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疏上狀帖><前歲到杭帖><病來月余帖>《違遠(yuǎn)帖》《秋深帖》
《惠書帖》<跋趙大年《江村秋曉圖》> 《無逸》《半畝田帖》<七言絕句>《游道場山何山詩》《跋黃庭堅墨竹賦卷》 《留別瀋王詩帖》《論裴行儉書法》<瘡痍帖>《陶淵明五言詩》 《致景亮?xí)鴥浴?lt;跋東坡書醉翁亭記> <近來吳門帖><過蒙帖> 《與季博提拳尺牘》《論虞世南書法》<真空帖><欲到海上帖><專遣帖>
<吳中帖><書贊>《致季博札》<塵事帖>《致鮮于樞尺牘》
《上中峰札》《宗陽宮帖》<與中峰和尚尺牘> <種松帖(東衡帖 )>《行書雜書三帖卷》
<補唐人摹王羲之講堂帖><前日航帖> <臨王羲之太常帖><大字杜詩軸><先妻帖><旬日帖>
<論枕臥帖><論裴行儉帖>《酒德頌》《別去未久帖》《道經(jīng)生神章》《 臨王羲之太常帖》
跋趙伯骕《萬松金闋圖》
趙孟頫 久疏上狀帖
|
|
|
|
趙孟頫《久疏上狀帖》(與親家太夫人書),紙本,行草書,凡十四行,計106字,書于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趙赴京前夕,《中國書法全集》將此札與《秋深帖》合稱《代管道升書二札》。
釋文:家書拜上親家太夫人。道升謹(jǐn)封。(來人廿兩)道升跪覆 親家太夫人尊前:道升久書上狀,不任馳仰。二哥來得書,審即日履候安裕,深用為慰。且蒙眷記,以道升將有大都之行,特有白番布之惠,祇拜厚意,感激無已。旦夕即行,相去亦遠(yuǎn),臨紙馳戀,余唯加餐善保。不宣。道升跪覆。
|
趙孟頫 前歲到杭帖 |
|
|
|
趙孟頫《前歲到杭帖》,29.9X152.7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記事再拜 吉卿郎中閣下。趙孟頫謹(jǐn)封。孟頫記事再拜。吉卿郎中閣下:孟頫前歲到杭,多有溷擾,杜門臥病,甀然拜謝,唯有傾仰而已,茲托過愛,有所稟愍,其詳悉托進(jìn)之提點,備細(xì)陳瀆,切望以孟頫故,力賜宛轉(zhuǎn),早得完備,拜賜非淺、非淺也。未由承教,唯珍重、珍重。不宣。孟頫記事再拜,二月十四日。
|
趙孟頫 病來月余帖 |
|
|
|
趙孟頫《病來月余帖》,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家書再拜,進(jìn)之提點真人親家。趙孟頫謹(jǐn)封。孟頫稽首再拜 進(jìn)之提點真人親家:(下缺數(shù)字)病來月余,眠食都廢,憔悴疲劇,極無聊賴,春寒計惟道體清安。孟頫昨為女婿處張人事,曾轉(zhuǎn)煩于耶律處致辭,今耶律已滿,欲煩任吉卿于金郎中處宛轉(zhuǎn)一言,但得趙元委官徐推所問,斷絕其事,幸甚,仆以作吉卿書,其事甚詳,委全在進(jìn)之備說,乃所望也,專此干煩,千萬用情為愍。不宣。孟頫稽首再拜 進(jìn)之提點真人親家看。
|
趙孟頫《秋深帖》
趙孟頫《惠書帖》
跋趙大年《江村秋曉圖》行書
趙孟頫小楷《無逸》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無逸》沒有年款,原帖與(1301)蕭 (奭斗)隸書《無逸》、(1299)楊毅桓篆書《無逸》同裝在一起,《石渠寶笈》初編卷十三著錄,曰“元人三體書無逸篇一卷”。楊書為大德己亥(三年),蕭書為大德辛丑(五年)。趙書大約也在這個期間,那么就是四十六至四十八歲時的中年之作了?!稛o逸》有的地方筆弱氣虛。
釋文(繁體):
