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一、洮河流域的“花兒會”起源于民間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祭祀活動 在洮河流域廣袤的山水之間,農(nóng)民們每年都要自發(fā)而定期地舉行數(shù)百個規(guī)模大小不等的山歌競唱會--“花兒會”(比如,僅臨潭縣每年就有五十二處舉辦花兒會)②。其中最著名、規(guī)模也最盛大的花兒會有三處,它們是: 農(nóng)歷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臨潭縣新城鄉(xiāng)城隍廟花兒會(當?shù)厮追Q“五月神會”)。 農(nóng)歷五月十七日,岷縣二郎山花兒會(過去稱“湫神廟會”,俗稱“扭佛爺”)。 農(nóng)歷六月初一至初六,康樂縣南端的蓮花山花兒會(俗稱“六月六神會”或“六月六唱山”)。 這三個花兒會,每年的參加者均在萬人以上,最盛時達數(shù)萬之眾,演唱者主要是漢、藏兩族的農(nóng)民。在洮岷一帶,回族人到花兒會上去,主要從事商業(yè)活動,如開臨時性的飯鋪、擺小吃攤、開茶館之類。個別回族人也在會上唱花兒,卻很少唱洮岷花兒中的《兩葉兒令》、《折麻稈令》、《蓮花山令》和《阿歐令》,而是唱流行在甘、青兩省交界處的河湟花兒諸令調(diào),如《河州令》、《尕馬兒令》《腳戶令》、《白牡丹令》等,給洮河流域的花兒會增添了異樣的色彩和情趣。 在洮岷一帶,所有的花兒會,幾乎都在風景秀麗的名山、廟宇附近舉行,這與花兒會大都起源于民間的迎神賽會等農(nóng)業(yè)祭祀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 《岷州志》卷七《秋祀》所附《民間賽會》中記載:“諸湫神廟每歲五月十七日眾里民各舉其湫神之像大會于二郎山,各備祭羊一,請官主祭?!豹圻@部志書的《藝文》中,還有修撰者汪元NFDE5所寫的《岷州竹枝詞八首》,其三云:“社鼓逢逢禳賽時,青旗白馬二郎祠。踏歌游女知多少,齊唱迎神舞柘枝。”生動地描寫了當時迎神賽會的盛況。到了清末,情況略有變化。光緒庚寅(公元1880年)進士、岷州文人尹世彩在他的詩中寫道:“五月十七二郎山,袒裼裸裎人萬千。少年都是誰家子?一聲姊妹一聲憐?!闭f明到了清末,雖然青壯年男子都仍然光著上身抬著各村社湫神上二郎山聚會,但已把唱情歌作為重要的余興了。 1938年,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顧頡剛先生赴洮河流域考察,曾目睹了臨潭縣新城的“五月神會”,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三十一日:下午,與明軒、霞波等同上城樓,看龍神會;又至隍廟看龍神像。臨潭十八鄉(xiāng)有十八龍神,其首座曰‘常爺’,即常遇春,其他亦并明初將領,但有足跡未涉洮州者,而如沐英之立大功于此者轉(zhuǎn)無有,蓋此間漢人皆明初征人之后裔,各擁戴其舊主為龍神,以庇護其稼穡,與主之職位大小、立功地域無與也。龍神像舁至東門會齊后,即搶先到隍廟安駕,其至之先后謂與年之豐嗇成正比例,故奔馳皆極迅,猶存端陽競渡之遺意。明日龍神游街。后日端陽,將上朵山禳雹而歸?!豹塥?br> 50年前,陸泰安在其《洮州紀略》一文中,對岷縣維新鄉(xiāng)元山嘴農(nóng)歷五月十二日高廟迎神賽會,描寫得更加具體生動,他寫道:“每逢此日,洮岷抬諸神十余位趕會,村村相迎,家家祭祀,山巔形成鬧市,男女人等穿紅戴綠,其徒步頂禮赴會朝山者不下五千人,往來參神,逢場照戲。