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相機的出現和普及成了我們這些業(yè)余愛好者的最佳選擇。目前大多數的民用級數碼相機都具有微距拍攝功能,也就是在不用附加任何鏡頭的情況下,只需輕輕按下微距功能按鈕,拍下的照片就可以和單反機拍攝的效果相媲美。單反相機和數碼相機在相同光圈值下,有著較大的差異。數碼相機的大光圈(比如f2.8)所獲得的景深,換作單反相機可能要用f11以下的小光圈才可能實現。而曝光時間(快門速度)/光圈大小的關系在單反和數碼中的原理是一樣的,因此試圖實現某一曝光量時,數碼相機可以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因而使手持成為可能。只要擁有一部有微距功能的數碼相機,我們就能更加輕松地進行微距攝影。對于攝影,我只是一個愛好者,對于攝影技術,我也沒有什么高深的宏篇大論可以談,以下的這些文字是我的一些拍攝經驗和感受,雖然不“專業(yè)”,但也希望能給一些熱愛大自然,愛好攝影的朋友一些啟發(fā)。
1、根據昆蟲的習性,確定拍攝的時間。早晨太陽剛升起來,無論是從攝影的角度,還是一些昆蟲生活習性的角度來看都是很好的拍攝時間。
透過帳篷的縫隙,看到天已經有些亮了,我起身拿起相機,緩緩地拉開帳篷拉鏈鉆了出來,幾只昨夜被燈光吸引進來的小蛾子也跟著飛了出來,它們飛得很低,順著它們飛行的方向,我看到太陽剛剛躍出地平線。厚厚的草甸上點綴著無數的野花,看似平靜,其實充滿了生機,是的,這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最佳拍攝時間。這時候草叢中的溫度還很低,昆蟲們幾乎都是靜止不動的,它們要等太陽完全升起后吸收足夠的熱量,才會開始一天的活動。這無疑給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拍攝機會,只要你找到它們,就可以從容地進行構圖和拍攝了。
經歷了夜晚的低溫,草叢中變成了露珠的世界,它們撒得到處都是:寬大或是狹長的葉片上、嬌柔的花朵上、規(guī)則的蛛網上,還有蝴蝶的翅膀上。較弱的光線可能會增加相應的曝光時間,你應盡量選擇最穩(wěn)定的拍攝姿勢,快門速度小于1/20秒時建議使用腳架拍攝。 陽光在蔓延,像是有人緩緩地拉開幕布,當柔和而華麗的“燈光”灑在舞臺上的時候,昆蟲們迫不及待地開始表演了。
蛾
一只看起來灰灰的小蛾子順著細長的草葉爬到了開闊的地方,沒有了雜草的遮擋,陽光暖融融地灑在它的身上。不經意間,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幅大自然描繪的完美畫卷。
2、根據拍攝對象的習性,尋找拍攝模特。此外還要了解一些相關知識。
人們常說“蝶舞花叢中”,其實很多昆蟲都喜歡訪花。各種蜂類、蠅類、花金龜、小型的天牛等等,它們都離不開花,離不開這香甜的食物。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昆蟲知識,對找尋昆蟲會感到無從下手,不妨多留意一下花朵。昆蟲在花朵上取食的時候,警覺性也會降低一些,我們可以更容易地接近它們。這只美麗的蕁麻蛺蝶自顧自地埋頭大吃,即使我在很近的距離拍攝,它也毫無察覺。拍攝此類顏色反差較大的照片,應盡量選取蝴蝶身上的中間色調來進行測光。
3、在拍攝過程中要獨具慧眼,仔細觀察。
很多朋友都問我,為什么他們就看不到這么多昆蟲?的確,昆蟲體型很小,不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而且會運用“擬態(tài)”和“保護色”來對付天敵,它們盡量把自己融入到周邊的環(huán)境之中,給我們的找尋增加了更大的挑戰(zhàn)。不過,只要你肯多花些時間和耐心去尋找,相信你會有很不錯的收獲。
螽斯
