖曳,玲瓏優(yōu)美。  此杯紋飾雕刻圓潤細膩,無鋒碴之感,風格精巧靈秀,為清中期作品。  



象牙雕九老圖臂擱,長17.3cm,寬3.9cm,厚1.1cm

    臂擱長形,呈覆瓦式。正面雕壽星,含胸側(cè)首,微笑慈祥,寬衣博帶,著云頭履,手捧畫卷。背面雕《九老圖》,山崖,清泉,樹木交錯,山路盤曲,9位老者或持杖過橋,或山間相迎,或高談闊論,雖小如豆粒,卻神情畢現(xiàn)。遠處有云煙重巒,樓臺隱現(xiàn),收尺幅千里之功。

  此器正背面圖案分別采用淺浮雕和高浮雕技法雕成,技法不同,繁簡迥異,而祈壽之意相同,清雅之韻合一,是清代牙雕文房用具中的代表作之一。



象牙雕童子牧羊,清中期,高4.9cm。清宮舊藏

    此件牙雕以多塊象牙雕刻、銜接而成。在以糙地刀法皴刻的草地上,二牧童席地而坐,一吹橫笛,另一個舉臂打拍伴和,3只綿羊溫順地伏臥其旁,仿佛也在傾聽笛聲。三羊寓意“三陽開泰”,笛音表示祥和,這是清代中期器物上經(jīng)常使用的吉祥紋飾題材。

    此件作品是清宮造辦處的高手利用剩余的象牙碎料制成的,設(shè)計精妙,造型玲瓏,意境典雅,人物的眼、發(fā)和綿羊的眼睛均為墨染,有點睛之妙,使作品平添了幾分神韻。此件作品刻技精湛細膩,體現(xiàn)出清雍正時期牙刻藝術(shù)靈透、纖細的風格,是研究清代宮廷藝術(shù)的重要作品。  



牙雕草蟲圖竹節(jié)式花插,高9cm,長7.8cm,寬3.5cm

    花插竹節(jié)狀,為連體的兩部分,細者為插筒,粗者為兩層盒。插筒根部又雕新枝附干,上伏一只螞蚱。竹根形盒底部根須畢露,蓋上凹面內(nèi)有二只蜘蛛,似嬉斗狀。

    用形式新穎、雕刻精巧的文玩裝飾書房的風尚始于明而盛于清。此件花插以自然寫實的手法制成,一反以繁枝茂葉為襯的傳統(tǒng),數(shù)根嫩枝,三只小蟲,簡潔而富有生氣,別具情趣?;ú逶煨酮毺貎?yōu)美,富于變化,清新雅致,雕刻非常精細,刀法嫻熟。此花插為清宮造辦處牙雕藝匠制造。





牙雕人物方筆筒,清中期,高11.7cm,筒徑9cm。清宮舊藏

    筆筒方體,四角內(nèi)凹作葵瓣式,并陰刻曲線修飾,頗為新巧。底部中央鏤雕一圓形空洞,本應裝配底座,今已缺失。筒身每面均于四方委角開光內(nèi)以去地高浮雕法再飾一重變體夔紋隨形開光,在雙重開光中浮雕山水人物。內(nèi)容皆文苑隱逸題材,分別是撫琴、弈棋、題壁、醉酒等,人物雖小但須眉儼然,神情畢肖,景物不過截取片斷,卻也精雕細鏤,起到極好的襯托作用。

    此器工藝嚴謹,題材高雅,頗具清中期宮廷牙雕的風范。  



牙雕梅竹草蟲鎮(zhèn)紙,清中期,長19.8cm,寬2.4cm

    鎮(zhèn)紙長方扁體,圓雕二折枝竹竿駢列,其上點綴浮雕及鏤雕的竹枝、竹葉,一側(cè)還伸出梅花及花苞。二竿間留出空地,地上高浮雕二蜘蛛,染作紅色,極為醒目。鎮(zhèn)紙背面平整,刻竹節(jié)紋,并淺浮雕竹葉為飾。此鎮(zhèn)紙風格簡潔別致。  



