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西周玉器的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及其用料和制作簡況 周王朝建立初期,史學上稱為西周。其時中國奴隸社會已進入第三王朝,都城在今陜西地區(qū),名鎬京,與此同時又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建為東都。 西周專門制作并供王室貴族享用的玉器,已進入自殷商起的第二個高峰的后期,并取得了新的成就,制作出一大批精美佳作。其中近年來各處墓葬發(fā)掘物令人矚目,重要的玉器出土地有陜西省寶雞市的強國墓地,??h辛村墓地,平頂山應縣墓地,三門峽虢國墓地,山西省曲沃北趙晉侯墓地,北京市房山黃土坡燕國墓地等。此外,自山東等地亦有零星發(fā)現(xiàn)。上述墓地、遺址和一部分早年出土,但出土時間和年代不詳。從傳世玉器情況看,西周玉器有如下一些基本情況:所用的玉料較前期略講究質(zhì)地美,所見大多用新疆產(chǎn)昆侖系玉和少量用遼寧產(chǎn)的岫玉。西周玉器的制作,除大量用最堅硬的昆侖山玉料所表現(xiàn)、所用工具較前期先進和琢玉技藝大大提高外,在其他方面則與殷商時期基本相似。 二、 西周玉器的品種及其變化 西周玉器的最大變化,是表現(xiàn)在玉器品種上。新石器時期至商代盛行的實用或不實用的玉制工具,至此時已逐漸消失;仿實戰(zhàn)武器而作的玉制儀仗器中,玉刀、玉戚等至少在中原地區(qū)已不能見到;玉戈、玉戚已步入衰亡期,具體表現(xiàn)是不僅數(shù)量不多,且器形也向小型化發(fā)展,大多從以往數(shù)十厘米長減縮至10厘米長左右,其用途也變?yōu)橄笳餍缘?,主要作珍寶和財產(chǎn)品收藏;禮器中的玉琮,在西周王室所在地,特別是今陜西省周原一帶,有大批發(fā)現(xiàn),玉璧多已趨向小型化,玉璜、玉琥(即寫實的玉虎型器)突然增多,玉圭首次在玉器群體中出現(xiàn),玉璋則仍未見實物;此期的玉佩,一個重大的變化是突破以往多為單個為佩的習慣,而向成組并有一定規(guī)格及組佩方向發(fā)展。其形式多由若干件玉璜和甚多不同質(zhì)色的管珠等成組串綴而成,佩掛在胸前至腿足,給人一種光彩奪目和富麗堂皇的新鮮感。此外,以獸面為本摹作的嵌飾品和專供死者陪葬用的綴玉覆面(又名玉面罩)首次出現(xiàn)也給人深刻印象。 此時玉制人神器,除少量的整形直立式寫實人器外,尚見眾多形作蹲地式,通體有若干龍或作某部器官或作佩飾穿戴,呈側(cè)身側(cè)視或個別呈正視狀的人龍復合形器。其制奇特,極富時代感。玉制寫實性動物形器,雖數(shù)量極可觀,但品種較殷商時期為少,即由殷商期的數(shù)十余種減至十余種,常見有牛、羊、豬、兔、鳥、虎、鹿、龜、蟬、蠶、魚、螳螂等。非寫實性的神鳥神獸,新石器時期開始出現(xiàn)的鳳,經(jīng)夏商一度中斷后,復又出現(xiàn),且突然多起來。此期的鳳形作頭頂有棒槌式高冠呈直立或向前傾彎,鷹勾嘴,圓目,尾從背側(cè)上翹至頭頂。龍之形亦有很大的發(fā)展變化,除一部分保留殷商間瓶形角和雙足龍外,還新出現(xiàn)了兩龍或多條龍相互交接盤結式和口吐長舌的無足龍。這些神鳥神獸的突然增多和更加變態(tài)神秘,說明當時的人們從早期崇奉自然和寫實動物為主轉(zhuǎn)向崇奉神靈為主。 