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糊涂”其實是不糊涂
據(jù)說,有一年,鄭板橋來到山東萊州云峰山觀賞鄭文公碑,流連忘返。天黑后,沒辦法只好借宿山間小茅屋。屋內主人是一位儒雅的老者,問其姓名,曰“糊涂老人”,且出語不俗。又見室內有一塊小方桌般的硯臺,石質細膩,鏤刻精良,鄭板橋更是贊嘆不已。見此,老人便請鄭板橋題字,以便刻于硯背。鄭板橋也認為老人必有來歷,不是糊涂之人,于是題下“難得糊涂”四個大字。
看了故事我們就該知道,這里的“難得糊涂”是假糊涂,其實不糊涂。當時的世態(tài),使得老者隱居山中,自稱“糊涂”。板橋洞察原委,悟出其中奧秘,稱贊他是“難得糊涂”??墒?,事后多少年來,板橋的本意卻被很多人曲解了。“難得糊涂”成為一個幌子,成為一種“處世哲學”,甚至成為某些“聰明人”投機經營的法寶。這些人在遇到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總是挖空心思,甚至不擇手段去做,一點不糊涂;而在遇到對自己無關甚至不利的事情時,總是能推則推,能躲則躲,打起“難得糊涂”牌,裝聾作啞。這樣的處世哲學,誤導了不少人,也害了不少人。他們或是在大是大非等原則問題上,或是在日常生活小節(jié)等所謂“小問題”上犯起“糊涂”,突破“底線”,結果呢?不是違法犯罪,就是犯了錯誤。而當他們真的醒悟不糊涂時,則往往已是悔之晚矣。所以,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什么是“高壓線”,什么是底線,一點都不能犯“糊涂”。 由此可見,“難得糊涂”不是要你犯糊涂,而是要你不糊涂。即便你裝糊涂,心里也不能糊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