牙雕黑漆地描花筆筒,清中期,高13.7cm,最大徑11.5cm。清宮舊藏

    筒身6瓣花式,每一面均微凹入,通體曲線優(yōu)美。底部6頂角設(shè)6矮足??凇⒆氵呇仫椬凅w夔紋,筒身主體紋樣則為開光內(nèi)飾各式折枝花卉,如牡丹、玉蘭、菊花、梅花等,圖案黑地白章,效果鮮明強烈。

    此種工藝制作方法需首先于象牙表面去地淺浮雕紋飾,然后在空地上反復髹黑漆,直到漆面與紋飾高度平齊再加以打磨修整,并在局部如花蕊、葉脈等處配合陰刻填漆技法,才能達到最理想的裝飾效果。其整體觀感已經(jīng)突破象牙雕刻在色彩上的某些局限,這種工藝是清中期宮廷牙雕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之一。  



牙雕開光進寶圖轉(zhuǎn)芯式筆筒,清中期,高12.7cm,筒徑8.5cm。清宮舊藏

    筆筒圓體,象牙雕,口唇過渡柔和,口沿陰刻回紋帶,器表高浮雕山水人物。人物幾達數(shù)十,分成多組錯落置于山水間,有推車者,有托盤者,有抱瓶者,有驅(qū)象者,大都興高采烈,所盛裝的皆為珊瑚、寶石、靈芝等殊方異寶。底為后配,底中央突出一圓形臺,與筒身以螺口相連。外層又鏤雕一字紋地方形開光圓筒,套于口沿與足沿之間,可以旋轉(zhuǎn),轉(zhuǎn)到不同角度,開光內(nèi)顯現(xiàn)的紋飾亦不同,給靜態(tài)裝飾帶來了豐富的變化,是此筆筒最為精彩的一筆。

    筆筒壁上之圖景實際即清代常見的番人進寶圖之變體,其人物均著西洋服飾,表現(xiàn)出當時中西交流的頻繁以及清代統(tǒng)治者所秉持的天朝上國的倨傲心態(tài),頗堪玩味。



象牙雕竹節(jié)式臂擱,清晚期,長24.5cm,寬6cm

    臂擱雕作縱剖竹節(jié)式,符合臂擱覆瓦式形制的要求,較厚重,下部稍寬,上部略窄,有自然彎曲的輪廓線。雕刻以浮雕及鏤雕為主,于寫實中見剪裁功夫,將竹節(jié)、竹鞭等刻畫得惟妙惟肖。較長的根須集中于一側(cè),相互疊壓,很有節(jié)奏感。一枝小竹蜿蜒依附于竹節(jié)上,其葉片的伸展、轉(zhuǎn)側(cè)及蟲蝕痕跡都為器表增添了幾許生趣。背面雕出分節(jié)橫膈,并在凹陷空間內(nèi)高浮雕蜻蜓、甲蟲、蝴蝶。顯然,其觀賞意義已遠遠超過實用價值,屬晚清同類工藝制品中的佼佼者。  



象牙鏤雕群仙祝壽圖龍船,高58cm,長91.5cm,寬23.5cm

    船龍舟形,昂首翹尾。舟內(nèi)設(shè)3層樓閣,上層置龍鳳旗和蓋傘,中層有寬闊的平臺,下層為船艙。每層均雕梁畫棟,玲瓏剔透,纖巧精麗。舟中王母、眾天女、八仙、福祿壽三星以及船夫、樂手等共42人。

    此祝壽龍舟是清宮內(nèi)務府大臣在慈禧太后六旬生日時進獻的貢品,為廣州象牙作坊中的牙匠按如意館繪制的圖稿奉命雕制的。作者采用鏤刻、浮雕、圓雕、拼鑲、染色等多種技法,舟身鱗片密結(jié),樓閣靈秀華麗,勾蓮、寶相、瓜果等花紋虬結(jié)連綿,多彩多姿。龍舟整體雍容富麗,寓祝壽之意。此類作品屬于只求效果而不惜工本的佳構(gòu),作為一件大型的陳設(shè)器,在晚清時期的牙雕工藝品中首屈一指。