螽斯就是一類精于隱藏的昆蟲,它們總是靜靜地趴在草葉上,將肢體盡量舒展開來享受日光浴。它們對自己的擬態(tài)極為自信,即使距離很近,只要你不碰到它,它就會紋絲不動。我們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考慮構圖,盡量把螽斯長長的絲狀觸角和伸展開的肢體都拍攝完整。大光圈下,我們依然得到了近乎完美的景深,可以清晰地看到布滿葉脈狀花紋的翅膀和那炯炯有神的小眼睛。
4、耐心加一點點的運氣是成功拍攝某些昆蟲的前提。
生態(tài)攝影,尤其是拍攝較小的昆蟲,仔細耐心地尋找是至關重要的,一點點的好運也會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蟬是比較難拍的種類,它們要么在高高的樹枝上縱情歌唱,要么就在你還距離它很遠的時候突然在濃密的枝葉間一陣亂撞后逃之夭夭,幾乎不給你拍攝的機會,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點點運氣的幫助。午后的山林炙熱而寧靜,我一個人爬到了半山腰,決定坐下來稍作歇息。無意中,發(fā)現了這只趴在古老銀杏樹干上的鳴蟬,它距離我也就20厘米左右,絲毫沒有要逃走的意思。取景器中我第一次看清了蟬的樣子:一對粗壯的前足,腹部有兩片制造仲夏氣氛的鼓膜發(fā)聲器,以及兩對強有力的膜質翅膀—這簡直就是造物主的杰作!運用大光圈拍攝,使背景中的青石板虛化掉,剛好和蟬身上素雅的顏色相協調,整個畫面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 得到運氣的眷顧畢竟是少數,更多地還是要考驗我們的耐心。當然,這也是生態(tài)攝影樂趣的一部分。長角蜂就是一類需要耐心才可以拍攝到的昆蟲,它們總是忙碌地穿梭在各種花朵間,每朵花上停留的時間都很短,幾乎不給我拍攝機會。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頂著長長觸角的家伙在我眼前飛來飛去。還好,我發(fā)現這些家伙飛累了會落在松針上小憩一下,但是拍攝依然困難,它們還真的是沒有浪費自己的大眼睛,只要我稍有動作便馬上起飛。我只好蹲到低矮的松針叢中等待機會,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將近3個小時,還好,拍到了想要的照片,也對長角蜂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5、堅持總會有回報,攝影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昆蟲攝影更是這樣。
螳螂在花叢中捕到了一只大個兒的食蚜蠅,三兩口就吃掉了大半部分。獵物的味道很快就吸引來了一群貪婪的小蠅,它們圍著螳螂不停地飛舞,一有機會就沖上去享受著不勞而獲的大餐,甚至還有的家伙落到螳螂的嘴邊去舔食汁液。面對這群討厭的侵略者,威武的螳螂毫無辦法。大光圈幾乎把螳螂的身體虛掉,突出了螳螂的眼神和捕捉足上緊緊夾住的獵物。由于周邊環(huán)境比較復雜,盡量選擇豎構圖使螳螂充滿整個畫面,讓主體更加鮮明。
螳螂
一張好的昆蟲生態(tài)照片首先應該是一張生動的照片。我們平??吹胶芏嗥胀ǖ睦ハx,其實都可以拍出很好的畫面。很多人認為好的照片,要么是血淋淋的絞殺場面,要么是很稀有的種類,而我覺得一張生態(tài)照片是否生動才是至關重要的。
昆蟲在它們的小小世界里自顧自地完成短暫的生命歷程:或是幸??鞓返刈非笈渑?;或是劍拔弩張地準備捕獵;或是大口咀嚼著美味的食物。所有這些都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真實且很是平常。然而,只要懷著對昆蟲本身的喜愛,對了解它們的生活充滿熱情,我們就能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昆蟲們平常卻又精彩、真實而不乏生動的瞬間,才能用自己的照片賦予昆蟲以“個性”!
