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郭達夫) 宣紙——我國手工紙中最著名的一種,它與浙江湖州的毛筆、安徽屯溪的徽墨和廣東肇慶的端硯一并被譽為中國的“文房四寶”,馳名海內外。1981年主管文房四寶的輕工業(yè)部二輕局發(fā)文通知全國:“……除安徽涇縣用青檀為原料生產的名紙稱作宣紙外,其他地方應使用書畫紙為名,以免影響宣紙聲譽”。確實,正宗的宣紙只在安徽涇縣生產,工藝獨特,產量不大(紅星宣紙集團2009年的產量在580噸-620噸之間),是書畫家們喜愛并珍視的書畫創(chuàng)作用紙。另有一種外觀與宣紙非常相像的則是普通書畫紙,兩種紙的共同點是都具有吸墨性(生紙)。時至今日,由于廣大書畫愛好者對二者的實質性區(qū)別與認識幾近空白,宣紙經營市場上魚目混珠的情況甚為嚴重,不少廠家仍在“書畫紙”上蓋上“宣紙”的鑒印,蒙騙消費者,以獲取利潤。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為行業(yè)內的潛規(guī)則。長期以來,消費者一直被蒙在鼓里,往往上當受騙。 宣紙與書畫紙雖有類似之處,但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原料成份;二、制作工藝;三、使用效果;四、保存時間。 宣紙的原料是青檀樹皮(安徽省是青檀樹的主要產地)和沙田高桿稻草(處理后俗稱燎草,在宣紙中起著增強綿軟性的作用),這種原材料配比已沿襲近千年,至今不變。宣紙的制作過程分兩個階段:原料制作和紙張制作。原料制作的特點在于:生產周期長,制作工序多。采集到的青檀皮和稻草先要用山泉水浸泡,經石灰浸漬、蒸煮、揀選、攤曬,加上日曬雨淋,露天漂白等自然加工,使每一根青檀皮,每一根稻草都潔白如棉,柔而有韌,原料制作方告結束。僅次一項就需耗時8—10個月??梢哉f,宣紙的獨特,首先在于它的原料獨特。紙張的制作工藝,自唐代以來一直保持傳統(tǒng)的手工操作,采用竹簾過濾抄撈法進行撈紙,火墻烘烤干燥;在檢驗工序,更是逐張目測手檢。宣紙之所以倍受書畫家的青睞,就是因它具有其它紙類無法與之相比的潤墨效果。由于采用特殊的工藝和特殊的原材料制作而成,因而有吸附墨粒、擴散墨液、水走墨留的獨特效果。宣紙的潤墨效果主要體現在:一是潤墨勻稱,無論是重寫還是輕描,都能顯示清晰的層次。畫家們在作畫時,這種“墨分五色”的層次感尤為重要。二是數筆相交,均留筆痕。筆痕交叉處,濃淡有致,不糊不漫,能充分展示線條筆力之美。濃墨烏而鮮艷,淡墨淡而不灰。不僅如此,宣紙在著墨后,由于自身的青檀皮纖維分布均勻,不含雜質,從而不變形、不起拱、不起翹,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 宣紙的耐久性也是由自身的原材料特性所決定的。原材料經過反復的石灰浸漬、蒸煮和長時期的日光雨露漂白后,化學反應趨于穩(wěn)定。青檀皮及燎草中容易產生質變和蟲蛀的木質已被消除,且青檀皮的堅韌纖維使得紙張堅固而耐久,抗老化?,F保存完好的歷代書畫藝術珍品、古籍、文獻、印譜等,歷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紙“紙壽千年”最好的佐證。 普通書畫紙,只是一種具有潤墨特性的普通紙張。無論是它的原料成份,還是制作工藝、使用效果、保存年限,和宣紙都不可同日而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中國書畫重新受到大眾的喜愛,書畫愛好者日眾,書畫用紙需求量驟增,而由于宣紙價高且供不應求,書畫紙也就應運而生。目前書畫紙的主要產地為浙江富陽(多為竹漿所制)、四川夾江(多為衰草所制)和安徽涇縣。起初的書畫紙原料五花八門,有龍須草漿、木漿、竹漿、廢紙漿等,書畫紙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近年來,書畫紙大多采用由湖北、河南兩地所產的龍須草紙漿板作原材料。書畫紙現時的年產量僅涇縣一地就逾5000噸。 龍須草是一種野生的草本植物,我國黃河以南的丘陵地帶生長較多。每年秋季葉落之際,也就是龍須草收割之時。