牙雕海市蜃樓景屏,通高32cm,座長21cm,寬10.8cm,景屏徑14.8cm,厚4cm

    景屏分座、托、屏三部分。座長方形,束腰,四足間花牙為鏤空纏枝蓮紋。座上設(shè)染牙欄桿,欄桿內(nèi)湖石疊立,松、竹、梅、靈芝、仙草遍植其間,染以不同色彩,兩只鵪鶉立于石上,相對而望。正中浮起朵云,似一縷煙柱騰起,朵云上托如意形小屏。小屏邊框飾釘紋,內(nèi)邊鏤雕卷草紋一周,屏景采用微雕技法,刻“海市蜃樓”仙境,以山巒為背景,山前三座樓閣,曲欄回旋,福、祿、壽三星分立三面,曲欄下海水澎湃,水中蕩一仙舟,舟中小童撐篙,老者盤膝而坐,手持佛塵指點停泊處,岸上有兩個捧琴、持蝠的小童迎候。屏兩側(cè)壁各2開光,開光為如意紋框,框內(nèi)分別對稱浮雕流云二蝠和流云三蝠紋。屏后壁浮雕卷草紋一周,中央浮雕碩果累累的桃枝與靈芝,兩邊各1只飛蝠。

    此件作品以鏤空、浮雕、撥鏤、拼鑲等技巧把景物刻畫得玲瓏剔透,景致由近及遠,層次分明,在4cm厚的象牙上所刻層次達15層之多,樓閣曲欄雕得細如發(fā)絲,人物神態(tài)逼真如生,其工藝精妙無比,巧奪天工。屏與座之紋飾表達了“芝仙祝壽”、“長壽平安”、“福壽萬年”等吉祥寓意。

  這件景屏為孤品,在清宮中備受歷代皇帝青睞,從乾隆時期直到清代末期,一直得到妥善的保護,至今牙質(zhì)仍潔白細膩,花枝景物完整如初,實為宮廷陳設(shè)品中的杰作。



牙雕鵪鶉盒,高5.6cm,長12cm,寬4.5cm

    盒圓雕成鵪鶉形,通體披羽。羽毛雕刻極富層次感,由頭部的鱗片狀至身后漸變成葉片狀。雙尾下垂,盒底雕刻腳爪,如匍匐狀。盒口沿隱于胸腹羽毛間,毫無突兀之感,頗見巧思。頭微偏側(cè),二目炯炯有神。頰部雕染絨毛,極為逼真。喙部刻劃亦生動有力。通體染色,色彩寫實,沉著多變,尤其羽干處的留白,一絲不茍。

    此盒將鵪鶉渾圓的體態(tài)略作夸張,既保證了盒的實用性,又不損其造型的真切感,體現(xiàn)了工匠高超的技巧,也代表了雍正、乾隆時期牙雕中的一種寫實風格。



象牙雕群仙祝壽塔,高102cm,長98cm,寬54cm

    象牙塔為前牌坊、金水橋和后樓閣、寶塔兩部分銜接而成。牌坊雕龍立柱,樓臺殿閣與曲池拱橋玲瓏剔透,樹木花草鑲珠嵌寶,穿插掩映,閣后正中13層六方形寶塔一座,,塔冠飾蜜蠟葫蘆式寶頂,每層檐脊下墜風鈴,鏤花圍欄,每層花紋各異,以龍鳳、福壽、寶相花等紋飾交替應用,美奐美倫,別具匠心。金水橋前后,樓閣與寶塔內(nèi)外,群仙各持法器或行或立,鶴、鹿等祥獸間雜其間。塔后浮雕組合拼鑲銜接成仙山一座,環(huán)樓閣、寶塔半周,山間階梯蜿蜒曲折,直通山頂,又有亭榭點綴,奇石錯落,松柏蒼秀,藤蘿虬結(jié),翠竹、芭蕉、靈芝叢生。