三、 西周玉器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西周時除保留眾多的傳統(tǒng)玉器品類外,亦出現(xiàn)一些新興的玉器品種,主要的有成組佩玉器和專供死者埋葬用的玉面罩。 成組佩玉,因能發(fā)出美的玉聲和控制人按一定規(guī)律移動的步伐,固又名叮當、節(jié)步和步搖,從今所知的出土遺物看,已發(fā)現(xiàn)10余套件,所有者皆王侯貴族。他的用途含義,除上述作節(jié)步外,尚有表示等級高上、崇德,示“君子”有“光明正大”人品及美化服飾行裝用等。 西周時亦發(fā)現(xiàn)一些以往不多見的玉器,常見的有玉獸面、玉圭、玉束帛形器等。其中玉圭的新出現(xiàn)尤引人注意,形作扁平尖首無刃狀,與文獻記述中的圭形之說相合。還必須指出,青銅明穩(wěn)重,“圭”字的出現(xiàn)亦在西周,因此,把這種玉器的最早歷史定位在西周是不成問題的,也說明以往把西周以前首端有刃的玉、石斧定名為圭,并將其始創(chuàng)年代定在新石器時期是不妥的。 四、 西周玉器的紋飾及其特點 西周玉器大多有紋飾和圖案。綜觀其飾紋,頗具特色并與前后各期略有所別的,共有二式:一是紋飾相對簡化,具體表現(xiàn)是在一件玉器上往往以數(shù)道陰線表示所需的主要紋圖,有“畫龍點睛”的特殊美感和效果,所謂簡潔典雅者即指此;二是紋飾繁密布局式,其特點是凡要表現(xiàn)人物或象生時,其眉發(fā)、羽毛和足爪等,無不形象具體,一絲不茍,形如舉物很近之處視物體的感覺。 西周玉器上飾紋的另一特點,是表示上述簡繁兩式,接目一看有如殷商期相似,既有單陰線,亦有雙鉤兩種,但細加審視,其刻紋的表現(xiàn)手法是有差別的。如單陰線,多用斜砣琢飾,線條兩側(cè)深淺不同且呈坡狀,形同斜刀剖刻而成。若為雙鉤線,其雙線粗細不等,細者如商代相似,似用直立刀刻成,兩邊無深淺之感,而粗者,形如上述單陰線表現(xiàn)法,亦用斜砣琢飾。 西周玉器上的人身或象生器的眼睛,形式與商代特別是殷商時相似,亦慣用“臣”字目,唯此器的“臣”字目與目紋的兩側(cè)眼角,有一段延長線紋。此外,西周玉器飾紋,多以龍紋鳳紋或人神紋為主,講究紋飾的神秘威嚴,抽象變形和線條流暢等藝術效果。
評價一件古玉器的優(yōu)劣,一是年代,二是背景,三是質(zhì)地,四沁色,五是光澤,六是透明度,七是琢工與造型。通常年代越久越好;背景越顯赫越著名越好;質(zhì)地越細膩越均勻越好;沁色越艷越美越多越好;光澤越油潤越好;透明度越高越好;琢工與造型有時代特點的最好。當然,裂紋、瑕疵越少越好。
玉器的鑒別,有三個內(nèi)容,一是鑒別玉質(zhì),即玉器的玉料品種是什么;二是鑒別人工處理,即玉器的顏色及古玉的沁色或者其它特性是否人工處理所致;三是鑒別仿冒品甚至合成品真品的假冒者鑒別出來。 古時玉器的拋光沒有現(xiàn)在亮,多為袖脂光澤,因此我們說要越油潤越好。但不包括剛出土的玉器和出土后末經(jīng)"盤摩"的玉器,因其表面往往受侵蝕而不見光澤。但若有,則更好,若為玻璃光澤,則是非常難得之珍品。因古代將玉器拋出玻璃光澤來,需要較高的拋光技術或很長的時間。古玉器本身表面所具有油脂光澤,古人稱之為"包漿"。 琢工與造型是有時代特點的,新石器時代至夏商之時,刀法樸拙、簡潔、粗曠,且器形厚重,我們不能以現(xiàn)在的加工要求去評價它。因其年代久遠,涵義深長,價值不同一般。春秋戰(zhàn)國、漢代及唐宋之后,玉器琢工以現(xiàn)代標準評價,亦不遜色,自然是琢工越精細越好,造型或古樸或秀雅,都以和諧有韻味為上品。 