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
天對地,雨對風(fēng)。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fēng)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云叆叇,日曈朦。臘屐對漁蓬。過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風(fēng)。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山對海,華對嵩。四岳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dāng)風(fēng)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fēng)。
二冬
晨對午,夏對冬。下晌對高舂。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垂釣客,荷鋤翁。仙鶴對神龍。鳳冠珠閃爍,螭帶玉玲瓏。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dāng)朝祿萬鐘?;ㄝ鄻乔埃衫畋P根調(diào)國脈;沉香亭畔,嬌楊擅寵起邊風(fēng)。
清對淡,薄對濃。暮鼓對晨鐘。山茶對石菊,煙鎖對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綠綺對青鋒。早湯先宿酒,晚食繼朝饔。唐庫金錢能化蝶,延津?qū)殑升?。巫峽浪傳,云雨荒唐神女廟;岱宗遙望,兒孫羅列丈人峰。
繁對簡,疊對重。意懶對心慵。仙翁對釋伴,道范對儒宗。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對狂蜂。數(shù)竿君子竹,五樹大夫松。高皇滅項憑三杰,虞帝承堯殛四兇。內(nèi)苑佳人,滿地風(fēng)光愁不盡;邊關(guān)過客,連天煙草憾無窮。
三江
奇對偶,只對雙。大海對長江。金盤對玉盞,寶燭對銀釭。朱漆檻,碧紗窗。舞調(diào)對歌腔。漢興推馬武,夏諫著尨逄。四收列國群王服,三筑高城眾敵降??瑛P登臺,瀟灑仙姬秦月玉;斬蛇當(dāng)?shù)溃⑿厶熳訚h劉邦。
顏對貌,像對龐。步輦對徒杠。停針對擱竺,意懶對心降。燈閃閃,月幢幢。攬轡對飛艎。柳堤馳駿馬,花院吠村尨。酒量微熏瓊杳頰,香塵沒印玉蓮雙。詩寫丹楓,韓夫幽懷流節(jié)水;淚彈斑竹,舜妃遺憾積湡江。
四支
泉對石,干對枝。吹竹對彈絲。山亭對水榭,鸚鵡對鸕鶿。五色筆,十香詞。潑墨對傳卮。神奇韓干畫,雄渾李陵詩。幾處花街新奪錦,有人香徑淡凝脂。萬里烽煙,戰(zhàn)士邊頭爭寶塞;一犁膏雨,農(nóng)夫村外盡乘時。
俎對醢,賦對詩。點漆對描脂?,庺χ槁?,劍客對琴師。沽酒價,買山資。國色對仙姿。晚霞明似錦,春雨細(xì)如絲。柳絆長堤千萬樹,花橫野寺兩三枝。紫蓋黃旗,天象預(yù)占江左地;青袍白馬,童謠終應(yīng)壽陽兒。
箴對贊,缶對卮。螢炤對蠶絲。輕裾對長袖,瑞草對靈芝。流涕策,斷腸詩。喉舌對腰肢。云中熊虎將,天上鳳凰兒。禹廟千年垂桔柚,堯階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煙,腰下輕紗籠玳瑁;海棠經(jīng)雨,臉邊清淚濕胭脂。
爭對讓,望對思。野葛對山梔。仙風(fēng)對道骨,天造對人為。專諸劍,博浪椎。經(jīng)緯對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師。望切不妨人去遠(yuǎn),心忙無奈馬行遲。金屋閉來,賦乞茂林題柱筆;玉樓成后,記須昌谷負(fù)囊詞。
五微
賢對圣,是對非。覺奧對參微。魚書對雁字,草舍對柴扉。雞曉唱,雉朝飛。紅瘦對綠肥。舉杯邀月飲,騎馬踏花歸。黃蓋能成赤壁捷,陳平善解白登危。太白書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明祀廟,老柏參天四十圍。
戈對甲,幄對幃。蕩蕩對巍巍。嚴(yán)灘對邵圃,靖菊對夷薇。占鴻漸,采鳳飛?;駥埰?。心中羅錦繡,口內(nèi)吐珠璣。寬宏豁達(dá)高皇量,叱咤暗啞霸主威。滅項興劉,狡兔盡時走狗死;連吳拒魏,貔貅屯處臥龍歸。
衰對盛,密對稀。祭服對朝衣。雞窗對雁塔,秋榜對春闈。烏衣巷,燕子磯。久別對初歸。天姿真窈窕,圣德實光輝。蟠桃紫闕來金母,嶺荔紅塵進(jìn)玉妃。霸主軍營,亞父丹心撞玉斗;長安酒市,謫仙狂興換銀龜。
六魚
羹對飯,柳對榆。短袖對長裾。雞冠對鳳尾,芍藥對芙蕖。周有若,漢相如。玉屋對匡廬。月明山寺遠(yuǎn),風(fēng)細(xì)水亭虛。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內(nèi)五車書。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輕陰清晝,淵明舊宅柳條舒。
吾對汝,爾對余。選授對升除。書籍對藥柜,耒耜對耰鋤。參雖魯,回不愚。閥閱對閻閭。諸侯知乘國,命婦七香車。穿云采藥聞仙犬,踏雪尋梅策蹇驢。玉兔金烏,二氣精靈為日月;洛龜河馬,五行生克在圖書。