嗚呼厥亦惟我周大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杖彳补?,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昊,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四五十年。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xùn),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xùn)告,胥?;?,胥教誨。民無或胥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xùn)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誼祝。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聽,人乃或譸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jiān)于茲。吳與趙孟頫書
趙孟頫《半畝田帖》
李翱七言絕句詩
《七絕詩》冊,元,趙孟頫書,紙本,行書,縱34.7cm,橫35.3cm。 釋文: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我來問道無餘事,雲(yún)在青天水在瓶。子昂爲(wèi)中庭老書。 末識:“子昂爲(wèi)中庭老書。”有“張珩私印”、“博山”、“潘厚審定”等藏印。 作品未見著錄。 此為趙孟頫書自作七言絕句一首,詩中“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借用了唐代朗州刺史李翱向禪僧藥山惟儼請道的故事。藥山以手示上下,并對李翱說:“云在天,水在瓶。” 此帖雖僅短短五行大字,卻筆力深沉穩(wěn)健,氣勢恢弘傲放,結(jié)體嚴(yán)謹(jǐn)端莊,首尾富于變化。書風(fēng)雖顯蒼老,但依舊雍容灑脫,是趙氏晚年大行書中的精品。
《游道場山何山詩》彩本
《跋黃庭堅墨竹賦卷》
《留別瀋王詩帖》
《論裴行儉書法》
瘡痍帖
趙孟頫尺牘陶詩帖
趙孟頫《陶淵明五言詩》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yuǎn)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jìn)。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fù)得此生。
趙孟頫《致景亮?xí)鴥浴?/div>
跋東坡書醉翁亭記
尺牘冊頁\<近來吳門帖>
過蒙帖(與總管相公宗兄)
趙孟頫《與季博提拳尺牘》
《論虞世南書法》
真空帖(樂善堂帖)
欲到海上帖(三希堂法帖)
致師孟十札帖之五·專遣帖(三希堂法帖)
吳中帖(樂善堂帖)
趙孟頫 書贊
保母磚跋卷
《致季博札》
趙孟頫尺牘冊頁\塵事帖
趙孟頫《致鮮于樞尺牘》
趙孟頫《違遠(yuǎn)帖》紙本,縱29.7cm,橫29.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中的“兄長教授學(xué)士”是趙孟頫的長兄孟邁。這通書札與宗陽宮帖是同一時期書寫,風(fēng)格相近。
釋文:孟頫拜覆兄長教授學(xué)士尊前。孟頫違遠(yuǎn),已復(fù)兼旬。不勝尊仰。近聞回自彰南。甚望尊旆過此一番。如蒙惠然賁臨。深慰下情。因五兄便。草草拜覆。颙俟之至。不備。十二日。孟頫拜覆。
趙孟頫《秋深帖》紙本,冊頁,縱26.9cm,橫53.3cm,18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上有宣統(tǒng)璽印及李肇亨鑒藏印等4方。這是管道昇給嬸嬸的問安、饋贈的家信,實為趙孟頫所書。其筆力扎實,體態(tài)修長,秀媚圓活,暢朗勁健。趙氏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發(fā)覺后忙又改過,現(xiàn)在還可以看出涂改之跡。
管道昇(1262-1319),字仲姬,吳興人,趙孟頫之妻,趙魏宮室封魏國夫人?!稌窌份d其“有才略,聰明過人。為詞章、作墨竹筆意清絕,亦能書。”仁宗皇帝曾讓人把趙孟頫、管夫人及子趙雍的書法裝裱為卷軸并收藏于秘書監(jiān),“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也?!?
