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帝王學的智慧(30-39)

 無相聲 2009-08-26

30節(jié):歷代帝王成敗原因淺析(3)

  對于無權無勢的太學生來說,他們的武器就是口誅筆伐,依靠輿論抨擊時弊,褒貶人物?;鹿僖膊皇救酢阏f我是小人,我也不承認你是君子。孔子不是說“君子群而不黨”嗎?那你們就是“黨人”。雙方攻評,營壘分明,展開了激烈的斗爭。

  宦官們有桓帝撐腰,作惡如故,橫行無忌。大將皇甫規(guī)平定羌人論功當封,宦官徐磺乘機勒索賄賂,遭到斷然拒絕?;鹿俦阏_陷他不是打敗羌人,而是拿錢讓羌人投降,假冒軍功,下獄論罪?;矢σ?guī)理直氣壯:“說我拿錢誘羌人投降,如用私錢,我家中哪有那么多錢?如用公款,帳簿上哪一筆錢花在什么地方,就請查去!”結果查無實據(jù),一些大臣和太學生就跑到宮門前喊冤示威,鬧得漢桓帝很不高興。

  公元159年,一向敢與宦官硬斗的司隸校尉李膺轉仕河南尹。一個叫羊元群的郡守回到家鄉(xiāng),李膺發(fā)現(xiàn)他貪贓尤甚,不但攜回大批金銀財寶,甚至連郡府廁所的花窗都被他卸下帶回。李膺上書朝廷,認為應該對他嚴加制裁。誰知此人向宮中宦官行賄,不但安然無事,李膺反以誣陷之罪被革職判刑。由于陳蕃等大臣的營救,李膺好不容易才官復原職,但此人耿直的脾氣不改,不久又依法處決了宦官張讓的弟弟張朔和宦官死黨張成的兒子。原來,張成從朝中得知皇帝要頒布大赦令,就教唆兒子趁機殺人,然后揚長而去。沒想到李膺不管那一套,不顧一切地處死了犯人。于是,宦官們看準了機會,侯覽叫張成的門徒上書皇帝,誣告李膺收買太學生,互相串連,結成死黨,誹謗朝廷,制造動亂。

  漢桓帝平時對這些動不動就喜歡指手劃腳評議國是的學生們就看不順眼,這下可讓他有了把柄,于是下詔在全國各地通緝、追捕敢于反抗宦官的讀書人??植罋夥栈\罩全國,官吏趁機瞎抓濫捕,一個州郡被捕“黨人”多達百人。李膺等人看到這種局面,在獄中謊供許多宦官也是同黨?;鹿賯兣乱馃恚缓脛裾f桓帝赦免“黨人”,不再治罪,但“禁錮”終身,永遠不能當官。歷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是由桓帝開了口,到靈帝時演變?yōu)榇笸罋⒌摹?/span>

  漢靈帝即位時才十二歲,由桓帝的皇后竇太后臨朝稱制。太后之父竇武為大將軍,手執(zhí)權柄。竇武雖以外戚掌權,但他為人清正,忌恨宦官濁亂朝延,值此新帝即位,他想有所作為,整頓朝綱,他的這一想法與陳蕃不謀而合。

  于是,兩人設計鏟除宦官勢力,因謀事不慎,消息走露,反而被曹節(jié)、王甫、侯覽等號稱“十常侍”的宦官集團逐一捕殺,同時被誅殺滅族的朝臣甚多,被罷官回家的人也遍布全國?;鹿僭趯m廷斗爭中大獲全勝,一下子有十七人封侯,他們眉飛色舞,彈冠相慶。可他們對回到地方上的官吏始終不放心,因為讀書人把這些失敗的官僚當做英雄、領袖,聯(lián)合起來抨擊宦官,互相激勵,鬧得沸沸揚揚,與朝中的宦官成了死對頭。宦官們一方面讓靈帝每次下詔重申“黨人”之罪,另一方面加緊制造借口,對“黨人”這根心頭之刺,必欲拔之而后快。

  公元169年,被譽為“八及”(令人景仰的人)之一的張儉擔任山陽郡(今山東巨野南)的東部督郵(郡守的輔佐官,掌督察所領縣違法之事),宦官侯覽的家正在他的管區(qū)里。這一年侯覽喪母還家,不但為其母大起墳塋(ying),而且預先為自己建造壽冢,規(guī)模宏大,殿堂高聳,因此毀人住宅,掘人墳園,奪人妻女,罪惡滔天。此外,他還先后建造住宅十六處,雕梁畫棟,樓閣相連,像皇宮一樣富麗堂皇,這在當時也是為國家王法所不允許的。張儉依法上奏朝廷,請求嚴懲侯覽。侯覽在宮中截扣了奏章,張儉一怒之下,派人平毀了侯家的墳塋,沒收了侯家的資產(chǎn),又把侯家平日殺害百姓、奪人田宅之事寫了一份奏章送往京城。不料,奏章又落入侯覽手中。他恨透了張儉,唆使一個與張儉有私仇的小人上書誣告張與同鄉(xiāng)二十四人結成朋黨,圖謀不軌。

  奏章這次很快就到了靈帝那里,宦官曹節(jié)也趁機把上次禁錮的黨人李膺、杜密等人牽連進去,請求靈帝懲治天下所有的“鉤黨”。

  第31節(jié):歷代帝王成敗原因淺析(4)

  漢靈帝這時才十四歲,什么也不懂,便問曹節(jié):“什么是鉤黨???”

  曹節(jié)說:“鉤黨就是黨人。”

  靈帝繼續(xù)問道:“黨人做了什么事一定要殺???”

  曹節(jié)回答:“他們聚在一起想圖謀不軌。”

  靈帝又問:“什么是不軌呀?”