待諸神登山后,就在高廟的戲臺下,先由拾神者亂跑亂跳,繼則護神者持刀玩棒,喊聲震天,飛石亂舞,殺氣凌人,人們往往將平日的新仇舊恨都搬到這兒來重演了,每年因報復而傷亡者,不可勝數(shù)。這一天,諸神供宿這廟,凡是遠道前往趕會者,大都食宿于此,他們徹夜高唱,那新穎香艷的詞句,婉轉(zhuǎn)嘹亮的聲韻,動人魂魄,醉人心神,男女問答相和,若彼此情意融合,即在廟前神龕,權(quán)作結(jié)婚前奏,同席者不以為奇。翌日諸神紛紛乘轎回府,人們就在這復仇、艷遇難解難分的場面中,結(jié)束了一年一度的高廟盛會?!豹葸@段文字,把20世紀中葉的高廟迎神賽會描述得淋漓盡致。不過,有一點需加以說明,如今洮岷兩地的廟會,賽神、祭祀、祈禳、還愿、唱神花兒和情歌的現(xiàn)象仍在繼續(xù),但械斗和野合現(xiàn)象已基本上絕跡了,那只不過是文明進程中野性的“返祖”現(xiàn)象,是一年一度的禮與法的“假日”。 康樂縣蓮麓鄉(xiāng)與臨潭縣冶力關鄉(xiāng)交界處的蓮花山,海拔3578米,森林密布,風景秀麗,既有佛寺,又有道觀,現(xiàn)已不舉行迎神賽會,在宗教信仰方面似乎比較正規(guī),但周圍鄉(xiāng)民們以農(nóng)業(yè)祭祀為主的傳統(tǒng)習俗仍占較大比重,并不時地顯露出來。每年農(nóng)歷六月初一至初六,舉行盛大廟會。初一、初二為朝山進香、祈福禳災之日;初三、初四則在山下大唱花兒;初五,花兒會移到景古鄉(xiāng)的王家溝門;初六移至臨洮縣境內(nèi)的紫松山(因山間有摸子洞和子孫娘娘殿,故鄉(xiāng)民亦稱該山為“子孫山”)。這個順序,恰恰證明了先禮神佛,后唱花兒的傳統(tǒng)習俗至今仍在保持著。初一、初二參拜神佛時,鄉(xiāng)民們跪在神佛前焚香膜拜之后,唱求子歌、還愿歌和其他“苦心曲兒”(向神佛哭訴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佑助的歌)的現(xiàn)象仍然不少。 清初臨洮詩人張晉(順治壬辰進士)在他的《迎神曲》中,是這樣描寫家鄉(xiāng)當時的迎神賽會的: 桃花吹風杏花雨,山口春入古廟宇。 萬爐突突香煙舉,吹竽撞鐘紛歌舞。 巫娘婆婆唱神來,土壁龍蛇眼欲開。 紙錢燒紅飛蝶灰,精靈和樂不能回。 初祝螟蟲化為水,大家再祝旱魃死。 殷勤拜跪三祝已,田熟牛肥疾病止。 獻神羊,酬神酒,送神神歸神保佑。 白馬金袍神康壽,年年與我好麥豆!⑥ 這首詩,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一年一度的迎神賽會,目的主要在于求得農(nóng)業(yè)豐收,人畜安康;二是不但巫娘“唱神來”,眾鄉(xiāng)民也要“紛歌舞”,這種歌與舞,都是唱給神聽,舞給看的。既然迎神賽會是當?shù)貍鹘y(tǒng)的農(nóng)業(yè)祭祀活動,而今天的花兒會又是古老的迎神賽會的延續(xù)和發(fā)展,那么,將人們在花兒會上唱給神靈的歌納入祭祀性歌謠的范圍來研究,乃是理所當然的了。 二、“求雨歌”與“散雹歌” 洮河流域各縣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在攝氏5度上下,年降雨量580毫米左右(多集中于夏、秋季),無霜期45天到145天不等,屬高寒陰濕地區(qū),農(nóng)作物以小麥、青稞、蠶豆、馬鈴薯、油菜籽為主,主要的自然災害是春旱與夏秋季的暴雨、冰雹,以及因之而來的洪水,局部歉收和絕收的情況年年都有。農(nóng)民們在花兒中唱當?shù)氐淖匀粻顩r是“一會兒太陽照者哩,一會兒白雨(冰雹)倒者哩,一會兒煙霧罩者哩?!