欹對正,密對疏。囊橐對苞苴。羅浮對壺嶠,水曲對山紆。驂鶴駕,待鸞輿。杰溺對長沮。搏虎卞莊子,當(dāng)熊馮婕妤。南陽高土吟梁婦,西蜀才人賦子虛。三徑風(fēng)光,白石黃花供杖履;五湖煙景,青山綠水在樵漁。
七虞
紅對白,有對無。布谷對提壺。毛椎對羽扇,天闕對皇都。謝蝴蝶,鄭鷓鴣。蹈海對歸湖?;ǚ蚀河隄?,竹瘦晚風(fēng)疏。麥飯豆麋終創(chuàng)漢,尊羹臚膾竟歸吳。琴調(diào)輕彈,楊柳月中潛去聽;酒旗斜掛,杏花村里共來沽。
羅對綺,茗對蔬。柏秀對松枯。中元對上巳,返璧對還珠。云夢澤,洞庭湖。玉燭對冰壺。蒼頭犀角帶,綠鬢象牙梳。松陰白鶴聲相應(yīng),鏡里青鸞影不孤。竹戶半開,對牖不知人在否?柴門深閉,停車還有客來無。
賓對主,婢對奴。寶鴨對金鳧。升堂對入室,鼓瑟對投壺。硯合璧,頌聯(lián)珠。提饔對當(dāng)壚。仰高紅日盡,望遠(yuǎn)白云孤。歆向秘書窺二酉,機云芳譽動三吳。祖餞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畝,歸來獨荷月中鋤。
君對父,魏對吳。北岳對西湖。菜蔬對茶飯,苣筍對菖蒲。梅花數(shù),竹葉符。廷議對山呼。兩都班固賦,八陣孔明圖。田慶紫荊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出塞中郎,羝有乳時歸漢室;質(zhì)秦太子,馬生角日返燕都。
八齊
鸞對鳳,犬對雞。塞北對關(guān)西。長生對益智,老幼對旅倪。頌竹策,剪桐圭。剝棗對蒸梨。綿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狡龜能穿三穴隱,鷦鷯權(quán)借一枝棲。角里先生,策杖垂紳扶少主;于陵仲子,辟纑織履賴賢妻。
鳴對吠,泛對棲。燕語對鶯啼。珊瑚對瑪瑙,琥珀對玻璃。絳縣老,伯州梨。測蠡對然犀。榆槐堪作蔭,桃李自成蹊。投巫救女西門豹,賃浣逢到百里奚。闕里門墻,陋巷規(guī)模原不陋;隋堤基址,迷樓蹤跡亦全迷。
越對趙,楚對齊。柳岸對桃溪。紗窗對繡戶,畫閣對香閨。修月斧,上天梯。螮蝀對虹霓。行樂游春圃,工諛病夏畦。李廣不封空射虎,魏明得立為存麂。按轡徐行,細(xì)柳功成勞王敬;聞聲稍臥,臨涇名震止兒啼。
詩詞格律順口溜
《平仄用韻歌》
一三五雖通融,句中防孤平。 一三五雖不論,當(dāng)防連三平。①
二四六要分明,末字更當(dāng)清。 平韻奇句仄,仄韻奇句平。
首句若押韻,一聯(lián)末字同。 若是偶字句,兩字換仄平。
奇字適掌握,偶字必分明。 排律小律對,規(guī)則一般同。
若用仄聲韻,詩譜莫大動。 每句倒一三,換換仄與平。 再按這歌訣,處理仄與平。
《五言絕句律譜歌》
首句雙仄雙平仄,二句雙平雙仄平。 三句三平又兩仄,四句三仄又兩平。
倘若想寫平起式,兩聯(lián)顛倒成自然。 兩體首句若押韻,倒一倒三換平仄。
《其他體式詩譜歌》
要得七絕譜簡單,五絕句頭兩字添。 平添仄來仄添平,五絕既把七絕邊。
五律七律譜不難,絕句詩譜重一變。 首句不韻平仄起,各自重復(fù)詩譜現(xiàn)。
兩體句首若押韻,倒一倒三換平仄。 倘若要押仄聲韻,倒一倒三位置顛。
《押仄韻律譜歌》
絕句若把平仄押,四三二一倒排法。 原來一二三四序,四三二一來變化。
首句若把仄韻押,倒一倒三換換也。 律詩若把仄韻押,仍然可按排序法。
八一呼喚二變?nèi)?,四五六七字交叉?nbsp; 若嫌上法不好記,末字倒三換位置。
*注:以上歌訣中的數(shù)字,皆為每字在詩句中的位置數(shù)。 倒一倒三:倒數(shù)第一字和倒數(shù)第三字的平仄補充:①當(dāng)防連三平,這里頗有爭議,在標(biāo)準(zhǔn)詩譜中,有連三平現(xiàn)象是存在的,連三平應(yīng)是指在句末不得出現(xiàn),稱三平尾,并盡可能避免出現(xiàn)三仄尾。 格律詩的產(chǎn)生,是為了使得音韻更美,是因美而生,并非因律生詩,因此可以不因律而害意。
律詩入門
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古人這么叫,我們現(xiàn)在也跟著這么叫,雖然它其實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fā)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詩,除了所謂“齊梁體”,就被稱為古體。唐以后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 古體和近體在句法、用韻、平仄上都有區(qū)別:
句法:古體每句字?jǐn)?shù)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句子參差不齊)都有,每首的句數(shù)也不定,少則兩句,多則幾十、幾百句。近體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律詩規(guī)定為八句,絕句規(guī)定為四句,多于八句的為排律,也叫長律。