農閑之際,村民將收割龍須草當作一項副業(yè),售給造紙廠換取經濟收入。造紙廠家將龍須草制成紙漿板,再售到各地,用來制造書畫紙或文化用紙。龍須草的制漿過程,是通過破碎、打漿、漂白、烘干等,機器流水作業(yè)。由草變漿,只需二到三天時間。龍須草的成漿工序簡單并經過強化處理,所以,它的雜細胞、雜物質含量多,不可避免地影響紙質。由于龍須草的性質較柔軟,被制作成漿板后,只要用水浸泡,就會很快溶解。書畫紙廠家購回漿板后,由漿板浸泡成糊狀,用打漿機將其打勻,即可入槽抄撈。同樣,由漿板制成書畫紙,也只需三天時間,也就是說,從龍須草到書畫紙,它的全過程只有五六天左右。 至于書畫紙的潤墨性能,則完全在于其自身的易溶特性。和宣紙相比,書畫紙的潤墨形式表現為:不規(guī)則、不均勻,毛刺明顯,且難于表現層次,只是一味地滲透。初學書畫者用來練書法較多,如用來練習繪畫,效果就不夠理想。最重要的一點,在紙的抗老化及耐久方面,同宣紙的“墨韻千秋”、“紙壽千年”相比,書畫紙無法望其項背,它的保存壽命只在十幾年間,存放時間一長,就會出現發(fā)黃變色的現象。如保管不當,短時間內就會褪色、蟲蛀、一觸即破。而宣紙存放一段時間后,由微黃反而漸變成玉白了,這于燎皮的本色內質有直接關聯(lián)。 一些書畫愛好者發(fā)現,他們在八十年代中期用書畫紙創(chuàng)作的作品,現不少已面目全非,褪色嚴重,墨色發(fā)灰,紙張變酥變脆。那么,如何識別宣紙和書畫紙呢? 一是肉眼分辨法,好宣紙都不是很白,而是呈微黃之玉白色。拿紙對著光亮透視,你會發(fā)現宣紙上面密布著云朵樣的絲狀物,這些絲狀物,就是檀皮纖維,還能發(fā)現燎草的筋絲(一張紙上總能有8到10條2—3毫米長)。而龍須草制作的書畫紙大多只能發(fā)現有芝麻大小的點狀疙瘩,是漿板打漿過程中沒有徹底打散遺留的,每張紙最少有5-20個左右。另紙張的顏色大多由于添加漂白劑而表現得過于潔白。 二是著墨法,用筆把較淡、淡、較濃、濃的四種墨色畫于紙同一處,觀察紙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紙,它能清晰地顯示筆痕與層次,墨暈洇化均勻細致,而書畫紙,在筆痕交疊處顯得模糊,紙張起皺明顯,墨暈洇化粗糙呈鋸齒狀。 三是從手感上看,好的宣紙有”軟如棉”之稱,觸摸上去有細膩的感覺;另不妨試試,書畫紙拎起空中抖動,會發(fā)出嘩嘩的脆響聲,而好宣紙抖動的聲響小且“發(fā)悶”。再則,把好宣紙揉成紙團再攤開,會皺而不破,韌而平滑,好似觸摸綢緞。 四是看價格,一刀(100張)四尺的普通書畫紙現價只要80~150元左右,而真正的宣紙一刀(100張)四尺的現價要360~500元,質量上好的更貴;近年某廠研制的特皮精品四尺宣紙出廠價已達1280元/刀。由于價昂,需要購買宣紙時,最好是選購品牌較知名的廠家產品,認清商標與防偽標記。 建議:為節(jié)約學習成本,平時練習可用書畫紙,創(chuàng)作用正宗宣紙。 附:宣紙的品種分類 宣紙品種按原料配比分類:可分為棉料、凈皮、特凈三大類。 一般來說,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紙,較薄、較輕;凈皮是指檀皮含量達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達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紙張越能經受拉力,質量也越好;對應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紙,更能體現豐富的墨跡層次和更好的潤墨效果,越能經受筆力反復搓揉而紙面不易破損。這或許就是為什么書法用棉料宣紙的居多、畫畫用凈皮特皮類宣紙居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能用凈皮、特皮紙寫字,而是棉料宣紙已經基本能夠滿足書法的需要了。書畫界普遍認為:用于書法,棉料比凈皮效果好,用于繪畫,凈皮要好于棉料,畫山水畫以特凈為最優(yōu),耐皴擦和多次積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