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壓歲錢”這50年的變遷嗎春節(jié)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zhǔn)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yàn)?#8220;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jié)日所需的東西。 現(xiàn)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xí)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shù)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xué)習(xí)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nèi)容。 民間認(rèn)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dāng)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 此外,還有一種名副其實(shí)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就是年歲,歲數(shù),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壓歲錢的變遷 【1949年】 這會兒要是有福氣收著壓歲錢,聽起來倒是挺唬人的——100塊,其實(shí)那時候的100塊跟今天的1分差不多,也就能買倆糖球兒吧——連包裝都沒有的那種。 【五十年代】 后來幣制改了,壓歲錢于是也就開始五分、一毛地給——還得磕響頭作畢恭畢敬狀才拿得到呢!不過,那也“樂得屁顛兒屁顛兒的”,合作社買小炮兒買零食去!一路那錢被死攥在手里直到捂出汗來,藏來藏去藏丟了的倒霉事也常有,那種痛心跟今天在股市割肉沒什么兩樣兒。 【六十年代】 行情見漲,也就兩毛五毛的,錢一到手,眼前就是小人書、小炮兒、大米花兒。 【七十年代】 拜年磕頭的孩子,收個五塊十塊的壓歲錢不成問題。 【八十年代】 錢多了,反而不太興給壓歲錢了——平時的零花錢把壓歲錢給比下去了。 【九十年代】 孩子成稀罕物兒了,身不動膀不搖地就能得個成百上千塊——不過再也不擱手里攥著了,都讓爹媽代管了。 (責(zé)任編輯:晴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