古玉器的優(yōu)劣通常是以上述因素來評價的。但也有一些玉器,因其極稀有難得,往往是只占上述因素的一二項優(yōu)者,即成奇寶。如常被稱作"四異"的四種異寶:一是天然九色;二是游絲雕琢;三是老土大紅;四是多種沁色。 "天然九色":是指制作玉器的玉料,天然便有多種顏色,古人常常用"九"來形容多。"家有九色玉,勝得百兩金。"可見古人對具有多種顏色的玉料是多么看重。若再將其制成玉器,到了今天,自是無價之寶。 "游絲雕琢":是說某些古玉之琢工精細之極,其紋飾雕刻的線條細若游絲,且婉轉(zhuǎn)流動,毫無滯跡,細人秋毫。這種工藝在今天也算是極高超的,何況是在幾千年前的古時。因而屬少而又少的極品,如今很難找到,當然是無價寶。 "老土大紅":"老土",是指剛出土的古玉,或是出土后未被"盤摩"的古玉。若其出土時便帶有滿布的鮮紅色沁色, 即所謂“鶴頂紅”,則被稱為"老土大紅",也是極難得的異寶。 "多種沁色",即是指一件古玉器之上,有多種顏色的沁色,若這些沁色既鮮麗又和諧,而且深入肌里,則為奇珍。若只是在表面浮著,則表明年代相對要近許多,自然價值也就低些。
一件價值在幾十到幾百元的新料青白玉,經(jīng)過一定濃度的氫氟酸溶液浸泡,然后打孔、打磨、拋光后,幾周內(nèi)就能變成一塊似乎是埋于地底數(shù)千年的紅山古玉。造假者一旦出手,其價格往往高至幾十萬元。
因為紅山古玉的器型非常簡單,其材料也很容易尋找,所以在古玩市場里,紅山古玉的仿制品數(shù)不勝數(shù)。而這些贗品的仿制水平、真實度之高讓行內(nèi)人士甚至包括專家都難分辨。記者了解到,近5年來,浙江的各大拍賣公司都沒有拍過紅山古玉,有部分拍賣行甚至拒絕接受紅山玉拍品。“仿制的水平太高,加上又沒有太多的真實樣品作參考,拍賣行都不敢拍紅山玉?!迸馁u業(yè)內(nèi)一人士說,不用說拍賣行的鑒定師,連專業(yè)機構的人員都會頻頻走眼。 22件紅山玉無一真品 杭州市民陸定方1月29日從北京回來,他送至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李彥君處把手掌眼的22件紅山玉均為贗品,這些前后花10余萬元買來的古玉,市場總價值不會超過2000元。從翡翠到和田玉,陸先生玩了20多年的玉,但他認為紅山古玉卻十分難求。 “我了解紅山玉較遲,1998年才從電視中知道,第二年才開始收藏?!标懚ǚ介_始關注紅山玉時的確已經(jīng)不早,遼寧省建平縣牛梁河紅山文化遺址在1984年被發(fā)現(xiàn)后,紅山玉器的名氣和價格就已經(jīng)直逼商周、西漢時期的古玉。1996年,一件紅山玉器甚至以253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也正是這個時候,紅山玉器的贗品大量流入到國內(nèi)各個古玩市場。 “我也是看了不少記載和資料才開始下手的?!标懴壬f,他前后9年的時間內(nèi)總共收藏了27件“紅山玉”,包括有“玉豬龍”、“丫形器”、“玉人”、“鳥回首”等,其中5件已經(jīng)轉(zhuǎn)讓給藏友?!伴_始幾年里買進假紅山玉很正常,我沒想到近幾年‘眼力’大長后買進的幾件紅山玉也是贗品”他特別提到一件玉豬龍,該物高14厘米,厚4厘米,青白玉地?!坝袷芮咂鞅戆谆辄S褐色浮沁,包漿十分明顯,而且溫潤亮澤手感也很好?!彼f,該玉器全身紋線清楚,眼部突出,吻部微張,雙唇平行,曾讓行內(nèi)多個專業(yè)人士看過都認為是真品?!