痹谶@種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其困難可想而知。正是在這種生存危機沒有盡頭的情況下,鄉(xiāng)民們祈求神靈對農(nóng)作物加以佑護,就不難理解了。我所搜集到的“求雨歌”和“散雹歌”,正是當?shù)剞r(nóng)民為求得生存而向神靈表達的衷心愿望?!扒笥旮琛比纾邯?br> 桿兩根,一根桿, 十八位龍神保佑各鄉(xiāng)都平安, 叫莊稼扯上十分田,?、擢?br> 全縣的百姓都喜歡。(臨潭) (2)玉皇大帝蓬頭王,?、嗒?br> 你把神力張一張, 下一場透雨安十方, 叫百姓遭孽障。⑨(康樂) (3)娘娘廟里木香嗆, 先給天上玉皇唱, 輕風細雨落一場, 先把四路八鄉(xiāng)的莊稼長, 斗價塌者三倍上,⑩ 坐者吃肉喝酒攤子上, 窮娘娘們一搭喧一場。(岷縣) 在過去,不論在大型迎神賽會上,還是在各村社祭祀當?shù)佚埳竦男R會上,凡唱這類“神花兒”,都是在地方紳士、“社頭”、“會長”的安排、主持下,組織當?shù)乩夏辍盎▋喊咽健眮砑磁d創(chuàng)作和演唱的。歌者手持點燃的線香,跪在神像前或廟院里演唱,氣氛比較嚴肅、莊重。 在唱“散雹歌”之前,先由“師公子”(男巫,書面語言叫“覡”)披發(fā)仗劍作法,并高聲吟唱“輕風細雨,月月常降;惡風暴雨,別發(fā)一方”之類的訣術(shù)歌,然后,歌手們就可以即興創(chuàng)作,此起彼伏地唱起來。他們唱道: 線桿要捻麻線呢, 靈佛爺, 你要叫白雨消散呢, 莊稼成下是有飯呢, 百姓(給你)就把羊獻呢!(臨潭) (2)染房門上掛藍布, 龍神爺, 你把惡風暴雨要堵住, 叫黃田收下入了庫, 叫一年的辛苦白耽誤。(臨潭) (3)紅心柳,兩張杈, 龍神爺, 黃田就怕白雨發(fā), 你的神力稀沒大, 要把受苦的百姓拉一把!(臨潭) 如果這一年某鄉(xiāng)某村的莊稼幸免于災,獲得了豐收,那么,秋后鄉(xiāng)民們的“還愿”儀式必然相當隆重。不但要焚香膜拜、獻雞獻羊,還要用歌聲表達對神靈的感激之情。他們唱道: (1)一根桿,四根桿, 龍神爺, 今年莊稼扯了十分田, 老老少少都喜歡!(臨潭) (2)針一根,兩根針, 靈佛爺, 我永世不忘你的恩, 若要忘了你的恩, 叫雷擊多腦火燒身! 客觀存在的生存危機與人們強烈的生存意識,是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也是種種信仰習俗至今延續(xù)不斷、常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之一。信仰民俗作為人類的精神支柱,在表現(xiàn)形式方面雖然千差萬別,但像洮河流域的農(nóng)民對地方神--龍神的信仰竟如此執(zhí)著與虔誠,卻是極其罕見的。當?shù)仄D苦的自然環(huán)境給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群體所施加的精神壓力是如此之大,致使他們將自己的一切希望與理想,都寄托在了龍神身上,構(gòu)成了獨特的心理民俗現(xiàn)象。 三、“苦心曲兒”及其中的“求子歌” 洮、岷一帶傳統(tǒng)的唱給神靈的花兒中,還有大量的“苦心曲兒”。諸如家計的艱辛,病魔的纏身,婚姻的不幸,配偶的早逝以及婚后無子等等,凡是農(nóng)家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苦難與凄楚,都成了鄉(xiāng)民們悲歌哭訴的內(nèi)容。