  曹節(jié)說:“不軌就是要把皇帝推翻。”

  靈帝想了想,就糊里糊涂地同意了。

  逮捕黨人的詔書一下,各地的宦官死黨就聞風而動,監(jiān)獄為之爆滿。李膺的朋友勸他快逃,李膺坦然地說:“我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生死有命,還逃到哪兒去呢?”自己昂頭走進了監(jiān)獄,被拷打致死,全家被流放。凡是天下有名氣的官員和儒士,統(tǒng)統(tǒng)被宦官說咸是黨人,殺的殺,關的關。有些人趁機公報私仇,陷害對方;有的官吏為邀功,故意搞擴大化,被流放、處死或免官禁錮的又有六七百人,太學生被捕的也有一千多人,整個國家成了豺狼橫行的恐怖世界。

  趕走了“不識趣”的官僚士大夫,漢靈帝感到耳根清靜了,他可以縱情享樂,恣意斂財了?;鹿賯儾坏粫褡?,還會幫他出主意,想盡花樣地搞聲色犬馬那一套,宦官們一門心思要讓靈帝玩得舒舒服服。

  奴才們也喜歡這樣的主子,只要你讓他享樂,你任人唯親也好,貪污受賄也好,草菅人命也好,他一概不管,萬一被人揪住了“尾巴”,他還會護著你呢。主縱奴惡,宦官及其黨徒可把天下害苦了。宦官王甫的養(yǎng)子王吉二十九歲就出任沛國相,判案標新立異,要是窮人生了子女無力撫養(yǎng),就把父母雙雙殺掉。凡被他處死的人,都分裂尸體陳列車上,標明“罪狀”,巡游各縣示眾。夏天即使尸體腐爛了,也要用繩子把尸骨穿起來,不游遍沛國全境不罷休。他當了五年官,竟然殺了一萬多人。

  漢靈帝使整個國家徹底垮掉的最“杰出”的一招就是明碼標價地賣官斂財。漢靈帝出身于亭侯之家,與富有天下的皇帝相比,也曾經(jīng)過了一段“窮苦”生活。所以,身為帝王的他在怕窮之余,就對金錢產(chǎn)生了一種特殊的嗜好——放在國庫里的錢他覺得不牢靠,非要攥在自己手心里不可。他的母親董太后也是出名的財迷,自從兒子成了皇帝,她不放過任何發(fā)財?shù)臋C會。她讓漢靈帝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去搜括金銀財寶,直接用車給她運回宮中。后來看油水榨得差不多了,她又給靈帝出了一個主意:公開標價賣官。

  元和元年(公元178年),官職交易所在西邸開張了,價碼是郡守級賣二千萬錢,縣令級四百萬錢。從此,大漢王朝的官就明碼標價地賣起來了。他們母子倆買賣做得還很靈活——有錢交現(xiàn)款,無錢可賒欠,到任后再加倍償還。肥瘦不同的官職,還可討價還價。開市大吉,生意興隆,漢靈帝母子倆笑逐顏開。買官的人也不會吃虧,到任之后,只要狠狠搜括即可,只是苦了老百姓。漢靈帝他們才不管這些,他見買賣適銷對路,急忙擴大經(jīng)營:朝中三公,一千萬錢一個,九卿五百萬錢,如果屬于按資歷本該提升的,出半價即可。后來,連禁衛(wèi)軍的官職也上了市。到最后,除了皇帝之外,什么官都可以買到。

  賣官的“國策”后來發(fā)展到官員調(diào)動、秀才授職都得到西邸講價交錢,然后才能走馬上任。有些正直清廉的人請求不再當官,卻被強行派遣。新任巨鹿郡太守司馬直因清廉有名,被恩準特別“減價”至三百萬錢。接到詔書后,司馬直憤然說:“當官是為民作主,現(xiàn)在反而要盤剝百姓以滿足上司的私欲,于心何忍?”他想請病假,皇帝卻不準。上任途中,他寫了一篇批評時政的奏章,然后服毒自殺。

  漢靈帝對于用這種辦法搞來的錢財,生怕得而復失,于是把一部分錢存放在宦官親信的家里,一部分拿回老家,變成不動產(chǎn)??傊@些亡國昏君總以為國亡之后家尚可保,總要移國就家,準備亡國后回家好好享受。大哲人黑格爾說過這么一句話:“人類惟一可以從歷史中真正學到并記住的是事情是,人類從歷史從學不到任何經(jīng)驗或者教訓。”這句有點拗口的話,也一再被殘酷的歷史所證明——明朝末年,早已被如虎狼一般的官吏壓榨干的百姓奮起反抗腐朽統(tǒng)治,流民起義遍布全國。國家連年征戰(zhàn),國庫早已空虛,明朝既沒有足夠的錢應付起義軍,也沒有余力對付興起的滿洲勢力。在這種情況下,崇禎帝要求皇親國戚以及大臣們捐資救國,不料,應者寥寥。崇禎帝想從自己的岳父身上開刀,不料原本要求征銀五萬兩,最后只征到九千兩——即便是這九千兩銀子,里面還有一半是皇后的私房錢。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其實,崇禎帝的個人小金庫里白銀何止千萬兩!“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自己都不愿捐資救國,還能指望大臣們嗎?我們現(xiàn)在重讀這樣的歷史,也許會感慨,這樣的人不成為亡國之君,這樣的政權不滅亡,天理難容!

  第32節(jié):歷代帝王成敗原因淺析(5)

  漢靈帝這樣折騰國家,國家局勢淪落到了這步田地,神仙也回天乏術了。當時有這么一首民謠唱道:“發(fā)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這已經(jīng)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天下蒼生“與日同亡”的誓死決心,席卷全國的黃巾大起義終于爆發(fā)了。

  自從漢室衰落,天下分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憑蜀地險要,孫權靠江淮堅固,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勢。這三個人都開創(chuàng)了帝王基業(yè),建立了霸主宏圖。那么,這三個人互相比較,到底孰優(yōu)孰劣呢?

  虞世南說:“曹操的軍事謀略,幾乎無人能比,所以他能打下建國的基礎。雖身居朝廷相位,實懷雄才大略。然而他譎秘詭詐,心性反常,疑心重,忌諱多,所以他殺害了伏皇后家族數(shù)百人;因意見不合便毒死他的謀士荀彧;因嫉恨不與之合作的孔融,便將其殺害;崔琰儀表堂堂,曾作為曹操的替身接見匈奴使者,事后他又覺得沒面子,也被他殺害;婁生只因為說錯一句話就被他砍頭;桓劭已經(jīng)自首,跪下求饒,他說:‘只要長跪不起,就可饒你不死。’最后還是被殺。曹操不講仁德,只用刑戮,可見他暴虐至極。然而,他閑談時卻好自比周文王,實際上根本不是。汝南名士許劭(shao)給他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話說得非常恰當。

  “劉備對四川的太守劉璋能以禮相待,委任諸葛亮為軍師從不懷疑,做君王的,這是最好的仁德表現(xiàn)??酌魇桥e世聞名的奇才,可與輔佐成湯的伊尹、武王的呂望相比。君臣同心,如魚得水。只因國小兵弱,蜷縮在閉塞的蜀地,要同時分心對付魏、吳,與大國抗衡,顯得力不從心。假如與曹操易地而處,使劉備的遠大計謀得以施展,使關羽、張飛的英武得以發(fā)揮,把諸葛亮的才能全部用上,那么,他的霸主之業(yè)必然成功。

  “孫權在其兄孫策奠定的基礎上,任用前朝的文武百官,憑借長江天險,僅能自保而已,比起前二人來,就有所不及了。”

