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三昧是指什么?
《書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筆須沉著,雖一點一畫之間,皆須三過其筆,方為法書?!?nbsp; 書法用生宣紙還是熟宣紙? 書法里有"黑體"嗎? 形容“書法很有力度”的一個詞叫什么? 力透紙背 書畫中的“力”是點畫、線條形質(zhì)、作者內(nèi)在精神的一種表現(xiàn),較為抽象。從具體運筆去看,如果能中鋒行筆,即行筆時筆毛均勻鋪開,筆心在筆畫中行走。手臂的力量能通過柔軟的筆鋒切進(jìn)到紙中去,這就叫“力透紙背”。如果行筆時筆毛擰得變形了或扭成一團(tuán)、筆毛沒調(diào)整好,沒有使它均勻鋪開,筆毛像抹油漆一樣從紙上掃過。這樣的筆畫是“抹”出來的,像墨豬,就無從談筆力了。筆畫的力度與線條的粗細(xì)、長短沒關(guān)系,關(guān)鍵在于作者調(diào)整駕馭毛筆的能力,和運用中鋒行筆。 從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細(xì)小的筆畫,雖細(xì)若游絲,但力若千鈞。從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中,你能感覺到畫筆凝重,筆筆如鐵鉤銀畫。這都是力透紙背的典范之作。 魏碑書法《龍門二十品》具體指的是哪二十品? 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稱呼最早見于清代康有為所著的《廣藝舟雙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隨筆》。內(nèi)容一般是表達(dá)造像者祈福消災(zāi)的。。它的書法藝術(shù)是在漢隸和晉楷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演化,從而形成了端莊大方、剛健質(zhì)樸、既兼隸書格調(diào),又孕楷書因素的獨特風(fēng)格,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shù)的精華之作、“魏碑”體的代表。 “龍門二十品”計有:《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記》、《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撅造像記》、《步轝郎張元祖妻一弗為亡夫造像記》、《北海王元詳造像記》、《司馬解伯達(dá)造像記》、《云陽伯鄭長猷為亡父等造像記》、《新城縣功曹孫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記》、《邑主高樹和維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記》、《比丘惠感為亡父母造像記》、《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廣川王賀蘭汗造像記》、《邑主馬振拜和維那張子成卅四人為皇帝造像記》、《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幼孫造像記》、《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記》、《北海王國太妃高為亡孫保造像記》、《比丘道匠為師僧父母造像記》、《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陸渾縣功曹魏靈藏造像記》、《安定王元燮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記》、《齊郡王元佑造像記》、《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記》。 書法中的筆畫有多少種叫法? (1)點為側(cè)(如鳥之翻然側(cè)下); (2)橫為勒(如勒馬之用韁); (3)豎為弩(用力也); (4)鉤為趯 (跳貌,與躍同); (5)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 (6)撇為掠(如用篦之掠發(fā)); (7)短撇為啄(如鳥之啄物); (8)捺為磔(磔音窄,裂牲為磔,筆鋒開張也)。 二、八法精解 (一)八法的淵源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點畫寫法為例,說明楷書用筆和組字的方法。其來源有以下幾說: 1、崔子玉、鐘繇、王羲之說 唐張懷瑾《玉堂禁經(jīng)》:“八法起于隸字之始,后漢崔子玉歷鐘王以下,傳授所用八體該于萬字。”“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于‘永’字”。 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歷代以下,書者工于筆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晉之鐘繇、王羲之,唐之歐(陽詢)、虞(世南)、柳(公權(quán))、顏(真卿)之輩,亦各家有書,所傳之,惜乎淪沒日久,真跡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傳在世?!? 《法書苑》:“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述書下》:“聚字成篇,積畫成字,故畫有八法。唐韓方明謂八法起于隸字之始,傳于崔子玉,歷鐘、王以至永禪師者,古今學(xué)書之概括也。隸字即今之真書?!庇衷疲骸耙浴馈职水嫸鴤浒怂?,故用為式。” 2、智永說 宋陳思《書菀菁華》:“隋僧智永,發(fā)其指趣,援于虞秘監(jiān)世南,自茲傳授遂廣彰焉?!? 3、張旭說 宋朱長文《墨池篇》、《張旭傳永字八法》,同《柳八法頌》及《顏魯八法頌》。 清馮武《書法正傳》中《書法三昧》云:“凡學(xué)必有要,若網(wǎng)在綱,有條而不紊?!