這類歌,有的祈求神靈的佑護與恩賜,有的則僅僅是將自己的痛苦與心事抒發(fā)出來,表面上是唱給神靈聽,實際上是唱給圍在左右的眾鄉(xiāng)鄰聽,目的在于排遣郁悒,喚起同情,求得理解,獲得心靈深處的平衡。在唱“苦心曲兒”時,無論男女老幼,往往用“手把吊橋欄桿哩,活的稀沒難寒哩,眼淚只打旋旋哩”這類“起始歌”開頭,接著便你歇我接、沒完沒了地唱下去。比如,一位中年喪妻的男子唱道: 鍋兩口,四口鍋, 城隍爺, 你去了就給閻王說, 叫把我的毛娃娘放脫, 尕的哭者要吃喝 大的穿的鞋都沒。(臨潭) 另一位新寡的婦女則哭訴道: 廟里師公打的鼓, 我給城隍來訴苦: 灶上空鍋沒啥煮, 衣裳破了沒啥補, 我身子無靠家無主, 死的可憐丟的苦! 一些鄉(xiāng)民之所唱,以祈求佑助為主,比如: (1)桿兩根,一根桿, 我給佛爺先把羊羔獻, 保佑我全家大小都平安, 再給我賜個白嘴頭的牛使喚!(臨潭) (2)馬王爺爺你靈驗, 叫我把騾馬養(yǎng)一圈, 只要牛羊滿了圈, 我給你把好的獻!(臨潭) 在許許多多的苦心曲兒中,我所搜集到的“求子歌”數(shù)量最多,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里,“多子多男多福壽”是農(nóng)民們最大的希冀,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宗法、倫理觀念,又緊緊束縛著人們的思想意識。一位農(nóng)家媳婦,如果不能給婆家生下兒子,那么,遭白眼、受歧視、被虐待的命運就難以避免了。已婚而缺男孩的婦女,在花兒會上向神靈大唱“求子歌”,過去是相當普遍的,目前亦仍未絕亦。請聽: (1)木匠做下柜者呢, 靈佛爺, 我想兒女得下病者呢, 愁者炕上睡者呢, 骨頭連肉另者呢。(臨潭) (2)送子太太花娘娘, 你把我沒兒女的惜孽障, 給上一個胖兒郎, 我給你獻肥羊來點長香。(康樂) (3)剪子要鉸葡萄呢, 靈佛爺, 我兒子女子都要呢, 兒子披麻帶孝呢, 女子洗鍋抹灶呢。(康樂)〖ZK)〗 (4)白楊桿桿打杏兒呢, 靈佛爺, 兒子我要一對兒呢, 誰把女子算數(shù)兒呢。(康樂) (5)鋼四兩,量鋼哩, 兒子我要一雙哩, 一個送者學堂里, 一個他把羊擋哩。(康樂) 從這些歌唱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里重男輕女的意識相當嚴重。其原因有二:一是受封建宗法觀念的影響很深,認為只有男子才能頂門立戶,成為家族血緣世系的繼承人,而女子遲早是要嫁出去,成為別人家的媳婦的;二是男子是農(nóng)村主要勞動力,男子越多,勞動力就越強,生產(chǎn)效率就越高,生活改善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更何況,男子還可以娶妻生子,不斷擴大家族的實力。難怪農(nóng)婦們竟會唱出“要個騎馬坐轎的,不要蹴下尿尿的”、“要個襠里吊的哩,要個老了靠的哩”這類生動而又令人失笑的句子。 一旦求子的婦女在這一年內(nèi)果然生了孩子,那么,第二年的神會上就必須上廟“還愿”以表達對神靈的謝意。她們唱道: 去年來是要者哩, 今年來是抱者哩, 靈佛爺, 你把娃娃者哩, 娃娃給你笑者哩, 襠里牛牛吊者哩!(康樂) 有的農(nóng)婦,出于對神靈的虔誠信仰,即使所生子女已長大成人,仍然每過幾年要上廟一次,或獻禮,或布施,或掛匾,還要唱唱“神花兒”,一再感激神靈的恩賜,的確是“唱不完的花兒,還不完的心愿。”比如有的唱道: (1)斧頭剁了紅樺了, 靈佛爺, 我窮苦日子不怕了, 兒子會抓杠把子, 女子會打連枷了。(康樂) (2)柴一頁,兩頁柴, 佛爺你把眼睜開, 弟子燒香點蠟來, 還抱下一塊匾者來。