    此象牙塔綜合了鏤刻、圓雕、拼鑲、染色等多種工藝技法。樓閣、寶塔雕梁畫棟,窮極工巧,窗棱及花紋細如篦絲,風鈴微如粟粒,玲瓏剔透。圓雕的人物姿態(tài)萬千,神情各異,宛然如生。此象牙雕塔是由廣東象牙作坊雕制,分片包裝,運往宮廷造辦處后再行銜接。這類作品皆為奉旨監(jiān)造,并指定在帝、后壽辰之日呈獻,宮禁之外難以得見。  



象牙雕古木寒雀圖臂擱,清,長28.5cm,寬6.4cm,厚2.7cm。清宮舊藏

    臂擱長條形,覆瓦式,四矮足,較厚重。器下部較寬,足稍高,而上部較窄,足略低,器形雖簡,卻極為講究。正面以淺浮雕法、背面以高浮雕及鏤雕法刻畫紋飾。紋飾均集中于下部,與臂擱形制相符合。正面紋飾表現(xiàn)塊石枯樹之隙,右上一獵隼斂翼盤旋,正欲撲擊,左下二小雀倉皇閃躲,匿身樹叢,畫面截取生死瞬間之意境,引人入勝。雕琢運刀轉(zhuǎn)折凌厲,線條剛直,于起伏毫末間突顯蕭瑟肅殺的氣氛。紋飾之外大片留白,展現(xiàn)牙質(zhì)自身的美感。畫面之下浮雕“S”形竹節(jié)紋一道,豐富了器表的裝飾變化,與背面的下邊框遙相呼應。臂擱背面以“之”字形構(gòu)圖組織紋飾,高浮雕、鏤雕、淺浮雕多達數(shù)重,近景一漁舟于叢樹崖岸間將出未出,漁家老翁攜童子嬉戲舟頭。岸邊猿猴三兩,縱躍林梢。遠處層巒飛瀑,廟宇軒敞,二老者立于山巔,似正陶醉于天高云淡、疏鐘猿鳴的幽杳意境。  



象牙刻字墨床,清,高2.7cm,長8.5cm,寬3.1cm。清宮舊藏

    墨床呈條案式,束腰,牙邊曲線玲瓏,膨腿外翻馬蹄足,連棖只余一條。器雖小卻極為工整規(guī)矩。床面陰刻“寶其萬年”填藍色大篆四字,線條斷續(xù),刻意模仿金石器歷經(jīng)歲月磨蝕之韻味,又陰刻填紅“古鼎銘四字”,并有填綠色“師古”小印。此器設(shè)計巧妙,工藝到位,是象牙雕文玩器具中引人注目之佳作。



玳瑁嵌牙黃楊屜四合如意盒,清,高2.3cm,盒總體長13.2cm,寬10.8cm。清宮舊藏

    盒以玳瑁雕作扁體四如意云頭相聯(lián)狀。頂板與底板之間一周用黃楊木雕成4個隨形小屜,可儲小飾件,每屜側(cè)面設(shè)插榫,使屜盒可自由推出推入。頂面及底面除施以陽文裝飾外,又以象牙鑲嵌“太極陰陽魚”圖案,寓意深厚。此器以多種材質(zhì)組合而成,造型奇巧,制作精致,是非常稀見的文玩制品。  



染牙刻山水人物圖小盒,清,通高2.9cm,直徑6.1cm。清宮舊藏

    盒扁體,圓形,蓋身子母口相合,凸唇。通體經(jīng)染色,色澤微黃,部分施以陰刻,為使紋飾醒目,在局部剔去表層,露出象牙本色為地,裝飾效果極佳。立墻題材為梅、蘭、竹、菊四君子圖案,蓋面則飾山水人物,表現(xiàn)樓閣之上二仕女憑窗目送征人馳馬遠去,情態(tài)婉約,景物旖旎。其整體意匠頗類竹刻中的留青工藝,這是此器最具特色之處。  



