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發(fā)現(xiàn)每天在[健康問答]上尋醫(yī)問藥的人很多,我很想對各位的疑問一一回答,但由于精力有限,我無法做到,為此感到很遺憾,我想當初中里巴人老師寫<<求醫(yī)不如求己>>的初衷是為了讓更多有緣之人能自己學會經(jīng)絡養(yǎng)生法,以保護自己與家人,今天我想把我在[探本尋源]版發(fā)表的連載文章<<人人都是老中醫(yī)>>轉(zhuǎn)貼,目的是讓更多的有緣之人,能進入看似高深晦澀實為簡單易懂的中醫(yī)之門.讓更多的人成為懂得養(yǎng)生的老中醫(yī),作到像中里巴人老師所說的"求醫(yī)不如求己".
自 序
結(jié)識中醫(yī)是在八年前,還在大學讀書的時候,那時候身體不大好,查不出毛病,但時常感到疲倦,中午或午后常打瞌睡,晚上也早早入睡了,身體怕冷,大熱天也怕冷,腹瀉是常有的事,尤其黎明時分,肚子就咕嚕嚕的叫,直到睡不著,起來就是腹瀉。那段日子真的很難受,很想改變,但無可奈何。同寢室的彼得是個好心人,他送給我一本書《中華龍養(yǎng)生之道》,細細品讀,很讀得下去,感覺對自己很有用,里面的“五臟六腑”、“陰陽五行”、“子午流注”等概念,對我來說很新穎,古時曰久病成醫(yī),此話不假,由于我自己有上述的慢性病,此書上的概念讀起來很容易理解。我開始將理論付之以行動,經(jīng)過自我診斷,我應該是脾腎陽虛,在藥店里買了桂附地黃丸(溫腎陽)和補脾益腸丸(溫補脾),服用半年下來,腹瀉的毛病已痊愈,身體也明顯感到有勁多了,不怎樣怕冷,很少疲勞了。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古老中醫(yī)的妙處,在這之前每到腹瀉,總?cè)メt(yī)院查一查,配些西藥,但治標不治本,還是反復。之后我開始慢慢實踐中醫(yī),從我身邊的人開始,發(fā)現(xiàn)我身邊的人同樣存在這樣那樣的慢性病,我開始給他們講解中醫(yī)的一些理念,并將一些藥店里可以買到的常用中成藥介紹給他們,他們也很相信我的話,按照我的介紹,開始自己治病了,而且效果很好。
中醫(yī)講的六種預防治療疾病的方法很值得玩味,他們分別是“砭、針、灸、藥、按、導引”。砭就是刮痧、拔罐、刺血等;針就是針刺;灸就是用艾條熱灸;藥就是用中藥;按就是按摩推拿;導引就是如氣功等引氣導引。
前四年我用的比較多的養(yǎng)身方法是藥,即利用一些常見的中成藥來調(diào)理,效果很好。我常用到的中成藥有六味地黃丸(補腎陰)、杞菊地黃丸(補肝腎陰)、桂附地黃丸(補腎陽)、歸脾丸(補氣血)等。但是藥三分毒,我不建議常服藥來保健,藥可以在有些許癥狀的時候用,平時沒有相應的癥狀,沒必要用?!饵S帝內(nèi)經(jīng)》上講“治未病”,那么在我們還沒有身體不適的時候,我們用什么方法來預防疾病呢。在這里我提倡用中醫(yī)六大方法中的按,即按摩推拿。平時可以有意無意地按按、推推、敲敲自己四肢上的經(jīng)穴,這樣可以預防疾病。我時常敲打我手臂上的大腸經(jīng)和肺經(jīng),堅持了一年,一年沒感冒過。在有不適癥狀時除了用藥、按方法外,也可以用砭、針、灸方法來消除疾病的不適。一次我的愛人胃疼,我用毫針刺她的胃經(jīng)上的足三里穴,胃疼即刻消失。我愛人是老胃病,西醫(yī)診斷下來是胃竇炎,用了好些西藥,但都不能根治,有些藥用多了現(xiàn)在已沒有多大效用,如達喜等。也用過如“香砂養(yǎng)胃丸”等中成藥,一開始有用,但現(xiàn)在似乎不能馬上治愈胃痛了,只能作為保健用,其實人體本身就有極強的自愈功能,用針刺足三里穴對治愈胃痛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對于中醫(yī)的六大方法我會在今后的文章中慢慢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樣能體會到中醫(yī)養(yǎng)身的妙處。
五年前我大學畢業(yè)參加了工作,步入社會后我感到壓力很大,來自方方面面,我向來是個很上進好強的人,很早以前的上進好強是為了能考上大學,甚至好大學,很努力地學習。后來則是為了找份好工作,很努力地學習。再后來我開始發(fā)現(xiàn),努力學習能暫時改變我面臨生存危機的恐懼,但這種擔心恐懼卻始終陪伴著:領導一句不中聽的話、情人間的一個不愉快總讓我擔心萬分,甚至睡了懶覺、看場電影都是一種極大的罪過,因為我要上進,不上進就被淘汰,就失去所有,就無法生存,這種生存危機感,從我小學開始就慢慢形成了?;畹煤芾邸5松粦撌沁@樣累的,否則生不如死。很小的時候老師就教會我們?nèi)艘凶约旱膬r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而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哪里呢?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思想被長期禁錮,無法掙扎,默默忍受。
直到有一天,我聽了于丹的《莊子心得》,才找到了我想要的人生,才慢慢跳出了束縛我的那口井,出井之后,看到廣闊的藍天,感嘆原來天是那樣的寬廣,人生可以這樣過活。這就上升到了一個生存哲學的問題。
我們很小時候接觸到的生存哲學是孔孟儒家思想,儒家講的“君子以自強不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正是我們奮斗不息的理論支撐。然而,這種思想并未將人的生命看作最重,儒家講的是通過人的奮斗努力,促進社會的發(fā)展。面對國家、社會、國君、禮儀、大義,生命只可委屈于其下,生命的最終目的是有用于國家社會家庭、只有這樣生命才是有用的,如果不是這樣生命就沒有存在的價值,生命本身是無用的。而莊子的思想很相反于上述理論,他認為生命才是最大的有用,我們不能只看到人自己,卻沒有看到除了人之外,還有很多動植物所組成的大自然。人只是自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天人應該是合一的。許多有利于人的社會發(fā)展而破壞其他自然物種生存的舉動都是徒勞的無價值的。莊子的自然人生,為我開啟了一道“樂生”之門。我將在今后的日子里和朋友們一同學習實踐莊子的生存哲學,愿有緣之人,自然人生。
在這里我想再講一個概念——養(yǎng)生。養(yǎng)生一詞最早出自《莊子》,而今已成為很多媒體上的常用詞。我認為,利用醫(yī)學等方法保持身體健康,應該僅是“養(yǎng)身”。而心靈的調(diào)養(yǎng)則是“養(yǎng)心”,養(yǎng)生應該是養(yǎng)身與養(yǎng)心的結(jié)合。
經(jīng)過8年的中醫(yī)理論學習與實踐,我開始對中醫(yī)有了或多或少的感悟,很早的時候,我就有一個想法:希望將博大精深的中醫(yī)理念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寫成一本書,以此傳播中醫(yī)養(yǎng)生文化,讓更多的人成為能利用中醫(yī)理念保護好生命的養(yǎng)生師,讓更多的人不再由于自己或家人在病痛中煎熬卻又無能為力而萬分痛苦,讓我們的生命能夠無疾而終!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與大家分享莊子的道家養(yǎng)心理念和中醫(yī)養(yǎng)身心得。我相信,只要大家將我后面陸陸續(xù)續(xù)寫的文章看完并結(jié)合自己的思考與實踐,你會覺得中醫(yī)是那樣的簡單,生命是那樣的單純。所以姑且講我要撰寫的書籍叫做《人人都是老中醫(yī)》吧,希望也相信讀完本書后,你一定是個能保護好自己與家人的老中醫(yī)。