(康樂) 許多鄉(xiāng)民因平日多受神佛“佑護”,往往集資修繕廟宇,或給神佛重塑金身。開光、慶典之日,儀式極為隆重,大家必定要唱上一陣“神花兒”以表敬意,比如: (1)沙石河灘水漫了, 給佛爺修下金殿了, 佛爺越加靈驗了, 道場做者不散了。(康樂) (2)門前掛上紅燈了, 給佛爺塑下金身了, 你比從前更靈了, 弟子越加誠心了。(康樂) 這些“神花兒”中,有一點值得注意,亦即洮河流域的廣大鄉(xiāng)民在信仰習俗方面,仍處于古樸的多神信仰階段,無論佛、菩薩、羅漢、真人、祖師、玉皇、娘娘、雷神、城隍、牛王、馬王、龍王等等,在鄉(xiāng)民心目中,均能佑護他們“解決”現(xiàn)實的需求,免除災難,所以一律崇祀,統(tǒng)統(tǒng)信奉,進廟燒香,見神磕頭,絕無重此輕彼或厚此薄彼之舉。他們將一切神靈均混稱為“佛爺”,便反映出這一特點。在過去,他們寧信神佛,不信官員,當?shù)亓餍械摹耙姺鹨萘?,見官要賴哩”的俗諺就是明證。 四、家庭祭祀活動中的“神花兒” 唱“神花兒”是洮河流域廣大農(nóng)村里一種覆蓋面很廣、很有地方特色的信仰習俗,就連農(nóng)民家庭“接家神”的儀式上,也要專門請“花兒把式”來唱“神花兒”。當?shù)貪h、藏農(nóng)民的家神,不是一般人所猜想的祖先神,而是家庭保護神,其來源多種多樣:有的把玉皇大帝、雷公、關老爺(關羽)奉為家神;有的將地方龍神中的雷萬春、宗澤、常遇春等奉為家神;有的把藏傳佛教中的護法神奉為家神;也有的將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奉為家神。臨潭、卓尼一帶,凡繪制新的家神像首次懸掛,或遷居新屋迎敬家神,或豐收、發(fā)財、病愈、得子時謝家神等等,一律稱為“接家神”或“還家愿”。屆時,往往要請當?shù)刂枋智皝碇d,唱唱“神花兒”,具有既祀神,又娛人的雙重目的。唱詞雖以祝福求吉為主,但卻比較歡樂有趣,不像迎神賽會上所唱的“神花兒”那樣莊重、嚴肅?!敖蛹疑瘛庇幸徽變x式,包括焚香、點燈、開財門、抬斗、滾燈等。下面,舉幾首唱詞為例: (1)三升麥子煮酒呢, 我給佛爺抬斗呢, 老的小的都有呢, 叫我阿們(怎么)開口呢?(卓尼) (2)刀刀要切芫荽呢, 事主全家下跪呢, 兒孫多者排隊呢, 老的長命百歲呢!(臨潭) (3)線桿要捻麻線哩, 把斗抬者當院哩, 要叫牛馬滿圈哩, 要叫疾病消散哩。(卓尼) (4)手拿鐮刀割柳哩, 你給佛爺?shù)炀屏?,?br> 把墳踏者龍口里, 輩輩做官人有哩。(臨潭) 參與“接家神”儀式的師公子和歌手們唱著唱著,居然唱出一種很滑稽的“還愿歌”,我聽到的一首中,竟有這樣的段落: 白楊樹尖上盤大場,24 牛蹄窩里蓋瓦房, 碌碡爛了麻線綁, 雞蛋破了釘碼簧,25 蒼蠅踏的鍋蓋響, 瞎子拿針做衣裳。(臨潭) 這類歌,與其說是為了“祀神”(讓神靈快樂),還不如說主要是為了“娛人”。在這種場合,人與神的距離大大縮小了,平素愁容滿面的鄉(xiāng)民們每逢這種場面,也會開懷大笑一番。這也可以說是一種“人神同樂”吧! 五、三點初步的思考 (一)洮岷花兒中的祭祀性歌謠,是古代先民的信仰習俗向現(xiàn)代社會的延伸,其中蘊藏著許多遠古文化的重要信息,值得我深入挖掘。原始信仰及其祭祀儀式,是詩歌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源頭。這一論點,在黑格爾的《美學》、泰勒的《原始文化》、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征》、劉師培的《文學出于巫祝之官說》、魯迅的《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等著作和論文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論述,也被絕大多數(shù)文化史家和民俗學家所接受。