關于昆蟲攝影的一點點善意提示: 在拍攝過程中,不管我們多么地小心,其實都多多少少地打擾了昆蟲們的生活。牧蚜蟻加快了慌亂的腳步、小甲蟲把足一縮就掉到了草叢中、舟蛾幼蟲不停地晃動著倒懸的身體、葉蟬飛快地閃到了葉子背面、螳螂舉起捕捉足,眼睛死死的盯著你……還有一些擬態(tài)高手,對自己的偽裝充滿信心,比如螽斯或是一些尺蠖蛾的幼蟲,即使我們近距離地接觸,只要不碰到它們,它們就會一直保持原有的姿態(tài),一動不動,你覺得它不怕你,你沒有打擾它,其實不然,剛才它們還在大口大口地咀嚼著嫩葉或是愜意地清潔身體,因為你的到來,這一切都停止了。所以,我們應該盡量減少帶給它們的壓力和恐慌。我一般會小心翼翼地接近它們,拍攝對象閃躲一兩次后我就會考慮放棄拍攝。其實說到底,在大自然中找尋的我們,不可能對生態(tài)沒有任何影響,重要的就是一定要適度。
拍攝昆蟲需要近攝,就拍照而言。這和其他特寫攝影沒什么兩樣。但昆蟲好動.如何對付這一習性。就成了拍攝昆蟲的特點。
要拍攝微小的昆蟲特寫照片,必須把鏡頭靠近被攝體,而越靠近,景深就越小,有時小到只有幾毫米。
以1/30秒的快門速度拍攝一般照片,手顫動問題并不大,甚至還用不著擔心景物的微小移動,但近攝昆蟲時,被攝體那怕移動一毫米,影像也幾乎移動一毫米,致使畫面模糊不堪。
掌握昆蟲的生態(tài)規(guī)律
想拍攝一種昆蟲就得了解它的生態(tài)規(guī)律,如產卵,孵化、成蟲等的季節(jié)、住所、覓食、交配等的情況,才能少費勁地找到它,對付它。
幾乎所有的昆蟲都遇險就逃,難于接近。不接近又不能拍攝。因此,如何接近它就成了一項重要技術。首先,攝影者的衣服顏色要暗一些,避免白色、黃色,這些明亮的顏色容易被昆蟲發(fā)覺。當你發(fā)現拍攝的對象,也不要匆匆忙忙接近它,而應先調好光圈、快門速度等,做好拍攝的必要準備。如果在接近它以后才做這些動作,昆蟲很快就會覺得“危險”臨頭而飛跑。相機準備好了就確定拍攝的位置,然后直向目標走去。注意低著身,把相機持在眼睛附近,并注視著昆蟲的動靜。如果你是背著太陽,要注意避免你的身影投在蟲身上,蟲往往就在這一剎那飛掉。
即使你想用整個畫面拍攝特寫鏡頭,也應在未完全靠近之前就先拍一張,以免讓它跑掉而一無所獲。
防止相機揚動的辦法
用于拍攝昆蟲的鏡頭,長焦鏡頭比標準鏡頭好,因為拍攝距離可以遠一些。但拍攝昆蟲時,往往地形不允許使用三腳架,迫使你必須手持拍攝,使用那么重的長焦鏡頭容易額動,需要注意。
防止顫動主要從支撐相機考慮,可根據地形采取各種方式。無法放下三腳架時,可以只使用單腳支撐,按快門時,用力壓下腳架就會穩(wěn)一些。 1/30少的慢速快門也可以避免手顫動。在地上用雙肘撐他作兩腳架,利用樹干作手靠等,都是防止手抖的有效方法。
以自然光拍攝的實際操作
要拍攝蝴蝶、蜻蜒這一類在明亮地方活動的昆蟲,最好用自然光。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氣氛自然,色調柔和。在寬闊的野外追趕著拍攝,總是手持相機而不好使用三腳架,心情又緊張,特別要注意手的顫動、焦點失調等問題。一般地說,快門速度不能慢于1/250秒,光圈用8或11較好,要使背景模糊當另一回事。如果使用F8、1/250秒、ISO100的膠卷,只能在中午最明亮的時分拍攝,因此使用1SO200或更高感光度的膠卷為好。
順光與逆光