目錄
第一章 生命的另一種境界——莊子的簡單生活
1、為生活而生活
2、與天地共生,死亡的另一種境界
3、自然樂生,生命是最大的有用
第二章 奇妙的中醫(yī)哲學
1、探本尋源——氣
2、簡單的二維世界——陰陽
3、五彩繽紛的生存空間——五行
4、探尋人體中的物質(zhì)世界——臟腑與氣血精津液
第三章 有趣的辨證思維
1、人人都會的辨證法(一)——陰陽辨病性
2、人人都會的辯證法(二)——五行辨病位
3、萬變不離其中——20種基本病證
4、疑難雜癥的克星——氣的升降與五行的關系
第四章 神奇的中藥世界
1、人藥合一(一)——陰陽與四氣
2、人藥合一(二)——五行與五味
3、簡便實用的二維表——中藥的劃分
4、我們吃的都是藥——藥食同源論
第五章 神秘的人體經(jīng)絡
1、探尋人體中的功能世界——十二經(jīng)脈
2、20種基本病證的經(jīng)絡治療法——上調(diào)陽,下調(diào)陰
第六章 人人都是老中醫(yī)
1、我的《千金要方》——20種基本方劑
2、我的《千金翼方》——疑難雜癥不再疑難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臨床案例分析
第一章
生命的另一種境界——莊子的簡單生活
1、為生活而生活
有一回,楚國的國君派使者來找莊子,希望莊子能到楚國任宰相。莊子在河邊釣魚,使者趕到河邊對莊子說:“先生,我們國君邀請您去楚國擔任我們的宰相,勞煩您能幫忙治理我們的國家,不知愿否?”莊子依然很認真地釣著他的魚,因為今天他所釣到的魚是他一天的食物了,使者沒有得到莊子的回應,重復了上述言語,莊子這才不急不慢地回答:“我聽說楚國有一種烏龜,長的很大,它生的時候被人們養(yǎng)在甕缸中,他死后人們都用它的龜殼來頂禮膜拜,希望獲得好運?!鼻f子用手指了指河中的淤泥里的小烏龜,接著說:“你說是做楚國的巨龜好呢,還是做這淤泥里打滾的烏龜好呢?”使者回答:“還是做淤泥里打滾的烏龜好。”莊子接下去說:“既然這樣,就請回吧,還是讓我做這淤泥中的烏龜好了。”莊子崇尚自由,認為名利情是種牽累,所以向來淡薄名利情。人活在世上,應該為生活而生活,而非為名利情而生活。人要生存需要一定的名利情,但名利情的欲望不可多,多了便成了一種累人。這就像一只老鼠在河邊飲水,最多飲一肚子水,擁有整條河又有何用?想擁有更多的名利情,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代價可以是自由,可以是壓力,甚至是生命。而沒有自由的、承擔大量壓力、甚至犧牲生命的生活是不自然不逍遙的。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社會是個競爭強烈的社會,生活節(jié)奏太快,幾乎所有人都為了生存而努力。這些人中間有企業(yè)家、有農(nóng)民、白領、民工等等,有些人確實為了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資而工作,而另一些甚至更多的人是為了名利情而工作,基本的生活物資早已擁有,但是他們覺得還不夠,還得擁有更多。得到的更多,失去的也更多,也包括失去了自由。儒家教育我們要志存高遠,要自強不息,要為人上人,結(jié)果我們卻走火入魔了,我們走了極端。
人活著有太多的煩惱,而煩惱不過三種:為名、為利、為情。人應該都希望自己能自然地沒有痛苦地度過一生。那么請試著淡薄名利情。永遠告訴自己:名利情最累人。也許有人會問:淡薄名利情,就不會有為;無為,社會怎么能進步?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人有生老病死的更替,萬物都有循環(huán)之道。物極必反是自然之道。我們的地球也是,地球在很早以前是有恐龍這樣的生命的,后來進入冰河時期,再后來有了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到了陸地成了兩棲動物,慢慢進化成猿猴,猿猴通過勞動成了直立行走的人類。人類再發(fā)展就有了今天的文明。再接下來,應該是人類的進步,破壞了自然的本身,人類只看到自己是有價值的生命,因為只有人類才能改造自然,所以有為的人類才是有價值的生命,而其他的物種,包括一些“無為”的人類的生命是無價值的。自然被人為地破壞,若干年以后,地球會不會重新進入冰河時期,再來一次反復呢?
無為亦有為。有為亦無為。
既然大家來到人世,何不逍遙一世。認認真真為生活而生活,不是為名利情而生活。
2、與天地共生,死亡的另一種境界
莊子有一回去宋國旅游的路上,遇到一個死人骷髏,莊子很有興致地停下腳步,撿起骷髏問道:“喂,老兄,你是怎樣變成這樣子的呢?是生的時候做了壞事被官府治罪至此?或是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想不開便如此?還是遇到什么強盜不幸至此?亦或是窮的沒有暖身之衣、飽腹之食凄慘至此?”那骷髏沒有作答,莊子覺得有些旅途疲勞,就把骷髏當作枕頭睡起覺來。睡著睡著,莊子做了個夢,夢里那個骷髏開始說話了,骷髏對莊子說:“我剛剛聽您問我這么多問題,您應該是個辯士,我怎樣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現(xiàn)在的狀況如何?您想聽聽我現(xiàn)在的狀況如何嗎?”莊子笑曰:“愿聞其詳?!摈俭t接著說:“我現(xiàn)在過的很好呀。在我這里既沒有君臣之分,又無四季更替,更重要的是我能和天地共生呢!”莊子對死亡抱著一種直面積極的態(tài)度,他認為死亡是自然之事,人的生老病死如同四季的更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面對死亡,我們要么感到恐懼、要么索性不提起,儒家對死亡的態(tài)度也是很避諱,其言曰:“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教育我們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時候,好好努力,有所作為。可真正將要老死的時候,卻十分害怕死亡,其實害怕死亡是舍不得生時由于自己的有為而積累的名利情。一個人若沒有什么名利情的念頭,應該不是這樣恐懼死亡的。面對死亡,毫無避諱,死亡只是人所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而已,人原本是天地之間一股氣,由于陰陽交合,這股氣便有了肉身成了人,生老病死后,再回歸天地之間化為氣,之后或與天地共生,或重新得肉身為人而已。
莊子老年,其妻離開人世,莊子鼓盆而歌。世人不解,答曰:“我剛開始也很悲痛,但后來想想,我的妻子為了我辛苦了一輩子,現(xiàn)在她死去了,就不用再這樣辛苦了,我是真的替她高興??!”孔子妻子死后,孔子忙于他的周游列國,無暇顧及。
莊子無情亦有情,孔子有情亦無情。
莊子將死,其弟子哭曰:“老師死后,我等將如何安葬呢?”莊子笑曰:“把我的身體放在田地里就行了?!钡茏蛹泵φf:“那怎么行呢,放在田地里豈不是要被老鷹吃了嗎?應該好好地將老師安葬在地下?!?莊子又笑曰:“若將我埋于地下,昆蟲螞蟻也要吃我呀,何必厚待螻蟻而薄待老鷹呢?放在田地里,我以天地為棺柩,以日月為陪葬物,還有什么不滿意呢?”