染牙雕瓜蝶洗,清,高1.2cm,長17cm,寬11cm

    洗雕作半爿瓜式,平底。鏤雕瓜蒂并染色,瓜蒂纏連藤蔓、花朵、葉片、瓜實等,并延伸至洗內(nèi),洗內(nèi)又以高浮雕及鏤雕技法刻畫甲蟲與蝴蝶,栩栩如生。此洗設(shè)計新奇,物象生趣盎然,染色恰到好處,實用之外又極富賞玩之趣。  



牙雕松樹形鎮(zhèn)紙,清,長13cm,寬5.8cm。清宮舊藏

    鎮(zhèn)紙扁體,略呈覆瓦式,雕作松干狀。以淺浮雕及鏤雕技法表現(xiàn)松干表皮鱗片錯落,極具韻律美感,枝椏虬結(jié),松針如云,裂罅于正背面較淺,于側(cè)面通透,布置巧妙。背面上部有圓形小池,反置可為水丞。尤為精巧的是正面下部松針處有一機括,拉動機括則可掀起一橢圓蓋,蓋下橢圓池內(nèi)淺浮雕云螭紋,亦可為水丞,蓋背面雕成硯式,且隱隱有墨痕浮現(xiàn)。

    此松樹鎮(zhèn)紙一物而多用,雕刻、磨工俱佳,設(shè)計出人意表,是極為罕見的文房器具。



牙雕云龍紋紙刀,長30.2cm。清宮舊藏

    紙刀長條形,扁體,上部為刀柄,略厚,一面以去地浮雕法雕飾龍戲珠紋,圍繞著似太陽般的中央圓臺,另一面陰刻“卍字不斷頭”紋飾。器下部光素,為裁刀,鋒刃極薄,頂端圓滑。刀柄與刀鋒的過渡部分以鏤雕及陰刻法飾花葉紋,正背面相同,其題材風格類似歐洲巴洛克、羅可可時期盛行的良苕葉紋,表明此器或出于受西洋工藝風格影響的廣東匠人之手。



黃振效牙雕漁家樂圖筆筒,高12cm,口徑9.7cm

    筒外壁高浮雕柳溪漁樂圖。畫面中山上雜樹成蔭,山下溪流湍急,人物或停舟小憩,或聚坐樹下,表現(xiàn)出漁家閑樂的太平景象。山壁一側(cè)刻楷書乾隆御題詩一首:

    網(wǎng)得魚蝦足酒錢,醉來蓑笠伴自眠。

    漫言泛宅曾無空,一曲漁歌傲葛天。

又“宸”、“翰”二印及“乾隆戊午長月小臣黃振效恭制”款。             

    以高浮雕技法刻制各種作品在清代中期十分盛行。此筆筒造型堅實穩(wěn)健,構(gòu)圖嚴謹洗練。畫面分兩部分,既有層次感,全景又和諧統(tǒng)一。這種帶有蘇州、嘉定竹刻風格的高浮雕深達6至7層,所刻景物細膩靈透,工細入微。人物的發(fā)、須、眼以墨點染,保留著濃厚的雍正時期的牙雕風格特點。松葉如輪,松針纖細鮮明,融合了竹雕、角雕的技巧。這種秀雅、精巧、爽利的雕圖體現(xiàn)了黃振效雕刻技術(shù)的精湛,同時也表現(xiàn)了清代雕刻工藝頂峰時期牙雕藝術(shù)的獨特魅力。從御題詩可見,這件精致的漁樂圖筆筒甚得乾隆皇帝之歡心。