但是,當前仍然活躍在社會生活中的祭祀性歌謠,的確愈來愈少了。洮河流域“花兒”中的祭祀性歌謠,創(chuàng)作與歌唱的人如此眾多,內(nèi)容如此豐富,生命力如此旺盛,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這種民俗事象的存在,固然與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惡劣、生產(chǎn)水平低下、鄉(xiāng)民們的科學知識與文化素養(yǎng)相對落后有關,但它同時也向人們展示出了中國西部山區(qū)鄉(xiāng)民們的另一種活得簡單、活得自在、人情味十足的生存方式和心理定勢,有助于我們通過這些尚存的古老習俗,更具體、更深入地去探求人類在生存危機威脅下的心靈發(fā)展歷程。洮河流域這塊逶迤廣袤的山川,更像是一片精神文化的野生保留區(qū),尚未受到現(xiàn)代都市文化的嚴重污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田野作業(yè)的空間,許多值得探討的民俗學方面的重大問題,或許都可以從這片土地上找到答案。我想,作為民俗學家,理應關注人類形形色色的生存悲劇,并善于將傳統(tǒng)民俗事象中所反映出的強烈生存意識與當今人類的生存危機感相互聯(lián)系、相互比較,才可能使自己的學術(shù)研究具有深度和時代感。在我看來,生存危機始終與人類生活緊緊相伴隨,信仰民俗只不過是眾多的調(diào)節(jié)機制之一。歷史從來就是一種雙重的存在,即客體的原初狀態(tài)和主體對它們的準確描述和創(chuàng)造性闡釋。在這一點上,民俗學家們是大有可為的。 (二)祭祀性歌謠,與祭祀性音樂和舞蹈一樣,是古代“人神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說古代的祭壇就是文壇,是很有道理的。B26運用不同于日常生活語言的歌唱、咒語、誦經(jīng)等,以其獨特的聲調(diào)、韻律和節(jié)奏,創(chuàng)造出一種異乎尋常的神秘氣氛,這正是“人神溝通”時所特別需要的境界。在其他地區(qū),掌握這種歌唱或吟誦技巧的只是少數(shù)巫覡或?qū)iT的神職人員,是一種個體行為。但在洮河流域廣大農(nóng)村的祭祀儀式上,巫覡(師公子)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突出,他們被淹沒在了群體歌唱的汪洋大海之中。當?shù)亍皫煿印眰兊母璩记?,大都比不上民間的“花兒把式”,這是很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大約有兩個:一是鄉(xiāng)民們求神佑護的心情迫切,且所求甚多,“師公子”們的那幾句套語,很難準確、完整地表達他們的心愿,于是,便越過“師公子”這個“中介”而直接向神靈訴求了;二是多數(shù)“師公子”為了突出自己的神圣性,往往表情嚴肅,按規(guī)程辦事,神秘有余而情感不足,而鄉(xiāng)民們即興創(chuàng)作,“我口唱我心”,唱著唱著,不是淚流滿面,就是喜笑顏開。他們覺得,這樣唱才能“以情感神”,達到與神交流的目的。就這一特殊現(xiàn)象而言,洮河流域的祭祀活動更具古樸性和全民性,保存著許多在別處早已逝去的傳統(tǒng)民俗事象,希望能引起民俗學家們的關注和深入探討。 (三)本文采取的是“述而不作”的辦法,側(cè)重于冷靜、客觀的事實敘述,而不是主觀性很強的、在某個理論框架支配下的任意剪裁。真正的理論創(chuàng)造和突破當然是很有價值的,它可以把人們引向深處,促進學術(shù)的進步與飛躍。但目前有些論文并非如此,它們只是空洞概念的堆砌,缺乏實證的、有說服力的事實和資料,讀來不知所云。中國當代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說:“善述強于善作,”主要是針對這種非科學的治學態(tài)度而言的。民俗學的田野作業(yè)本身,就是一種嚴肅的科學研究工作,沒有它,理論民俗學的進步是難以想像的。發(fā)現(xiàn)存在于尋覓之際,創(chuàng)造孕育在靈感之中,這應當是做一切學問的準則。鄉(xiāng)土中國正在發(fā)生著歷史性的巨大變革,體現(xiàn)著中國社會現(xiàn)代化的真正開幕,而傳統(tǒng)民俗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消逝著。對未來的期望必然要求人們重新認識和理解過去,我們中國的民俗學家們正在為此而加倍努力。注釋:①花兒:流行在甘、青、寧、新諸省區(qū)的一種民歌。有人認為歌詞中常將青年女子比喻為花兒而得名;也有人認為這種民歌多用花兒來比興,故名。因格律、曲調(diào)和流傳地域的不同分為“河湟花兒”和“洮岷花兒”兩大類。參見拙文《花兒溯源》(載社科版《蘭州大學學報》1981年第2期)。②花兒會:流行在甘、青兩省多民族地區(qū)的山歌競唱會。參見拙文《西北高原的花兒》)(載臺灣《漢聲民間文化剪貼》雜志第35期,1991年11月,臺北出版)。③《岷州志》,汪元NFDE5修撰,清康熙四十一年刊印。引文所謂的“湫神”,即龍神?!颁小蹦松介g低洼處之深潭,俗謂龍居其中,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中“南有龍兮在山湫”的詩句可以為證。洮岷一帶的龍神,與中國其他地方的“龍王”不同,各村社所奉祀的“龍神”總稱曰“十八龍神”,均為歷史人物,如蜀漢之龐統(tǒng),宋代之宗澤,明代之常遇春、胡大海等。若將洮河流域的“龍神”加以排列,遠在十八位以上,其中以明初開國將領所占比例最大,這與洮岷一帶的漢族多為明初江南移民或戍邊將士后裔有著密切的關系。④見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28輯《甘青聞見記》P.66(甘肅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第一版)。⑤陸泰安:《洮州紀略》(載《西北通訊》雜志第6期,1947年8月出版)。⑥張晉撰,趙逵夫點校:《張康侯詩草》P.33(蘭州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⑦扯:拔也?!俺渡鲜痔铩奔传@得大豐收之意。⑧蓬頭王:鄉(xiāng)民對玄(真)武大帝的俗稱,因其塑像披發(fā)跣足,操蛇踩龜,故名。⑨音“báo”,方言詞,“不要”二字的合音,意亦相同。孽障:方言詞,謂不幸、可憐也。⑩斗價:糧食的價格;塌:降價之謂;三倍:指原價的三分之一,是當?shù)剞r(nóng)民的一種特殊說法。 喧:方言詞,扯閑話之謂也。 白雨:即冰雹。 稀沒大:當?shù)胤窖?,非常大、十分大的意思。?br> 多腦:方言詞:即頭、腦袋。 毛娃娘:指已死的妻子。放脫:意思是不要“勾魂”,讓她“還陽”。尕的、大的:指自己尚在幼年的孩子。尕:當?shù)胤窖?,小也。?br> 死的:指死去的丈夫。