不懼自然之死,自然之死是人在天地間循環(huán)往復的一個過程。
自然之死是樂事,而主動找死卻非自然,是無道的。不懼自然之死而樂自然之生,因為生存也是人在天地間循環(huán)往復的一個過程。
既然由氣成人,就要善待生命,好好樂生。
既然由人回氣,就要坦然面對,與天地共生。
3、自然樂生,生命是最大的有用
莊子在山里面散步,看到一顆巨大無比的蒼天大樹,很是驚嘆,這顆樹大到10多個人都未必將其圍抱住。這時,來個幾個進山選木材的木匠,在這個大樹下停住了腳步,對這棵樹也覺驚奇,但由于樹長得實在太粗大,對木匠來說,由于這棵樹的木材硬度不夠,恐難成為有用之才,只得另選他才。
樹木由于無用而保全了自己的天命。從某種程度上講無用也有他的用處。
莊子生的年代有一個叫支離疏的人,長得很是奇怪,駝背駝得臉差不多快接觸到地面了,而且相貌奇丑無比,真可稱得上是個無用之人,然而支離疏過得卻很滿意,由于生理上的無用,他不需要被選為壯丁去打仗;由于生理上的無用,他甚至在這個物質(zhì)貧乏的社會中博得大家的同情,獲得一些食物。
支離疏的無用也保全了自己的天命。無用似乎確實有用。
莊子去朋友家做客,他的朋友很是好客,欲殺家中養(yǎng)的鴨子來款待莊子,朋友的弟子跑過來說:“家中養(yǎng)了兩只鴨子,一只會叫,一只不會叫。請問先生欲殺哪只?”莊子的朋友回答說:“那就殺那只不會叫的吧?!?br> 不會叫的鴨子在莊子的朋友看來是無用的鴨子,所以就被殺了。在這里無用確乎真的無用,無用之才被首先奪取了天命。
那就搞不懂了,到底無用好呢還是有用好呢?其實在莊子看來,如果能保全性命的,無用也有用,有用確有用。生命是最大的有用,因為只有生命才是內(nèi)在的,而名利情是外在的,沒有內(nèi)在的生命,外在的名利情就沒有任何意義。
一個人應該學會“惜命”,因為無論怎么想生命都是最大的有用。
第二章
奇妙的中醫(yī)哲學
1、探本尋源——氣
很早的時候,我就在想人體是由什么生成的呢?天地是由什么生成的呢?世間萬物是由什么生成的呢?在古老的中華哲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天人合一”,一直以來我都是只知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為什么天與人能合一呢?1998年的那場洪水,2003年的那場非典,2008年的那場雪災,2008年的那場地震,我只知道大概是由于人與自然不和諧,人破壞了自然,人與自然未能達到“天人合一”,所以才會導致如此的災難。可是,人與自然不和諧后,為什么能產(chǎn)生如此的不良反應呢?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問題的答案通常是很模糊的。中國古代有一個神話故事,叫做“盤古開天辟地”,是說很早很早的時候,世界是一片混沌黑暗的,無天無地,無人無獸,無山無水,只有一片混沌之氣。有個叫盤古的大神,拿著斧頭將混沌劈開,結(jié)果這股混沌之中的清陽之氣,不斷往上升,最終成為天,而混沌之中的濁陰之氣,不斷往下降,最終成為地(包括地上地下的萬物)。從此以后,世界才變得清朗,變得多姿多彩,變得鳥語花香。又過了很久很久,有一個名叫女媧的女神,覺得世界雖已晴朗,但似乎少了些什么,于是她用地上的泥土加上河里的水,開始塑造一個個有手腳的生靈,這些生靈就是我們?nèi)祟悺拇艘院?,世界變得更加有生氣。而這個故事就是我們傳說中的“女媧造人”。
從這些神話傳說中,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天地是由于氣的升降而生的,世間萬物都是由氣而生的,當然也包括我們?nèi)嗽趦?nèi)。人由泥土和水塑造而成,而泥土和水是由陰濁之氣下降而生,氣也就成了人的本源了。中國人向來把“氣”放在嘴上,氣候,天氣,運氣,氣數(shù),胎氣,人氣,神氣,手氣,晦氣,正氣,爭氣,邪氣。。。。。。,看來“氣”早已成為中國人心中的一個常用詞。其實,“氣”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樸素哲學——氣一元論。何謂氣一元論呢?我們的先人認為宇宙的本源是氣,即宇宙萬物(當然也包括人)是由氣生成的。這是一個很玩味的命題,首先你得承認萬物包括人是由氣生成的,利用你的一切想象力或以往的經(jīng)驗承認萬物是由氣生化而成,如果你這在這個命題上過不去,那么請也就不能在中醫(yī)的學習道路上前進了。
對于這個理論,道家已在很早的時候就提出并承認了。莊子認為,人本來是天地之間一股氣,由于父母的陰陽之氣交媾,便聚化成有形的人,然后開始生老病死,最終回歸為天地之間一股氣,而這股氣與天地共生。莊子利用氣一元論的理論來告訴我們?nèi)松硗庵锶缑槎际巧粠恚啦粠サ?,不必為名利情而煩惱。既然由氣化人,則平靜地享受人的一生,既然由人歸氣,則平靜地享受死亡以后回歸自然,與天地共生?;氐街嗅t(yī)學,如果大家承認氣為萬物之源的化,就請繼續(xù)和我在中醫(yī)哲學的奇妙道路上走下去。
那么氣是 什么呢?
氣乃生成宇宙萬物最基本的極其細微的物質(zhì),為萬物之源。有人說,生成宇宙萬物最基本的物質(zhì)應該是原子。這是西方物理學的講法,西方物理學將萬物由原子構(gòu)成,對于這一點我們不否認。但是如果萬物都由原子構(gòu)成如何解釋物與物之間的感應呢?比如“蝴蝶效應”等,如果用氣一元論的哲學思維,物與物之間的感應就很好解釋了。氣是極其細微的物質(zhì)這一點說明中醫(yī)哲學承認宇宙是物質(zhì)的。這一點與我們現(xiàn)在講的物質(zhì)第一性不謀而合,所以中醫(yī)哲學是一種古老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聯(lián)系到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人急躁容易生氣,有些人脆弱易傷心,有些人常常憂郁寡歡,有些人開朗樂天等等不同的性格秉性等外在的精神氣質(zhì)都是由于內(nèi)在的五臟六腑物質(zhì)差異而成。譬如肝主怒,肝陽氣太過的人脾氣急躁容易生氣;肺主憂悲,肺陽氣不足的人脆弱易傷心,常憂郁寡歡。脾主思,脾陽氣虛的人常常思慮不斷,易的強迫癥;心主喜,心陽氣太過的常常興奮不已,登高唱歌,而心陽氣不足的人則悲觀厭世;腎主恐,腎陽氣不足的人膽小怕事。凡此種種皆與聚成人體五臟六腑的氣有關。
上面我提到了“陽氣”的概念。氣為什么變成陽氣了呢?在這里我們要認識“氣”的一個新的屬性——陰與陽。氣為萬物本源,氣又可以分為陰氣和陽氣。就像我們前面說的“盤古開天劈地”的故事,通過盤古手中的斧頭,將混沌中的氣一分為二,陽氣上升為天,陰氣下降為地。對于陽氣與陰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不會陌生,你看那裊裊炊煙,徐徐上升到高空中,炊煙就是一股偏陽之氣。在看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瀑布上的水氣,正源源不斷緩緩而下,宛如仙鏡。瀑布的水氣就是一股偏陰之氣。這樣就很容易引出氣的最后一個屬性:運動。氣具有不斷運動的屬性,具體表現(xiàn)為升降出入。而氣的升降出入的運動屬性正是由于氣的陰陽屬性造成的,具體表現(xiàn)為陽氣上升宣出,陰氣下降盾入;講了這么多氣的內(nèi)容,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
1、氣是生成萬物的本源;
2、氣是一種極其細微的最基本的物質(zhì)。
3、氣分陰陽;
4、氣是不斷升降出入運動著的。陽氣升出;陰氣降入。
2、簡單的二維世界——陰陽