  修《三國志》的陳壽說:“劉備的智謀才干,比不上曹操,所以開拓的區(qū)域也較狹窄。”晉朝的清官張輔說:“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撥亂反正的帝王,首要的、根本的是要得到好的將相,僅憑自身一人英勇善戰(zhàn)是不行的。諸葛亮精通禮義,了解風云變幻,算得上是輔佐一統(tǒng)天下的帝王之才。劉備沒有強大的實力,卻能讓諸葛亮鞠躬盡瘁;關羽、張飛都是豪杰,劉備卻能讓他們忠心耿耿為他效力,這說明劉備有獨特的本領。人與人相處的原則是:光明正大的和陰險奸詐的人不會互相配合,才能出眾的和平庸愚蠢的人也不能互相合作。曹操即使在安全強盛之時,這些人也不會為他效力,更何況在危難之際呢。假如讓劉備擁有中原,他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將會與周王朝媲(pi)美,怎會僅僅得一個‘二杰’(指劉與曹)的稱號呢。”

  曹丕曾經(jīng)問吳國的使者趙咨:“吳王是怎樣的一位君主?”

  趙咨回答說:“是一位聰睿、明達、仁慈、智慧、雄毅、英略的君主。”

  曹丕問他有何具體表現(xiàn),趙咨解釋道:‘魯肅出身貧寒,他能起用,這證明他的聰睿;呂蒙是一普通士兵,他能提撥,這證明他的明達;收留了你們的大將于禁而不加害,這證明他的仁慈;攻占了荊州,但沒有發(fā)生激戰(zhàn),這證明他的智慧;占據(jù)三州,虎視天下,這證明他的雄毅;委屈求全,敬奉陛下,這證明他的英略。”

  當年,孫策中箭受傷調(diào)養(yǎng)的時候,把弟弟孫權叫到床前說:“統(tǒng)率江東的千軍萬馬,在箭矢如雨的戰(zhàn)場上,當機立斷,與天下爭雄,你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才,以保江東,我不如你。”

  陳壽說:“孫權屈身忍辱,任用人才,崇尚計謀,像以前的越王勾踐一樣奇異,確是人中豪杰,所以他才能獨據(jù)江淮,成就三分鼎立的霸業(yè)。”

  晉宣帝司馬懿老謀深算,諸葛亮蓋世奇才,他們倆哪一個更高明?

  虞世南說:“司馬懿出身于世代儒家,參與建立魏國的政制,在世事危難之際能有所救助,清理朝綱,文韜武略,實有可稱道的一面。然而這人好玩弄陰謀,做事不講仁義,猜疑妒忌,詭計多端。譬如他為讓魏明帝自取滅亡,故意裝病,河南尹李勝離京赴任前去看他,他故意說胡話,裝得命在旦夕,使曹爽放松了警惕;他把何宴等人下獄后,任由獄吏審訊拷打,最后連誅三族。像這類傷天害理昧良心的事,正人君子是做不出來的。用這種虛情假義對待一切事物,倘若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到中原地帶去會戰(zhàn),以他的奸謀來對孔明的統(tǒng)帥有方,恐怕就不是對手了。”

  第33節(jié):歷代帝王成敗原因淺析(6)

  東吳時的張微在《默記》中談論到司馬懿和諸葛亮二人的優(yōu)劣時說:“漢朝滅亡,天下三分,這二人同時生活在風云際會的時代,投靠了一方之主??酌鲝氖駶h開始活動,地盤只有一個州,與大國相比,只占九分之一,指揮著數(shù)萬軍隊,長馳于岐山一帶,意氣奮發(fā),大有飲馬河、洛的壯志。司馬懿擁有天下十倍之地,仗著兼并的大軍,城壘堅固,部隊精銳,不敢斬將擒敵,卻只能自保而已。假如孔明不是死于五丈原,涼州、雍州(今陜甘寧一帶)的軍隊和武器裝備還在,戰(zhàn)爭繼續(xù)下去,誰勝誰負很明白。比起司馬懿來,孔明不是更高明嗎?”

  西晉前夕的景帝司馬師和他的弟弟文帝司馬昭,哪個比較賢明?

  魏明帝曹睿駕崩,立養(yǎng)子齊王曹芳,托咐曹爽與司馬懿輔佐曹芳。司馬懿殺了曹爽,大權獨攬。曹芳在位三年,司馬懿死,兒子司馬師被封為景王輔政,廢除曹芳,立曹丕的孫子曹髦。司馬師死后,他的弟弟司馬昭被封為文王,又代其兄輔政,殺了曹髦,立曹操的孫子曹奐。

  后來曹奐也被廢除,封為陳留王,他讓位給司馬炎,是為晉武帝,從此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稱帝即位后,滅了東吳,統(tǒng)一了天下。到了晉惠帝即位,天下大亂,開始了五胡入主中原的大動蕩時代。

  虞世南對司馬昭兄弟的評價是:“唯有深邃,才能領悟胸懷天下的含義——夏侯玄就是這樣的人;唯有機謀,才能成就天下的重任——司馬師就是這樣的人。”由此可知,有將相之才的人,在青少年時期就要表現(xiàn)出來。在司馬懿誅滅曹爽的時候,司馬師鎮(zhèn)靜如常,其智慧謀略已很明顯了。揚州都督毋丘儉和刺史文欽舉兵討伐他的時候,被他打得全軍覆沒,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英雄氣概。雖然他在謀略上勝人三分,但他能忠心保衛(wèi)王室;雖然威名震主,但為人臣子的名節(jié)無可指責;權勢顯赫但能善始善終。這就很值得贊美了。

  他的弟弟司馬昭繼承了大將軍的權柄以后,鎮(zhèn)壓了揚州都督諸葛誕;在南方,安定了淮海一帶的局勢;在西方,消滅了劉禪沒落的蜀漢。司馬昭部署軍政大事不失時機,一切以建功立業(yè)為重。可是在曹髦即位之后,他不是用其聰明才智竭力協(xié)助,他想學伊尹、周公,卻詆毀有學問、有聲望的人。他殺了曹髦,卻把罪名推在太子的門客成濟身上,自己給后人留下大逆不道的劣跡,最終還是成了歷史的罪人。這就是說,一個人的污點是永遠洗不掉的。

