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說話時,應該有正向的目的,例如提供知識訊息、解決疑難、說故事、分享情感、表達自己的意見等。家長如果能表現友善,不以強者的權威壓制孩子,往往會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沉默”也是有效的溝通,可以避免語言沖突的傷害,更能令你冷靜下來,重新從客觀的角度去思考,這對維持親子間的良好關系有一定的幫助。
怎樣對孩子傳達友善的訊息,以達到溝通的效果呢?下面是優(yōu)秀家長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8個關鍵: (1)接納孩子 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家長都是愛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說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也許家長并不接納他的行為,但依然關愛他。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或“我也這樣想!”就能使孩子覺得受到家長的認同;有時不說一句話,利用身體語言如微笑、擁抱、點頭等,讓他知道你是多么疼惜他,不只是當他表現良好時。 (2)表達感情 有些家長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才表達親昵的行為,當孩子漸長便改以冷淡的態(tài)度,甚至拒絕孩子的“癡纏”。然而溫暖的身體接觸可令孩子切身體會到家長的關懷;此外,也別忘了接納孩子對你表達的愛意。 (3)注意語氣與態(tài)度 尖銳高昂的聲音帶有威嚇的效果,家長應該避免。盡可能經常微笑,以歡愉、平和的聲音,顯示出友善、冷靜的態(tài)度。 (4)多說“我”,少說“你” 不要說“放學后,你應該立即回家”,而應該說“放學后你不立即回家,我會很擔心”。 (5)不要做價值判斷 即使孩子不同意你的看法,也要認同孩子可以有自己想法的權利;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的事例以支持自己的想法,并且坦誠地分析雙方的意見。家長不壓制子女的思想,尊重他們的感覺,自然贏得孩子對你的敬重。 (6)以積極的態(tài)度分享孩子的感受 無論孩子是向你訴苦還是報喜,你都最好能夠暫停手邊的工作,坐下來細聽。如果你只能邊工作邊聆聽,也應向他表明你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接收不到回應,日后也就懶于與你分享心事。 (7)了解孩子說的話 (8)幫助孩子了解自己 有時,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應,倘若家長能夠表示理解和接納,他會有更深刻的認識。當他對你說:“媽媽,爺爺買了一個絨毛小狗給表妹,我也要買一只玩具貓。”媽媽可以將他的感受反映給他聽:“哦,你是有些妒意了,感到很不公平,但你要知道這是表妹的生日禮物啊,上月你的生日時,爺爺不是也送了你一個洋娃娃嗎?”幫助孩子了解了自己,他也容易釋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