韻是古典詩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作者在詩歌中用韻,叫“押韻”。從《詩經(jīng)》一直到以后的詩歌,包括民歌,幾乎沒有不押韻的。 所謂韻,就是相當(dāng)于漢語拼音中的韻母。一個漢字的拼音一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方”字拼成fāng,其中f是聲母,ang是韻母。再看“幫” bāng,“長”chá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ang,所以他們是同韻部的字。 凡是同韻部的字都可以押韻,也就是把同韻的幾個字都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韻腳”,一首詩里都用一個韻部的韻腳,就叫“押韻”。
用韻:古體每首可用一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近體每首只能用一個韻,即使是長達(dá)數(shù)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古體可以在偶數(shù)句押韻,也可以奇數(shù)句偶數(shù)句都押韻。近體只在偶數(shù)句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聲收尾則押韻,以仄聲收尾則不押韻。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數(shù)句都不能押韻;古體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近體一般只用平聲韻。
平仄:古、近體最大的區(qū)別,是古體不講平仄,而近體講究平仄。唐以后,古體也有講究平仄,不過未成規(guī)律,可以不管。 古體詩基本上無格律,所以以下只講近體詩。
【用韻】 唐人所用的韻書為隋陸法言所寫的《切韻》,這也是以后一切韻書的鼻祖。宋人增廣《切韻》,編成《廣韻》,共有二百余韻。實際上唐宋詩人用韻并不完全按這兩部韻書,比較能夠反映唐宋詩人用韻的是金人王文郁編的《平水韻》,以后的詩人用韻也大抵根據(jù)《平水韻》。 《平水韻》共有一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兩半,稱為上平聲和下平聲,這只是編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聲調(diào)上的差別。近體詩只押平聲韻。我們現(xiàn)在一般都用新韻,就是十九部韻。
【律句】 漢語雖有四聲,但在近體詩中,并不需要象詞、曲那樣分辨四聲,只要粗分成平仄兩聲即可。要造成聲調(diào)上的抑揚頓挫,就要交替使用平聲和仄聲,才不單調(diào)。漢語基本上是以兩個音節(jié)為一個節(jié)奏單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節(jié)上。以兩個音節(jié)為單位讓平仄交錯,就構(gòu)成了近體詩的基本句型,稱為律句。對于五言來說,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或 仄仄平平仄
這兩種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謂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們?nèi)粢圃禳c變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變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會講到的特例,五言近體詩無論怎么變化,都不出這四種基本句型。七言詩只是在五言詩的前面再加一個節(jié)奏單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體詩無論怎么變化,也都不出這四種基本句型。
這些句型有一個規(guī)律,就是逢雙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與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復(fù)就形成了節(jié)奏感。但是逢單卻可反可不反,這是因為重音落在雙數(shù)音節(jié)上,單數(shù)音節(jié)就相比而言顯得不重要了。
我們寫詩的時候,很難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寫絕句時也許還辦得到,寫八句乃至更長的律詩則幾乎不可能。如何變通呢?那就要犧牲掉不太重要的單數(shù)字,而保住比較重要的雙數(shù)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這么一句口訣,叫作“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說第一、三、五(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靈活處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則必須嚴(yán)格遵守。這個口訣不完全準(zhǔn)確,在一些情況下一、三、五必須論,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們會談到,但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如何由這些基本句型構(gòu)成一首完整的詩。