  干寶的《晉總論》說:“司馬懿以雄才宏量,順應時勢,走上了仕途,正遇上曹操開始創(chuàng)業(yè),使他能參與籌劃軍國大事,高明的謀略屢屢成功,終于投身于戎馬生涯,三代人馳騁疆場。他生性深沉多疑,有城府,但又寬松容人,能聽取別人的意見;審時度勢,處理軍務能放開手;知人善任,能采納、提拔人才,所以能西擒反復無常的孟達,平定遼東太守公孫淵的叛亂,消滅了與他同時受命輔政的曹爽,臨死前還殺了揚州都督王陵。屢次抵抗諸葛亮統(tǒng)率的大軍,還要對付東吳配合蜀軍的威脅。因此,老百姓一致贊揚他的才能,晉室一統(tǒng)天下的趨勢從司馬懿開始初步形成。

  “司馬師和司馬昭繼承了他創(chuàng)立的基業(yè)之后,內(nèi)亂有夏侯玄、李豐,外亂有毋丘儉、文欽,這兩起反對他的圖謀雖然策劃周密,還是走露了消息,都被司馬氏鎮(zhèn)壓了。江東一市雖然戰(zhàn)亂再起,但他們穩(wěn)坐京都,一次次想推翻他們的圖謀不但都被粉碎,反而使司馬家族的基業(yè)更加鞏固。后來起用鄧艾、鐘會,長驅入蜀,迅速打敗了昏庸的劉禪,劉禪投降,東吳滅亡,建立了晉朝,統(tǒng)一了天下。天意人事,通過這段歷史,不得不相信。

  “司馬氏三代起初接受非同尋常的委任,最后獲得軍政大權,到了司馬炎手里,終于登上了帝王的寶座。

  “司馬炎仁德厚愛,勤儉節(jié)約,平和而不放縱,寬厚而有斷決,所以人人歌頌他們,說國家從此可以振興了。當時的形勢是四海歡欣,萬民擁戴,放舟三峽,馳馬桂陽,勞役不失時機,江浙都來歸順,鏟平了吳、蜀的堡壘,打通與這兩處往來的交通障礙。在西晉武帝太康年間,書同文,車同軌,雖說不是圓滿的太平盛世,也基本可以滿足了。清明的官吏奉公守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可以稱得上是百年盛世。

  第34節(jié):歷代帝王成敗原因淺析(7)

  “可是等到司馬炎駕崩,皇陵的土還沒有干,國丈楊駿被殺,楊皇后被廢為庶人,朝中舊臣被誅滅的就有數(shù)十家。不久又發(fā)生了賈后假傳詔書讓楚王司馬瑋殺害太宰司馬亮的事件,事后楚王又被賈后以擅殺大臣的罪名誅滅。這樣殺來殺去,導致了一有危險,都沒有人幫助皇室子弟守護城池,而手足相殘的事卻年年發(fā)生。輔相沒有尊嚴,不受人敬重,被殺戮侮辱的災難卻隨時都會發(fā)生。全國山河沒有一座可保安穩(wěn)的重鎮(zhèn),雄關要道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被攻破。先是有李特在四川起兵,很快就攻下了荊州、揚州等地,繼而劉淵在山東、河北等地擾亂,也跟著割據(jù)為王,國家開始冰消土崩。二十多年,河、洛地區(qū)就荒蕪成一片廢墟,西北方的胡人紛紛稱王稱霸,二代皇帝大權旁落,大好河山群龍元首。為什么會落到這步田地呢?只因為樹立的接班人權力落在朝廷命官之手,父皇臨終托附的重臣不是輔政的人才,國家的法紀不能貫徹實施,臨時拼湊的政策反倒頻頻出臺。只要看看阮藉放浪形骸的行徑,就可知道禮教崩毀廢棄的根由;考究庾純、賈充的所作所為,就可以看出輔相的荒誕乖張;想想郭欽所出的計謀,就可以明白北方各族為什么有機可乘;細看傅咸的奏章和魯褒的《錢神論》,就可以知道行賄受賄、買官邀寵的明目張膽。民風國勢到了這步田地,即便有中庸之才的將相,堅持禮義之治的君王,來治理這樣的國家,也無法使之起死回生了。即便僥幸出現(xiàn)這種奇跡,也只能在祭祀祖廟的時候看到,在季札聽音樂論興亡的時候見到,范燮也要為之請死,賈誼必然為之痛哭了,更何況,當時的皇帝司馬衷還是一個少有的白癡,這樣的帝王怎么能面對這樣的局勢呢!然而,司馬家族耀眼的余焰還沒有熄滅,所以艱巨的使命又落在了東晉元帝司馬睿的身上。”

  封建社會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產(chǎn)生,因為其政治機制的桎梏,既不可能像議會制那樣去選舉,也不可能像多黨制那樣去競爭,而只能在一個極其有限的圈子——皇室子孫中選擇,而且必須遵循老祖宗數(shù)千年不變的規(guī)矩: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可是這一原則執(zhí)行起來往往變數(shù)很多,比方說,前任皇帝常常以遺詔的形式把他的寵姬或愛子欽定為接班人;或者皇帝斷子絕孫了,就只能從遠房同宗中找繼承人;抑或是皇室衰微,朝綱被一權臣把持,那個實已虛設的兒皇帝就不得不退位——美其名曰“禪讓”。這樣一來,國家興亡,百姓苦樂就不是取決于什么政治體制,而是決定于情節(jié)各不相同的爭權鬧劇了。

  晉惠帝司馬衷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晉惠帝是晉武帝司馬炎的次子。他從小生在宮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又不好讀書,十幾歲還不識字,只知尋歡作樂,別的什么事情也不問,什么都不懂。有一次,司馬衷在御花園玩,聽到一片蛤蟆叫聲,他問侍從:“此鳴者為官乎,為私乎?”侍從聽了捧腹大笑,其中,有個機靈的人答道:“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又有一次,天下遭災,百姓餓死不少,司馬衷竟然荒唐地說:“他們?yōu)槭裁床怀匀饽┲啵?#8221;

  太子糊涂到如此程度,怎么能處理國家大事?不少大臣為此憂慮,晉武帝也不是不知道。盡管如此,司馬衷還是當了皇帝。究其實,根源還在當時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切身利益??纯催@類歷史故事,你就可以知道,不管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口頭上說得多么漂亮,他們骨子里是從來不把民眾、國家放在心上的。

  晉武帝司馬炎即位前,他父母在臨終時都曾拉著他的手含淚囑咐他將來一定要把皇位傳給弟弟司馬攸。論才論德,司馬攸都是比較理想的接班人。史書說他“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愛經(jīng)籍,能屬文,善尺牘,為世所楷”。朝野上下,他威望都很高。但是武帝想把皇位傳給兒子司馬衷。為此,朝中大巨與皇帝多次發(fā)生爭執(zhí),終究胳膊擰不過大腿,支持齊王司馬攸的大臣不是被貶官、免職、下獄,就是被活活氣死,連齊王自己最后也被威逼而死。