霸诒本├顝┚蠋煂iT指出了幾處作偽痕跡后,我才知道這也是件贗品。” 前后9年,總花費10余萬元收集來的紅山玉原來均由質(zhì)地普通的“玉根(普通石頭和玉料的結合處)”加工作偽而成。按陸定方的話說,這是給他較強的看玉自信一個很大打擊。 記者在杭州收藏品市場里了解到的情況證實,紅山玉正在得到越來越多藏友的喜愛和關注。每逢周六市場里的紅山玉攤至少有5個,玉器總量超過1000件。 假的如何做成“真”的 專家介紹說,在我國遼寧遼西的一些地方,制作假紅山玉器已經(jīng)成風。他們進行造假的依據(jù)就是不同時期出版的各種圖錄。而其中有不少贗品的仿制水平很高,往往可以以假亂真。 記者了解到,其實這種玉器的生產(chǎn)并不困難,造假者往往是先找到玉石結合部分的根料,然后用簡單的機器加工,以“標準件”的形式,最終將“產(chǎn)品”全部推向市場。至于具體的作偽流程,記者也采訪了李彥君。 “酸性溶液(氫氟酸)浸泡——穿孔——打磨——染色——拋光,這就是整個過程?!崩罡敝魅握f,紅山古玉是5500年前紅山文化時期人神溝通的信物,因為紅山人的墓葬基本上都是埋藏在山梁或山頂上,地勢相對比較高,埋藏的深度也比較淺(平均在地表下150厘米左右),這種埋藏方式,會使隨葬的玉器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腐蝕現(xiàn)象。“酸性溶液的浸泡會使新玉在短時間內(nèi)產(chǎn)生出斑駁陸離的古舊效果?!彼榻B說,整個仿制過程中這是一個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效果的好壞幾乎完全取決于這道程序?!八栽旒僬咔Х桨儆媽嶒炦@種酸性溶液的濃度,以使其腐蝕度達到最好?!?/p> 記者也了解到,除了用酸性溶液浸泡這道工序外,其他如穿孔打磨等工序?qū)χ萍僬邅碚f比較容易。一件通過多次分工而浸染而成的做舊新玉往往具有很高的欺騙性。 “即使是使用機械進行穿孔、打磨,因為最后還要進行染色和拋光,所以現(xiàn)代的痕跡會被大部分掩蓋?!绷硪晃辉?jīng)多年實驗過新玉做舊的行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一件仿制水平較高的紅山玉往往需要幾周時間,做完后的效果可能會比真品更加漂亮更吸引人。他說,目前市場上可見的紅山古玉贗品大部分來自遼寧省遼西地區(qū),當?shù)厣踔劣幸恍┑脑旒賹I(yè)戶?!叭绻揽楷F(xiàn)代科技,集幾人之力仿出來的紅山玉,即使是專家也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給出個準確判斷。” 鑒別:人工和機械的區(qū)別 杭州某拍賣公司負責人說,公司從不參拍紅山玉是緣于其數(shù)量的絕對稀少和該種古玉的真假難辨——既然如此難辨,是不是就沒有方法認清真?zhèn)??記者幾?jīng)周折找到了古玉方面的權威專家牟永抗,他說,紅山文化中的紅山玉生產(chǎn)于5500年以前,當時的生產(chǎn)力決定所有加工工序都為人工,而現(xiàn)在的仿制品或多或少都會使用機械——人工還是機械力成了鑒別真假紅山玉的最重要根據(jù)。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玉器全集》第一卷編者牟永抗說,自然受沁的腐蝕有輕有重,有局部和全局之別。