花草樹葉在中午太陽直射時觀看不如在陽光斜照的情況觀看優(yōu)美,特別是在逆光看時呈現一種半透明的色彩,顯得格外美麗,有些蝴蝶也是這樣,要拍攝這樣的照片,需要注意曝光問題。一如果想讓昆蟲占滿整個畫面,對著昆蟲本身來決定曝光量,不會有什么問題。假使要昆蟲只占畫面的一小部分,對著暗黑的昆蟲來決定曝光量,背景便成了曝光過度,而對著背景來決定,則昆蟲部分曝光不足。解決的辦法是用反光板適當地照射昆蟲的黑暗部分,既簡單又能取得好效果。
拍攝昆蟲需要近攝,就拍照而言。這和其他特寫攝影沒什么兩樣。但昆蟲好動.如何對付這一習性。就成了拍攝昆蟲的特點。
要拍攝微小的昆蟲特寫照片,必須把鏡頭靠近被攝體,而越靠近,景深就越小,有時小到只有幾毫米。
以1/30秒的快門速度拍攝一般照片,手顫動問題并不大,甚至還用不著擔心景物的微小移動,但近攝昆蟲時,被攝體那怕移動一毫米,影像也幾乎移動一毫米,致使畫面模糊不堪。
掌握昆蟲的生態(tài)規(guī)律
想拍攝一種昆蟲就得了解它的生態(tài)規(guī)律,如產卵,孵化、成蟲等的季節(jié)、住所、覓食、交配等的情況,才能少費勁地找到它,對付它。
幾乎所有的昆蟲都遇險就逃,難于接近。不接近又不能拍攝。因此,如何接近它就成了一項重要技術。首先,攝影者的衣服顏色要暗一些,避免白色、黃色,這些明亮的顏色容易被昆蟲發(fā)覺。當你發(fā)現拍攝的對象,也不要匆匆忙忙接近它,而應先調好光圈、快門速度等,做好拍攝的必要準備。如果在接近它以后才做這些動作,昆蟲很快就會覺得“危險”臨頭而飛跑。相機準備好了就確定拍攝的位置,然后直向目標走去。注意低著身,把相機持在眼睛附近,并注視著昆蟲的動靜。如果你是背著太陽,要注意避免你的身影投在蟲身上,蟲往往就在這一剎那飛掉。
即使你想用整個畫面拍攝特寫鏡頭,也應在未完全靠近之前就先拍一張,以免讓它跑掉而一無所獲。
防止相機揚動的辦法
用于拍攝昆蟲的鏡頭,長焦鏡頭比標準鏡頭好,因為拍攝距離可以遠一些。但拍攝昆蟲時,往往地形不允許使用三腳架,迫使你必須手持拍攝,使用那么重的長焦鏡頭容易額動,需要注意。
防止顫動主要從支撐相機考慮,可根據地形采取各種方式。無法放下三腳架時,可以只使用單腳支撐,按快門時,用力壓下腳架就會穩(wěn)一些。 1/30少的慢速快門也可以避免手顫動。在地上用雙肘撐他作兩腳架,利用樹干作手靠等,都是防止手抖的有效方法。
以自然光拍攝的實際操作
要拍攝蝴蝶、蜻蜒這一類在明亮地方活動的昆蟲,最好用自然光。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氣氛自然,色調柔和。在寬闊的野外追趕著拍攝,總是手持相機而不好使用三腳架,心情又緊張,特別要注意手的顫動、焦點失調等問題。一般地說,快門速度不能慢于1/250秒,光圈用8或11較好,要使背景模糊當另一回事。如果使用F8、1/250秒、ISO100的感光度,只能在中午最明亮的時分拍攝,因此使用1SO200或更高感光度為好。
順光與逆光
花草樹葉在中午太陽直射時觀看不如在陽光斜照的情況觀看優(yōu)美,特別是在逆光看時呈現一種半透明的色彩,顯得格外美麗,有些蝴蝶也是這樣,要拍攝這樣的照片,需要注意曝光問題。一如果想讓昆蟲占滿整個畫面,對著昆蟲本身來決定曝光量,不會有什么問題。假使要昆蟲只占畫面的一小部分,對著暗黑的昆蟲來決定曝光量,背景便成了曝光過度,而對著背景來決定,則昆蟲部分曝光不足。解決的辦法是用反光板適當地照射昆蟲的黑暗部分,既簡單又能取得好效果。
閃 光 燈
閃光燈種類繁多。用于近攝的閃光燈,其指數大約為25至30較好。