【粘對】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近體詩的基本句型,怎樣由這些句子組成一首詩呢?
近體詩的句子是以兩句為一個單位的,每兩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類推)稱為一聯(lián),同一聯(lián)的上下句稱為對句,上聯(lián)的下句和下聯(lián)的上句稱為鄰句。近體詩的構(gòu)成規(guī)則就是:對句相對,鄰句相粘。
對句相對,是指一聯(lián)中的上下兩句的平仄剛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聯(lián),其它各聯(lián)的上句不能押韻,必須以仄聲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韻,必須以平聲收尾,所以五言近體詩的對句除了第一聯(lián),只有這兩種形式。七言的與此相似。
第一聯(lián)上句如果不押韻,跟其它各聯(lián)并無差別,如果上、下兩句都要押韻,都要以平聲收尾,這第一聯(lián)就沒法完全相對,只能做到頭對尾不對,其形式也不外兩種:
平起: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再來看看鄰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來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聲結(jié)尾的奇數(shù)句來粘以平聲結(jié)尾的偶數(shù)句,就只能做到頭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聯(lián)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下一聯(lián)的上句要跟上一聯(lián)的下句相粘,也必須以平聲開頭,但又必須以仄聲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為什么鄰句必須相粘呢?原因很簡單,是為了變化句型,不單調(diào)。如果對句相對,鄰句也相對,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聯(lián)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謂齊梁體律詩,就是只講相對,不知相粘,從頭到尾,就只是兩種句型不斷地重復(fù)。唐以后,既講對句相對,又講鄰句相粘,在一首絕句里面就不會有重復(fù)的句型了。
根據(jù)粘對規(guī)則,我們就可以推導(dǎo)出五言絕句的四種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二、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三、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四、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五言律詩跟這相似,只不過根據(jù)粘對的原則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押韻的五言律詩是:
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根據(jù)粘對規(guī)律,還可以十句、十二句……無限地加上去,而成為排律。
粘對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口訣,也就是說,要檢查一首近體詩是否遵循粘對,一般看其偶數(shù)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對句不對,叫失對;如果鄰句不粘,叫失粘。失對和失粘都是近體詩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對要比失粘嚴(yán)重。粘的規(guī)則確定得比較晚,在初唐詩人的詩中還經(jīng)常能夠見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詩,也偶爾有失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