前面我們討論了關于氣的概念,氣為萬物之源,氣分陰陽,陰氣下降盾入,陽氣上升宣出,構(gòu)成了氣的升降出入運動?,F(xiàn)在我們來說說陰陽。首先陰陽是氣的屬性,陰陽將氣一分為二:陰氣和陽氣。所以這里就引出了陰陽的第一個屬性:陰陽相互對立。這一點很容易理解,陰和陽就如同事物的兩個方面,存在對立矛盾性。就如同日常生活中的水與火,水能滅火,火能燥水,兩者不相容。陰陽將氣一分為二為陰氣與陽氣,陰氣與陽氣又由于氣一元論而合二為一。這便是陰與陽的第二個屬性:統(tǒng)一性。如此,陰與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tǒng)一的。陰與陽相互對立與統(tǒng)一的屬性在氣的運動變化中具體表現(xiàn)為:陰陽消長,陰陽互根,陰陽轉(zhuǎn)化。陰陽消長很容易理解,即陰陽的此消彼長。具體表現(xiàn)為若陰氣增加,則陽氣必然減少,陰氣增加的量多于陽氣減少的量;若陽氣增加,則陰氣必然減少,陽氣增加的量多于陰氣減少的量;若陰氣減少,則陽氣必然增加,陰氣減少的量多于陽氣增加的量;若陽氣減少,則陰氣必然增加,陽氣減少量多于陰氣增加量。陰陽的互根有點難于理解,陰陽的互根是指既然陰與陽都是氣的屬性,兩者合二為一:氣,那么陰與陽應該是互為根本,相互依存的,無陰則無所謂陽,無陽則無所謂陰。就如同沒有天空就無所謂大地,沒有海洋就無所謂陸地,沒有男人就無所謂女人。所以,當陽氣不足到一定程度時,陰氣沒有了依存,也開始減少達到不足,這就是中醫(yī)講的陰陽兩虛,陽虛為主,陰虛次之;反之,當陰氣不足到一定程度時,陽氣沒有了依存,也開始減少達到不足,此時又進入陰陽兩虛狀態(tài),陰虛為主,陽虛次之。陰陽的相互轉(zhuǎn)化,就更難理解了,道家講:物極必反。同樣若陰氣達到極至,則陰氣突然消失,陽氣慢慢生長起來。反之亦然。這便是陰陽的相互轉(zhuǎn)化。這讓我想到了太極八卦圖,太極八卦圖中的黑與白分別代表陰與陽,黑與白的魚型互抱,正說明陰陽的相互轉(zhuǎn)化規(guī)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受了風寒,卻表現(xiàn)為發(fā)熱。正是因為受的寒太極才會轉(zhuǎn)化為熱??偨Y(jié)一下:陰陽具有相互對立又彼此統(tǒng)一的屬性,具體表現(xiàn)為陰陽的消長,陰陽的互根和陰陽的相互轉(zhuǎn)化。
說完了陰陽的屬性,我們開始講一個我認為比較玩味的理念。我們知道道家崇尚簡化人生,認為大道至簡。世界在我們眼中是那樣的紛繁蕪雜,可是由于世界是由氣而生的,而氣又分陰氣和陽氣。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世界萬物(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無論是物質(zhì)還是功能屬性)用陰陽來劃分。以人體五臟六腑為例,五臟屬陰,六腑屬陽;五臟中的心、肺屬陽,肝,脾,腎屬陰;人體中的氣屬陽,血屬陰,注意陰與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比如,五臟中的心,肺之所以屬陽是由于生成心,肺的氣中,陽氣偏多,故規(guī)定心,肺屬陽。同樣的,五臟中的肝,脾,腎三臟之所以屬陰,是由于生成肝,脾,腎的陰氣偏多。而人體中的氣也分陰氣和陽氣,血也分陰血和陽血。血分陰陽同樣也是由聚生成血的氣中陰氣與陽氣的偏多偏少而決定,人體中的氣相對血而言,由于聚成血的氣中陰氣較人體中的氣的的陰氣多,所以血相對人體中氣而言屬陰,人體中的氣相對血而言屬陽;
這樣,我們可以把本來紛繁蕪雜的世界用陰陽簡單的分成兩類事物,屬陰的和屬陽的。如天為陽,地為陰;暑為陽,寒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夫為陽,妻為陰;尊為陽,卑為陰;順為陽,逆為陰;剛,動,伸,升,開為陽,柔,靜,屈,降,合為陰;表為陽,里為陰;虛為陽,實為陰;抽象的事物為陽,具體的事物為陰;明亮為陽,黑暗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南為陽,北為陰;晝?yōu)殛?,夜為陰;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干燥為陽,濕潤為陰;輕為陽,重為陰;興奮亢進為陽,抑制衰退為陰;背為陽,腹為陰等等。如此,世界在我們眼里就只是一個簡單的二維世界。
這幾年流行“食療”,其實食療的本質(zhì)就是利用食物的陰陽屬性,來補充人體的陰陽之氣。食物本身也是由氣聚生而成的,人體與食物同源于氣,所以我們?nèi)梭w每天吃食物就是補充人體中的氣,中醫(yī)把這種由水谷生化而來的氣叫做宗氣,宗氣又可以再分為營氣和衛(wèi)氣。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營氣與衛(wèi)氣的含義,營者營養(yǎng)也,衛(wèi)者保衛(wèi)也。營氣就是我們所說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衛(wèi)氣就是我們所說的免疫力。通過食療可以補充人體中所卻的營氣與衛(wèi)氣。譬如有些人體質(zhì)偏陰寒,就應該少吃或不吃陰性食物(性涼的,性寒的食物),而應該多吃些陽性食物(性溫的,性熱的食物),以此補充人體中的陽氣。反之,那些體質(zhì)偏陽熱的人,就應該少吃或不吃陽性食物,而應該多吃些陰性食物,以此補充人體中的陰氣。如此飲食,人體五臟的陰陽才會平衡,陰陽平衡了,就不會生病了。若陰陽失衡,必然雜病叢生,久而久之,量變引起質(zhì)變,就會導致臟腑損傷,導致各種器官性病變,如癌癥等。所以在這里提出這樣一句口號:中醫(yī)不論病,中藥不治病,中醫(yī)中藥調(diào)平衡,平衡百病自愈,失衡雜病叢生。下面我們簡單把我們常吃的食物按陰陽劃分歸歸類,各位也可以翻翻《本草綱目》,看看上面對食物的陰陽歸類。
陽性食物:韭菜,大蒜,蔥,洋蔥,大蔥,辣椒,雞肉,羊肉,狗肉,牛肉,河蝦,海蝦,牡蠣,黃鱔,龍眼,荔枝等。
陰性食物:菠菜,紫菜,海帶,海參,茄子,黃瓜,西紅柿,芹菜,蘿卜,白菜,蛇肉,田螺,蟹,梨,蘋果,香蕉,獼猴桃,西瓜等。
還有些食物,聚成它的陰氣陽氣比重差不多,陰陽平衡,中醫(yī)講該類食物性平。無論何種體質(zhì)的人都可以吃。譬如:豬肉,花菜,青椒,鯽魚,泥鰍等。
3、五彩繽紛的生存空間——五行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若世界只是用陰陽來劃分,簡單是簡單了,但失去了豐富性,中國古代哲學將世界分成五種不同的物質(zhì),分別是金,木,水,火,土,上述五種物質(zhì)我們稱之為五行。如此,世間萬物都可以用五行劃分,五行劃分與我們前面說的陰陽劃分是不矛盾的,因為他們同屬于氣,萬物由氣而生,氣分陰陽,故萬物可以用陰陽劃分。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由氣而生,故五行本身也有陰陽之分,譬如金,火屬陽,木,水,土屬陰,之所以如此分類是因為聚成金與火的陽氣較陰氣偏多故屬陽,而聚成木,水,土的陰氣較陽氣偏多故屬陰。大千世界正由于用五行分類才顯得既簡單又豐富。無行的歸屬分類采用的是中國人擅長的類比思維,譬如,四季中的春天屬木,夏天屬火,長夏屬土,秋天屬金,冬天屬水;五臟中的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自然界中的風屬木,暑熱屬火,濕屬土,燥屬金,寒屬水;五味中酸屬木,苦屬火,甘屬土,辛屬金,咸屬水;無色中青屬木,紅屬火,黃屬土,白屬金,黑屬水;方位中東方屬木,南方屬火,中部屬土,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五官中目屬木,舌屬火,口屬土,鼻屬金,耳屬水;五體中筋屬木,脈屬火,肉屬土,皮毛屬肺,骨屬水;五志中怒屬木,喜屬火,思屬土,悲屬肺,恐屬水;五聲中呼屬木,笑屬火,歌屬土,哭屬肺,呻屬水;
在我很小的時候,常常在鄉(xiāng)間路上看到有個道士在幫別人算命起卦,口中喃喃自言諸如“道可道,非常道”,“金木水火土”等詞。道士講的金木水火土就是上面所說的五行。道教引用五行是為了用五行闡述五行所屬的事物之間的關系,那么五行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呢?總的來說五行之間存在相生,相克,反悔,拒納四種關系。