馈终?,眾字之綱領(lǐng)也,識乎此,則千萬字在矣。” (二)永字八法精解 1、點為側(cè)(如鳥之翻然側(cè)下) 側(cè)是傾斜不正之意,點應(yīng)取傾斜之勢,如巨石側(cè)立,險勁而雄踞。如點成平臥或正立,則呆癡失勢。永字點以露鋒作收,是為與下邊橫畫相照應(yīng)。 2、橫為勒(如勒馬之用韁) 橫取上斜之勢,如騎手緊勒馬韁,力量內(nèi)向直貫于弩(豎)。如臥筆橫拖或下斜則疲沓無力。逆鋒落筆,緩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勢,不宜順鋒滑過,以免輕飄板滯。 3、豎為弩(同努) 努是有力的意思,豎畫取內(nèi)直外曲之勢,如弓弩直立,雖形曲而質(zhì)含無窮之力。所以豎畫不宜過直,須配合字體之全局,于曲中見直,方有挺進(jìn)之勢。過直如枯木立地,雖挺直而無力。 4、鉤為趯(躍的樣子,同躍) 謂作鉤時,先蹲鋒蓄勢,再快速提筆,然后絞鋒環(huán)扭,順勢出鋒,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躍,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躍而起。鋒不平出,為的是與策(挑)畫起筆相呼應(yīng)。 5、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 策本義是馬鞭,這里其引伸義策應(yīng)之意。挑畫多用在字的左邊,其勢向右上斜出,與右邊的點畫相策應(yīng),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勢。永字的策畫略微平出,主要是與右邊的啄(橫撇)相策應(yīng)。兩個筆道雖錯落不相地稱,而其心氣相通相應(yīng)。勢略上仰,用力在發(fā)筆,得力在收鋒。 6、撇為掠(掠是拂掠之意) 如篦之掠發(fā),狀似燕掠檐下。謂寫掠畫應(yīng)如以手拂物之表,雖然行筆漸漸加速,出鋒輕捷爽利,取其瀟灑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則就會飄浮無力。 7、短撇為啄(如鳥之啄物) 謂寫橫撇應(yīng)如鳥之啄食。行筆快速,筆鋒峻利。落筆左出,銳而斜下,以輕捷健勁為勝。 8、捺為磔(磔音窄,裂犧為磔,筆鋒開張之意) 這里有兩層意思:其一指磔畫在字體結(jié)構(gòu)中的作用而言,磔本義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犧牲,含解體張裂之意??瑫械霓喈嫵须`書的波磔而來,而隸書的波磔正是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使字體向外開放。所以隸書又叫分書,楷書中的捺也起到這個作用??瑫喙P,力雖內(nèi)聚形卻外張,使字體開展舒暢、開放。其二是說這一筆直要寫得剛勁、利剎、有氣勢。磔本義是肢解,肢解必以刀劈,磔畫即取刀劈之意。寫時要逆鋒輕落,右出后緩行漸重,至末處微帶仰勢收鋒,要沉著有力,一波三折,勢態(tài)自然。 八法結(jié)語,盧肇說:“永字八法,乃點畫爾?!钡朔ú⒎枪铝⒋嬖冢覀冊诳紤]每個點畫如何安排,實際已涉及字的結(jié)體法則。因此,八法作者意圖,在想通過永字的剖析,來說明基本點畫的寫法和組合。 寫書法的時候,右上角有一個月牙形的章是什么章? 書法作品中的印章一般有方行章,扁章,圓章,隨形章等,扁章,圓章,隨形章一般蓋在作品的右上角,而且要根據(jù)印章的內(nèi)容來確定你應(yīng)該在什么樣的作品上蓋。一般來講,扁章,圓章,隨形章都有等各種種類. 《張黑女碑》是哪一位書法家的作品? 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志》,因張玄字黑女,故稱《張黑女墓志》。 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公元五三一年),出土地?zé)o考,原石又早已亡佚,現(xiàn)存乃清何子貞舊藏拓本傳世。 是志楷書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其書法精美遒古,峻宕樸茂,結(jié)構(gòu)扁方疏朗,內(nèi)緊外松,多出隸意。此墓志雖屬正書,行筆卻不拘一格,風(fēng)骨內(nèi)斂,自然高雅。筆法中鋒與側(cè)鋒兼用,方圓兼施,以求剛?cè)嵯酀?jì),生動飄逸之風(fēng)格,堪稱北魏書法之精品 書法中有一句名言叫“永字八法”,是什么意思? 永字八法其實就是「永」這個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的運筆方法,分別是「側(cè)、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劃,以諸宗元所著中國書學(xué)淺說一書中解說較為明了。 筆畫一 側(cè) 筆鋒著紙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壓再慢慢上收轉(zhuǎn)向,回筆藏鋒視情形改變其角度。 筆畫二 勒 筆鋒觸紙向右下壓再橫畫而慢慢收起,作一橫向筆畫。 筆畫三 努 為一直向筆畫,以直筆之法作開頭,豎筆慢慢向下寫,向左微偏作一曲度后返回,其筆畫不宜直,否則無力。 筆畫四 趯 當(dāng)豎直筆畫完后,趁其勢頓筆再向左上偏,一出即收筆向上。 筆畫五 策 筆鋒觸紙向右壓再轉(zhuǎn)右上斜畫而慢慢收起,要點是需輕抬而進(jìn)。 筆畫六 掠 向左下的筆畫,必須快而準(zhǔn),取之中的險勁為要節(jié),出鋒需乾凈俐落,利而不墬. 筆畫七 啄 又稱短撇,為一向左下之筆畫,如同鳥啄樹般的力道和氣勢。 筆畫八 磔 向左下之筆畫,徐徐而有勁,收尾時下壓再向右橫畫而慢慢收起。 以上為永字八法,勢中國書法筆畫的根基,由練熟此八劃后,即可延伸多樣筆畫,并各得其精神氣度。 “九宮格”的創(chuàng)始人是哪位書法家? 請說出下列稱謂各指哪些書法家? 王右軍——王曦之 王大令——王獻(xiàn)之 歐陽率更——歐陽詢 褚河南 ——褚遂良 張長史 ——張旭 李北海 ——李邕 顏魯公 ——顏真卿 米襄陽 ——米芾 文待招 ——文征明 什么是“蒼頡體”書法中到底有沒有這種字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