釋文:道昇跪復(fù)嬸嬸夫人妝前,道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近尊堂太夫人與令侄吉師父,皆在此一再相會,想嬸嬸亦已知之,茲有蜜果四盝,糖霜餅四包,郎君鲞廿尾,燭百條拜納,聊見微意,辱略物領(lǐng),誠感當(dāng)何如。未會晤間,冀對時珍愛,官人不別作書,附此致意,三總管想即日安勝,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昇跪復(fù)。
趙孟頫《過蒙帖》紙本,行書,縱29.5cm,橫39.6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帖中的總管相公應(yīng)是趙氏同宗。此札一是感謝他對家兄照顧,二是為其友人求助。
釋文:孟頫記事頓首再拜,總管相公宗兄閥下,孟頫前者家兄過蒙照管。此皆吾兄以孟頫之故。感激難勝。即日炎熱。伏惟尊候勝常。學(xué)賓康振係。舊在常學(xué)有俸。其人至貧。藉此以活。而近乃有住支之行。望吾兄憐其寒素.特與放支。豈勝幸甚.未由侍教。伏乞倍保尊重。不宣。孟頫頓首再拜。
趙孟頫《宗陽宮帖》紙本,縱27.5cm,橫28.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是趙氏任江浙儒學(xué)提舉時寫給屬吏之信札。據(jù)方家評介,此札筆力厚重,筆法精美,當(dāng)是趙氏五十歲左右時書寫。
釋文:孟頫記事再拜。彥明郎中鄉(xiāng)弟足下。前者所言宗陽宮借房。請任先生開講。今已借得門西屋兩間。彥明疾早擇日收拾生徒為佳。想吾弟必不遲了也。專此不宣。十月十三日。孟頫再拜。
趙孟頫《致中峰和尚札》紙本,縱30.5cm,橫62.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書於延祐五年,其時,趙氏已六十有五。中峰和尚,浙江錢塘人,俗姓孫。他早年出家,后主天目山中峰獅子院,稱中峰和尚,與趙氏交往密切。據(jù)編者所知,趙氏寫給中峰和尚的書札,有近二十札留存於世。
釋文:手書和南上中峰和上吾師侍者。弟子趙孟頫謹(jǐn)封。弟子趙孟頫和南上記中峰和上吾師侍者。孟頫竊祿叨位。日逐塵緣。欲歸未能。南望馳企。以中來得所惠書。審道體安穩(wěn)。深慰下情。遠(yuǎn)寄沉速香極仞至意。拜領(lǐng)。感激難勝。以中后得報。知吾師頗苦渴疾。欲挽以中過臘。堅不可留。謹(jǐn)發(fā)其回。今想已平復(fù)。圣旨已得。碑文都已圓備。就有人參一斤。五味一斤拜納。何時南還。臨紙馳情。老妻自有書。不宣。弟子趙孟頫和南上記。中峰和上吾師侍者。
趙孟頫《致中峰和尚札》
趙孟頫《國賓山長帖卷》縱26.3cm,橫103.2cm,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是寫給友人的書札,應(yīng)是其大德十年五十三歲時書。此札揮灑自如,頗得右軍神韻。
釋文:孟頫頓首。國賓山長學(xué)士友愛足下。孟頫自頃得答字云。行當(dāng)入城。日望文旆之來。而歲事更新。已復(fù)一月。其懸想之意殊拳拳也。人至得所惠字。乃知疾患漸安。極用為慰。戶役造船之?dāng)_。雖不能不動心。然要當(dāng)善處。恐未可緣此便應(yīng)釋老之歸。釋老二家。又豈能盡無事耶。此卻非細(xì)事。更須詳思。切祝。切祝。承索先人墓表。謹(jǐn)以一本上納。蓋光子沒四十余年。而墓石未建。念之痛心。故勉強為之。才(?。┝硬荒苤破嫖?。力薄不能立豐碑。此皆可深恨者。非國賓相知。不敢及此。名印當(dāng)刻去奉送。承別紙惠畫絹。茶牙。麂。鳩。魚干。烏鷄。新筍。荷意甚厚。一一祗領(lǐng)。不勝感激。偶有上黨紫團(tuán)參一本??挚扇氪?。附去人奉納。冀留頓。未承教間。唯厚自愛。不宣。閏月一日。孟頫再拜。烏鷄不閹者求一二對作種。無則已之。 手書再拜復(fù)國賓山長友愛足下。趙孟頫謹(jǐn)封。老婦附承堂上安人動履。