市場上出現(xiàn)的紅山玉贗品大多通過酸液浸泡,腐蝕的特征是整體都是蝕孔、蝕斑,非常均勻一致。 牟老認為人工還是機械力是鑒別真假紅山玉的最重要依據(jù)。他說,紅山人用線形切割對玉器定形,用動物骨頭給玉器打孔,用獸皮或者是用解玉沙對玉器進行拋光,所以這些都和現(xiàn)代機械加工的玉器有明顯區(qū)別?!摆I品中的機械切割面十分平整,置于玻璃平面上無搖晃感;仿品玉器上的圓孔也多用電動砣具打出來。”他說,制假者在穿孔時會選擇粗細不同的鉆頭,然后對孔壁進行拋光處理。兩者間的區(qū)別就是:新石器孔壁的螺絲紋寬窄、細密不均,高低起伏也很大;而機器打的孔,它的螺絲紋是細密均等、高低起伏一致?!耙驗槿斯ぜ庸?,所以玉器中溝洼兩面并不對稱,不僅如此,即使是任何單面,其線條也不會和諧一致。”牟老說這是鑒別真假紅山玉最為關鍵的點。 據(jù)介紹,玉器后期拋光因為手工和機械的關系,也會呈現(xiàn)不同:手工拋光玉器的陰槽里和光面的線比較亂,有深有淺、有長有短,有點狀的、有斷續(xù)的,而且機械拋光的痕跡,它的拋光的線非常的細密均等。 “真品紅山玉十分難求,目前已知的存世量還不到200件?!蹦惭芯繂T說,1996年就有一件紅山玉器以253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目前市場上大量出現(xiàn)贗品紅山玉和其中的暴利有關,是真品和贗品間的巨大價格差異直接導致了造假者的蜂擁?!皩<覍t山玉的了解程度不夠,對是否有砣加工才能稱玉的業(yè)內(nèi)爭議不斷,這兩方面的原因給了制假者以理論和技術上的空間,不少贗品被當成真品出現(xiàn)才成了可能?!彼f,目前這些贗品已經(jīng)源源不斷地流入古玩市場。
由龍紋斷代明清玉器
玉器近期在拍賣會上表現(xiàn)頗為不俗,尤其是存量頗大的明清玉器,無論是交易量還是交易額,都是率創(chuàng)新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明清玉器的民間交易市場。但市場上的海量明清玉器之中,究竟有多少不真?各說各話。因此,僅以明清玉器上常見的龍紋辨識為例,為眾多愛玉者提供些許依據(jù)。
明代龍頭刻劃的刀口深,臉雕得又長又寬,大多是側(cè)面臉,但兩只眼睛都露出來了;眼睛為圓眼,是用小圓管鉆一圓深槽,以中間的小圓乳釘為眼睛,突出很高,俗稱“蝦米眼”。明代龍紋的眼睛還有斜線形、豎線形和平線形。發(fā)型的典型特點是短發(fā),從根部就向上前方?jīng)_。明代中晚期龍紋的腿小腿部分很細,中間刻有密集的短陰線,小腿好似一木棒直直的,沒有骨骼感;在大腿與小腿之間的關節(jié)處有刀口很深的卷云紋,并在關節(jié)后面出現(xiàn)似山羊胡子樣的腿毛;爪子為風車狀,有3至5爪之分,但多見的是四爪龍、五爪龍。明代基本上看不到素身龍,整個身體用斜格紋來表示鱗紋,身體瘦長,尾部有裝飾物,有的是云紋裝飾,有的是火焰紋裝飾,但明代的做工比其他任何年代都顯得粗糙。 清代龍紋有仿古代風格的龍,也有本時代風格的龍。清代龍紋頭額寬闊飽滿,龍角的距離寬,龍頭比明代短,發(fā)型不規(guī)律,好像從頭的四周長出,到處亂飛,用“怒發(fā)沖冠”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眼睛也是凸雕圓眼,做法同明代一樣,但在乳釘四周又打磨,比明代細致;此外眉毛出現(xiàn)鋸齒眉,而腮部也是用鋸齒紋來表示的。