  第35節(jié):歷代帝王成敗原因淺析(8)

  武帝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的所作所為,雖然引起朝臣的擔憂,但居心叵側的人巴不得武帝選白癡當太子,一旦白癡即位,他們就可以獨攬大權,隨心所欲了。武帝的老丈人楊駿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289年,五十四歲的晉武帝由于多年的荒淫縱欲,一病不起。他的岳父楊駿趁他病重,把原來宮中的侍從都換成了他的親信?;屎髼钴圃谖涞廴耸虏皇〉臅r候請他讓楊駿一人輔政,武帝不知她在說些什么,隨便點了點頭,楊芷立即矯命下達了詔書。

  武帝死后,司馬衷繼位,賈南風當上了皇后,楊芷成了皇太后,楊駿大權獨攬,惠帝成了傀儡,而賈南風卻沒撈到什么好處。但她生來是一個兇狠毒辣的悍婦,她和幾個另有圖謀的皇族朝臣串通一氣,為爭奪最高統(tǒng)治權力,在宮廷中挑起了大規(guī)模而持久的互相殘殺。晉武帝尸骨未寒,她就立刻策劃、發(fā)動了一場宮廷政變,聯(lián)合汝南王司馬亮等人剿滅了楊駿家族,囚禁、餓死了楊芷。后來,死于這場政變的不下萬人。

  在鏟除楊家勢力的行動中,楚王司馬瑋起了關鍵作用,但他沒有得到實惠。很多無功的人反倒加官進爵。但更主要的是賈南風本人也沒有得到好處。于是,她又叫白癡皇帝下命給司馬瑋,讓他進京討伐司馬亮,事成后又以擅殺之罪將司馬瑋和很多朝臣誅殺滅族。

  然而在這場濫殺濫捕的大混戰(zhàn)中,白癡皇帝司馬衷萬事不關心,不是去御花園聽蛤蟆叫,就是和宮女們嬉戲打鬧,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逍遙天子”。

  賈南風自己沒有生兒子,司馬衷只有一個兒子,并且是和一個才人生的。雖然父親是白癡,但這個孩子倒很聰明,有一次宮中失火,武帝要登高觀望,這時,這個才五歲的孩子拉著他的衣襟說:“暮夜倉卒,宜備非常,不宜令照見人君也。”武帝大喜,從此對這個孩子另眼相看?,F(xiàn)在,賈南風怕白癡皇帝這個惟一的兒子繼承皇位,便用計殺害了這個孩子。她的這種滅絕人性的行徑引起了公憤,趙王、粱王和齊王(司馬懿的九子、八子和曾孫)率軍攻入后宮,將她殺死。從此,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訌由宮廷擴展到整個社會。司馬懿的子孫們互相領兵殺來殺去,歷史上稱之為“八王之亂”。

  在戰(zhàn)亂中喪生的民眾有數(shù)十萬。歷史上有名的學者、科學家如陸機、陸云等人也都在戰(zhàn)亂中喪命,真正有頭腦、有節(jié)操的如“竹林七賢”等不得不退隱山林,“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皇室的子孫們(司馬氏的皇子皇孫共約五十七人,僅司馬炎的兒子就有二十五人)在連綿不斷的骨肉相殘中亡滅殆盡。司馬家族從司馬懿起到愍帝司馬鄴,沒出五代人,平均壽命不足二十歲。

  白癡皇帝司馬衷從此有如喪家之犬,隨便那個人都可以挾持他東逃西竄,最后被他的堂兄弟用面餅毒殺。司馬衷在位十六年,大權先是被外戚楊駿掌握,后又被賈南風劫奪,繼而八王爭權奪利,戰(zhàn)禍迭起,生靈涂炭,周邊各少數(shù)民族趁機深入中原參加內(nèi)戰(zhàn)?!兜弁鯇W》的作者趙蕤(rui)把司馬哀的癡愚換了個高雅的說法曰:“蕩蕩之德”。

  白癡皇帝的滅亡是必然的,可悲的是,西晉王朝的大好河山在被司馬氏諸王糟踏之后,繼之闖入的是五頭猛獸——鮮卑、匈奴、羯、氐和羌,這五大民族打著各類旗號,一個個號稱“秦”、“齊”、“燕”、“趙”的王國先后在中原這塊水肥草美、物阜豐饒的大地上建立起來,肆無忌憚地橫沖直闖,燒殺洗劫。

  曹操為了劫奪大寶,苦心經(jīng)營三十多年,誅殺漢室大臣、劉氏宗室多人,其政權維持不到百年;司馬氏慘淡經(jīng)營也是三十年左右,也將曹氏宗人誅殺殆盡,政權都沒有維持到五十年,加上東晉(嚴格地說,東晉皇帝其實姓牛),前后也才共一百五十年。司馬家族自殺加上他殺,最后也宗脈凋零。讀史到此,不由不讓人發(fā)出“天道好還”、“善惡相因’的浩嘆!

  東晉自司馬睿之下,哪個皇帝比較賢明?

  虞世南說:“晉朝自遷都建康(今南京)以后,有勢力的大臣專權,皇位虛設,政令刑法不是出自帝王,王敦憑借豪門望族的牢固的宗室基礎,坐擁長江軍事重鎮(zhèn)的兵權,恃才自負,仗勢跋扈,一心想當皇帝。要不是司馬紹明斷,丞相王導忠誠,晉朝的皇位幾乎被王氏篡奪??上抉R紹在位只有三年,倘若時間再長一些,依靠大批才德兼?zhèn)涞拿鳎柯尻栆粠Я髅竦膿泶?,趁稱帝的劉聰和羯族帝王石勒正處在衰弱之際,那么收復中原并不困難。”

  第36節(jié):歷代帝王成敗原因淺析(9)

  東晉元帝司馬睿正趕上國家分裂,他乘機在建康創(chuàng)建基業(yè),后晉明帝司馬紹即位,大將軍王敦威震朝野,準備謀反,明帝與丞相王導、中書令溫嶠等決心征討王敦。后來,王敦兵敗而死。

  如依史籍載,東晉元帝司馬睿是司馬懿曾孫瑯琊王司馬覲的兒子。其實司馬睿姓牛,并非司馬懿的后代。明代學者李贄在《藏書》中干脆稱之為“南朝晉牛氏”。這一謎底說起來好笑:當年司馬懿在世的時候,社會上流傳著一本《玄石圖》,其中有“牛繼馬后”一句讖語,所以司馬懿對身邊姓牛的人都要設法鏟除。他手下有一個大將叫牛金,一次他用一把特制的酒壺與之共飲。這酒壺設有機關,當自己喝的時候,可以倒出無毒的酒,而在給別人斟酒時就能倒出有毒的酒。他用這種辦法毒殺了牛金??墒钦l能抖到,瑯琊王府中有一姓牛的小吏,與王妃夏氏私通有子,這個私生子就是司馬睿。盡管司馬懿機關算盡,他創(chuàng)立的政權還是落在了姓牛的手里。由此看來,人世間的事從來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總之,人算人,彼此皆知;天算人,幽微難明。

  有人問:“桓玄有奇才遠謀,結果還是滅亡了,為什么?”