趙孟頫《惠書帖》紙本,縱31.0cm,橫38.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是給達(dá)觀長老的書札。據(jù)方家評介,此札結(jié)字方闊,點畫豐腴,風(fēng)格穩(wěn)健,富有姿態(tài),應(yīng)是大德初年四十四歲左右時書寫。
釋文:達(dá)觀長老禪師:孟頫和南上記拜封.孟頫和南上覆達(dá)觀長老禪師道契。孟頫政此馳仰。忽承惠書。深切欣浣。涼筍之餉。尤見厚意。領(lǐng)次感激 所索書已與施老言之。不復(fù)贅及。田提領(lǐng)記事敬此奉納。余唯早還不宣。孟頫和南上覆。
趙孟頫《致季博札》紙本,縱27.7cm,橫49.4cm,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美術(shù)館藏。
季博,即束季博,與趙氏交誼深厚,并結(jié)成親家。此札為趙氏盛年所書,有項元汴等收藏印。
釋文:孟頫頓首再拜:季博提舉相公尊親家閣下。孟頫頃草率奉記。隨蒙賜答。極慰傾馳之情。茲承惠書知。體中小不安。不審所苦者何。今進(jìn)何樂。堂上尊夫人想日來履候康和。欲得令弟踅還。今發(fā)一文字去。如此即可歸也。人回。謹(jǐn)此具復(fù)。炎暑。唯厚加珍愛之禱。不宣。趙孟頫頓首再拜。記事頓首再拜。季博提舉相公尊親家。忝眷趙孟頫謹(jǐn)封。
趙孟頫《近來吳門帖》紙本,縱28.4cm,橫49.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是寫給段德輔教諭的書札。
釋文:孟頫記事頓首。德輔教諭仁侄足下。近來吳門。曾附便寄占與德俊令弟。不見回報。不審前書得達(dá)否。昨令弟求書老子。今已書畢。帶在此??杉裁罅畹軄砣。L興劉九舍亦在此。德輔可來嬉數(shù)日。前發(fā)至觀音。已專人納還宅上。至今不蒙遣還。余錢千萬付下。以應(yīng)用俟。颙俟。老婦附致意堂上安人。不宣。十四日 孟頫記事頓首。
趙孟頫 與中峰和尚尺牘
趙孟頫代書 管道昇與尊親太夫人尺牘
趙孟頫 行書種松帖(東衡帖)
《行書雜書三帖卷》
趙孟頫 補唐人摹王羲之講堂帖 楷草
元 趙孟頫 前日航帖 行書
元 趙孟頫 臨王羲之采菊帖 草書
元 趙孟頫 家書二札卷之一·書物并箱帖 行書
元 趙孟頫 別去未久帖 行書
元 趙孟頫 跋國詮《善見律》 行書
元 趙孟頫 臨王羲之太常帖 草書
元 趙孟頫 大字杜詩軸 行草
元 趙孟頫 趙氏一門合札·先妻帖 行書
元 趙孟頫 雜書四帖·旬日帖 行書
元 趙孟頫 與鮮于樞墨跡合冊冊之一·論枕臥帖 行書
元 趙孟頫 與鮮于樞墨跡合冊冊之二·論裴行儉帖 行書
酒德頌
元 趙孟頫 別去未久帖 行書
元 趙孟頫 道經(jīng)生神章 楷書
元 趙孟頫 臨王羲之太常帖 草書
跋趙伯骕《萬松金闋圖》
趙孟頫 尺牘詩翰冊十三帖之二·柔毛帖(致明遠(yuǎn)提舉賢弟坐右) 行書
單國強考訂 1. 此帖收于《趙孟頫尺牘詩翰》(《石渠寶笈初編》內(nèi)),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為致明遠(yuǎn)提舉之書信?! ?. 《柔毛帖》,《式古堂書畫匯考》作《懷想帖》;單國強于〈趙孟頫信札系年初編〉中作《柔毛帖》?! ?. 上款“明遠(yuǎn)”,同于《惠竹帖》。信中所曰“柔毛”即羊的別稱。其書寫時間亦當(dāng)在大德、至大年間任江浙儒學(xué)提舉之時。
大德\至大間,按至大元年計
釋文:孟頫書致 明遠(yuǎn)提舉賢弟坐右: 孟頫別來,每切懷想,極寒,計惟動履勝常。茲有柔毛一牽,牟粉十封,朱橘一盤,蜜果十桶。專仆馳納,聊見微意,一笑留之,幸甚。不宣。孟頫書致。