龍身的鱗紋更寫實、更形象化了,尾部裝飾種類繁多,有楓葉形、火焰形和鋸齒形等,腿毛除了山羊胡子狀,又出現(xiàn)了鋸齒紋;此外,清代龍爪子也是三至五爪,但雕刻刀法軟,不像前幾代那樣有力。清晚期龍頭扁短,沒有神韻,紋飾瑣細,比較呆板。 綜觀清代的玉龍,發(fā)現(xiàn)它們的造型特別紛繁,數(shù)量特別龐大,這給清代玉龍的鑒定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根據(jù)筆者經(jīng)驗,清代玉龍的鑒定除了一些傳統(tǒng)的經(jīng)驗,還可以抓住幾個要點。 首先,清代玉龍的用料較之以前的年代更加優(yōu)良。其原因很簡單,這與清代統(tǒng)治階級崇玉、迷玉,帝王自喻真龍?zhí)熳佑兄苯拥年P系。尤其是康乾年代,政權穩(wěn)定,版圖遼闊,全國各地的玉料能得以源源不斷地提供需要,中國最好的玉料產(chǎn)地新疆和田和葉爾羌地區(qū)的玉礦,都得到了充分的開采和利用。其品種有色質(zhì)俱佳的青玉、白玉、黃玉、墨玉等,尤其是滋潤潔白的羊脂白玉的比例,超過了以往任何年代。清宮所藏玉器皿及擺設,和田玉占了絕大多數(shù);而且在體量上,也出現(xiàn)了空前絕后的巨制,如故宮博物院藏葉爾羌青玉云龍甕高達60厘米,寬達135厘米,《大禹冶水圖》山子高達224厘米,寬達96厘米。因此,清代的玉龍,作為天子的象征物,一般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享用的,它的材質(zhì)往往都是最好的,而質(zhì)地低劣的玉龍幾乎都是偽品。 第二,清代玉龍的制作工藝,呈現(xiàn)出比歷代玉龍使用各種琢玉技術更繁多,構圖更繁復的現(xiàn)象。這與清代滿族統(tǒng)治階級特殊的欣賞習俗、藝術觀有關。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清代無論是絲織工藝、服飾工藝、雕漆工藝、金銀工藝,都有繁復到極致甚至繁瑣的特點,至于玉龍上的繁瑣現(xiàn)象,這也與琢玉技術在數(shù)千年積累下,達到了無所不能的、登峰造極的程度有關。玉龍既為天子的象征,那么在它身上集中大量甚至所有的工藝技術做一番炫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清代玉龍的圓雕、浮雕、線刻、隱起、減地、打磨、拋光等等工藝,都呈現(xiàn)出絲絲入扣、無可挑剔的境地,就連在歷代玉龍(包括其他玉器)身上經(jīng)常能見到玉材開料階段留下的切割痕,也很難找到,反映了清代統(tǒng)治階級對玉龍制作上的無比苛求。 第三,清代玉龍的造型藝術往往給人以紛繁雜亂、無從歸納的感覺。其實,這是清代在發(fā)展主流玉龍的同時,又極大地開發(fā)了仿古玉,特別是彝器上各式龍紋的借鑒再創(chuàng)作的緣故。 但清代主流玉龍的造型特征,文物界的認識都比較統(tǒng)一:須長發(fā)亂,老態(tài)龍鐘,類似這樣的造型幾乎不用多加琢磨便能知道它們的歸屬。雖然也有不少被刻意勾畫成張牙舞爪、不可一世的樣子,但細窺其神態(tài),無不愁眉苦臉,缺乏底氣。即使在一國之主、象征王權的玉璽“皇帝之寶”上的雕龍,也是那般無精打采,一臉無奈的樣子。玉龍在新石器時代樸拙自然,充滿生氣,到戰(zhàn)國、漢代成熟發(fā)達階段無所不能,一身霸氣的形象,乃至清代垂暮將逝的衰弱頹唐,很像是冥冥之中,上蒼對腐敗落后的封建王朝行將退出歷史舞臺的一種昭示。