  桓玄,字敬道,其父桓溫官拜大司馬?;感W多才,以英雄豪杰自居,晉安帝司馬德宗時為丞相,封楚王,后強迫皇帝讓位。

  虞世南說:“做國王的要有虛懷若谷、容納萬物的氣量。要能像天地一樣寬廣,真誠的誓言必須兌現(xiàn),然后百姓才會樂于擁護愛戴??墒腔感@種人,只有淺薄的小聰明,沒有寬宏謙虛的高尚品德,正好趕上東晉末年天下大亂,皇室威不服眾,所以桓玄才能張牙舞爪地恣意妄為,僥幸行險,以圖一逞。當時正值劉裕雄發(fā)英姿、掃蕩群雄之際,桓玄最終被滅族身亡,這也是他應得的下場。”

  戰(zhàn)國時的楚大夫鬻(yu)權說:“發(fā)頒法策法令能為天下謀利益的,就是道;上下相親相愛,就是和;民眾不訴求就能得到,就是信;能消滅禍國殃民的邪惡勢力,就是仁。仁與信,和與道,這是帝王的武器。”

  這樣看來,亂世英雄的浮淺智謀,是無助于得到民眾的擁護的。

  南北朝的宋武帝劉裕滅了桓玄,又幫助東晉維持了數(shù)年殘破的江山,然后才稱帝。梁武帝時期的著作郎裴子野認為他比司馬懿、曹操卓越,這是怎么回事?

  虞世南說:“魏武帝曹操是曹騰的孫子(曹騰是漢桓帝時的宦官,收夏侯嵩為養(yǎng)子,曹操是夏侯嵩的長子,所以曹操的真正祖先是夏侯氏),累世榮耀顯貴,三代人在漢朝享了三十多年福。等到董卓亂漢,操與山東豪雄趁機而起,消滅了罪魁禍首董卓,這也并非曹操一人的功勞。司馬懿歷任魏晉的將相,權傾朝綱,國家的興亡由他掌握,處在安全穩(wěn)固的位子上,奉皇帝的詔書征伐、誅殺犯上作亂的人,他的權勢、地位,用‘高山仰止’也不足以比喻。

  “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提劍首創(chuàng)大業(yè),不到一月,就安定了茍延殘喘的晉室。他所鎮(zhèn)守的句章大小只有州府的一半,統(tǒng)率著一郡之兵,攻殺四川守將譙縱;西入長安,擒獲了后秦姚泓家族;在山西大峴山打敗了南燕慕容超;在嶺南,打敗占據(jù)廣州的焦循,焦氏父子全被斬首。帥旗所指,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觀其豁達恢宏,有漢高祖劉邦的風度,看他勝算在握,可與光武帝劉秀媲美,只可惜在位時間太短,大志未酬,否則他的業(yè)績不可限量。這就是為什么認為他比司馬懿、曹操卓越的緣故。”

  裴子野說:“宋武帝劉裕劣跡比曹操多,功德比司馬懿大。他從一個普通士兵起步,數(shù)次抗擊孫恩的烏合之眾;他振臂一呼,即摧毀了荊州、郢州桓玄牢不可破的軍事家族勢力:他雙管齊下,戰(zhàn)車長驅,山東一帶的軍事重鎮(zhèn)就蕩然無存;他又回戈直指江、湘,五嶺的大小山頭很快都被肅清;他命令建威將軍孫處自海道襲擊番禺,廣州遂被席卷;他起用資歷輕微的朱齡石,四川便被收復;羌人和匈奴人被他的軍威震攝,很快,南北雙方之間的攻守、君臣之勢就倒轉了過來;他親自督率氣吞萬里的大軍安定中原后,假借天命,仿法前代帝王,終于登上皇帝的寶座。這可以說是以仁義取天下了吧。”

  第37節(jié):歷代帝王成敗原因淺析(10)

  裴子野還說:“桓玄有文武奇才,立志雪洗國破家亡的恥辱,身處戰(zhàn)亂之際,調(diào)兵遣將,未經(jīng)浴血奮戰(zhàn)就意外地取得群雄盟主的地位,繼而向全國發(fā)號施令,策劃統(tǒng)一大業(yè),不到一年,逼晉安帝讓位,盜竊了國家權力。他自以為名望超過了漢高祖,功勛比得上曹操、司馬懿,就妄圖過過皇帝的癮,讓四海都來恭恭敬敬朝賀自己。到了他假傳圣旨封賞的王謐、桓謙,利用人民渴望太平的心理鎮(zhèn)服群雄,王綏、謝混等較后發(fā)跡的相繼出人頭地,追隨他的本家兄弟,都被安插各地軍政部門的時候,老百姓為他得逞之迅速而驚駭不已,不得不屈服于他的暴力之下,不敢有非分之想。當時的劉裕才是丹徒縣的一介平民,參軍后上司讓他率領的不過數(shù)十人,后來糾集同盟,共謀起義,討伐桓玄,閃電般地攻下了徐州和京口,不到半旬就蕩清了建康,號令群雄,長驅江漢,不容桓玄有喘息之機就消滅了他,使瀕臨滅亡的晉室又得以茍延殘喘。自軒轅黃帝以來,還沒有像劉裕這樣用兵神速的。如果不是絕世少有的雄略,如果不是東晉的氣數(shù)到了盡頭,怎么能這樣呢?由此可知,當人民需要休養(yǎng)生息的時候,能治理喪亂的王朝自然要興起。”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的這篇洋溢著愛國激情的華章,歌頌了幾位歷史人物的英雄業(yè)績,其中濃墨重彩刻寫的就是這位“寄奴”——劉裕。

  劉裕早年喪父,家境貧寒。青年時代曾揮汗躬耕于田野,上山砍柴,下澤捕魚,備嘗生活之艱辛,因此養(yǎng)成終生簡樸的習慣。他晚年當了皇帝,還在后宮獨辟一室,珍藏著他曾用過的農(nóng)具。

  劉裕在東晉末年南北朝混戰(zhàn)之際,崛起于行武,終其一生,戎馬倥傯。這位靠戰(zhàn)爭登上皇位的農(nóng)家子弟,胸有韜略,勇武善戰(zhàn),確實充滿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慨。在劉裕只是桓玄手下的一個小頭目的時候,當時桓玄已經(jīng)篡位,他的夫人私下對桓玄說:“我看劉裕龍行虎步,風度不凡,恐終不能為人下,不如早點除掉他。”

  桓玄說:“我剛剛平蕩中原,眼下正是用人之際,非劉裕無可用者。等關、河平定后,再作打算吧。”可是等到他“再作打算”時,一切都已經(jīng)晚了。

  后來劉裕南征北戰(zhàn),確實坐了天下,然而他為奪大室,為鞏固政權,殘殺了許多也許不該殺的人。明末進步思想家李贄每當評點歷史遇到濫殺無辜的人物時,總要在殺人的情節(jié)下加注一筆:“種毒了”或“又種毒了”,而到殺人者的子孫后來又被別人殺害的時候,他一定要照應一句:“毒發(fā)了!”

