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這個字最近兩年很火。以此字立意,文藝作品盛產繁多,漫畫、小說、歌曲、視頻短片(笑話)、詩歌(有人說譬如梨花體)……據說連相聲也“囧”上了,當然更少不了電影了。既要趕時髦,也要賺點銀子嘛。前面有個中國臺灣電影《囧男孩》,據說評價還不錯,國際電影節(jié)挨個挨個參加,賺足了眼球。
半年前知道了《人在囧途》這部電影,一看主演徐崢、王寶強……起碼是部喜劇片不假。但是不知道喜劇的效果如何,“囧”得是否讓人快樂? 這年頭,電影跟電視廣告、《非誠勿擾》、張悟本……一樣,很多都是徒有虛名,假打得很,只會騙人騙眼球,還傷了很多觀眾的心。像之前的“《囧·店》”,不,是《夜·店》一樣,看得我自個都覺得自個很“囧”——簡直爛透了……不好笑、不好玩、不精彩,就一三“不”垃圾片,失望至極。 不過《人在囧途》嘛,起碼這影片的立意還是達到了。囧嘛,不就是“郁悶、無奈、無語、困迫、尷尬……“的過程,但是當故事角色遇到王寶強,我覺得這“囧”的成分就打了折。你看王寶強的表演,有種“拙演”的感覺不說,還刻意過分的表現“囧”字這一含義,實屬故事戲路對了卻找錯了人。我當時就想,如果這片要是讓吳孟達和郝邵文來演,會是怎樣一番“囧樣”?當然“葛優(yōu)+趙本山”、“陳佩斯+范偉”甚至“范偉+趙本山”也行啊……不過呢,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組合太有意為之了,但既然是喜劇片,不都是“有意為之”更好嗎?除此,我還想北野武這樣的嚴肅老男人加上周星馳都是很好的組合。 即使是為了成本控制,我想選王寶強的目的看中的肯定是此人從面向上看——都有那種“土里吧唧一根筋”的“囧”樣吧,可能導演理解這樣的演員對故事的理解會好些。不過,很不幸啊,王寶強把一個本是應該很“囧”的人、遇到很“囧”的事、歷經很“囧”路途……演成了一個“涉世未深、不成熟、大烏鴉嘴、拖累成性”,還有人自愿犯傻配合犯“傻”的形象,這怎么深刻理解為電影所要表達的喜劇色彩??? 是香港導演不理解大陸喜劇片的天生語境還是大陸演員不理解港式喜劇的范式?但是這顯然是一部給大陸觀眾的電影。我就不明白,為什么葉偉明不試試黃渤……。 至于徐崢這個角色的戲份,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小三”這個關于家庭的沉重話題的加入,本來徐崢的表演還算恰到好處的。但是帶上這樣一個的沉重的“枷鎖”,讓人覺得不好笑不說,還有點嘩眾取寵刻意取材當下社會話題的嫌疑。唉,不過,這都是迎合大眾偷窺隱私的興趣,亦不足為奇。 奇怪的是整個故事的線索倒是很嚴密,但是細節(jié)處理不是很好。講幾點: 整個故事發(fā)生在大年三十前的幾天,按理說這也是冬天,但是大家的穿著可都是二四八月的打扮。還有,都快大年三十了,沒有那個橋段有體現了“過年”的感覺,只有“大烏鴉嘴”說什么應念什么。更有甚者,把那個小巴司機搞得像個SB一樣,乘客說什么他做什么,而其乘客啥也不說——就好像他們是跟著李成功一起回家過年一樣。明顯露了馬腳,我們是來演戲的不是回家過年的。最不可思議的是王寶強還知道大娘被棗核卡住了……然后一群“野蠻村人”突變成了“熱心漢”了。更多的還有大巴女售票員送錢包的理由,兩男人中彩票的過程以及追逐彩票的過程,太不好笑太不“囧”了…… 所以啊,與其說這是一部講述“囧途”趣事、家庭責任和商人誠信的“囧人”電影,還不如說是一部兩個囧男的荒唐旅行軼事呢——沒事找事。用某網友的話說,兩“囧”丫的抽風之旅。有此認同。 不過,作為香港導演導演的大陸風格喜劇,個人還是非常認同本片在喜劇套路上的成功,雖略顯粗糙,但還是夠味道。票房也說明了一切。 |
|
來自: 崢 嶸 歲 月 > 《百態(tài)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