經(jīng)營、收藏、研究古玩,是一個非常深非常復雜的行業(yè)和學科。它不是單純的一買一賣,更不是有錢就能夠做得到的。涉入古玩界,必須具備綜合性的文化素質(zhì)。最基本的要懂得什么是美,要基本了解歷史文化,這是經(jīng)營和收藏古玩最基本的條件。進入古玩領域,看書學習只是從理論上簡單的了解一些古董的名稱、年代、用途。如果進行實際的收藏,通過看書的學習方式,是絕對學不會的。要深入古玩領域唯一的方法,是經(jīng)行家指導入門,然后經(jīng)過自身的反復實踐,經(jīng)過失敗、總結、再失敗、再總結的過程,才能夠逐步成熟。 古玩行的諸多規(guī)矩或習慣:無論是經(jīng)營古玩還是收藏古玩,只要進入古玩界就要了解和懂得行內(nèi)的規(guī)矩或習慣,否則便進不了真正的古玩圈,也就少有機會上手真正的古玩,也無法進行專業(yè)的古玩交易。
古玩行之所以有諸多的規(guī)矩或習慣,也是歷代古玩商和收藏愛好者們總結經(jīng)驗教訓后形成的,流傳至今大體上有如下一些情況: 1.貨主持有古玩欲賣出時必須先開價。賣家不開價,買家絕不會給價。這是防備貨主賣古玩是假,摸行情估價格是真。另外,賣家開價太高,買家有權不還價。如果買賣雙方因價格分歧沒有成交,賣家另找下家洽商仍未成交返回第一買家時,第一買家一般也不會購買了。 2.內(nèi)行的商家和藏家對容易損壞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寶等古玩都不會手遞手傳看,而是要等對方將物品放置在固定物體上之后才拿取觀賞。萬一物品損壞責任自明。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如果發(fā)現(xiàn)對方上手方法不合規(guī)矩便被視為外行,行家不會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賞,也不會進行交流或交易了。 3.如果商品被買方損壞,自然包賠,但價格會有商量,貨主也會作出適當讓步,但不會低于成本價,破損商品歸買方所有。 4.買賣雙方進行交易時不應有第三者在場,不懂行規(guī)的勸其離開,懂行規(guī)的會主動回避。因為交易信息被泄露極易造成各種糾紛和誤解。 5.古玩交易不單純是價格上的較量,更重要的是知識和眼力上的較量。無論是買家買假了還是賣家賣漏了,均不能退貨或找后賬。因為古玩交易憑的就是眼力和實力,外行不懂也不敢買,敢買必須要懂。買家也許買假買貴,賣家也許賣漏賣低,買賣雙方都承擔著一定的風險。古玩行很忌諱買方退貨與賣方找后賬?!巴素浕蛘液筚~”此風一長,勢必影響其在業(yè)內(nèi)的聲譽。 6.古玩商之間在購買古玩時存在競爭,在售賣古玩時卻不存在競爭。原因是每件古玩商品都有其獨特性,購進的渠道和價格也不一樣,其可比性就小多了。 7.買家只能詢問古玩的賣價,不能打聽其買入價格,賣方只能報賣價,絕不會泄露自己的進貨價格。 8.行內(nèi)的商家和藏家都不會向?qū)Ψ皆儐柟磐娴膩砺泛瓦M貨價格,因為這些商業(yè)信息是對外保密的。 9.古玩商之間有時會合伙買貨,但一定是在互相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之下合作。買后約定銷售價格、利潤分配比例,并委托一方負責銷售。 10.