  公元410年,劉裕消滅了南燕,生俘燕王慕容超,送到建康將其斬首。燕都被破后,南燕自王公以下三千余人被斬殺,家屬一萬余人沒為奴隸,燕都被夷為平地。隨后,他又以圖謀不軌的罪名剪除了和他一起舉事的劉毅及其部屬謝琨等人。另一個當初與他起義的是諸葛長民。有一天,劉裕邀他暢談,當諸葛長民正為劉裕能如此推心置腹而感激涕零之時,伏在帳后的武士將他刺殺于座中。其他諸如盧循、譙縱等人,戰(zhàn)敗固然不免一死,但其部屬、家族也被誅滅殆盡。

  公元418年,劉裕代晉稱帝前,萬事俱備,只因當時有一句讖語:“昌明(晉孝武帝司馬曜字昌明)之后有二帝。”他想在晉安帝司馬德宗之后再立一帝,以應“二帝”之讖。于是他派人縊死安帝,扶立恭帝司馬德文,一個月后又將其刺殺。

  一將功成萬骨枯。雖然不應否認劉裕在東晉和南北朝這一被學者稱為“一體化調(diào)節(jié)失靈”的混亂時期,在五十年左右,大大小小的稱帝者竟達一百四十五人之中,確實是一位煢然卓立的佼佼者,但他也播下了諸般“毒種”。這些“流毒”之“因”,在他身后都一一有了毒“果”。

  宋孝武帝劉駿和明帝劉彧哪一個賢明?

  第38節(jié):歷代帝王成敗原因淺析(11)

  虞世南說:“這兩個皇帝的殘忍雖然表現(xiàn)不同,其本性卻是相同的。誅殺賢良,手足相殘,朝內(nèi)沒有陳平、周勃那樣的丞相,外部沒有唇齒相依的睦鄰,把國家的最高權力交給這種昏庸無知的人,難怪能讓蕭道成趁國家破敗之機宰割天下,不到一年,國璽易手。這正如莊子所說,珍貴的東西,捆綁、封鎖得越牢,恰恰是為大盜提供‘連鍋端’的方便。千思百慮,終歸還是失敗,千古為之長嘆!至于權力的傾覆、淪喪,還不是最不幸的!”

  宋孝武帝名駿,宋文帝第三子,官拜江州刺史。他的弟弟劉劭殺害文帝后,劉駿與他的主簿顏竣于江州起義,征討劉劭,打敗他后,將其父子梟首示眾。宋明帝名彧,宋文帝第十八子,即位后就把孝武帝二十八個兒子全部殺害,而且又千方百計掩飾他的罪行,致使天下騷亂。明帝駕崩,子劉昱即位,更加荒淫無道,最后被蕭道成殺死篡位,建國為齊。

  公元422年,南宋開國皇帝劉裕去世,長子劉義符繼位。雖然其父臨終時對他說:“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志。”然而,恰恰是這幾個人,不到一年就把他廢掉,旋即把他活活打死,又殺其弟劉義真,然后迎立劉裕的三子劉義隆,是為文帝。文帝即位不久,就把擁立他的徐羨之、傅亮和謝晦等人一一誅殺,后來,名將檀道濟與其子十一人也一同被殺。

  劉義隆即位初,四弟劉義康曾與之共理朝綱,對鞏固劉宋政權貢獻頗大。他一直擔心劉義康要篡奪他的皇位,一待地位穩(wěn)固,就賜藥毒死了這位皇弟。從此劉裕的“毒種”一發(fā)不可收拾,劉氏父子兄弟之間的殘殺連續(xù)不斷,終于導致了劉宋王朝的覆滅。

  公元453年,劉義隆被其長子劉邵殺害。當年,其三子劉駿以討伐弒君、弒父的劉邵、劉浚為名起兵,攻克建康后將其暴尸于市。劉駿即位后,因其父當年在考慮廢長立幼時沒選中他而是看重劉鑠,便遷怒于彼,將其毒死。后又殺叔父劉義宣、十弟劉渾、六弟劉誕。在攻克劉誕鎮(zhèn)守的廣陵(今揚州市)后,劉駿將城內(nèi)士兵不論老少全部殺掉,并將死者的頭顱擺在石頭城南岸陳列觀賞。劉駿對父子兄弟如此,對朝中大臣更是以狎侮、虐殺為一大快事。

  他的長子劉子業(yè)繼位后,因幼時不為父愛,一登上皇位便大肆報復,凡是武帝信任的大臣全被誅滅九族,其中包括他的叔父劉義恭全家。這位年僅十六歲的皇帝,因為看慣了他父親草菅人命,一旦手握生殺大權,比其父更加兇殘。他殺了年僅七歲的弟弟劉子鸞兄妹三人后猶不罷手,還把其母殷貴妃從墳墓中挖出來侮辱。劉子業(yè)排列了一下劉氏接班表,發(fā)現(xiàn)繼位的不是長子,就是三子,于是為消除后患,毒死了三弟劉子勛。

  縱觀劉宋王朝的四代八帝,自劉裕以下,無一不是宮廷腥風彌漫,歲歲骨肉相殘。八個皇帝,平均壽命不足二十四歲。這不能說不可悲??!

  南北朝時齊國的建元(齊高帝蕭道成年號)至永明(齊武帝蕭賾年號)年間(公元429——493年),被稱為太平治世。真的是這么回事嗎?