趙孟頫 七札冊之一·不望采風(fēng)帖(致埜堂提舉友舊執(zhí)事) 行書 七札冊,現(xiàn)存臺北故宮博物院 黃雅雯 趙孟頫尺牘初探
孟頫再拜 野堂提舉友舊執(zhí)事: 孟頫不望風(fēng)采,恍不記時,僧來得所惠書,道舊如夢,其慰何可勝言。且承諄諭俾書先安人墓石,極仞不鄙,既嚴(yán)命所臨,又有景亮之囑,即以如戒寫付去僧,但恐筆札荒蕪,恐不可以用以上石,然景遠(yuǎn)學(xué)士之文自可傳達(dá)也。外承潤筆之惠,尤佩厚意,感激感激,草率具答。不宣。孟頫頓首再拜。
1. 此為致野堂提舉札。 2. 《風(fēng)采帖》,單國強〈趙孟頫信札系年初編〉作《不望風(fēng)采帖》;《式古堂書畫匯考》作《風(fēng)采帖》。 3. “不望風(fēng)采,恍不記時”表明身體欠佳;所提“景亮”,即外甥,姐夫張伯淳之子張景亮;“景遠(yuǎn)學(xué)士”即周馳,其字景遠(yuǎn),號如是翁,少有文名,尤工書法,為趙孟頫家鄉(xiāng)至友?! ?. 由此信內(nèi)容可知,野堂提舉拜托趙孟頫為其先安人書寫墓石,并給予“潤筆之惠”。趙言因有外甥景亮之囑,故不敢拖延,同時還自謙“筆札荒蕪,恐不可以用以上石”?! ?. 單國強先生推測此帖應(yīng)寫于元貞年間。
趙孟頫 韋蘇州詩 行書
趙孟頫 韋蘇州詩 行書
趙孟頫 手札十二帖之四·小女帖(暫名)(靜心相干執(zhí)事) 行書
靜心相干執(zhí)事孟頫再拜謹(jǐn)封孟頫再拜靜心相干執(zhí)事:孟頫自去秋疾患,新年方稍安,而小女不幸棄世,哀痛度日,諸況皆惡。人至得所惠書,就審,雅候勝常,為慰千萬。承付至手卷等,已一一看過,語之出人矣。簽題亦已如命寫出九歌,實以無心情可書,稍遲寫納。外款惠鹽肉,領(lǐng)次知感人還草草具復(fù)。老婦附此致意。閫政安人且善?體侯安勝?不宣。孟頫再拜。十九日。
1、此卷提及靜心即吳森,至大三年同舟北上并為題蘭亭十六跋的吳靜心2、信中“孟頫自去秋疾患,新年方稍安,而小女不幸棄世,哀痛度日,諸況皆惡?!保靶∨恍覘壥馈睍r間在皇慶二年正月二十日。①②“去秋疾患,新年方稍安“是一條重要線索,另有一些帖子中也提到疾病問題,可相印證,補年表之缺。3、是春趙假滿即返京,故此札應(yīng)寫于皇慶二年二、三月間的十九日。
趙孟頫 跋趙光輔番王禮佛圖
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藏
跋蘇軾《治平帖》 行書
趙孟頫 致張景亮?xí)齼浴s上帖(致張景亮縣尹賢甥坐右) 行書
趙孟頫 張景亮帖 行書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單國強考訂 1. 收于《致張景亮?xí)齼浴?,中國歷史博物館藏。為致張采之書信。 2. “景亮”,即張采,字景亮,姐夫張伯淳之子,小趙氏十余歲,官河南宣慰副使,吳江知州。 3. 此信是代“語溪濮慰潤”求婚,“語溪”即石門縣,“濮慰潤”指當(dāng)?shù)赝邋цb之子允中,趙氏為濮允中的小令(即次子)來求張采之女秀姐,望結(jié)良緣。 4. 據(jù)考,此札當(dāng)作于至治元年十一月二日。 因趙雖于大德年間曾任江浙儒學(xué)提舉,然其時濮允中次子尚幼,不可能提親;后于延祐六年再度返鄉(xiāng)養(yǎng)老,然延祐六年和七年之時,趙忙于處理官夫人喪事,且心情哀痛,按常理濮家不大可能托以婚事。而趙于七年秋去杭州,并赴濮家為濮鑒撰墓志銘,至翌年(至治元年秋)方歸故里吳興,其時,濮家才有可人遣人來請趙提婚事。故以為寫于至治元年十一月二日為當(dāng),八個月后趙即去世。
趙孟頫 遠(yuǎn)顧帖