丟的:留下的,指自己。當?shù)胤窖灾邪选傲簟倍嘤谩皝G”來表示。 佛爺:此處指龍神。當?shù)剜l(xiāng)民將一切神靈均稱為“佛爺”,把迎神賽會上眾人抬龍神搶先上廟、上山叫“扭佛爺”即是一例。 送子太太:對送子娘娘的尊稱?;锬铮杭炊簧衲锬?,民間把小兒出天花叫“出花”,所以將司痘女神稱花娘娘。很久以前,牛痘疫苗尚未普及時,痘疹的死亡率極高,民間認為是得罪了痘神娘娘所致,故也向她求子。 擋:當?shù)胤窖?,放牧也。?br> 牛牛:當?shù)胤窖?,指男性小兒的生殖器。?br> 杠子:當?shù)胤窖?,犁的木制部分。杠把:即雙手所扶向下用力的那一部分。 連枷:一種脫粒農(nóng)具,多用于少量谷物的脫粒。 踏:勘查、確定。龍口:堪輿術(shù)的專有句詞,又稱“龍穴”,陰陽家謂凡高山南坡均有一“龍脈”從山頂向下延伸,此脈與平地相接處若東、西、北三面均環(huán)山,且有河水自東向西流過,即為“龍口”,若在此處朝南建宅或修墓,則認為家族必定子孫繁衍、興旺發(fā)達。這樣的地方俗稱“風水寶地”,多由陰陽家來確定。 盤大場:當?shù)剞r(nóng)村的碾麥場,每年收獲前都要澆水、筑實、鏟平、碾光以便麥垛上場進行打碾,叫盤場,麥場有大小之分。 碼簧:當?shù)胤窖?,一種用來箍釘破裂瓷器的菱形小銅釘。參見黃惠琨:《祭壇就是文壇》一文,載《云南少數(shù)民族文學論文集》第一集P23-37,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云南版)1982年出版。
來自: 昵稱685114 > 《我的圖書館》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端午賽龍神, 甘肅洮岷地區(qū), 保存了六百年的明代端午遺風
端午賽龍神, 甘肅洮岷地區(qū), 保存了六百年的明代端午遺風。他們?yōu)榱俗尯笕擞涀∽嫦鹊膩須v和使命,在洮州、岷州各地修建廟宇供奉各自的...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民俗之迎神賽會【圖文】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民俗之迎神賽會【圖文】除 “拉扎節(jié)”之外,臨洮還有聲勢浩大的迎接“八位官神”的迎神賽會活動,規(guī)模最大的當屬農(nóng)歷...
【百侯民俗】侯北“作?!保ㄍ暾妫?/a>
【百侯民俗】侯北“作?!保ㄍ暾妫┦谴迕裨谀觐^祭拜神靈的一種許福形式。第一集侯北--“作?!币曨l1第二集侯北--“作?!币曨l2第三集...
也許你也見過這些花兒
也許你也見過這些花兒是不是覺得這些花兒很熟悉但卻又叫不上名字?平時很不起眼的野花在鏡頭下也能如此驚艷。所以像花兒一樣吧,無論身...
李 莉:清代湖北儺儀式用樂考述
李 莉:清代湖北儺儀式用樂考述。廣濟縣志。這一習俗也被清代的志書錄入,如光緒《蘄水縣志》卷末《摭聞》錄有《白茅堂集·儺》一文...
花兒在跳舞
花兒在跳舞。
紹興水鄉(xiāng)的迎神賽會,大神威風八面地巡游而來,場面頗為壯觀
紹興水鄉(xiāng)的迎神賽會,大神威風八面地巡游而來,場面頗為壯觀。這個民俗一直在水鄉(xiāng)紹興沿襲下來,在每年固定的農(nóng)歷日子,一些鄉(xiāng)村還在舉...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艷麗的花兒
艷麗的花兒。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