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如何找尋幸福?其實幸福快樂的奧秘就在你自己手中,在于你的視角、你的理解、你的心態(tài)、你的選擇,換一種視角生活,以積極戰(zhàn)勝消極,學會“自我?guī)椭?#8221;,你會發(fā)現(xiàn)離幸福更近一步―― 泰勒?本-沙哈爾(TalBen-Shahar)博士,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講授者,他教授的“積極心理學”在哈佛課程中“受歡迎率”排名第一名,被譽為哈佛“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 積極心理學――關(guān)注人類積極力量 本-沙哈爾介紹說,在美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設(shè)有心理學課程。目前在美國已有兩百多所高校開設(shè)了積極心理學的相關(guān)課程,發(fā)展速度非??欤麕缀趺刻於寄芙拥蕉喾怆娮余]件要求了解積極心理學的教學內(nèi)容,其中不僅有美國的高校,還包括巴西、澳大利亞、韓國等國高校。 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是美國心理學界正在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lǐng)域,它是指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新的心理學潮流。 “只要是開設(shè)積極心理學課程的學校,都會發(fā)現(xiàn)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人數(shù)很多。”而在哈佛大學更是受到學生歡迎,本-沙哈爾教授的“積極心理學”在哈佛課程中“受歡迎率”排名第一名,“領(lǐng)袖心理學”排名第三名,選修這兩門課程的哈佛學生超過總?cè)藬?shù)的20%。 “我了解到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許多國家,兒童和成年人焦慮和抑郁癥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本-沙哈爾介紹說,在美國,抑郁癥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癥的平均發(fā)病年齡也從60年代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在當今社會中,對積極心理學的需求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 “越來越多的人想解決一個悖論――財富帶給我們的好像并不是幸福――人們開始在積極心理學中尋找答案。”本-沙哈爾介紹說,“哈佛大學等多所高校對積極心理學的熱切需求,是因為人們想變得更快樂、更幸福,想更多了解自己,更多了解別人,改善我們的生活。” “我認為幸福才應是至高的財富,而金錢或聲望絕不是用來衡量生命的標準。”“當我開始研究積極心理學后,我的人生也發(fā)生了徹底改變。我發(fā)現(xiàn)原來幸福就在于能掌握的積極心理力量;原來人有無限的潛能,卻自己不知;原來每天可以體驗幸福,卻常常視而不見;原來心理的力量可以‘練習’,而很多人卻習慣于無助……” 教育者角色――老師要做好自己 本-沙哈爾說自己教學的心態(tài)就是一個積極心理學的實踐者。“一個老師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做他自己,但做自己也是很講技巧的。”本-沙哈爾談起他很崇拜的兩位老師,一位有很強的思辨能力,另一位只要課程開始五分鐘就能調(diào)動大家情緒,甚至能使學生一直笑到課結(jié)束。“我特別崇拜這兩個人,夢想成為這樣的老師,為此我還專門去上了喜劇演員培訓班,試圖通過學習增強幽默感。”“但結(jié)果”,他聳聳肩,“我發(fā)現(xiàn)這根本無法奏效。” “我開始放棄模仿他人,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后來我想了一個方法,我想我既然不能做到幽默,就去找一些喜劇演員錄像,而這些錄像中的表達方式、觀點內(nèi)容正好和課堂教學需要相吻合,我就在課上播放喜劇演員錄像,這種方式同樣能讓同學開懷大笑,課堂氣氛也非常好。” “所以作為一位老師,我認為教學要集中做好自己擅長的部分,用你的優(yōu)勢代替你的劣勢,而做自己不是說完全忽視別人好的方面,而是用其他的一些方式和手段來補充,‘借’人之長補己之短,你的課堂依然會很吸引人。”“教授心理學的老師要打開自己的心扉,勇敢地和學生分享你的心靈經(jīng)歷,你的喜怒哀樂。要多和學生分享你的心理歷程、心情故事,盡管在分享過程中可能會展現(xiàn)出你脆弱、困惑、不足的一面。” “曾經(jīng)我很希望能成為一個被學生所崇拜的老師,所以努力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出無所不能、完美堅強的樣子。但是我很快發(fā)現(xiàn)這是個絕對錯誤的做法。這也使我自己很累,我每次都很緊張,怕被發(fā)現(xiàn)面具下真實的樣子――而這樣不僅害了我自己,也傷害了學生,也給學生樹立了一個典型,告訴學生一條永遠走不通的、錯誤的道路――成為‘完人’,而打開自己后,你真實的人性會喚起你學生真實的人性。在學生面前做一個自然的自己,反而讓你更受尊重。” 心理學教學――注重從實用性入手 “我第一年在哈佛大學教授積極心理學時只有8個學生,其中還有兩名中途退課(笑)。而在第二年就超過300人了,第三年更是接近1000人,也使積極心理學成為哈佛聽課人數(shù)最多的課程。” “為什么選課的人越來越多,我認為主要是自己在教授過程中注重了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學術(shù)層面,學生們也要考試、測驗、寫論文,和其他課程所要求的一樣;第二個層面,就是重點放在把心理學知識應用到我們的生活和實際中,怎樣運用這些知識幫助我們改善生活,提升生活質(zhì)量。我發(fā)現(xiàn)每一個來學習的人都有把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強烈愿望。也正是第二個層面使課堂有吸引力,受到學生歡迎。學生們感到上課之后生活得到改變,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這就是課程吸引人的最大原因。”本-沙哈爾介紹著經(jīng)驗。 針對中國大學生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本-沙哈爾給出了這樣的建議:“第一我希望學生們能夠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熱情到底在哪,要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找尋到自己生命的使命感;第二希望學生多用幸福來度量生活中很多東西的價值,減少期待外界所定義的成功。第三希望學生接受你自己,不要忽略你所擁有的;要擺脫‘完美主義’,要‘學會失敗’。”“還有一點就是必須簡化你的生活,學會簡化,而不是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復雜。不要試圖去追求過多,與其無法投入的全部做好,不如盡可能享受做每件事情的過程。” “有一個很常見的誤解,就是我們把目標的實現(xiàn)等同于幸福,認為‘一旦目標實現(xiàn),就會開心快樂’。其實這只是一種‘幸福的假象’。很多時候,在目標實現(xiàn)后,你得到的幸福感可能就持續(xù)一周或一個月時間,關(guān)鍵是如何保持一種持續(xù)的幸福感,除了實現(xiàn)目標,包括朝目標邁進的每一刻都應該感受到幸福。目標賦予生命一種意義,一種選擇,而不是簡單的實現(xiàn)與否。我們應該享受到人生的每一個旅程,而不是目標實現(xiàn)的那一刻。” 在談到幸福時,本-沙哈爾笑著說:“其實每個人都在完全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之間的中間地帶,沒有完全的‘幸福’和‘不幸’。幸福應該是一個不斷的、更幸福的過程。我自己比五年前更幸福,我希望以后比現(xiàn)在更幸福。這也是我的新書為什么叫《HAPPIER》(含義為“更幸福”,中文版即將出版)的原因。希望大家有效運用積極心理學去面對工作和生活,你會發(fā)現(xiàn)離幸福更近一步。” |
|