鈐?。黑w孟俯印鑒藏?。豪顟?yīng)征印、李李氏鶴夢軒珍藏記、無恙、李■鑒■、貝墉曾觀、安山審定、子清所見、董光裕印、邦葽之印簽條:元承旨榮祿大夫趙文敏真跡。謝希曾(清雍正-乾隆間,18世紀(jì))題:文敏此書置之右軍中帖幾無以辨。安山。鈐?。喊⒃赝孚w文敏手札所見者七紙,一宋商邱藏五短札,一王位州藏定武帖。又寄陳直齊一札,合此為七,與鮮于太常、饒介之、蘇昌齡五紙并繆氏物??娛衔淖由畦b賞,為顧維岳后一人,所藏多可信。 鈐?。涸洠?.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書考》卷十六(作《遠(yuǎn)顧帖》)。 2.清·謝希曾:《契孽堂書畫錄》卷一,《元名賢真跡》冊之一。 3.清·端方:《壬寅銷夏錄》第八冊,《元名賢詞翰》冊之一。 4.《宋元墨寶》第一集,有正書局影印。 5.《宋元明清書法叢刊》,第二卷,第70頁,二玄社,東京。 6.黃君實:《宋元明清四朝翰墨》第二卷,第70-71頁,二玄社,東京,1996年。 7.《徐邦達(dá)集》(五)《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壹)》117頁,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出版。
元 趙孟頫 畫羊圖跋。八十年代上海書畫出版社《常用字字帖》徐伯清書行書部分與此酷肖。
趙孟頫 雜書三段帖卷之二·玄都壇歌 行書
跋李衎《四清圖》 紙本 行書 縱37.4厘米 橫551.1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跋《化度寺碑》 紙本 行書故宮博物院藏
跋《定武蘭亭帖》 紙本 行書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 別去未久帖(致子明經(jīng)歷郎中契友閣下) 行書 上海博物館藏
別去未久帖(致子明經(jīng)歷郎中契友閣下) 此帖可能為至治二年三月十五日書,與后之“旬日帖”筆跡相仿,病情亦略能吻合,書中人物不能一一考證,記之以求方家 暫以無年考編號
趙孟頫 報國一游帖(致德敷總管高誼足下) 行書 存疑
趙孟頫 致季宗源書札二帖之一·度日帖 行書
宗源總管相公尊親家閣下: 孟頫近附便上候,當(dāng)以達(dá)聽。即日春氣向昏,伏惟尊履佳勝。(以上四行明嘉靖年間按家乘填補)(一行殘缺)度日已及,瓜而未代,見星而出,戴星而歸,簿書期會,埋頭其間,況味可想。復(fù)欲戲弄筆研。如在江左時絕不可得。凡此皆二哥在此所見,當(dāng)能一一為尊親家道,故不敢縷除耳。三哥隨不肖來,甚知相累,不肖受此苦惱,乃命所當(dāng)然。而三哥因不肖故,亦復(fù)如是,負(fù)愧無可言者。久留于此,覺甚不便,今附因長老小歸,便發(fā)其歸家,唯是貧者,無以為厚贐,極不安耳,因其得歸,此拜覆,拙婦附此起居諸位夫人。不宣。
黃雅雯據(jù)單國強文 1. 此札收于《趙孟頫致季宗源二札卷》,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乃致宗源之書?! ?. 上款“宗源”,即季淵,字宗源,曾任靳州路總管,趙之姻親。有曰趙女嫁其子克兆,然趙婿中無季姓者,亦或三子趙奕之岳父耶?此處待考?! ?. 信中稱宗源為尊親家,據(jù)單氏考,趙孟頫與管道升于至元二十三年(1288)結(jié)婚,則至少二十年后方有兒女親家,如此則已至大德十年(1306)左右,若為三子岳丈,時間又更晚。然信中另述及二哥、三哥隨趙上任,可知任職地?fù)?jù)家鄉(xiāng)不遠(yuǎn),當(dāng)寫于江浙任上。(大德十年到至大二年間) 4. 趙孟頫在休病四年復(fù)出做官,此信內(nèi)容則具體傾訴了他對繁冗公務(wù)甚感煩苦之心情:“見星而出,戴星而歸,簿書期會,埋頭其間,況味可想”。又對隨往的二哥、三哥也跟著受累感到愧疚,言“不肖受此苦惱,乃命所當(dāng)然。而三哥因不肖故,亦復(fù)如是,負(fù)愧無可言者”。字里行間所表達(dá)之苦惱、負(fù)愧情緒真切感人。
趙孟頫 致季宗源書札二帖之二·近見帖 行書