牙雕海水云龍火鐮套,長8cm,寬7.2cm,厚4.1cm

    火鐮套盒荷包狀,由蓋、盒兩部分組成。蓋、盒口邊緣呈覆鐘式,刻雙線垂如意及蟠夔紋。全器采用浮雕技法,兩面共凸刻大小行龍20條,其中大龍13條,小龍7條,火珠7顆。器物滿布蒼龍紋飾,只在龍足邊露出飛濺的浪花紋。盒兩側(cè)分刻楷書“乾隆壬戌”(1742年)、“振效恭制”款。蓋頂與盒底各有一長方形小孔,由一條蘇繡明黃緞帶穿連,帶上飾有雕成蓮葉形的珊瑚連珠墜。緞帶連接盒內(nèi)軟囊,囊上用細米珍珠穿成“壽”字,共用珠164粒。軟囊內(nèi)盛有鏤空鏨夔龍紋金火鐮一把,瑪瑙火石數(shù)塊,火引一小疊?;痃牴ぞy美,小巧玲瓏。

    這種雕刻精細的火鐮套盒在紫禁城內(nèi)也不多見。此件云龍紋火鐮盒是皇帝的御用之物,由清宮造辦處制作,是留有制作者黃振效名款的一件珍品。



象牙鏤雕多層套球,高15.5cm,球徑5.2cm

    牙球分為7層,均可轉(zhuǎn)動。每層鏤雕14個圓孔。最外一層浮雕花樹人物及亭臺樓閣,內(nèi)層均為星形及圓點狀鏤空裝飾。底座硬木制,造型、顏色均與牙球十分和諧。  

    牙雕套球又稱“同心球”,制作相當繁復,工藝要求極高。據(jù)《格古要論》載,早在宋代就已出現(xiàn)3層套球,時稱“鬼工球”。廣州牙雕藝人在牙球制作上多有創(chuàng)獲,套球可達數(shù)十層。乾隆時套球已達十多層,玲瓏剔透,巧奪天工。此球為廣州民間作坊制品,從此球我們也可看到宮廷好尚對民間工藝的影響。



玳瑁描金竹鶴葵花式盤,清,高2cm,口徑20.4cm。清宮舊藏

    盤圓形,花口,曲線柔美,器壁輕薄透明。盤內(nèi)用金漆點綴黑、紅二色,繪溪岸邊,數(shù)莖幽篁下,兩只仙鶴悠然覓食。用漆如駕馭水墨,隨物象流轉(zhuǎn),準確到位,某些局部甚至尤有過之,如鶴身、竹竿漆層較厚,并用細筆勾描,富有立體效果。金漆與玳瑁顏色和諧,加之材質(zhì)本身的黑色紋理,似暈色般,增添了些許朦朧的美感。

    此器工藝相當復雜,須經(jīng)高溫、模壓等工序成型,堪稱玳瑁制文具中的出色作品。



牙雕松蔭策杖筆筒,清,高15.8cm,口最大徑7.8cm,底最大徑8.6cm

  筆筒隨牙形,體近橢圓,上小下大,口壁厚而足壁薄,后嵌底,腰部一周收分較大,將器身分作上下二部分。紋飾以淺浮雕為主,表現(xiàn)一老者持杖徐行,旁隨一小童比手劃腳,似在講說。刀法雖簡,卻極富立體感。二人立于山間隙地,一側(cè)山石叢樹,限于下部區(qū)域內(nèi),另一側(cè)巉巖峻峭,松干夭矯,直入云端。以陰刻法刻畫遠山苔點和云氣繚繞,層次清晰。雕刻多在一側(cè),筆筒背面有大片留白,以備題記。  



象牙座玳瑁遮燈,清,遮燈通高33.1cm,冊頁長8.4cm,寬6.9cm。清宮舊藏

    遮燈玳瑁制,由方體長桿及其上部可插接拆卸的圓片組成,下配象牙雕花四足基座。遮燈另附一象牙冊頁,冊頁內(nèi)頁為象牙制,長方形,其薄如紙,一側(cè)相互粘連,可以自由翻動,外套以玳瑁制折疊函套,并以鐵鋄金掛鉤扣合。函套內(nèi)壁粘貼一層明黃色錦為飾,另配一支玳瑁管鉛筆。