五行相生關系是指五行之間相互生化的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何來理解其中的關系呢?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們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發(fā)明了轉(zhuǎn)木取火的方法,所以木生火我們很容易理解?;鹑紵?,木頭變成了灰燼,而灰燼在氣的聚化作用下成為了泥土。泥土在氣的進一步聚化作用下生成了金,我們在泥土中能挖掘煤礦,金礦,銅礦,就是由于土生金的原因。金在氣的散化作用下散化成金水,所以你看那自然之中的水都帶有很多的礦物成分,我們將這種水稱為“礦泉水”。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靠陽光和水的光合作用,那么水生木就很容易理解了,水能滋養(yǎng)木的生長,不讓木由于缺水而枯萎。五行相克關系是指五行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何來理解其中的關系呢?在我們的印象中,在河岸邊種植樹木能起到固土的作用,既然樹木能固土,不使水土流失,為什么又說木克土呢?這里就引申出一個“太過”與“不及”的概念,我們將陰陽平衡是指陰與陽同時達到既不“太過”也不“不及”的狀態(tài)。在五行中,如果木不及(不足)則難以固土,但如果木太過(太多)則過多的吸收泥土中的養(yǎng)分使得泥土缺少起碼的養(yǎng)分,這便是“木克土”,所以五行相克關系的前提是“太過”。土克水是只如果泥土太多則水分進入泥土,導致缺水,這一點我們很容易理解,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就是這個道理;水克火,是指如果水太過,則火很容易被水撲滅,這是生活常識,無須解釋大家就理解;火克金,是指如果火太過,則金屬很容易被融化,這一點,從事冶金煉鋼的朋友就很容易理解,隨著火的不斷增加,溫度不斷增加,金屬開始逐漸散化成金水;金克木,是指如果泥土中埋的金屬太多,則樹木難以獲得充分的養(yǎng)分而枯萎;五行反克關系是指五行之間相互反克的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反悔關系也存在一個“太過”的前提,表現(xiàn)為如果樹木太多,則必然導致埋在泥土中的金屬礦物減少,原因是如果泥土中的樹木太多,樹木吸收泥土中的養(yǎng)分使泥土中的養(yǎng)分減少,從而導致泥土難以生化金屬礦物;如果金太過,則火非但不能融化金反而由于燃燒過旺而飛灰煙滅;如果火太過,則水非但不能熄滅熊熊大火反而被大火蒸發(fā)干;如果水太多,則土非但不能抵擋住水,反而被水沖散;如果土太多,非但不能滋養(yǎng)樹木,反而由于養(yǎng)分過多而溺死。
五行拒納關系是指五行相互之間拒絕生化的關系,表現(xiàn)為木太過則拒絕水的滋養(yǎng);水太過則拒絕金的生化;金太過則拒絕土的生化;土太過則拒絕火的生化;火太過則拒絕木的生化;這一點我們也比較好理解,譬如給嬰兒喂奶,當嬰兒喝的奶水太多,他們通常會將奶水吐出表示拒絕。
為什么五行會有相生,相克,拒納,反克關系呢?這有得回到氣的問題上,由于萬物都是由氣生成的,代表萬物的五行當然也是由氣生成的,所以五行也就有氣的一切屬性,包括升降出入的運動屬性和陰陽屬性。五行的陰陽屬性我們在前面講述過,在五行中,金與火屬陽,原因是聚成金與火的氣中陽氣偏多;木,水,土屬陰,原因是聚成木,水,土的氣中陰氣偏多;對應人體五臟,肺與心屬陽,原因是聚成肺與心的氣中陽氣偏多;肝,腎,脾屬陰,原因是聚成肝,腎,脾的氣中陰氣偏多;五行的升降出入運動屬性表現(xiàn)為由于五行的陰陽偏盛,期所處的位置存在高低之分,陽氣上升,所以屬陽的火與金在上面,屬陰的土,木,水在下面,在五臟中,屬于陽的心與肺在上面,屬于陰的脾,肝,腎在下面。具體位置排列為肺在最上,心次之,脾居中間,肝次之,腎處最下。所以中醫(yī)講肺心為上焦,脾為中焦,肝腎為下焦;說完了五行的屬性,再來解釋為什么五行具有相生,相克,反克,拒納關系就簡單的多。首先解釋一下相生關系,以五臟為例:
一、相生關系
1、肝木生心火:肝的陽氣上升,到達上焦的心,保證心的陽氣充足。臨床上對于心陽不足證,可以用補肝陽的方法養(yǎng)心陽;
2、心火生脾土:心的陰氣下降,到達中焦的脾,保證脾的陰氣充足。臨床上對于脾(胃)陰不足證,可以用補心陰的方法養(yǎng)脾(胃)陰;
3、脾土生肺金:脾的陽氣上升,到達上焦的肺,保證肺的陽氣充足。臨床上對于肺陽不足證,可以用補脾陽的方法養(yǎng)肺陽;
4、肺金生腎水:肺的陰氣下降,到達下焦的腎,保證腎的陰氣充足。臨床上對于腎陰不足證,可以用補肺陰的方法養(yǎng)腎陰;
5、腎水生肝木:腎的陽氣上升,到達下焦的肝(肝在腎上方),保證肝的陽氣充足;臨床上對于肝陽不足證,可以用補腎陽的方法養(yǎng)肝陽;
二、相克關系
1、肝木克脾土:肝的陽氣太過,多余的陽氣上升到中焦的脾,使脾的陽氣太過,陰氣不足。臨床上對于肝陽太過引起的脾陽氣太過,陰氣不足證,可以用瀉肝陽的方法祛脾陽救脾陰;或者,肝的陰氣不足,脾的陰氣下降到肝來補充肝的陰氣,導致脾的陰氣不足,陽氣太過。臨床上對于肝陰不足引起的脾陰不足,脾陽太過證,可以采用補肝陰的方法救脾陰。
2、脾土克腎水:脾的陰氣太過,多余的陰氣下降到下焦的腎,使腎的陰氣太過,陽氣不足。臨床上對于脾陰太過引起的腎陰太過,腎陽不足證,可以通過瀉脾陰的方法祛腎陰救腎陽;或者,脾的陽氣不足,腎的陽氣上升到脾來補充脾的陽氣,導致腎的陽氣不足,陰氣太過。臨床上對于脾陽不足引起的腎陽不足,腎陰太過證,可以采用補脾陽的方法救腎陽。
3、腎水克心火:腎的陽氣太過,多余的陽氣上升到上焦的心,使心的陽氣太過,陰氣不足。臨床上對于腎陽太過引起的心陽太過,心陰不足證,可以通過瀉腎陽的方法祛心陽救心陰;或者,腎的陰氣不足,心得陰氣下降到腎來補充腎陽,導致心得陰氣不足,陽氣太過。臨床上對于腎陰不足引起的心陰不足,心陽太過證,可以通過補腎陰的方法救心陰。
4、心火克肺金:心的陽氣太過,多余的陽氣上升到上焦的肺(肺在心上方),使肺的陽氣太過,陰氣不足。臨床上對于心陽太過引起的肺陽太過,肺陰不足證,可以通過瀉心陽的方法祛肺陽救肺陰;或者,心得陰氣不足,肺的陰氣下降到心來補充心得陰氣,導致肺的陰氣不足,陽氣太過。臨床上對于心陰不足引起的肺陰不足,肺陽太過證,可以通過補心陰的方法救肺陰。
5、肺金克肝木:肺的陰氣太過,多余的陰氣下降到下焦的肝,使肝的陰氣太過,陽氣不足。臨床上對于肺陰太過引起的肝陰太過,肝陽不足證,可以通過瀉肺陰的方法祛肝陰救肝陽。或者,肺的陽氣不足,肝的陽氣上升到肺來補充肺的陽氣,導致肝的陽氣不足,陰氣太過。臨床上對于肺陽不足引起的肝陽不足,肝陰太過證,可以通過補肺陽的方法救肝陽。
三、反克關系
1、肝木反克肺金:肝的陽氣太過,多余的陽氣上升到上焦的肺,使肺的陽氣太過,陰氣不足。臨床上對于肝陽太過引起的肺陽太過,肺陰不足證,可以通過瀉肝陽的方法祛肺陽救肺陰。或者,肝的陰氣不足,則肺的陰氣下降補充肝的陰氣,導致肺的陰氣不足,陽氣太過。臨床上對于肝陰不足引起肺陰不足,肺陽太過證,可以通過補肝陰的方法救肺陰。
2、肺金反克心火:肺的陰氣太過,多余的陰氣下降到上焦的心(心在肺下邊),使心的陰氣太過,陽氣不足。臨床上對于肺陰太過引起的心陰太過,心陽不足證,可以通過瀉肺陰的方法祛心陰救心陽。或者,肺的陽氣不足,心的陽氣上升補充肺的陽氣,導致心的陽氣不足,陰氣太過。臨床上對于肺陽不足引起的心陽不足,心陰太過證,可以通過補肺陽的方法救心陽。
3、心火反克腎水:心的陰氣太過,多余的陰氣下降到下焦的腎,使腎的陰氣太過,陽氣不足。臨床上對于心陰太過引起的腎陰太過腎陽不足證,可以通過瀉心陰的方法祛腎陰救腎陽。或者,心的陽氣不足,則腎的陽氣上升補充心的陽氣,導致腎的陽氣不足,陰氣太過。臨床上對于心陽不足引起的腎陽不足,腎陰太過證,可以通過補心陽的方法就腎陽。