古玩商的強項是能識別真假,準確評估價格,但是辨?zhèn)沃R和價格信息都不會輕易透露,是嚴格保密的,因為這些是他們生存的重要手段。 11.當有買家將看中的商品拿在手中與賣方商談時,其他對此商品也有興趣的買家不能在旁發(fā)表任何意見,也不能參與競買,應保持適當距離等待。如交易未成,商品被放回原處后方可上手與賣方商談。 12.古玩商和收藏愛好者絕不與偷盜、強買強賣、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規(guī)的人做任何交易。 智者賞玉,睿者藏玉 “尊貴之玉,巧琢天工”穆斯林禮歌乃是玉人之禮歌。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攻玉,并非采玉,更重要的卻是琢玉。玉石自古就已被譽為吉祥、辟邪之物,它象征權利與財富;高尚純潔,典雅華貴,安樂幸福。 有人說:“天之石,玉之琢。人如玉,玉如品。”君王佩王石,王石系玉器,尊貴之人均佩典雅玉器,自然典雅玉器也挑人。玉器需君子雕琢,才具玉石品質(zhì),有玉的地方才顯付家御府之尊貴。 讀人,是讀人品,人品尊貴者才可行天下。霧里看花,花更美;玉中看人,人更真。 “人生好像一杯茶,問茶、買茶與品茶,喝茶者是喝著一種心境,而做事豈能草草應付”。 問玉、買玉與佩玉。如問玉是問玉的基質(zhì),是否是上品之玉石,而買玉則是買玉的雕琢之藝,佩玉才是彰顯玉之精魂。
說玉 喜歡玉,玉是有靈氣的,這靈性其實是愛,主人愛玉,日久玉也染了愛意,反過來愛主。
愛玉,不僅愛其瑩潤晶瑩,更愛其文字間的含義?!对娊?jīng)》里那么多玉,卻各有美麗的名字,瓊、瑤、玨、琰、瑜、瑯、瑛、琮、琚……如萬千女子,只合一個“好”字美容顏。初讀時不知道它,看下注解,“瓊”:美玉,“瑤”:美玉,“瑯”:美玉……每見美玉,心頭一喜,儲藏的關于玉的美感瞬時浮現(xiàn),溫雅潤澤,如處春日?!对娊?jīng)》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如此慷慨敦厚的君子,玉是其佩飾,玉便也君子起來。 可惜沿《詩經(jīng)》而下,玉越來越是美人的事?!懊廊巳缬瘛敝f多于“君子如玉”?;蛘哂裉^溫潤謙雅,《詩經(jīng)》里溫柔敦厚,謙恭有禮的年代逐漸遠去,君子也逐漸離玉而去,選擇更富張力更富權勢的佩飾。春秋戰(zhàn)國該佩青銅劍,仗劍立馬,逐鹿中原;漢朝亦要佩劍,以滿足隨時準備擴張的野心;三國兩晉南北朝只合佩玳?;蛎髦?,脆弱而易碎,光華不遠照;唐朝理應著絲綢,披薄紗,佩金銀、琺瑯和鮮花,珠光寶氣,富貴繁華,如一場夢境。劍亦有,但只成裝飾,提醒著一個仗劍游歷,救濟蒼生的江湖夢。再往下的宋時,人人都只把玩金石或陶瓷了,淺青淡藍的青瓷,似一個永遠也無法溫暖的夢,或看著有天然斷紋的瓷器,有如蚯蚓或漣漪的瓷器,用愈久而紋愈多,如家國破碎不整的版圖。而元朝佩什么都無所謂了,漢人畢竟進不了主流社會,胡人的鐵騎下惟有刀弓與貂裘。明與清,有錢有閑的貴族,就去整置一套套精致清麗的家具,在黃梨木鑲金嵌銀、儉約清美的雕花床上,椅上做一個殷實溫暖、永不老去的家園夢。昆曲咿咿呀呀婉轉(zhuǎn)地唱著,時光仿佛無限綿長,舞榭歌臺上演一場時光與辜負的夢。而終究要夢醒的,一覺醒來,所有的人事已非,現(xiàn)代人什么也不佩,唯一彰顯優(yōu)越的地方,似乎是佩著無數(shù)的票子。君子如玉,美人如玉的夢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