閃光燈有固定光量的,也有自動調光的。自動調光的閃光燈用于一般攝影是極為方便的,但不能用于50厘來以內的近攝攝影。不過最近有些閃光燈,只要在鏡頭上面加一個感應器,使能在近攝時保持其自動調光的性能,只要把感應器準確地對著被攝體,定能獲得正確的曝光。
如果你使用的是固定光量的閃光燈,一定要事先作試驗,以便掌握拍攝倍率和照射距離的關系。
做這種試驗并不難。因為是近攝,景深小,把光圈定為16或22較為合適。如果把使用的膠卷感光度也固定下來,在現場需要考慮的只是根據拍攝倍率確定距離的問題。比如使用指數為25的閃光燈和ISO100,作光圈16、拍攝倍率1/2的試驗。把各種顏色的無光彩紙剪成小片貼起來當做被攝體,相機固定的地方調好焦點,分別在離被攝體1米、80厘米、60厘米……等各種距離閃光拍攝。對各種倍率也進行相同的拍攝之后,多少倍率的照片在距離多遠打閃光燈最為合適便能一目了然。
昆蟲攝影和一般攝影一樣,照明很重要。使用閃光燈時,一不注意就會拍出有黑影的不美觀的照片。想使用2臺或3臺閃光燈來避免拍出黑影是不現實的,因為等到你布置好閃光燈時,昆蟲早就飛跑了。簡單易行的解決辦法是,將使閃光燈在相機上面閃光。這樣,黑影就在被攝體的下面,不會影響照片的美觀。
環(huán)形閃光燈可以從鏡頭的四周發(fā)光,使用這種閃光燈不會產生黑影。
拍攝飛翔中的昆蟲
要拍攝飛翔中的昆蟲雖然困難多,但只要掌握了昆蟲的習性,有些并不難拍攝,比如蝴蝶在花叢中從一朵花飛到另一朵花采蜜的瞬間,靖蜒在水面上來回慢飛的時候,都比較容易拍攝,蜻蜒、蜜蜂、還有一些昆蟲在空中并不總是在飛動,有時似乎處于靜止不動的狀態(tài),這都是拍攝的機會,拍攝這些鏡頭完全可以利用自然光,快門速度用1/500秒以上,光圈最大不超過8,以使景深大一些,因而膠卷要使用ISO200以上的才能獲得成功。
手持相機拍攝飛翔的昆蟲,當然不如固定相機拍攝的質量好。拍攝采蜜的昆蟲完全可以采用固定相機的辦法。事先把相機裝在三腳架上并把鏡頭對著昆蟲可能飛來的地方,比如花朵的前面。為了使畫面構圖優(yōu)美,最好在花朵不密的地方選擇一朵花,想好構圖之后把相機的位置固定下來,調好焦點,耐心地等待昆蟲的來臨,一旦昆蟲飛到預期的位置時即按下快門。這種拍法的成功率相當高。為了不使昆蟲害怕,人離遠一點好,因此應使用氣動快線或馬達裝置。
超 近 照
緊靠昆蟲拍攝其一小部分的特寫照片是非常困難的,除了天牛和獨角仙以外,幾乎所有的昆蟲都會在你靠近之前飛跑掉,但也不能因為這樣,就把蟲打死再拍攝。何況,有些蟲一死,其顏色、形狀就會變化。一個辦法是,把蟲抓來裝在蟲籠放進冰箱稍微凍它一下,以致使它處于假死狀態(tài)進行拍攝。
拍攝極小的昆蟲特寫總是需要極近的距離,因此特別要注意景深問題,要盡量使用小光圈配合向光燈拍攝,不能大于F16。
拍攝昆由生態(tài)組片
拍攝昆蟲照片一般都拍幾張一組的多,很少拍單張的,拍其生態(tài)照片尤其是這樣。拍攝孵化、蛻殼、羽化的鏡頭雖然需要等候長久,但這可是令人激動的攝影活動。
如果要拍攝蟬的羽化照片,夏天一聽到蟬的鳴叫聲就趕緊去尋找幼蟲。幼蟲一般在下午四、五點鐘到夜里從地里爬出地面尋找地方調化。因此傍晚到果樹園、樹林里去,如果發(fā)現地面上有許多直徑2厘米左右的窟窿,定是蟬的幼蟲爬出來的痕跡,在附近的樹上定能找到幼蟲在羽化,可以在現場拍攝,也可以輕輕地拿下來帶回家拍攝。帶回家的幼蟲要盡快地把它放在樹上,免得尚未羽化就死掉。
羽化一開始就千萬不要碰它,因為蛻殼出來的幼蟬非常柔軟,輕輕一碰也會使它受傷,而不能以正常的姿態(tài)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