尤侃款犀角雕葡萄禽鳥紋杯,明末,高5.7cm,口徑13.5×6.8cm

    杯以非洲犀牛角的后角制成,角質(zhì)堅實細膩,色澤如蜜,呈淺棕黃色半透明狀。利用犀角天溝自然凸凹的部位鏤刻兩株纏枝葡萄藤做柄,枝曲葉展,果實圓大。杯柄的左右兩側(cè),雕雌、雄兩雞帶著數(shù)只雛雞,雛雞或覓食,或躲于雌雞翅下,或跳在雌雞背上玩耍。杯內(nèi)壁利用犀角天然的地崗部位,刻出一塊垂巖,葡萄藤盤曲纏繞懸掛在巖壁下,葉、果點綴其間。在平底的邊緣處刻有陽文“尤侃”篆文小方印,印款字小,幾不可辨。此杯紋飾美,雕刻技法精湛,展現(xiàn)出一幅寓意深刻的錦雞教子圖,使人觀之韻味無窮,持之愛不釋手,是尤侃雕刻的犀角器中的精品。  



犀角雕蓮蓬紋荷葉形杯,明末,高8.5cm,口徑17.2×10.2cm

    杯荷葉形,系根據(jù)犀角的自然形狀及其色澤的變化雕制而成。荷葉上兜,侈口成盆狀,三根葉莖交叉纏結(jié)于杯底成為杯足。莖刺凸出,一莖連接葉杯,一莖端連著殘留有三枚花瓣的蓮蓬,另有一莖連著上卷如盒的小荷葉。此杯紋飾枝壯葉挺,并襯有一束小海棠花,透露著濃濃的秋意。

    此角杯造型渾厚端雅,除采用鏤刻、浮雕技法外,還使用了熱燙銜接的技巧,使杯體之外的荷葉枝莖曲折宛轉(zhuǎn),自然靈秀。雕刻技法上簡練中顯現(xiàn)出典雅清麗之韻,渾樸中又見精妙之工,為明末江蘇一帶的高手所制作。  



尤侃款犀角雕山水人物杯,明末,高9.2cm,口徑17.8×10.3cm

    杯為亞洲犀角制,利用犀角的天然形狀鏤刻山崖為柄,并采用通景式布局刻畫出一幅呈現(xiàn)太平景象的山水人物圖。圖中山上古松倒懸,松葉細密,桐、柏、楓樹依巖聳立,遒勁的松枝延伸到杯的口沿內(nèi)。山下奇石錯落,溪水潺湲,一葉小舟停槳蕩漾在溪流之上,舟中漁夫抓住魚簍正在兜魚。杯內(nèi)壁地崗突起,以流水皴法浮雕成起凸的巖壁,妙趣天成。在杯內(nèi)壁巖石右側(cè)刻有陽文“直生”、“尤侃”一圓一方兩小印。此杯刀法精湛嫻熟,色澤瑩潤,紋飾生動,為明代末期犀角雕刻中的佳作。



尤侃款犀角雕芙蓉鴛鴦杯,明末,高8.3cm,口徑12-8cm。

    杯侈口,束足,平底。杯柄雕刻成山石花枝形,花枝上揚,延入杯口。杯壁一側(cè)雕山石,另一側(cè)雕一對鴛鴦相伴棲于水畔花莖之下。杯底陰刻“直生”“尤侃”篆體方、圓印各一個。  

    尤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雕刻家,他創(chuàng)作的犀角制品為世人所珍寶。此杯造型小巧雅致,色澤瑩潤,刀法細膩流暢,鴛鴦與繁茂的花枝生意盎然,把握在手,百觀不厭。

·本文只代表博友個人觀點,版權(quán)歸作者和央視網(wǎng)共同擁有,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