4、腎水反克脾土:腎的陽氣太過,多余的陽氣上升到中焦的脾,使脾的陽氣太過,陰氣不足。臨床上對于腎陽太過引起的脾陽太過脾陰不足證,可以通過瀉腎陽的方法祛脾陽救脾陰?;蛘撸I的陰氣不足,則脾的陰氣下降補充腎的陰氣,導致脾的陰氣不足,陽氣太過。臨床上對腎陰不足引起的脾陰不足,脾陽太過證,可以通過補腎陰的方法救脾陰。
5、脾土反克肝木:脾的陰氣太過,多余的陰氣下降到下焦的肝,使肝的陰氣太過,陽氣不足。臨床上對于脾陰太過引起的肝陰太過,肝陽不足證,可以通過瀉脾陰的方法祛肝陰救肝陽。或者,脾的陽氣不足,肝的陽氣上升補充脾的陽氣,導致肝的陽氣不足,陰氣太過。臨床對于脾陽不足引起的肝陽不足,肝陰太過證,可以通過補脾陽的方法救肝陽。
四、拒納關系
1、肝木拒納腎水:肝的陽氣太過,則拒納腎的陽氣的補養(yǎng),則腎的陽氣容易太過。臨床上對于肝陽太過引起的腎陽太過,腎陰不足證,可以通過瀉肝陽的方法祛腎陽救腎陰。
2、腎水拒納肺金:腎的陰氣太過,則拒納肺的陰氣的滋養(yǎng),則肺的陰氣容易太過。臨床上對于腎陰太過引起的肺陰太過,肺陽不足證,可以通過瀉腎水的方法祛肺陰救肺陽。
3、肺金拒納脾土:肺的陽氣太過,則拒納脾的陽氣的補養(yǎng),則脾的陽氣容易太過。臨床上對于肺陽太過引起的脾陽太過,脾陰不足證,可以通過瀉肺陽的方法祛脾陽救脾陰。
4、脾土拒納心火:脾的陰氣太過,則拒納心的陰氣的滋養(yǎng),則心的陰氣容易太過。臨床上對于脾陰太過引起的心陰太過,心陽不足證,可以通過瀉脾陰的方法祛心陰救心陽。
5、心火拒納肝木:心的陽氣太過,則拒納肝的陽氣的補養(yǎng),則肝的陽氣容易太過。臨床上對于心陽太過引起的肝陽太過,肝陰不足證,可以通過瀉心陽的方法祛肝陽救肝陰。在這里對于陰陽的消長關系再進一步說明一下。所謂陰陽的消長關系是指陰與陽之間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的關系。具體有四種情況:
1、陽氣增加,陰氣必然減少,只是陰氣減少的量小于陽氣增加的量,陽長為主,陰消居次。
2、陽氣減少,陰氣必然增加,只是陰氣增加的量小于陽氣減少的量,陽消為主,陰長居次。
3、陰氣增加,陽氣必然減少,只是陽氣減少的量小于陰氣增加的量,陰長為主,陽消居次。
4、陰氣減少,陽氣必然增加,只是陽氣增加的量小于陰氣減少的量,陰消為主,陽長居次。另外,當陰氣或陽氣減少到一定程度,必然導致陽氣或陰氣也開始減少,原因系前面所說的陰陽互根。當陰氣陽氣都減少到低于正常水平時,便出現(xiàn)了中醫(yī)講的“陰陽兩虛證”。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人體疾病的產(chǎn)生,是由于人體五臟陰陽不平衡導致的。而五臟之間具有相生、相克、反克、拒納的關系,這樣便加深了疾病的復雜程度,所謂疑難雜證便是由于五臟的相互作用引起人體多個臟腑發(fā)生陰陽不平衡而導致的。所以中醫(yī)對于疾病的治療,決不是單純的治療一個臟腑,往往同時治療多個臟腑,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至于怎樣發(fā)現(xiàn)哪一個臟腑的陰陽不平衡,發(fā)現(xiàn)后又該如何調(diào)理使陰陽重新平衡,我會在后面的文章中一一與大家分享。好了,講到這里,我們基本上把五行的有關內(nèi)容講完了,其實五行所詮釋的內(nèi)容遠不是如此,我只是將我所認識的五行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在這方面多多研究,發(fā)掘出更多新的有用的東西。最后總結(jié)一下:
1、五行分別為金,木,水,火,土;2、五行是由萬物本源——氣,聚化而成,具有氣的一切屬性,包括陰陽屬性與升降出入的運動屬性;3、世間萬物都可以用五行所屬來劃分。4、五行之間具有相生,相克,反克,拒納等四種關系。原因是五行所具有的陰陽屬性與升降出入的運動屬性。5、臨床上可以運用五行相生,相克,反克,拒納等四種關系辨別臟腑的陰陽失衡情況。
4、探尋人體中的物質(zhì)世界——臟腑與氣血精津液
我想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五臟六腑這個詞應該很熟悉了,很多詞匯中都用到了五臟六腑的名稱,譬如肝膽相照,狼心狗肺,心肝寶貝,牽腸掛肚等,但是我們是否真的了解五臟六腑呢,我想肯定有不少朋友對此不甚了解。首先我們說說五臟六腑指的是什么。五臟指的是肝,心,脾,肺,腎。對于五臟,我們在前面討論五行的時候講到過。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六腑是什么呢?六腑指膽,小腸,胃,大腸,膀胱和三焦。前面我們在論述五臟的時候,說到了五臟之間相互關系,這對于我們在診斷病癥有很大的指導作用。那么六腑與五臟之間有什么關系嗎?六腑與五臟之間存在表里關系。所謂表里關系是指臟腑之間緊密聯(lián)系的一種關系。其中,肝與膽相表里,心與小腸相表里,脾與胃相表里,肺與大腸相表里,腎與膀胱相表里。中醫(yī)在論述五臟六腑的時候,常常側(cè)重論述五臟的生理功能,下面我們分別說說五臟在人體生命運行中起的作用。
(一)肺的作用
1、肺主氣
肺在我們的影響中主要和呼吸有關,的確,肺在中醫(yī)角度來看,其主要生理功能為負責氣一切事情,包括鼻子呼吸的氣和通過飲食生化的氣。所以一切與氣有關的問題都與肺有關。我們從小到大生的最多的病可能是感冒,感冒就與肺有關,感冒是外界的大陰之氣(寒氣)通過皮膚進入肺,使肺的陰氣超出正常陰陽平衡水平,造成肺的陰氣太過,陽氣不足,人體怕冷,鼻子流鼻涕(肺的陰氣聚化而成),鼻孔堵塞氣不暢。中醫(yī)認為肺為嬌臟,原因是由于肺處在五臟最上方,最表面,與外界的接觸最直接,所以容易受到外界大陰大陽之氣(中醫(yī)稱大陰之氣為寒邪,大陽之氣為熱邪)的威脅而造成肺的陰陽不平衡。上面說到肺受到外界大陰之氣侵入導致陰陽失衡而感冒,我們稱這種感冒為風寒型感冒,當然肺也可能受到外界大陽之氣的侵入導致肺陰陽失衡而感冒,我們稱這種感冒為風熱型感冒。肺感受大陽之氣(熱邪)后,造成肺的陽氣太過,陰氣不足,此時人體體表溫度增加而發(fā)熱。肺除了負責呼吸之氣外,還負責人吃了食物與水后,將食物與水化生成人體內(nèi)的抵擋外界大陰大陽之氣的氣(中醫(yī)稱之為“衛(wèi)氣”)和營養(yǎng)人體全身的氣(中醫(yī)稱之為“營氣”)。對于這兩種氣的生成原理我們在聊脾臟的時候會進一步論述。在這里我想說一個比較有趣的事情,我發(fā)現(xiàn)睡覺打呼嚕的人一年四季很少得風寒感冒,原因是什么呢?我們講肺主氣,如果肺上的陽氣太過,那么根據(jù)陰陽消長原理,肺的陰氣必然不足(當然也可以首先是由于肺的陰氣不足導致肺的陽氣太過),這樣肺的陰陽失去平衡,人體必然產(chǎn)生不正?,F(xiàn)象,現(xiàn)象之一就是打呼嚕,由于肺的陽氣太過,陰氣不足,呼吸難以順暢,打個比方,把陽氣比作機器運行的動力,陰氣比作機器運行所需的潤滑油,如果陽氣太多而陰氣不足,那么就像機器運行時動力十足,但由于缺少潤滑油的潤滑作用,必然火星四濺,發(fā)出刺耳的轟鳴聲。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大呼嚕的原因。而肺上的陽氣太過,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人體表面的衛(wèi)氣充足,能夠很好地抵御外界大陰之氣(寒邪)而很少得風寒感冒。但由于肺的陽氣太過,陰氣不足,常常感到周身發(fā)熱,即使大冬天也比周圍的人穿得少,所以肺陽太過的人雖然很少得風寒感冒,但由于容易受熱邪的侵害,而容易得風熱感冒。表現(xiàn)為周身發(fā)熱,熱邪上沖,口干目刺,臉面燙紅等。所以不管這么說,還是陰陽平衡最好,陰陽平衡了,自然無病可生,陰陽失衡了,必然雜病叢生。
2、肺主悲憂