  虞世南說:“蕭道成是創(chuàng)業(yè)之主,知道稼穡艱難,而且自己生活儉樸清雅,衣食起居務求簡單樸素。齊武帝蕭賾則很重視后宮的華美,有失過度雕飾,但是他把一切政務都委托給少傅王儉,朝廷的典章法令都由王儉草撰,都說禮教文化的興盛,就數(shù)永明年間,一致贊揚蕭賾的輔相用人得當。”

  孔子說到衛(wèi)靈公的無道時,康子說:“這樣的國君,怎能不亡呢?”孔子說:“要是讓仲叔圉來管理外交,由祝駝管理宗廟祭典,由王孫賈統(tǒng)領軍隊,這樣,怎么會亡呢?”這里講的就是任用有德之人的好處。

  田單做齊國的宰相時,有一次過淄水,有老人淌水過河,被凍得打顫,田單解下皮衣給老人穿,引起了齊襄王的反感,說:“田單這樣施惠于人,是不是想奪取我的江山?不早些準備,恐怕他就要先下手了。”這里講的是任用有德之人的壞處。

  正因為此,齊襄公才嫉恨齊國陳氏的廣施功德。晏子對齊襄王說:“從禮制上講,個人做好事不能超出家族的范圍,朝廷的命官不能假公濟私,這種行為必須制止。”

  第39節(jié):歷代帝王成敗原因淺析(12)

  齊襄公討厭田單施舍國人,有一個以串珠玉為生的匠人對他說:“大王不如表揚田單的慈善,下令說:‘我擔心有人在挨餓,田單就收容饑民到府上;我擔心有人在挨凍,田單就脫下自己的皮衣給他們穿。他的這種行為使我很滿意。’田單做了這樣的好事,大王能表揚他,這樣一來,感激田單做好事,也就等于你大王做了好事,人民就要感謝你了。”從此以后,人們在街談巷議時都說:“田單所以會愛擁民眾,那是大王教導的結果呀!”

  由此看來,國王要想收回大臣們的權力和功德,應當像晏子和串珠人所說的那樣去做。

  以前,漢高祖病危,呂后問他身后誰當丞相合適,劉邦說:“曹參可以。”又問他曹參以后呢,他說:“王陵可以。但是王陵這人有些憨厚,陳平可以協(xié)助他。陳平這人智謀有余,但是難以獨當大任。周勃寬厚穩(wěn)重,但文化修養(yǎng)不足,然而能安定劉氏天下的,必然是周勃,可以讓他當太尉,掌握兵權。”

  宋高祖劉裕病重時,告誡太子劉義符:“將軍檀道濟雖有才干,卻沒有遠大志向。徐羨之、傅亮按說沒有野心。謝晦常跟隨我南征北戰(zhàn),頗知機變,將來有什么變故,必然是他搞的,可以用調(diào)他到會稽的辦法來處理這件事。”

  做君王的,在任賢用能的問題上應當像劉邦和劉裕這樣。

  南北朝時期的宋朝和齊朝,被廢的國王共有五人。這五個廢帝都很驕淫狂暴,彼此沒有什么不同,有的被殺害,有的干脆國破人亡。是不是他們本性兇頑,自取其禍,因而被上天拋棄,故意用他們來使國家滅亡呢?

  虞世南說:“人所以有上智下愚的差別,是因為各自稟受的氣質不同。

  “至于具有中庸修養(yǎng)的人,都是來源于培訓和學習。自宋王朝和齊王朝以來,負責培養(yǎng)太子的東宮里的老師,都濫竽充數(shù)而已。高貴的人和低賤的人,由于禮教的原因,互相隔離,良好的教育沒有辦法得到,導師都是由職位決定,很少根據(jù)德才選拔。這五個后來做了國王的太子,生性平庸無奇,又沒有周公、召公一樣的導師來引導,良師益友的規(guī)勸他們聽不到,猥瑣狎邪的小人惡習他們倒沾染了不少。以如此卑下的質地,生活在如此野蠻粗俗的環(huán)境中,其國破身亡的下場,是注定無可避免的了。”

  賈誼說過:“從前周成王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姜太公為太師。保的作用,就是保養(yǎng)好太子的身體;傅的作用,就是用仁義道德輔導太子;師的作用,就是用知識禮儀教育太子。這是三公的職責。此外,還設置了三少,叫做少傅、少保、少師,分別負責太子的飲食起居。

  因此,太子在懂得學習的童年時期,三公三少就用孝、仁、義、禮來培訓教育他,讓他離遠邪惡的小人,不讓他看到丑惡的行為,然后選擇天下端莊正直的人才,孝順父母師長、和睦兄弟姐妹的益友,和博聞廣見、有道德、懂權術的人跟隨在他左右,和太子朝夕相處。所以太子見到的是正直無私的行為,聽到的是正直無私的言談,行的是正道,因為前后左右都是品行端正的人。一個人習慣了與正人君子相處,自己也會不知不覺地走上正道,就像生長在齊國的不能不使用齊國高雅的語言一樣;習慣了與奸邪小人相處,就像生長在楚國的人不能不使用楚國粗俗的語言一樣。

  “秦王讓趙高輔導太子胡亥學習判案,耳濡目染的不是殺人、割鼻就是夷滅三族。所以今日即位,明天就用活人做靶子練習射箭。忠言規(guī)勸的說是誹謗,為他深謀遠慮的說是妖言惑眾,把殺人當做割草玩一樣。難道胡亥天生性惡嗎?不是,是因為教導他的知識都不是正理。”

  晉惠帝的太子司馬遹犯了罪,校尉閻纂上書說:“我常常想,遹長期生活在深宮中,沉緬富貴尊榮,憑著先帝創(chuàng)造的條件,生活優(yōu)越,父母嬌寵。為他選擇老師時,我見都是選自名門望族的富貴人家,很少有來自寒門的有學問、有情操的讀書人,或者有漢武帝做太子時衛(wèi)綰、周文那樣的好老師和剛正不阿的汲黯、鄭莊那樣的好輔臣。這樣一來,太子遹就無法學到忠孝之道。古代的禮儀規(guī)定:太子要以士人的交際方式與民眾平等相處。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知道貧賤之后方可做貴人。如今他自己毀了東宮,也傷了國家元氣,其所以到了這種的地步,不單單是太子的罪過。諸王子的導師、友人和來往的文人墨客也都是出身豪門,和這些人相處,怎么會互相切磋、有所教益呢!現(xiàn)在太子遹言語悖逆,接受懲罰的時候,仍然恪守做兒子的規(guī)矩,還可以考慮重選師傅,令其改過自新。選配游藝談學方面的師友,應當是出身寒門,學問和品行都卓然自立的人以及經(jīng)歷過艱難困苦而名聲、行為皆清廉正直的人,使之與太子相處、游學,杜絕他與皇親國戚的紈绔子弟和輕薄賓客交往,只討論古今孝子如何事奉雙親、忠臣如何報效朝廷,以及知過即改的道理,使他聽到的都是為善之道??峙轮挥羞@樣,才是萬全之策。”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