二月廿六日眷未趙孟頫拜覆?! 〗姀堓妗稒M笛仕女》(金御府題、凡五人),精神明潤,遠(yuǎn)在喬仲山《鼓琴仕女》上,又李昭道《摘瓜圖》真跡(思陵題),神品,絹素百破碎,山實水紋用筆圓勁,樹木皆古妙,人物面如渥丹,馬絕駿傳,世間神物也,破處皆紹興間填補。又董元《江村春日卷子》(思陵題),青綠、微脫落,山實皆不描,但描浪紋樹石屋木而已,雖較唐畫差少古意,而幽深平曠,興趣無窮,亦妙品,聞有宣和韓干黃馬一匹,未見,并此報知。
單國強考訂為江浙任上 1. 此札收于《趙孟頫致季宗源二札卷》,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亦為致宗源之信札?! ?. 上款所指“宗源”,與致宗源總管“度日札”同,故此札亦當(dāng)書于江浙任上。信札內(nèi)容為告知宗源近來所見古畫名跡:張萱的《橫笛仕女》、李昭道的《摘瓜圖》及董元的《江村春日卷子》,似有收購之意。
趙孟頫 久不上記帖(代管道升書,又名二哥久出帖) 行書
安書拜上 尊親家太夫人妝前。道升謹(jǐn)封?! 〉郎蚋?尊親家太夫人妝前: 道升久不上記,伏想淑侯請安。二哥久出。茲喜錦還,計惟尊親家均此欣慰,茲因遣人到宅上,漫有紫栗十斤、冬筍十斤、寬椒餅百枚、白菜三百窠,拜納,鄉(xiāng)里荒涼,無佳物可以寄意,辱一笑,幸甚。正寒,仗冀保暖。不宣。道升跪覆?! ∷氖?、《久疏上狀帖》(與親家太夫人書) 家書拜上親家太夫人。道升謹(jǐn)封。(來人廿兩) 道升跪覆 親家太夫人尊前: 道升久書上狀,不任馳仰。二哥來得書,審即日履候安裕,深用為慰。且蒙眷記,以道升將有大都之行,特有白番布之惠,只拜厚意,感激無已。旦夕即行,相去亦遠(yuǎn),臨紙馳戀,余唯加餐善保。不宣。道升跪覆。
單國強考訂 1.此帖收于《趙氏一門合札》,現(xiàn)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美術(shù)館所藏。為趙代管道升致尊親家太夫人之信。 2.上款“尊親家”,當(dāng)指兒女親家,應(yīng)為趙雍岳父季博家。趙雍生于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若二十歲結(jié)婚,為至大二年(1309),所以此札必書于是年之后。信中又述“遣人到宅上”,贈送紫栗、冬筍等物,可知其時尚在江南,則時間應(yīng)不晚于至大三年(1310)九月赴京時。
趙孟頫 趙孟頫管道升尺牘合壁卷·久疏上狀帖(代管道升書) 行書
家書拜上親家太夫人。道升謹(jǐn)封。(來人廿兩) 道升跪覆 親家太夫人尊前: 道升久書上狀,不任馳仰。二哥來得書,審即日履候安裕,深用為慰。且蒙眷記,以道升將有大都之行,特有白番布之惠,只拜厚意,感激無已。旦夕即行,相去亦遠(yuǎn),臨紙馳戀,余唯加餐善保。不宣。道升跪覆。
單國強考訂 1.紙本,行草書,凡十四行,計106字。選自《趙孟頫管道升尺牘合璧卷》,故宮博物院藏。 2.此札亦為趙代筆,又稱《與親家太夫人書》,《中國書法全集》將此札與《秋深帖》合稱《代管道升書二札》。 3.信中明確提到“道升將有大都之行”、“旦夕即行”之語,因可斷定此信乃書于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趙赴京前夕。
元.趙孟頫《雪睛云散帖》 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徐邦達(dá)的《重訂清宮舊藏書畫錄》鑒定為偽作
趙孟頫 臨王羲之太常帖 草書
趙孟頫 臨王羲之采菊帖 草書
趙孟頫 道經(jīng)生神章 楷書
本圖刊于《書法叢刊》1995.3,僅見趙書題簽和張雨吳全節(jié)跋尾,求諸同好該刊還提及趙畫《攜琴訪友圖》本壇尚未收錄中國書法全集趙孟頫卷年表中提及又名《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