在七情中,肺主悲與憂。這里又涉及到一個哲學概念——物質(zhì)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質(zhì)決定精神,精神決定物質(zhì)。什么意思呢?在這里肺為物質(zhì),是有形之體,悲與憂為精神,是功能情志。聚成肺的陰氣與陽氣的偏盛決定了是的悲與憂的情志是否正常。具體來說,如果肺上陰陽平衡,那么人的悲與憂的情志正常,表現(xiàn)為應該悲或憂的時候,適度的悲與憂,不應該悲或憂的時候,決不會無故生憂悲之情。如果一個人的肺上陽氣太過,則陰氣不足(或者陰氣不足,則陽氣太過),那么這個人應該很少有悲憂之情。相反地,如果一個人的肺上陰氣太過,則陽氣不足(或者陽氣不足,則陰氣太過),那么這個人很容易產(chǎn)生悲憂之情。我們應該比較熟悉那個體弱多病又整天悲憂不斷的林妹妹,其實林妹妹就是因為肺這個有形的物質(zhì)上陽氣不足,陰氣不足,難以生一身衛(wèi)氣而體弱多病,也正是因為林妹妹肺上的陽氣不足,陰氣太過,而悲憂之情過度。當然,物質(zhì)決定精神的同時,精神反過來也可以影響物質(zhì)。在拿林妹妹為例,林妹妹由于肺這個物質(zhì)陰盛陽衰而精神上悲憂過度,而精神的悲憂過度也同樣影響肺這個物質(zhì),表現(xiàn)為悲憂過度傷肺,使肺的陰陽進一步失衡,導致惡性循環(huán)。所以利用精神決定物質(zhì)的原理,中醫(yī)歷史上也有一些精神療法,也就是現(xiàn)在將的心理治療法。但筆者認為精神畢竟不能替代物質(zhì),我們應該把物質(zhì)放在第一位,將五臟物質(zhì)的陰陽調(diào)理平衡了,自然反常的精神狀態(tài)也就消失了。當然在物質(zhì)治療的同時,輔之以精神治療,效果會更好。
3、肺主皮毛
對于這個命題,應該很有用處,常常發(fā)現(xiàn)超市里有很多治療青春豆的洗面奶,我由于沒有青春豆,沒有用過這種洗面奶,所以不知道效果如何?也經(jīng)常在電視購物廣告上看到很多治療青春豆之類皮膚病的藥品廣告。在生活中也經(jīng)??吹胶芏嗳藶槟樕舷蝗サ亩苟篃啦灰选?墒谴蠹抑啦恢狼啻憾沟纫幌盗衅つw問題與五臟中的哪一臟有關系嗎?答案是肺臟。為什么呢?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講了氣一元論,氣為萬物之源,氣分陰陽,所以萬物可以用陰陽劃分。古人把萬物抽象概括為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zhì),即五行,所以萬物除了用陰陽劃分外,還可以用無行劃分,而肺與皮毛用五行劃分同屬金,所以中醫(yī)將外在的五體之一皮毛歸肺所管,那么肺與皮毛上的氣是通過什么取得直接聯(lián)系的呢?筆者認為是通過經(jīng)絡來傳導的,也就是說,必定有一些經(jīng)絡直接連接著肺與皮毛,使兩者的氣產(chǎn)生直接聯(lián)系。這里補充一個概念,我們在前面講五臟之間關系的時候講到五臟是通過臟與臟之間氣的傳導運動來相互影響的。具體表現(xiàn)為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即陽氣上升宣出,陰氣下降盾入。那么五臟之間的氣是通過什么物質(zhì)來傳導的呢?中醫(yī)把這個物質(zhì)叫做三焦。三焦是有形物質(zhì),是六腑之一。中醫(yī)將心,肺部位的三焦叫作上焦,將脾胃部位的三焦叫做中焦,將肝腎部位的三焦叫做下焦。三焦將五臟聯(lián)系起來,至此五臟六腑不在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一個由三焦聯(lián)系起來的整體,五臟六腑之間的具體聯(lián)系是通過三焦傳導五臟六腑上的氣來完成的。那么,臟腑與人體表面的五體(皮毛,血脈,肌肉,筋,骨)五竅(眼睛,舌頭,口腔,鼻子,耳朵)又是通過什么物質(zhì)傳導氣,使在內(nèi)的臟腑與在外的五體五竅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呢?答案是經(jīng)絡。對于經(jīng)絡,我們會在后面詳細討論。我們把話題轉(zhuǎn)到肺主皮毛上面來,中醫(yī)講的皮毛是指人體的皮膚與皮膚上的毫毛。上面所說的青春豆之類的皮膚疾病,是由于什么原因?qū)е碌哪兀课覀冎v肺主皮毛,皮膚上的問題主要是由于肺的陰陽失衡導致的,如果肺的陰氣與陽氣處于和諧平衡狀態(tài),那么人的皮膚處于健康正常狀態(tài),不會引起諸如青春豆之類的皮膚病。如果肺上的陰氣不足(根據(jù)陰陽消長原理,肺上的陽氣必然太過超過正常水平),肺的陽氣上沖到臉面,試圖沖出體表而不得出,變產(chǎn)生一些疙疙瘩瘩的氣泡,這樣就形成了青春豆之類的皮膚病。如果肺上陰氣與陽氣同時超過正常水平,陽氣帶動陰氣(過多的陰氣聚成水液),往上往外跑(前面在介紹氣的時候,講過陽氣有升與出的運動規(guī)律),變形成了水痘或濕疹。有時候,我們會覺得皮膚比較干燥發(fā)癢,那是因為肺上的陰氣不足,陽氣太過,傳導到皮膚表面的陰氣較少陽氣較多,所以產(chǎn)生干燥的感覺。所以在治療干燥性皮膚病的時候,應該用補足肺陰的方法,肺陰補足了,肺陽自然就減少了,此時肺的陰陽又一次進入平衡狀態(tài),所有皮膚上的疾病自然就好了。前面提到了如果肺的陰氣不足容易引起皮膚干燥起豆豆等疾病。那么如果肺的陽氣不足會造成什么樣的皮膚疾病呢?我們說肺的陽氣不足,根據(jù)陰陽消長原理,肺上的陰氣必然太過,此時通過經(jīng)絡,肺上過多的陰氣會傳導到皮膚,使得皮膚容易油膩。所以對于皮膚油膩等皮膚不適癥狀,應該想到通過不足肺上的陽氣來治療,肺陽補足了,肺陰自然減少,肺的陰陽重新達到平衡,皮膚油膩等問題自然消失了。最難治療的,應該是肺的陰氣與陽氣同時超過正常水平而引起如濕疹等皮膚疾病,對于濕疹,中醫(yī)認為它是一種濕熱證,濕屬陰,熱屬陽,陰與陽同時太過,確實難治,用陰的中藥來減少過多的陽氣吧,則陰氣進一步太過,用陽的中藥來減少過多的陰氣吧,則陽氣進一步太過,實在難以讓陰陽重新回到原來的平衡水平。中醫(yī)界很多人認為,2002年的那場“非典”就是一種肺濕熱證引起的病。筆者認為治療陰陽同時太過的疾病,應該采用子午流注服藥法,所謂子午流注指的是針灸學上的概念,即把一天24小時劃
分成12個時辰,每個時辰2小時,而這12個時辰對應與人體臟腑相連的經(jīng)絡,中醫(yī)認為,與臟腑相連的經(jīng)絡在每個時辰的興旺水平不一致,具體為7-9點胃經(jīng)最旺,9-11點脾經(jīng)最旺,11-13點心經(jīng)最旺,13-15點小腸經(jīng)最旺,15-17點膀胱經(jīng)最旺,17-19點腎經(jīng)最旺,19-21點心包經(jīng)最旺,21-23點三焦經(jīng)最旺,23-1點膽經(jīng)最旺,1-3點肝經(jīng)最旺,3-5點肺經(jīng)最旺,5-7點大腸經(jīng)最旺,在對應的時辰吃對應中藥效果最好,譬如在上午9點吃補脾的中藥,由于此時脾經(jīng)最旺,吃的入脾經(jīng)的中藥最容易被脾經(jīng)吸收傳送到脾臟,以此調(diào)理脾臟的陰陽平衡。而在此時如果吃調(diào)理其他臟腑的中藥,由于相應的經(jīng)絡沒有完全興旺開通,難以很好地將藥物生化之氣傳導到對應的臟腑,調(diào)理該臟腑的效果自然不理想。我們現(xiàn)在回到治療肺濕熱的問題上來,中醫(yī)講腎主水(對于腎主水的功能我們在后面講到腎的時候會具體講),腎與膀胱相表里,我們吃到肚子里的食物與水,在脾胃的運化下生成陰氣與陽氣,陰氣下降到下焦的腎,在腎陰與膀胱陰的作用下,聚化成有形的水(尿液)儲存在膀胱中,然后在腎陽與膀胱陽的作用下,排出體外(尿液一定是通過腎與膀胱上的陽氣帶動下排出體外的,因為陽氣具有宣出的運動趨勢)。如果腎與膀胱的陰氣不足,則難以生成有形的尿液,如果腎與膀胱的陽氣不足,則形成的尿液難以排出體外,而繼續(xù)下降到下半身,引起腿腳水腫。這就是腎主水的原理。所以在治療濕熱的時候,我們應該通過調(diào)理腎來祛除體內(nèi)的濕氣,同時通過調(diào)理肺來祛除肺熱。具體為在3點肺經(jīng)開始興旺開通的時候,吃性涼或寒,入肺經(jīng)的中藥祛除肺上多余的陽氣,在17點腎經(jīng)開始興旺開通的時候,吃性溫,入腎經(jīng)的中藥,使腎的陽氣增加,陰氣減少,此時肺上多余的陰氣下降到腎補充腎的陰氣,再通過腎陰的作用下生成尿液儲藏在膀胱中,尿液在腎陽的作用下排出體外,從而可以祛除肺上多余的陰氣與體內(nèi)過多的濕氣(陰氣聚化而成),如此在一天內(nèi)通過對肺與腎的調(diào)理,使肺上太過的陽氣不斷減少,使肺上太過的陰氣通過下降到腎,再形成尿液排出體外也再不斷減少,直到肺的陰陽重新達到正常的平衡水平。至于經(jīng)絡學涉及的子午流注,調(diào)理臟腑陰陽平衡涉及到的中藥學,筆者會在后面的內(nèi)容中一一給大家詳細到來,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偨Y(jié)一下對于上焦肺的濕熱證(具體包含濕疹等皮膚病及2002年的那場非典等)的治療方法:可以在3點肺經(jīng)開始興旺開通的時候,通過中藥或經(jīng)絡調(diào)理祛除多余的陽氣,在17點腎經(jīng)開始興旺開通的時候,通過中藥或經(jīng)絡條理祛除多余的陰氣。解決了在治療肺陰陽同時太過時,祛陰祛陽顧此失彼的矛盾,使陰陽重歸正常水平達到平衡。
4、肺開竅于鼻
中醫(yī)講五竅中的鼻對應五臟中的肺,這個命題可以這樣理解,首先從五行所屬分類,鼻與肺同屬金,所以中醫(yī)將鼻子的一切問題歸屬五臟中的肺所管。這是個比較抽象的理解方式,需要動用我們中國人擅長的類比工夫。還有個解釋就是手陽明大腸經(jīng)循經(jīng)路線經(jīng)過鼻子,而大腸與肺相表里(相表里的意思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過,就是一種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關系,存在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系),所以肺間接與鼻子有關系。筆者認為,之所以肺開竅于鼻,是由于前面我們說的肺主呼吸的原因,大家知道呼吸主要是用鼻子進行的,鼻子吸進空氣達到肺臟,再由鼻子將肺中污濁之氣(二氧化碳)呼出體外,所以鼻子自然與肺直接相通,肺開竅與鼻也就很好理解了。我們在感受外界大陰之氣(寒邪)后,會引起風寒感冒,表現(xiàn)為身體怕冷,鼻子流清鼻涕等,清鼻涕就是肺上過多的陰氣聚成的痰,在肺陽的作用下上升到鼻子中。對于風寒感冒中醫(yī)想到的治療方法是發(fā)汗解表。所謂發(fā)汗解表呢?發(fā)汗解表就是吃一些性溫熱,入肺經(jīng)的中藥使人體發(fā)汗通過發(fā)汗來排出體內(nèi)的大陰之氣(寒邪)以到達祛除肺上多余的陰氣,使肺陰陽平衡的目的。肺陰陽平衡了,風寒感冒自然就好了。中醫(yī)講,寒則熱之,在治療風寒感冒的時候就是用的這種方法。我們?yōu)榱私y(tǒng)一于先前講的氣陰陽論,筆者將“寒則熱之”稱作“陰則陽之”。我們由此很容易想到中醫(yī)另一個經(jīng)典的治療方法“熱則寒之”,“熱則寒之”在筆者這稱為“陽則陰之”。筆者之所以這樣稱呼的原因是筆者覺得中醫(yī)科學的術語太多太復雜,筆者一向認為大道致簡,中醫(yī)就是一個大道,她不應該是復雜深奧,晦澀難懂的,而應該是一門很簡單的人人都能學會的科學,基于這樣一個信念,我才試圖動筆寫了上面的文字,希望大家通過閱讀后,能引領大家進入中醫(yī)這扇看似高不可攀其實人人都能進入的大門,希望有朝一日人人都是懂得養(yǎng)生調(diào)理的老中醫(yī)。筆者認為中醫(yī)的核心內(nèi)容只有三個字——“氣,陰,陽”。氣,陰,陽是個無法分開的整體,氣分為陰陽,陰陽合于氣。所以筆者在所寫的文章中很少用到中醫(yī)專業(yè)術語,總是不斷地提到“氣”“陰”,“陽”三個字。試圖用“氣”“陰”“陽”來解釋中醫(yī)的全部內(nèi)容。我們來回到“陽則陰之”的治療方法上來,當我們得了風熱感冒的時候,我們就該想到“陽則陰之”的治療方法,風熱感冒是人體感受外界大陽之氣(中醫(yī)稱為“熱邪”)后,造成肺上的陽氣太過,根據(jù)陰陽消長原理,此時肺上的陰氣必然不足。人體表現(xiàn)為鼻子干燥,周身發(fā)熱等。此時根據(jù)“陽則陰之”的治療原則,應該吃些性涼,寒,入肺經(jīng)的中藥來驅(qū)除肺上多余的陽氣,多余的陽氣驅(qū)除了,根據(jù)陰陽消長原理,陰氣必然開始增加,陽氣減少陰氣增加,直到陰陽重新平衡,風熱感冒就好了。在這里,我要將一個比較難以理解的病理現(xiàn)象,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人在冬天感受了大陰之氣后,開始表現(xiàn)為怕冷流清鼻涕等陰太過,陽不足的現(xiàn)象,到后來變成周身發(fā)熱,鼻子干燥堵塞或流黃鼻涕等陽太過,陰不足的現(xiàn)象。或者發(fā)現(xiàn)有些人在夏天感受大陽之氣后,開始表現(xiàn)為周身發(fā)熱,鼻子干燥等陽太過,陰不足的現(xiàn)象,到后來變成極度怕冷等陽不足,陰太過的現(xiàn)象。這又是為什么呢?筆者在先前講陰陽論的時候,講過陰陽有三大屬性,分別是陰陽消長,陰陽互根,陰陽轉(zhuǎn)化。上述所舉的奇怪現(xiàn)象,就是陰陽轉(zhuǎn)化的體現(xiàn)。具體描述為當陽氣太過,根據(jù)陰陽消長原理,陰氣必然不足,但當陽氣進一步增加達到極過時,本來不足的陰氣,突然開始增加最后達到太過,此時陰陽同時達到太過狀態(tài),但由于陰氣增加的趨勢較陽氣增加的趨勢猛烈,人體表現(xiàn)為怕冷等一系列陰的表現(xiàn)。此時的治療方法應該是不去管太過的陰氣,而專攻太過的陽氣,服用性寒,歸肺經(jīng)的中藥,驅(qū)除肺上多余的陽氣,陽氣驅(qū)除了,陽氣達不到極過狀態(tài),陰氣自然開始減少直到陰陽重新達到平衡,此時病愈。而當肺上的陰氣太過,根據(jù)陰陽消長原理,陽氣必然不足,但當陰氣繼續(xù)增加達到極過狀態(tài),此時原本不足的陽氣突然開始增加直到太過,此時肺上的陰陽同時達到太過狀態(tài)。由于陽氣增加的趨勢較陰氣增加的趨勢猛烈,人體開始表現(xiàn)為發(fā)熱口干鼻子燥熱等一系列陽的現(xiàn)象。此時的治療方法是不去管太過的陽氣,而專攻太過的陰氣,服用性溫熱,入肺經(jīng)的中藥,驅(qū)除肺上多余的陰氣,陰氣驅(qū)除了,陰氣達不到極過的狀態(tài),多余陽氣自然開始減少,直到陰陽重新達到平衡,病就好了。這就是為什么明明看到有些人發(fā)熱卻仍給吃性溫熱的中藥,明明看到有些怕冷,卻仍給吃性寒涼的中藥的原理所在。上面只是講了一下“陰則陽之”,“陽則陰之”的治療原則,涉及到的服用中藥的具體治療辦法,筆者會在后面的內(nèi)容中與大家交流的。講了這么多,讓我們再總結(jié)一下陰陽的8種變動趨勢及相應治療原則:
1、陽氣太過,根據(jù)陰陽消長原理,陰氣必然不足;治療原則:吃性寒涼的中藥,驅(qū)除多余的陽氣。
2、陽氣極過,根據(jù)陰陽轉(zhuǎn)化原理,陰氣必然太過;治療原則:吃性寒的中藥,驅(qū)除多余的陽氣。
3、陽氣不足,根據(jù)陰陽消長原理,陰氣必然太過;治療原則:吃性溫熱的中藥,補充陽氣。
4、陽氣極不足,根據(jù)陰陽互根原理,陰氣必然不足。治療原則:吃性熱的中藥,挽救陽氣。
5、陰氣太過,根據(jù)陰陽消長原理,陽氣必然不足;治療原則:吃性溫熱的中藥,驅(qū)除多余的陰氣。
6、陰氣極過,根據(jù)陰陽轉(zhuǎn)化原理,陽氣必然太過;治療原則:吃性熱的中藥,驅(qū)除多余的陰氣。
7、陰氣不足,根據(jù)陰陽消長原理,陽氣必然太過;治療原則:吃性涼寒的中藥,補足陰氣。
8、陰氣極不足,根據(jù)陰陽互根原理,陽氣必然不足;治療原則:吃性寒的中藥,挽救陰氣。上面8種陰陽變動趨勢所對應的8種治療原則其實就是“陰則陽之”,“陽則陰之”兩大治療原則的具體實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